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移动目标监控系统利用了GPS、GIS和通信技术,对移动目标进行实时跟踪,及时监视特定目标位置、速度和移动方向,在公安社区管理领域显示出广阔前景。本文介绍厦门地区建设GPS移动目标定位的GIS平台道路交通管理指挥调度系统,并立足系统设计平台,论述基本构成并对数字通信、差分动态定位数据处理、计算机电子地图制作处理等作几点建设性论述。  相似文献   

2.
多车队实时指挥调度突破了一般指挥调度系统的单纯监控车辆和仅作简单指挥的局限性,把指挥调度的对象从单辆车扩展到同时对多个车队的实时监控和指挥调度,并在GIS地图上实时直观地图形化展示车队情况,使得车队、沿路警力、指挥中心能够密切配合,保障大型活动中交通及人员入场、散场的通畅有序。  相似文献   

3.
1992年,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设全国行政首脑机关办公决策服务系统的通知》精神,上海市政府办公厅提出了建立上海市政府系统指挥调度网络的设想,正式启动800兆无线集群电话系统的建设,并将这一系统确定为全市党政合一的,用于日常通讯联络和应急抗灾指挥的调度系统。从1994年10月开始,该系统正式投入  相似文献   

4.
为了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亟需加强对城市工程作业车辆的可视化管理与指挥调度,提高市政工程施工的指挥调度能力,保障城市道路交通通行条件.基于智慧3S技术为市政工程车辆的监控、调度和管理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手段.采用3G移动通讯技术、GPS全球卫星定位技术、GIS技术建立综合指挥中心,实现对车辆规范化和可视化指挥与调度.  相似文献   

5.
张占成 《科技资讯》2009,(31):32-32
2009年8月至9月,作者利用一个月的时间,通过跟班座调度实地察看,与调度指挥人员座谈讨论。查阅列车运行图等统计分析资料,对大准铁路公司调度指挥管理信息系统(TDCS系统)投用以来的情况作了全面调研了解,并以事实为依据,对该设备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分析,是对TDCS系统设备的一次使用及性能作用的验收评估。  相似文献   

6.
视觉传感机器人焊缝跟踪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环形激光扫描传感器,建立了一种用于焊缝定位与焊缝跟踪的孤焊机器人视觉传感系统,基于图像分割、特征提取和三维计算等技术,实现了待焊工件形状位置信息的三维数值计算,并以对接焊缝和斜坡焊缝为对象进行了焊缝定位和焊缝跟踪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弧焊机器人视觉系统能够实时获得被焊工件的形位信息,实现焊缝的实时定位与跟踪.  相似文献   

7.
任胜兵  郑延民 《科技信息》2010,(33):66-67,86
针对我国高校校园分布呈分散化趋势,校区班车及其他交通车辆规模也日趋扩大。设计并实现了一个高效率、低消耗的指挥调度系统:多校区交通调度及其智能化管理系统一给出了该系统的设计原理、组成结构及实现的功能,重点给出了车辆调度管理的设计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8.
电力抢修监控调度系统中通讯方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分析了GSM,CDPD,800M集群系统作为基于GPS的电力抢修监控调度系统中的通道的利弊,提出并论证了采用GPRS以及CDMA等3G数据通道的优势和发展前景,利用GSM移动电话网做为通信媒介,利用GPS定位技术以及GSM移动电话的短信息功能传送GPS定位信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对电力抢修车位置的跟踪、监控、报警求助、信息服务、抢修调度等功能。  相似文献   

9.
基于无线通信的移动闭塞系统是以列车定位技术为核心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是轨道交通行车调度指挥的重要构成系统之一。列车控制系统各子系统之间通过数据接口进行通信,并通过车载和轨旁设备对列车位置进行持续监测和精确定位,以实现列车运行安全防护和追踪间隔控制。介绍了CBTC列车控制系统的构成及用于列车定位的主要设备,阐述了列车定位的原理和过程。  相似文献   

10.
该文对基于RFID技术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进行了研究,介绍了人员定位系统所使用的技术、系统主要组成结构、工作原理。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是依靠井下网络,实现了无线与有线通讯相结合简单高效的人员跟踪与定位系统;可实现井下人员和矿井机车定位、运动轨迹查询,全矿部门、班组、特殊岗位和特殊工种的考勤、硬件设备维护管理、生产调度指挥以及突发情况的报警。建立可靠实用的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对于提高矿山管理水平、保证安全生产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二体水下拖曳系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一种将传感器测量法应用于船模试验水池中进行水下拖曳系统模型试验的方法,并借助这一方法探讨了二体水下拖曳系统的水动力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将传感器测量法应用于船模试验水池中进行水下拖曳系统的试验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它为水下拖曳系统模型试验提供了一种理想的手段;二体水下拖曳是一种使水下拖体在波浪环境下作业时保持稳定的简便、经济的水下拖曳方式,它能有效地减少拖曳点对水下拖体的波频扰动,保证水下拖体在恶劣的海洋环境下拖曳时的姿态稳定,是一种值得发展的水下拖曳系统。  相似文献   

12.
对某船海底阀箱密性实验时破坏事故进行了研究,通过建立结构有限元力学分析模型进行了定量计算,并对连接焊缝进行了定量计算,确认了该事故原因,对船舶海底阀箱的设计与密性试验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假雷目标拖曳系统对于水声对抗器材的研制、湖上测试及指标考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介绍假雷目标拖曳系统的组成及工作流程,提出通过电动绞车拖曳假雷目标实现高速近距离穿越水声对抗器材样机的试验方案,同时完成对假雷目标的水下探测与跟踪,从而达到对水声对抗器材样机测试与考核的目的.在阐述假雷目标拖曳系统的基础上,给出具体的试验总体布置方案与试验测试方案.经实航试验验证,总体布置方案、测试方案及试验结果具有较高的实用性与参考性.  相似文献   

14.
灵巧航行体半实物仿真系统设计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新型灵巧航行体研发为背景,针对其近水面运动易受波浪力干扰、舵面受力复杂等问题,通过建模与仿真解耦设计、环境条件自动切换等方法设计了模拟灵巧航行体水中工作环境的半实物仿真系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实时仿真计算能力试验、灵巧航行体半实物仿真试验研究和波浪干扰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应用所建立的设计方法构建的半实物仿真系统解决了灵巧航行体近水面运动姿态控制系统半实物仿真的需求,可为灵巧航行体的姿态控制系统设计和实航试验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舰艇抗冲瓦整体冲击隔离新概念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基于声阻抗失配原理,提出了舰艇抗冲瓦对水下爆炸冲击的整体隔离新概念.采用波动理论和Taylor平板模型.以冲击波在水、覆盖层、空气层、船体钢中的传播过程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实心敷设层结构(消声瓦的简化模型)和带空腔敷设层结构(抗冲瓦)的流固耦合模型.利用Abaqus软件建立舰艇抗冲瓦三维冲击响应模型.算例结果表明,抗冲瓦能够很好地隔离水下爆炸冲击波.大大降低船体结构材料应力和加速度冲击响应峰值,并能在广泛的频域内显著降低舰艇冲击响应.  相似文献   

16.
针对船舶设备在水下爆炸冲击环境下,其动态响应情况直接影响设备的工作性能和可靠性的问题.从系统耦合振动理论出发,基于设备与船体一体化抗冲击分析方法,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水下爆炸条件下的船舶大型设备及船体结构进行冲击响应时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一体化分析方法的结果与实际试验吻合较好,同时通过确定合理的舱段长度,既可以减少计算规模,又能得到好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7.
宋佳  张永春 《应用科技》2011,(12):44-49
为了满足船舶照明系统的可靠性和远程集中化管理的要求,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安全、可靠的船舶照明控制系统.该设计由LABVIEW开发上位机综合管理系统,通过上位机界面模拟船舶照明系统进行实际远程实时监控;下位机通过51系列单片机控制USB-CAN接口卡连接上位机,并利用CAN总线直接控制船舶照明子系统,实时采集照明数据.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设计合理,能够适应船舶电磁环境,达到了应用中可靠性和远程化管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自主式水下机器人(AUV)利用单目光视觉系统对水下管道的检测跟踪问题,对实现该方法的各个过程从硬件组成和软件体系结构两方面进行了阐述,从而完成了一整套水下光视觉系统的软、硬件设计. 分析了水下管道图像的特点,结合该特点阐述了图像预处理过程,提出了一种改进的Hough变换方法,改善了管道边界的提取效果. 同时采用管道参考区域预测方法,提高了管道的检测率以及实时性, 并利用水池试验对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9.
水下多目标跟踪关键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下多目标跟踪技术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广泛的军事应用前景.本文分析研究了水下多目标跟踪的关键技术,重点研究了水下多目标的动态模型和多目标跟踪的数据关联方法,并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最后,对水下多目标跟踪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水底地貌智能测绘船的硬件系统组成,将改进的PID算法应用在基于GPS导航的智能测绘船控制系统中.采用位置式PD-PID双模控制算法控制测绘船的航向,同时对船速采用PID和Bang-Bang控制算法相结合的控制策略,通过工程整定法确定PID参数及阈值,利用航向控制和速度控制的配合,使测绘船自动完成预定的测量工作.试验结果证明了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