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沉积建造、构造类型、结合岩相厚度的分析以及与鄰区地槽在地质构造上的形成和发展,讨论了浙西地区大地构造性质,並把它归属於华南加里东地槽褶皱区的浙西、皖南加里东地槽系的内部继承地槽拗陷,在这个地槽内又划分出四个构造——建造带。同时本文也论述了本区褶皱构造的成因,地壳构造形成和发展的两种形式——继承与上迭构造等问题。此外,也涉及到与上述问题有关的地槽褶皱作用的问题,在空间上地槽褶皱作用具有从两侧向中间迁移的发展历史,在时间上地槽褶皱作用远远落后於地槽沉积建造的结束,以及在同一地槽内地槽“封闭”具有不同形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甘肃的大地构造单元由下列几部分组成: 1.西秦岭地槽 1) 南秦岭优地槽(加里东褶皱带) 2) 北秦岭冒地槽(海西褶皱带) 2.中祁连——陇西地轴(中间地块) 3.北祁连优地槽(加里东——海西褶皱带) 4.敦煌——阿拉善地块(太古代与元古代褶皱带) 5.东天山冒地槽(海西褶皱带) 6.鄂尔多期台向斜(基底深埋地下的地区)  相似文献   

3.
志本山花岗岩体位于泸水县东南。大地构造位置属滇藏地槽褶皱区三江地槽褶皱系澜沧江变质带。(据地科院1:1500万大地构造图,1974)。岩体的围岩南缘为崇山群片麻状混合岩,北缘为寒武系,其岩性主要有砂岩、板  相似文献   

4.
祁连山火山岩及火山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祁连山为欧亚最大山系之一,其构造单元由北而南可分为:(1)河西走廊边缘地槽褶皱带;(2)北祁连山优地槽褶皱带(有蛇绿岩);(3)中祁连山隆起带;(4)拉脊山断陷地槽褶皱带(有蛇绿岩);(5)南祁连山冒地槽褶皱带。火山岩主要集中分布于北祁连山,有五次古蛇绿岩套(Z_c—Z_j、∈_2、O_1、O_2、O_3)被认识。中晚寒武世蛇绿岩套仅见于拉脊山区,而南祁连山没有。祁连山的火山活动多为火山中心式爆发及一些裂隙喷发。整个火山岩可划分为三个大的类型即:1、细碧岩——角斑岩系,如北祁连山火山岩(从基——酸)。2、粗面岩——似长石岩系,仅分布北祁连山的永登及白银地带,岩石的特点是富钾.3、英安岩——玄武岩系,如前寒武纪火山岩以及拉脊山和南祁连山等的火山岩,形成钠长或更长安山岩——玄武岩建造。  相似文献   

5.
萨瓦甫齐铀矿床位于塔里木地台(Ⅰ级)与天山地槽褶皱带(Ⅰ级)接合部位附近的天山地槽褶皱带一侧,含矿地层为中下侏罗统铁米尔苏含铀含煤组,含矿岩性为细砾岩、岩屑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矿体呈板状,层状,似层状,透镜状,成因为后期改造的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  相似文献   

6.
西藏改则-双湖地区跨松潘甘孜褶皱系、羌塘地块、喀喇昆仑褶皱系三个一级构造单元,其间分别以川岛湖-岗盛日深断裂带和日玛-色哇深断裂带为界,可可西里印支褶皱带为松潘甘孜褶皱系的最西延伸部分。羌塘地块是以前震旦纪变质岩系为基底,以中泥盆世以后的沉积地层为盖层的古地块。改则-丁青早燕山褶皱带属喀喇昆仑褶皱系的东延部分,是在印支-燕山早期强烈活动的优地槽褶皱带。  相似文献   

7.
本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内蒙古中部地槽褶皱系(Ⅱ),温都尔庙~翁牛特加里东地槽褶皱带(Ⅱ1)的多伦复背斜(Ⅲ11级)。区内构造较复杂,并伴有强烈的岩浆喷溢作用和频繁的岩浆侵入作用。属中低温热液充填式脉状金矿。通过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总结该区的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8.
一.基本构造和新构造运动从玛纳斯地区南望那些常年积雪的高峯是天山北绿的巨大褶皱山脉,大部由古生代火山凝灰岩、变质岩和石灰岩等所组成,这是具有地槽型沉积条件的沉积区.历经加里东、海西宁造山期,形成许多陡急的褶皱,并有岩浆活动.地质情况反映在地形上是峻拔的高山.  相似文献   

9.
从沉积建造、岩浆建造、构造型相和地质发展史角度,论述了钦州地区的大地构造特征。该区在早古生代隶属华南地槽区,加里东运动后,在华南其它地区已进入地台区情况下,仍然为地槽。东吴运动期间,该地槽封闭,并随即开始了地槽阶段晚期——褶皱带期,为一个残留地槽。印支运动后,又同华南其它地区一起,演化到地洼区阶段,成了东南地洼区的一部分。由此可见,钦州地区是一个超越了地台阶段的地洼。它与其它经由地台阶段的地洼相比,具有如下特征:(1)残留地槽具有继承性特征,仅出现于其负地槽部位;(2)它的出现受控于长期活动的深断裂;(3)在残余地槽间的活动性稍差,而在地洼阶段早期的活动性较强。  相似文献   

10.
李红钊 《甘肃科技》2013,(19):34-36
矿区位于阿拉善南缘加里东褶皱带和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交接的东部。属北祁连加里东金、铜、铅锌、铬、铁、钨、稀土成矿带,是甘肃省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之一。经对矿体赋存部位分析认为,成矿物质与河、湖、海环境肮脏砂质沉积物的成岩产物相伴生,属同生沉积,后期构造运动对铜矿化有进一步改造作用。总结了矿体成因、围岩蚀变及找矿标志,探讨了矿体成因,认为属同生沉积后期改造型矿体。  相似文献   

11.
龙门山南段末端地区是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康滇南北带和北西向甘孜地槽褶皱带交接地区。对其区域构造变形特征、前陆盆地沉积特征及基底杂岩构造特征的研究表明:该区推覆构造变形、动力变质作用都是与印支期、喜马拉雅期的构造挤压和燕山期的伸展作用相关的。龙门山构造与康滇南北带在印支期前及印支期是同一个基底和构造单元。甘孜地槽褶皱带在喜马拉雅期局部推覆到龙门山构造带和康滇南北带之上。这一发展历史确定了龙门山南段末端现存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一九七七年《海南岛西部海西地槽的发现及其对找铁矿的意义》一文的续篇。作者补充了一九七七年后海南岛区域地质调查及找矿工作所获得的最新资料以及闽、浙沿海、粤东、桂东南地区近年来工作的新成果。对华南东角沿海海西褶皱带的沉积建造、岩浆活动、构造变动及区域变质作用等特征;海西褶皱带的空间展布以及地槽的发展过程进行了初步总结。在归纳闽、粵一带上古生界主要沉积变质(或热液迭加)型铁矿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了在华南寻找这一类型铁矿的重要性。此外,作者还对华南大陆地壳的演化、海西期花岗岩以及沉积变质型铁矿的关系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田坝子金矿区位属秦岭地槽褶皱系中,中部印支褶皱带与徽(县)凤(县)中生代断凹结合部,徽凤断凹是在部分继承了中秦岭印支褶皱带的大断裂的基础上发育起来的,构造复杂,为金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野外调查,研究了成矿的地质背景与地质特征,初步分析该工作区金矿体属岩浆期后热液低品位型金矿床,为进一步地质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据地质和地球物理研究,作者提出“武当地块”是外来岩系组成的褶皱-逆冲推覆体,它是秦岭大型深层滑脱构造的一部分。武当山褶皱-逆冲推覆构造分四个构造带:主滑脱面—青峰断裂带、前缘叠瓦褶-断带、中央褶皱-推度带和后缘挤压-拉张带。在印支期,秦岭再生地槽-褶皱系的岩层和推覆体向南推覆到扬子地台之上,推覆距离约150km。它的发现和研究,为寻找与它有关的油气和固体矿产资源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5.
冷龙岭是祁连山系东部的一条山脉,而祁连山系又是青藏高原东北部边缘山系之一。祁连山属于古生代地槽褶皱带,走向 NWW—SEE,在新构造运动中是一个强烈隆起区。它的高山区十分寒冷,降水量也远比山麓带丰富,因此发育了2859条现代冰川。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新关金矿地处秦岭褶皱系秦岭冒地槽印支褶皱带、龙门山加里东褶皱带和松潘~甘孜褶皱带三者的交汇部位,通过野外调查,查明了新关矿区金矿石为氧化矿石。因此确定新关金矿为金矿石加工技术性能的试验基地,对Ⅱ、Ⅲ矿体矿石进行了实验室氰化柱浸试验和野外半工业氰化池浸试验。试验结果证实:新关金矿氧化矿石采用全泥氰化炭浸加工工艺,浸出率较高,具有良好的浸出性能和熔炼回收性能,全流程总回收率达到92.03%。  相似文献   

17.
吴元科 《甘肃科技》2009,25(14):18-22
中川岩体位于甘肃省礼县西北,属秦岭褶皱系的礼县一柞水冒地槽褶皱带西段中部,岩体是以印支期花岗岩为主体,与铀成矿关系较为密切。在中川花岗岩体的外接触带上,铀矿床(点)呈半环状展布,构成了中川铀矿田,其控矿因素多种多样;而成矿作用为一完整的成矿系列,由内生成矿作用到外生成矿作用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湖南中南部于中新生代地洼发展阶段发育许多推覆构造,基本特征与发育于地槽褶皱带的阿尔卑斯式推覆构造不同,表现在:数量多,分布广,单个推覆构造规模较小,推覆方向各异,成因类型多。  相似文献   

19.
浩布高矿区Ⅱ、Ⅲ矿段铅锌铜铁矿为浩布高矿区的一部分,矿区位于内蒙古中部地槽褶皱系,苏尼特右旗晚华力西期地槽褶皱带,黄岗梁—甘珠尔庙复背斜的东南翼。浩布高铅锌铜铁矿区出露的地层有哲斯组和满克头鄂博组,断裂构造以北东向压扭性断裂构造为主,矿区内侵入岩发育较少,主要为燕山晚期第一次侵入花岗岩。矿区有锌、铅、铜、铁矿体共计7条,矿体呈似层状、脉状,总体走向59°,倾向北西,倾角较陡,一般倾角大于75°。矿体赋存于二叠系中统哲斯组大理岩与燕山期岩浆岩接触带中的矽卡岩内。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礼县炭山地区岗沟金矿大地构造位置属秦岭褶皱系的礼县—柞水冒地槽褶皱带西段中部,秦岭东西向构造带与天水—武都隐伏基底深断裂的交汇复合部位。属礼县—罗坝—锁龙口大断裂东段,断裂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热液活动及围岩蚀变强烈,为本区金成矿提供了良好的地质环境。古金源、热源、热场"三位一体"是岗沟金矿金成矿的地质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