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祁连山火山岩及火山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祁连山为欧亚最大山系之一,其构造单元由北而南可分为:(1)河西走廊边缘地槽褶皱带;(2)北祁连山优地槽褶皱带(有蛇绿岩);(3)中祁连山隆起带;(4)拉脊山断陷地槽褶皱带(有蛇绿岩);(5)南祁连山冒地槽褶皱带。火山岩主要集中分布于北祁连山,有五次古蛇绿岩套(Z_c—Z_j、∈_2、O_1、O_2、O_3)被认识。中晚寒武世蛇绿岩套仅见于拉脊山区,而南祁连山没有。祁连山的火山活动多为火山中心式爆发及一些裂隙喷发。整个火山岩可划分为三个大的类型即:1、细碧岩——角斑岩系,如北祁连山火山岩(从基——酸)。2、粗面岩——似长石岩系,仅分布北祁连山的永登及白银地带,岩石的特点是富钾.3、英安岩——玄武岩系,如前寒武纪火山岩以及拉脊山和南祁连山等的火山岩,形成钠长或更长安山岩——玄武岩建造。  相似文献   

2.
所有资料均证明在西秦岭北坡(甘肃南部)到处分布着上泥盆纪的磨拉石建造(大草滩群)。这种事实说明北秦岭地槽在中泥盆纪后已完全迴返。但在石炭一二迭纪时,在迴返后形成的山前凹陷基础上又发展成为上古生代的残余地槽带,一直到海西末期(部分到印支期)才完全迴返。西秦岭地槽发育的特点是多旋迴的,大致可分为早期的地槽阶段与晚期的残余地槽阶段两部分,在早期地槽阶段形成火山喷发沉积及类複理石建造等,而晚期残余地槽阶段则多形成碳酸盐建造,这种情况在南北秦岭地槽的发育过程中均能见到。所有贷料同样也证明南秦岭加里东地槽和中秦岭海西残余地槽在秦岭东西段是都发育的,而北秦岭海西地槽仅发育在西段(甘肃南部及更西地方),它向东被秦岭地轴封闭了,推测封闭处是深断裂带。  相似文献   

3.
本文論述了长江以南苏皖南部地区各时代旋迴建造的性貭和类型。仅出露於南带的呂梁旋迴的建造序列具有优地槽性貭。是一套火山——陆源碎屑建造。中带在加里东旋迴中形成了一套冒地槽型建造序列,它主要是继承性地发育在呂梁旋迴的建造之上。这时,南带的相应建造发育很不完全,厚度很小,性貭变为稳定。北带的建造序列較南带完全,但較中带,則其碎屑比減少,缺失复理石等地槽型成員。海西旋迴早期,从晚泥盆世到晚石炭世,在全区所形成建造性貭和类型具有明显的稳定性,其中尤以在中带和南带者为甚。从早二叠世开始直到燕山旋迴止,在北带形成了几个代表活动性較强的建造序列,而南带和中带則 继續很稳定。根据建造在时間上及空間上的上述分異現象,笔者认为南带是呂梁时期的优地槽;中带是加里东时期的冒地槽;北带是位於华北地台南缘与地槽的交接部分,是长期继承发展的沉陷带,属于为E.B.巴甫洛夫斯基所首次描述过的台缘沉陷带的范疇,是古地台与地槽交接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新关金矿地处秦岭褶皱系秦岭冒地槽印支褶皱带、龙门山加里东褶皱带和松潘~甘孜褶皱带三者的交汇部位,通过野外调查,查明了新关矿区金矿石为氧化矿石。因此确定新关金矿为金矿石加工技术性能的试验基地,对Ⅱ、Ⅲ矿体矿石进行了实验室氰化柱浸试验和野外半工业氰化池浸试验。试验结果证实:新关金矿氧化矿石采用全泥氰化炭浸加工工艺,浸出率较高,具有良好的浸出性能和熔炼回收性能,全流程总回收率达到92.03%。  相似文献   

5.
正北祁连造山带呈NW-SE向展布于阿拉善地块与祁连一柴达木地块之间,与秦岭、昆仑一起构成了中国大陆内部巨型中央造山带.近半个世纪以来,作为大陆板块构造研究摇篮的北祁连造山带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国内最早报道的蛇绿岩就发现于此.以往发现的北祁连蛇绿岩主要分  相似文献   

6.
西藏高原的构造单元及深断裂基本上汇聚在日土地区,是揭开青藏高原成因奥秘关键之地。笔者将该地区划分为6个亚一级和若干次级构造单元:昆仑海西、冈底斯早燕山两褶皱系和巴颜喀拉印支褶皱带具典型地槽性质,喀喇昆仑晚海西、喜马拉雅晚燕山两褶皱系和羌塘地块趋于准地台性质。各单元由活动转稳定过程、深断裂形成与封闭、岩浆活动等均具北老南新逐渐阶段性迁移特征;岩石圈固结有自北而南逐渐推移扩大趋势。巨大蛇绿岩带显示新生地槽的发展演化。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礼县炭山地区岗沟金矿大地构造位置属秦岭褶皱系的礼县—柞水冒地槽褶皱带西段中部,秦岭东西向构造带与天水—武都隐伏基底深断裂的交汇复合部位。属礼县—罗坝—锁龙口大断裂东段,断裂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热液活动及围岩蚀变强烈,为本区金成矿提供了良好的地质环境。古金源、热源、热场"三位一体"是岗沟金矿金成矿的地质前提。  相似文献   

8.
李红钊 《甘肃科技》2013,(19):34-36
矿区位于阿拉善南缘加里东褶皱带和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交接的东部。属北祁连加里东金、铜、铅锌、铬、铁、钨、稀土成矿带,是甘肃省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之一。经对矿体赋存部位分析认为,成矿物质与河、湖、海环境肮脏砂质沉积物的成岩产物相伴生,属同生沉积,后期构造运动对铜矿化有进一步改造作用。总结了矿体成因、围岩蚀变及找矿标志,探讨了矿体成因,认为属同生沉积后期改造型矿体。  相似文献   

9.
北秦岭—桐柏蛇绿岩套的地球化学和构造背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提供北秦岭—桐柏加里东构造—岩浆带中蛇绿岩套的地层层序,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资料,并讨论其形成的构造背景。该蛇绿岩套地层层序自下向上可分为六个单元:(1) 构造定位的超镁铁岩带;(2) 第一期细碧—角斑岩系;(3) 硅质岩;(4) 复理石建造;(5) 第二期细碧—角斑岩系;(6) 火山沉积岩系。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及稀土模式特征均表明该岩套是在加里东优地槽——弧后盆地中形成的;火山—沉积岩系是“原地”成因的。华北和华南两古板块之间曾长期存在古海洋,并在海西期实现拼贴对接和古大洋的消失。  相似文献   

10.
何家坪钼矿位于祁连与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的复合部位,南祁连加里东成矿带东段陇西-清水铜铁金铅锌多金属成矿带上,矿体赋存于斑状二长花岗岩,受岩体中节理裂隙控制,具高硅、高铝、富碱、贫铁、钙、镁之特点,是寻找钨、钼、锡矿产的有利地段。文章在较详细研究矿区成矿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总结了该矿区的主要地质特征,分析了该矿区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1.
甘露池金矿位于北祁连优地槽褶皱带、马雅雪山复式背斜的东延部位。成矿区划属永登—庄浪加里东期铜、铅、锌、金、银、铁锰成矿带。矿体赋存于下志留统马营沟群上岩组第二亚岩组第一岩性段,岩性为灰、褐灰色含铁白云石绢云千枚岩、粉砂质板岩夹黄褐色千枚状长石石英岩屑砂岩,严格受北西向断裂及含金石英脉的控制,矿床的形成受下志留系地层控制。志留系地层的含矿岩性、北西向断裂构造带是找矿的最佳方向。文章在较详细研究矿床地质的基础上,总结了该矿区的主要地质特征,为区内找矿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西藏改则-双湖地区跨松潘甘孜褶皱系、羌塘地块、喀喇昆仑褶皱系三个一级构造单元,其间分别以川岛湖-岗盛日深断裂带和日玛-色哇深断裂带为界,可可西里印支褶皱带为松潘甘孜褶皱系的最西延伸部分。羌塘地块是以前震旦纪变质岩系为基底,以中泥盆世以后的沉积地层为盖层的古地块。改则-丁青早燕山褶皱带属喀喇昆仑褶皱系的东延部分,是在印支-燕山早期强烈活动的优地槽褶皱带。  相似文献   

13.
矿区位于秦岭褶皱系礼县-柞水冒地槽褶皱带西段中部,地处秦岭东西向构造带与天水-武都隐伏基底深断裂的交汇复合部位.属西秦岭冶力关-厂坝-太阳寺铅锌金银多金属成矿带的亚带岷(县)-礼(县)金成矿带.经对矿体赋存部位分析认为,区内所发育的教场坝花岗岩体(γ51)、渴台沟闪长岩株(δ43),尤其是在教场坝花岗岩体(γ51)热源作用下金元素的活化游离;以下二叠统杨家河组第二岩性段(P1yj2)特有的岩性组合为矿源层;以北西向断裂构造为导矿构造,北东向断裂为容矿构造.各种地质作用共存,为成矿提供了成矿物质富集、热液条件、运移通道和赋存空间,在特定的环境和时空条件下,形成了番白坡金矿.总结分析了番白坡金矿体控制因素、围岩蚀变及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4.
秦岭地貌结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秦岭在我国是一条年代比较古老的山脉,同时也是一条年代比较新的山脉;所谓古老是从地质方面来说,所谓新是从地貌方面来说。北秦岭虽然有人称其为加里东地槽,但多数对秦岭有研究的学者仍称其为地轴; 秦岭中南部的地质,学者间的意见比较一致,大都认为南秦岭的南部是加里东期地槽,南秦岭的北部是华力西期的地槽,南秦岭的中部是印支期地槽,总之整个秦岭都是中生代下部及其以前的产物;有的学者认为秦岭地轴的中心部分及狭义的地轴部分是元古代地槽的中央隆起,远在元古代地槽的初期即已存在,称其为太古代秦岭地轴;因此说秦岭是一条年代比较古老的山脉。  相似文献   

15.
据地质和地球物理研究,作者提出“武当地块”是外来岩系组成的褶皱-逆冲推覆体,它是秦岭大型深层滑脱构造的一部分。武当山褶皱-逆冲推覆构造分四个构造带:主滑脱面—青峰断裂带、前缘叠瓦褶-断带、中央褶皱-推度带和后缘挤压-拉张带。在印支期,秦岭再生地槽-褶皱系的岩层和推覆体向南推覆到扬子地台之上,推覆距离约150km。它的发现和研究,为寻找与它有关的油气和固体矿产资源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6.
陇南徽成盆地北缘至天水间地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区地质早已引起许多研究者的注意。在1960——1961年,作者有机会在本区研究了一些剖面,现根据化石资料并结合岩相与构造分析,分本区地层为如下的群与组(自下而上): 1.结晶岩群广泛地分布于本区东北部,其年龄可能为前寒武纪。 2.西汉水群(D_2)又为分三个组(自上而下) 3).杜家河组(类複理石建造) 2).新集子组(碳酸岩建造) 1).麻沿河组(矽质板岩建造) 在杜家河组中曾找到Stringocephalus Obesus Grabau等,在新集子组中找到Atrapa Sp,其时代应属吉维新期(D_2~2),麻沿河组中未发现任何化石,其时代难肯定。 3.大草滩群(D_3)可再分为两个组(自上而下) 2)磨峪沟组由页岩与砂岩组成,含Leptophloeum rhombicum Dawson等。 1)十八盘山组全由纯净石英岩组成。就化石特点来看,上述两组属弗拉斯期(D1/3),在岩性特征上,具有磨拉石特点。 4.木寨岭群本群分布在西汶水群与大草滩群之间,从岩性特点上与相鄰地区比较,知其时代属中石炭世。木寨岭群形成于北秦岭冒地槽迴返后的新凹陷中, 北秦岭冒地槽由此向东即为前寒武纪变质岩系所组成的秦岭地轴所封闭。  相似文献   

17.
1957年作者参加了中国科学院新疆综合考察队工作(注二)、在北疆玛纳斯地区作了二十万分之一的第四纪地质调查,回来后对野外搜集的资料尚未作系统的分析与研究,但为了提供关心新疆建设工作者迫切需要的参考,现将野外观察的一部分成果先作一初步报导。文内所述地区在北天山北麓及准葛尔盆地的南部。北天山是介于天山结晶轴与准葛尔地块间的加里东褶縐带。这个结晶轴与地块在奥陶纪与志留纪时呈隆起状态,而其间的地槽部分接受沉积。到了下泥盆纪时天山地槽迴返,奥陶纪地层受到错动与变质,同时在加里东褶  相似文献   

18.
冷龙岭是祁连山系东部的一条山脉,而祁连山系又是青藏高原东北部边缘山系之一。祁连山属于古生代地槽褶皱带,走向 NWW—SEE,在新构造运动中是一个强烈隆起区。它的高山区十分寒冷,降水量也远比山麓带丰富,因此发育了2859条现代冰川。  相似文献   

19.
奥陶纪为我国地史上最大的海侵期,其海陆分布的大致轮廓,特别是在早期基本上和晚寒武世的相似,表现了明显的继承性。较大的变化发生在中、晚奥陶世逐渐形成的大规模海退过程中,以致在北方出现了广阔的华北大陆,在西南有滇黔桂古陆的隆起。在整个奥陶纪作为古地理的正单元而长期高出海面的古陆,在我国北方有内蒙古陆、东北古陆、辽胶古陆、熊耳——伏牛古陆和淮阳古陆。在南方主要有华夏古陆和台湾古陆(它们向南延伸与可能存在于中国南海一带的古陆相接)、康滇古陆、阿坝古陆和江南列岛。接受沉积的古地理负单元包括海盆和海槽,前者主要有华北海、扬子海,喜马拉雅海和塔里木海,可能还有藏北海,后者则有内蒙——兴安海槽、天山海槽、祁连海槽、秦岭海槽、昆仑海槽、藏东——滇西海槽和华南海槽。根据古地理环境和古构造性质的不同,中国奥陶纪沉积可划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即稳定沉积类型与不稳定沉积类型。前者可据岩相特征分为均一相型(如华北海内呈均一分布的碳酸盐沉积)和由碳酸盐岩、砂岩、页岩交互成层的混合相型沉积(如见于扬子海的沉积)。后者可视岩系中火山岩的发育与否而分为优地槽型与冒地槽型沉积。如祁连山海槽、天山海槽、内蒙——兴安海槽、昆仑海槽和秦岭海槽西段都有广泛发育的火山岩,属于优地槽型。华南海槽、藏东滇西海槽和秦岭海槽东段则不见火山岩产出,属于冒地槽型沉积。有些地区,如鄂尔多斯西缘及江南列岛地区,其沉积特征介于上述两种基本类型之间,可称为过渡型沉积(见图Ⅱ、Ⅲ)。中国奥陶系各种不同沉积型相的分布,概略地表明在图Ⅰ中了。从图中优地槽型沉积的分布看来、中国奥陶纪明显地存在着三个火山活动带,它们分别与天山——内蒙兴安海槽、祁连山海槽和昆仑——西秦岭海槽相吻合。至于如何运用板块构造模式阐明其固有的机理和发展过程,则尚待进一步的工作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沉积建造、构造类型、结合岩相厚度的分析以及与鄰区地槽在地质构造上的形成和发展,讨论了浙西地区大地构造性质,並把它归属於华南加里东地槽褶皱区的浙西、皖南加里东地槽系的内部继承地槽拗陷,在这个地槽内又划分出四个构造——建造带。同时本文也论述了本区褶皱构造的成因,地壳构造形成和发展的两种形式——继承与上迭构造等问题。此外,也涉及到与上述问题有关的地槽褶皱作用的问题,在空间上地槽褶皱作用具有从两侧向中间迁移的发展历史,在时间上地槽褶皱作用远远落后於地槽沉积建造的结束,以及在同一地槽内地槽“封闭”具有不同形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