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1 毫秒
1.
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德育的耦合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现实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德育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德育提出了新要求,德育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加强德育,切实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要以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新标杆为基础,要坚持利益原则把关注学生利益作为增强实效性的切入点,要遵循道德价值体系的层次性、教育对象的差异性和主体性原则,努力建构从道德要求到道德追求的合理阶梯。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现实的经济关系和体制,对于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念乃至道德体系会产生重大影响。市场经济体制与其运作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法律思想条件共同作用于社会主义道德的形成及相应层次。市场经济机制决定了社会主义应具备公正、平等的竞争道德;市场经济运作的社会主义经济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和互利主义、集体主义的基本道德原则;市场经济运作的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条件和意识形态规定其道德的特定内  相似文献   

3.
道德作为意识形态,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及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必然会引起道德体系的变化。从近现代至今,中国社会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发展到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迁。与之相适应,中国的伦理道德也实现着从传统道德向近代道德的转换,并实现着从资产阶级道德向社会主义道德的转型,直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转型之趋势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中的种种道德失范,并非市场经济不可避免的必然结果,而是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善、未正确处理好各种社会领域的关系所致,鉴于此,迫切需要建构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伦理规范和道德精神。《管子》的经济伦理思想是我国传统经济伦理思想的主要源头之一,科学合理地借鉴、吸收与运用,找出与现代相通的合理部分,进行深度整合与适当调试,对于建设当前市场经济的经济伦理,完善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伦理经济与市场经济体制,无疑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试析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育不仅要教给学生道德知识 ,更应培养学生的道德自主发展能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诸多因素都对学生道德选择能力的提高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德育工作者应当从转变德育理念出发 ,尊重学生的道德选择 ,并通过不断提高其道德认识水平、道德决断与意志力来培养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  相似文献   

6.
三 任何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原则除具有道德原则的一般共性外,还有着不同于其它道德原则的特点,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原则必须是直接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中产生出来的道德规范,是对社会经济关系的直接反映,更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的现实,因而对人们的经济行为能起直接的规范、调节和引导作用。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原则不仅必须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提供道德上的辩护,而且必须为社会主义经济活动中人们的经济行为提供直接、客观、具体的评价标准,从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提供动力和秩序的支持。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原则的确立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人们的道  相似文献   

7.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的全球化、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普及,传统中国的熟人道德关系向陌生人道德关系迅速拓展,但由于厚重的文化心理和公共规则与制度的不完善,当前中国社会的道德关系又有向熟人道德关系复归之势。理性审视中国社会道德关系的现代嬗变,将有助于引导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戴亚平 《科技信息》2007,(11):189-189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要求学校教育培养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敢想敢干,富于创造的新型人才。传统的德育方法体系与这一要求很不相称。要想顺应社会发展,真正实现德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使命,必须对现有的德育模式进行改革和调整。本文主要探讨学校德育方法重心的转移问题。  相似文献   

9.
知识经济为高校德育工作创造了新的条件,拓展了大学生德育实践的空间。在技术上建立起道德防范疏导机制,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规范的教育,利用现有的高科技手段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通过立法等制度建设来建立道德监督机制,防范网络不良行为的产生,是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德育工作必须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已经实现。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来说,这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崭新模式,昭示了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必然是在开拓摸索中前进与发展的,这就需要市场经济建设能够始终在一种有序状态中进行。法律与道德正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两个重要保障。本文从道德与法律的契合点出发,略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制建设中的道德功能。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道德水平下降与未成年人德育工作低效密切相关。未成年人德育低效既有社会隐性和显性因素的影响,也有中小学德育自身方面的问题。综合考虑全球信息化、生活化、生态化、价值多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以及我国未成年人德育低效的原因,有必要针对时代特点和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用后现代德育新理念作指导,构建未成人德育新模式,从而增强我国未成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不同层面分析论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原则,指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主要应由经济道德原则来规范,揭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原则的基本内容——互利原则、公正原则、诚信原则、节制原则。  相似文献   

13.
<正> 一、市场经济与文化力 (一)、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文化力推动市场经济发展,拓展了现代经济文化发展的空间,强化了生产力发展潜力。同时,还推动了人们观念的变革和科学理论的创新。人们不再以传统的某些狭窄的知识和固有的观念来看待世界,而不断用新的科学和宽阔的思维来了解世界、把握世界。在社会新的发展观中,根据市场经济发展条件下的现代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来研究现代化发展,是一种新的探索。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将对高校德育产生巨大的影响,高校德育必须通过自身的改革去适应这一新体制。只有这样,才能在新形势下获得发展,这已是人们的共识。 问题在于如何认识这种适应。 在高校德育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适应问题上,目前有两种观点值得注意。一种是以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为着眼点,认为德育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适应就是去培育受教育者  相似文献   

15.
<正>不同时代、不同经济环境中的中学生,思想和道德的发展具有不同的特征,学校德育必须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将带来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学校德育应在帮助中学生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观念的同时,又能有效地克服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善对他们的消极影响,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德育工作者必须正视的一个重大课题.一、市场经济对中学生思想观念的双重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力地冲击着现存的封建思想残余,诸如宗法观念,等级观念,封闭、狭隘、保守观念;同时,还冲击着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以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师范学校德育的目标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师范德育中弘扬传统道德,对于培养新时代具有崇高师德的教师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一方面使得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另一方面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如利已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流行起来.此时,深入探讨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原则的关系问题,对于解决社会主义道德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发展的问题是有益的,也是世纪之交的中国伦理学应当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经济与道德是互动的关系并最终达到目标和价值的统一,经济伦理学就是研究经济与道德二者关系、揭示其本质和规律的新兴学科,是研究经济领域以及一切经济活动中存在的利益关系并能以善恶进行评价的规范体系。经济伦理学在初创期主要应解决六大问题:经济伦理学的本质与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传统道德的扬弃;集体主义与个人利益的关系;经济伦理中的内在矛盾;经济伦理的基本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建设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以邓小平同志1992年年初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次代表大会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和高等教育自身改革的大变革时期,高校德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新的选择。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为学校德育工作创造了新的有利条件,也对学校培养人才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我国改革开放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认为只有对原有的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进行系统的整体改革,才能建立起适应时代要求的德育新格局。一是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就必须实行三个转变:从单纯注意培养“合格学生”这一近期的学校目标向同时注意培养“合格公民”这一远期的社会目标转变;从单纯注意培养学生成为“道德完善的人”向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成为“个性完善的人”转变;从单纯注意“知识型道德人”的培养向更加重视‘能力型道德人”的培养转变。二是德育内容的改革必须注意突出发展性,突出个性发展需要,突出时代性和超前性。三是必须建立立体化的德育网络:建立多维德育协作网络;建立多渠道的德育渗透网络;建立校园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相结合的隐性德育课程教育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