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综合类   27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蔡学林 《科学通报》1985,30(15):1175-1175
本文根据湖北竹山银洞沟矿区轴面片理的研究,着重讨论了轴面片理的结构样式、与大褶皱的关系和形成机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确定变质岩区褶雏形态的一种新方法——构造透镜体法。这种方法的理论依据就是构造置换。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历史大地构造和构造变形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讨论了中国南部前寒武纪构造期的划分、原地槽—褶皱系的类型和构造演化,探讨了大陆克拉通增生模式。本文认为,地壳的构造演化是一种渐变和突变方式相结合的不可逆发展的;大陆壳相对稳定地区—克拉通的增长是靠活动带的褶蛀作用的消亡而跳跃式的侧向增生;活动带的发育是靠原有活动带继承式的发展和古地台的裂陷作用形成的再生地槽而跳跃的减少。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剖析前人关于构造断层分类的基础上,根据我们的研究,提出了三种独立的,然而又是相互补充的断层分类方案。1.以断层面与矿层面,岩层面之间的相互交切关系和空间关系为根据的几何形态分类。2.以形成断层时的直接力学性质为依据的力学成因分类。3.以断层面的倾角,总滑距的侧伏角和断层两盘实际相对位移为基础的定量正方形图解分类。  相似文献   
5.
行星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与场所。以行星地球为研究对象的地球科学,在20世纪与其他学科一样有了很大的发展。当前,不少地球科学家正在探索与研究21世纪地球科学发展趋势。对地球科学未来发展作出科学预测是极其困难的,但意义是巨大的,因为,探讨地球科学发展趋?..  相似文献   
6.
武当山推覆构造由主滑脱面、前缘叠瓦褶断带、中央推覆体带和后缘挤压-伸展带4种构造成分组成。中央推覆体带划分为7个推覆体。各推覆体在平面上呈鳞片状越覆,在剖面上呈送冲叠覆,构成鳞片叠覆的几何模式。  相似文献   
7.
秦岭地轴东段核心部位有规律地分布着一系列卵形褶皱,本文对其中之一的文龙庙卵形褶皱进行了构造解析,该卵形褶皱是由三期褶皱叠加而成。该区变形十分复杂,总的变形体制为塑性流变、韧性剪切、似弯滑、似弯流等;叠加褶皱的形成是在东秦岭开合构造背景下长期发展之结果,既有前寒武纪的塑造作用,也有后寒武纪的再造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地球科学“人为地质作用理论”出发 ,分析了黄河下游断流的严重性与危害性后认为 ,黄河下游断流不仅对黄河流域及整个中国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而且对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产生严重后果。在探讨了黄河下游断流的成因后认为 ,黄河下游断流有自然的原因和人为的原因 ,其中人类活动、人类工程活动及其人为地质作用的负面影响是黄河断流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从而提出解决黄河下游断流的科学对策 ,包括科学保护、科学开发、科学利用水资源以及暂缓实施南水北调中、西线工程等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讨论了四川会理下村地区会理群中钩状褶皱的剖面形态分类,钩状褶皱与大褶皱的关系,钩状褶皱和构造置换形成的物质条件、温压条件、力学条件,钩状褶皱与纵向构造置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该文讨论了张性纤维状岩脉的地质特征、拉伸方向的确定以及拉伸量的计算原理和方法,从而获得武当山推覆构造推覆期后伸展变形的拉伸量为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