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为理论指导,以教育学对主体性研究的成果为依据,用现代教学论的基本观点,就体育教学现实中对主体性讨论存在的问题作以分析,并提出一些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素质数育的核心是促进人的发展,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学生获得发展的根本保证,主体性的培养和发展的主阵地是教学过程。该文依据主体性教育理论观点从几个侧面论述了数学教学过程中主体性培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财经类独立学院实践教学为研究对象,指出实践教学存在基本投入滞后、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不当、人员角色的错位与认识误区三大主要问题,通过分析认为要以确保实践教学基本投入为前提,创新以面向学生的系统化实践教学模式,将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关键着力点,触发学生的主体性与主观能动性为落脚点,从而促成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主体性教学的实质与实施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体性教学是一种教学。教师与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两个主体。当前情况下,主体性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课堂教学是发展学生主体意识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体验成功,尊重学生的差异是教师实现主体性教学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5.
德育课程教学过渡环节,直接关系着德育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是不断优化德育教学过程的有效手段。加强德育课程教学过渡环节,要贯彻必需性、灵活性、目标性、主体性等基本原则,建立起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课堂内外之间,以及各学科之间的互动关系,以提高德育课程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主体性教学原则在体育课课堂管理的组成要素及管理程序中的应用作了阐述,从理论上探索如何在体育课课堂管理中更好的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当前,各地高校正在大力推进新一轮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目的是增强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和吸引。教师作为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一定要以人为本,更新教学理念,追求教学艺术,促进师生互动,建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新范式、新模型。以人为本的教学新范式的建构,要遵从以下三个基本原则: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主体性教育为导向;以师生平等和谐为基础。  相似文献   

8.
杨忠 《奇闻怪事》2007,(6):105-107
一、在教学目标上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主体性即人的本质特性,是人的本质的最高体现,是人作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在其活动中所具有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素质教育的观点看,中专教育培养的人应是具有主体性的人,相应地中专语文教学也必须在教育理念上和一切教学实践中注意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发展学生主体能力,把学生真正当成正在逐步走向成熟、走向自觉、并即将走入社会的学习主体。以人为本,教文育人,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自己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张东勇 《科技资讯》2014,(26):149-150
我国的素质教育不但是一种可以发挥学生自身主体性的教育,也是一种迎合个性化需求的教育,这一正确的指导思想为我国体育教学能够实现主体性铺垫了道路,也为主体性教学的良好发展提供了条件,这些年来我国一直对教育事业进行改革,而把素质教育当作重点教育使得我国的体育教育发生了质的改变,为能够实施主体性教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传授运动技术为中心的教学体系,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严格,旧的教学体系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文章用现代教学论的三个观点即发展的观点、主体性观点、非理性因素观点来分析讨论学校体育的改革,使学校体育教学逐步科学化、规范化,以适应市场经济面向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限制了个体选择的自由,直接诉诸说教、劝诫、纪律、惩罚,从而扼杀了个体的参与热情,个体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以至于只会消极地适应环境而不能独立自主地超越和创造环境。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反思,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加强主体性实践,对弘扬人的主体性,培育人的主体意识,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儒家道德主体性意识除包括自主性、能动性和超越性之外,还涵括了道德心理的成长过程以及道德主体性"知、情、意"的圆融统一。本文从分析儒家道德主体性意识的内涵入手,在指出儒家道德本能或善端的设定是学生道德教育可能的前提和动力的基础上,着重指出,充分借鉴并活化传统儒家道德主体性意识资源,尊重道德个体身心发展规律,加强学生道德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学校实施主体性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人们业已认识到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缺憾是"现实的人"的缺场。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了现实的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注重了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教育方法也开始从"灌输"转向"疏导",但是有主体性僭越之趋势,并且在实践教育方面还尚显不够。以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为指导,坚持现实性、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科学性与革命性相统一、实践性等原则,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根本取向。  相似文献   

14.
当前高校法治教育正受到客观与主观两方面困境的制约.客观困境有:社会成员观念层面上的困境、法律运行层面上的困境以及学校治理层面上的困境;主观困境则包括认识困境和态度与能力困境.只有根据这些困境的不同性质与特点,分别采取不同的对策,高校法治教育才能走上正轨.  相似文献   

15.
论高校主体性德育课程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传统的德育课程模式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则是学生主体性的缺失。构建新的高校德育课程模式即主体性德育课程模式,是新时代人的发展要求,是学生主体的强烈愿望,也是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而要建立高校主体性德育课程模式,必须按照高校德育课程的人文特点以及高校学生的主体性特征和成才需要,合理确定高校德育课程目标、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人的主体性:教育与个人全面发展的根本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的主体性是指人在与客体相互作用中应具有的主动性、自主性、理智性和创造性等一系列个性品质的总和。个人的主体性,从根本上决定着他的发展状况。在提高人的主体性中,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教育弘扬人的主体性,就是要视教育者为能动的、独立的主体,且将受教育者的主动性、主体意识、主体能力等的培养作为教育的根本宗旨。在当前的素质教育中,为了弘扬人的主体性,实现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必须贯彻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教育不均衡问题在西部地区特别是偏远山区表现突出,但对教育不均衡的总体情况、城乡差距情况和不均衡程度等的认识并不明确,在提出特征层次本体模型的形式化定义的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法结合粗糙集理论计算主客观权重得出综合权重,用于对教育不均衡情况进行评价.最后以教育输入均衡为例验证了该算法对基于特征层次本体模型的教育均衡评价具有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英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活动要在考虑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的基础上,以学生的需要、学生的能力、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以能够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为前提.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生活满意度量表、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和中学生心理应激源对621名中学生进行施测,以探讨心理应激源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1)民族、城乡、年级上初中生心理应激源存在显著差异;城乡、留守和非留守学生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性差异;(2)心理应激源与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且同学朋友压力因子对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3)广西民族地区初中生心理应激源在城乡和年级上主效应均显著,主观幸福感在民族上主效应显著。为民族地区初中生幸福教育提供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20.
道德不是外在于生活的东西,而是和生活融为一体。道德是生活中的道德,因此真正有效的高职学院德育模式的选择必须是以生活为依托进行的主体性道德教育。文章在对高职学院德育处于"边际情势"或"无效状态"的归因分析后,从高职学院生活德育模式的内涵和特征出发,对高职学院生活德育模式作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