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了铁磁性胶粒及其周围电解质离子在磁场中的磁化行为和胶粒外磁场分布状况。利用双电层理论计算了在磁场作用下铁磁性胶粒周围离子的分布情况 ,给出磁场作用下胶粒间势能表达式、体系聚沉的临界磁场和聚沉速率表达式 ,并以常温常压下水溶胶在 0 .0 0 3T磁场作用下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 ,磁场作用对胶粒周围电解质离子浓度分布的影响较小 ,对铁磁性胶粒间势能和胶粒间聚沉速率的影响较大。粒子浓度为 10 16m-3的水溶胶体系发生聚沉的临界磁场强度为 0 .0 0 2 7T ,磁场作用加快了聚沉速率。  相似文献   

2.
通过控制反应条件,由β-环糊精制备了不同取代度的羧酸化β-环糊精(CM-β-CD),用核磁氢谱表征了其结构及羧酸化取代度.并以此为聚阴离子、光敏性聚合物.重氮树脂(DR)为聚阳离子.基于离子间相互作用,制备了层.层自组装超薄膜,研究了羧酸化取代度、溶剂离子强度、浓度以及pH值对组装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每一自组装循环中,聚离子的沉积量是相等的,并随着羧酸化取代度、溶剂离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CM-β-CD溶液的浓度和pH值对组装膜结构产生的影响很小.在UV光照下,利用重氮盐的光分解使层-层之间形成共价交联,有效提高了膜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铁磁性胶料及其周围电解质离子在磁场中的磁化行为和胶粒外磁场分布状况。利用双电层理论计算了在磁场作用下铁磁性胶料周围离子的分布情况,给出磁场作用下胶粒间势能表达式、体系聚沉的临界磁场和聚沉速率表达式,并以常温常压下水溶胶在0.003T磁场作用下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磁场作用对胶粒周围电解质离子浓度分布的影响较小,对铁磁性胶粒间势能和胶粒间聚沉速率的影响较大。粒子浓度为10^16m^-3的水溶胶体系发生聚沉的临界磁场强度为0.0027T,磁场作用加快了聚沉速率。  相似文献   

4.
为了在原油乳化环境中利用环糊精的包合作用对疏水缔合聚合物体系性能进行调控,需要探究环糊精对疏水缔合聚合物原油乳化的调控作用。利用稳定性分析仪、光学显微镜、界面张力仪及流变仪对不同β-环糊精质量浓度条件下的疏水缔合聚合物原油乳状液的稳定性、迁移速率、微观形貌和外相体系的油/水界面张力及流变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β-环糊精质量浓度≤1.2 g/L时,随着β-环糊精质量浓度的增大,疏水缔合聚合物乳状液液滴界面膜强度逐渐增大,粒径逐渐减小,分布宽度变窄,其外相体系的油/水界面活性和黏度逐渐下降。在综合作用下,乳状液稳定性逐渐增强。当β-环糊精质量浓度1.2 g/L时,随着β-环糊精质量浓度的增大,疏水缔合聚合物乳状液液滴界面膜强度逐渐下降,粒径逐渐增大,其外相体系的油/水界面活性和黏度进一步下降,致使乳状液稳定性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5.
用表面张力法研究了-环糊精(β-CD)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在水溶液中的包结作用.通过固定SDS的浓度,改变溶液中β-CD的浓度,发现体系的表面张力随β-CD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到一稳定值.实验发现溶液中加入β-CD时表面张力比不加入β-CD要大,但在临界胶束浓度以上,各体系的表面张力值均相同.表明水溶液中β-CD及其与SDS形成的包结物都没有表面活性,且临界胶束浓度与β-CD的浓度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用数学方法计算出了β-CD与SDS形成1:1型包结物的包合常数.  相似文献   

6.
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在水溶液中表现出优越的性能,其复配规律的研究,对于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30℃时通过表面张力法研究了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硫代甜菜碱12(SB3-12)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复配体系形成胶束能力和降低表面张力能力方面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复配体系在降低临界胶束浓度(CMC)和表面张力能力方面可产生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且SB3-12和SDS的摩尔比为5∶5时增效作用最显著,其CMC和最低表面张力分别为1.80 mmol.L-1和34.90mN.m-1,明显低于单一组分.并考察了复配体系的稳定性及无水硫酸铜、β-环糊精、正丁醇对复配体系表面活性的影响,发现复配体系具有很好的稳定性,无水硫酸铜、正丁醇能提高复配体系的表面活性,而β-环糊精的加入降低了体系的表面活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乙二胺β-环糊精与聚丁二酰亚胺开环聚合,制备出了新型两亲性共聚物,即β-环糊精/聚(L-天冬氨酸),并用IR和1 H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直接水溶法制备了聚合物胶束,通过激光粒度仪对胶束粒径大小进行了测定.利用芘为荧光探针,对其临界胶束浓度进行了测定.以甲氨蝶呤为模型药物,制备了聚合物载药胶束,并且测定了载药量和在缓冲溶液中的对甲氨蝶呤的控制释放能力.结果显示,聚合物胶束的有效粒径为76nm,其临界胶束浓度为3.184×10-3 g/L.该聚合物胶束对甲氨蝶呤的载药量为18.38%,且在缓冲溶液中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8.
利用圆二色光谱法研究对比了有机溶剂-水混合溶液、纯水及两种高离子浓度溶液中,3种修饰的β-环糊精衍生物的构型及对环辛烯客体分子的包结现象及溶液环境对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影响,探讨了β-环糊精衍生物在高离子浓度溶液环境中的分子识别能力。结果表明,与有机溶剂-水混合溶液相比,β-环糊精衍生物与客体分子在高离子浓度溶液中仍保持了较高的包结稳定常数,为进一步拓展环糊精在高离子浓度溶液环境中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对右旋龙脑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声法制备了右旋龙脑/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并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和X-射线衍射法鉴定,然后采用气相色谱法,以右旋龙脑含量为指标,分别对包合物进行挥发性、热稳定性、抗光解性和相溶解度实验.结果表明:在常温、光和热的因素影响下,包合物中右旋龙脑的含量明显高于混合物,这表明包合物具有一定的抗光解性和热稳定性,其稳定性明显优于单纯的右旋龙脑,便于长久贮存而不改变疗效;羟丙基-β-环糊精浓度为0 ~8 mol/L时,右旋龙脑的浓度随着羟丙基-β-环糊精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表明右旋龙脑形成包合物后,其溶解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合成胺乙基β-环糊(6-EA-β-CD)和磺酰化β-环糊精(6-OTs-β-CD),以磺酰化β-环糊精和胺乙基β-环糊精为原料在特定条件下合成桥联β-环糊精,并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元素分析进行检测,验证合成产物的可靠性.采用扫描电镜分析合成材料的外部形貌.在不同条件下研究桥联β-环糊精对钍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室温下20 mg桥联β-环糊精在溶液p H为4、震荡吸附60 min对钍达到吸附平衡,吸附容量为10.49 mg/g.  相似文献   

11.
文中合成并表征了一种新型离子液体1-丙基-2,3-二甲基咪唑硫氰酸盐([Pmmim][SCN]).并将该离子液体与有机溶剂乙腈(ACN)混合,制备成全浓度二元混合体系.对288.15 K,298.15 K,308.15 K,318.15 K温度下这种新型离子液体及其混合体系的密度、电导率和粘度进行了测定.根据Vogel-Fulcher-Tamman(VFT)方程和Arrhenius方程对二元混合体系的粘度、电导率进行拟合,并对体系粘度、电导率随温度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描述.此外还根据经验和半经验公式估算了离子液体的热膨胀系数、分子体积、标准熵和晶格能.最后计算了该混合体系的超额摩尔体积和粘度偏差,结果表明全浓度体系范围内的超额摩尔体积和粘度偏差均呈现负值,说明了离子液体与溶剂分子之间存在氢键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用量子化学从头算的方法对来自于晶体结构模型的β-环糊精-三乙醇胺超分子体系进行了研究,计算采用密度函数法在Gaussian94程序中执行,并用B3LYP参数作了相关能的校正.分别分析了体系的能量、偶极矩和包合物非氢原子的Mullicon聚集数.计算结果表明超分子体系的稳定性来自于主客体分子间的非键相互作用以及偶极相互作用,环糊精包合物主客体之间无明显的电荷转移迹象,包合物的稳定性与客体分子的尺寸和氢键生成能有关,与实验测定的晶体结构数据相一致.  相似文献   

13.
采用相溶解度法,考查了喜树碱(CPT)在α-环糊精、β-环糊精、γ-环糊精、七-(2,6-二甲基)-β-环糊精、七-(2-羟丙基)-β-环糊精和6-葡萄糖基-β-环糊精等6种环糊精的不同浓度溶液中的溶解情况并绘制了相溶解度曲线,研究了环糊精对CPT的增溶作用及机理。紫外-可见光谱实验结果表明,上述6种环糊精均能有效地增溶CPT,其中七-(2,6-二甲基)-β-环糊精(DM-β-CD)具有最大的增溶作用。依照Higuchi与Conners的相溶解度理论对相溶解度数据分析可知,上述6种环糊精都可以与CPT形成1∶1型非共价复合物。随后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表征了DM-β-CD/CPT复合物。为了探究复合物的可能结构,采用分子对接技术研究了DM-β-CD与CPT的复合过程,并对所得对接结果进行了半经验量子化学计算与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CPT可复合在DM-β-CD的疏水性空腔内,主客体之间存在多个氢键作用。DM-β-CD/CPT复合物的形成是一个能量降低的自发过程,并且复合物具有较强的动力学稳定性,在30 ns的模拟时间内结构稳定,主客体均未发生较大位置改变与形变,均方根偏差变化很小。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聚β-环糊精缓释微球的热稳定性及其热分解反应动力学参数,用热重法(TGA)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结果其热分解反应为一级动力学过程,表观活化能Ea为164.04 kJ·mol-1(Kissinger法)或169.84 kJ·mol-1(Ozawa法),指前因子A为1.05×1013,反应速率常数k298为2.69×10-15 s-1,半衰期t2980.5为8.18×106 a.证明β-环糊精(β-CD)经聚合反应制成聚β-CD缓释微球后,其热稳定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和色谱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葛根素、大豆甙和大豆苷元在β-环糊精配基键合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整体柱上的分离识别机理。分子模拟结果显示,β-环糊精与客体分子的结合能越大,β-环糊精与客体小分子的结合作用越大,形成的包合物相对越稳定,则在色谱分离中客体分子在固定相上的保留因子越大,在洗脱顺序中表现为后洗脱出来。通过模拟计算β-环糊精与客体分子的结合能和氢键作用的大小,可以成功地预测客体小分子在β-环糊精配基整体柱上的保留行为和洗脱顺序。利用质量作用模型,通过改变色谱流动相中添加剂的浓度,证明了葛根素、大豆甙和大豆苷元在β-环糊精配基整体柱上的保留符合氢键和疏水作用共存的混合作用模式。  相似文献   

16.
采用紫外光谱法测定了维生素A乙酸酯在β-环糊精和2,6-二甲氧基-β-环糊精水溶液中的衰变反应动力学常数及反应活化参数.研究结果表明:β-环糊精和2,6-二甲氧基-β-环糊精的包合作用对维生素A乙酸酯热衰变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T riton X-100/β-环糊精(-βCD)/H2O体系中,当T riton X-100浓度小于第一临界胶束浓度c1,c,m时,β-CD可以包合T riton X-100,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1∶1.然而,当T riton X-100浓度大于c1,c,m后,T riton X-100与β-CD形成混合胶束,且T riton X-100与β-CD的物质的量之比为7∶1.随β-CD浓度的增加,T riton X-100的扩散系数增大,聚集数减小.  相似文献   

18.
环糊精改性碳纳米管对铀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与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COOH-MWNTs)经过聚合反应,形成β-环糊精-碳纳米管(β-CD-MWNTs)交聚复合材料,探究了在不同pH值、反应时间、铀的初始浓度和吸附剂投加量条件下对铀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pH值为5,铀浓度为10mg/L,β-CD-MWNTs吸附60min后基本处于平衡状态,吸附容量高达18.36mg/g。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9)和Langmuir等温模型(R2>0.996)均可拟合其对铀的吸附过程,饱和吸附容量为83.33mg/g。采用TEM、SEM、EDS和FTIR分析表明,HP-β-CD 已被接枝到MWNTs上,而在对铀的吸附过程中,-C=O、-C-O和-OH等基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合成并表征了一种新型的1-腈丙基-3-甲基咪唑三氟甲磺酸盐离子液体([C3CNmim][CF3SO3]),将该离子液体与γ-丁内酯(GBL)的制备成全浓度混合的二元体系.在不同温度下,对这种新型离子液体的全浓度混合体系的密度、动态粘度、电导率等热力学性质进行了测定,通过Vogel-Fulcher-Tamman(VFT)方程和Arrhenius方程来描述输运特性(粘度和电导率)随温度变化情况.根据密度及经验方程估算了体系的超额摩尔体积,讨论了超额性质与温度和组成之间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全浓度体系范围内的超额摩尔体积均呈现负值,表明了离子液体与溶剂分子之间存在氢键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环糊精与中性红包结作用的循环伏安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玻碳电极以循环伏安法研究了β-环糊精与中性红的包结行为.当电活性客体分子中性红被包结时.在循环伏安图上表现为客体分子的氧化还原峰电位和峰电流的变化.固定中性红的浓度,改变环糊精的浓度.结果表明中性红分子低电位区间的氧化峰电位随着环糊精浓度的增加而负移,氧化峰电流则逐渐降低.依据电位变化和电流变化分别求出了β-环糊精与中性红形成包结物的包结比和包结常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