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物权法》第123条中规定“依法取得的探矿权、采矿权、取水权和使用水域、滩涂从事养殖、捕捞的权利受法律保护”,在用益物权编中界定了采矿权的性质。虽然《物权法》对采矿权仅有一条概括规定,但在《矿产资源法》及《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等条文中却有用益物权的“因子”。采矿权是用益物权,首先明确采矿权是从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中派生出来的他物权;其次要明确采矿权是以使用、收益为主要目的,具有排他性,不是担保物权。  相似文献   

2.
关于采矿权的性质,学术界尚存争议。主要的学说有用益物权说、准物权说、特许物权说等。因采矿权所具有的独特性,在实践中,应当从不同的视角看采矿权的法律性质。厘清采矿权的法律性质,对促进我国矿业法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我国矿产资源资产情况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内矿产资源资产的构成因素,分析了矿产资源资产的属性,并对矿产资源资产以及采矿权评估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当今矿业权市场应该加大管理力度,禁止开采微型矿山,防止国有矿产资源资产流失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我国对矿产资源的管理采取严格管制措施前提下的行政许可制。国有小型煤矿在租赁经营中是否可以处分国家授予其专属的采矿权,部门法律之间存在条文文意上的法律冲突。本文从法学原理和国有企业法律制度立法体系的角度,思考和分析这一问题,以期阐释国有小型煤矿在转换经营机制过程中客观存在的法律上的疑惑。  相似文献   

5.
曹志新 《科技信息》2007,(7):210-210
探矿权和采矿权管理是地矿行政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国家实现对矿产资源所有权的基本要求。1996年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以下简称《矿产资源法》)颁布实施后,我国探矿权采矿权市场建设开始启动。近几年来,我国矿权市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矿产资源的市场配置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我国物权法明定采矿权系用益物权,理论界一般认为其系不动产物权,因此从逻辑上说采矿权可以成为抵押权的标的。但是在现行法上由于采矿权依附于采矿许可证而存在,其可转让性、稳定性均存在问题,社会无法对其未来的存在形成稳定的预期,从而阻碍其成为抵押权的标的。为此,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从矿业权制度的整体设计上进行变革,将采矿权从采矿许可证下解放出来,成为完全意义上的用益物权。  相似文献   

7.
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进步所必需的重要物质。如今,我国的经济在高速的发展,矿产资源的消耗也在逐渐的增多,矿产资源在经济发展上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所以,对矿产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已成为矿产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该文首先对矿产资源的认识进行了简单论述,其次介绍了当前矿产资源管理方面所面临的问题,最后对提升矿产资源管理的有效对策进行了进一步探究,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8.
物权的效力是法律赋予物权的强制性作用力,它反映着法律保障物权人能够对标的物进行支配并排除他人干涉的程度和范围。对于追及效力是否作为物权的一独立效力而存在,有赞成者也有反对者。从逻辑和利益权衡的角度考虑,追及效力应作为物权的一种独立效力而存在。在物权法体系中,在无权处分和抵押人擅自转让抵押物等的情况下,除法律规定的情形外,物权的追及效力即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真实物权人和法律物权人的利益冲突,维护了物的占有和社会交易的安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矿业权登记是管理矿产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的重要方式,本文站在物权登记公示原则视角分析矿业权登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将物权登记公示的理论纳入矿产资源法,为确定矿产权的归属,保证矿产权安全交易提供支持,进而更有效的管理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行为。  相似文献   

10.
六安市矿产资源丰度居安徽省前列,境内铁、钼金属矿产资源储量达到特大型规模。至2008年底,六安市已开发利用各种矿产20种,其中霍邱铁矿资源开发已初具规模。六安市矿产资源开发存在着勘查资金投入不足;优质矿产仍深埋地下,资源优势远未发挥出应有的经济优势;矿业结构调整步履维艰;矿山生态环境问题较为突出等诸多问题。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扰动或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产业,因而加强六安市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文明建设就显得十分的重要和迫切。更新观念,多渠道筹资发展矿业;实行矿产开采政策调整措施;严格执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落实矿山企业治理和恢复矿产开采中破坏的矿山地质环境义务。加强矿产资源保护及合理利用,坚持生态文明立市方针,当前应着力做好规范采矿权设置、加强矿权管理等六项基础工作。同时注重搞好霍邱铁矿开发利用的规划和管理,避免产生较大的矿山生态环境破坏隐患。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土地使用权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 ,从物权法的发展及其规范的内容来看 ,土地自始至终都是各国物权的重要标的。虽然我国目前有关土地的立法性文件林林总总 ,但由于我国立法上没有使用“物权”概念 ,缺乏完善的物权法制度 ,依现行法很难确定我国土地物权的体系及种类。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在实践中创设了许多新型物权 ,如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使用权、自然资源使用权等。土地使用权无疑是土地用益物权中最主要的权利 ,但是从我国土地使用权现状来看 ,无论是立法还是实践都十分混乱。我国土地使用权制度的不规范 ,已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政治形象以及人民的生产生活。理论界都强烈呼吁应统一规范中国目前混乱的土地物权制 ,将之改造成与世界各国接轨的中国土地物权法制度 ,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从中国土地使用权制度的现状出发 ,整理出完善我国土地使用权制度的一些基本思路。1 我国土地使用权缺席的现状土地使用权是指法人公民按照法律的具体规定 ,对国有或集体所有的土地享有的使用和收益的权利。从土地使用权的含义来看 ,它是以国家或集体所有的土地为标的物 ,包含着使用和收益双重权能的用益物权 ,不同于所有权权能的使用权 ,是...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由于自然资源遭到大量的开采,目前已面临资源枯竭的状况,形势较为严峻。加之我国的地域宽广,自然资源经由历史的积淀,在构造等方面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该文便对我国的铁矿找矿的潜力进行分析,继而以期能够进一步的查明我国的矿产资源储量,并合理利用资源。  相似文献   

13.
矿产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随着我国矿产资源开发规模的增大,矿山地质灾害问题日渐突出,而采矿和选矿作为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主要活动对矿山地质灾害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矿产资源是指能用于生产和生活的,蕴藏在地壳中的各种矿物。矿产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但是由于我国矿产资源保护体系不够健全,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这影响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威胁到了我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故完善矿产资源保护体系特别是相关的法律制度势在必行。本文对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现状及几个重要的法律缺陷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5.
由于假定利率不变和不考虑资源开采者在运营管理上的灵活性,收益现值法在评估采矿权时容易低估其价值。为此,作者建立了基于期权的采矿权估价随机利率方法,并通过实例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计算结果表明,基于期权的采矿权估价随机利率方法较收益现值法能提高采矿权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立法确立了以债权形式主义为原则的立法模式.尽管我国目前仍不承认"物权行为"的概念,但是在物债两分的背景下,物权行为独立性是现有立法和民法理论逻辑推导的必然结果,进而从逻辑和法律效果上来看,无因性理论也是值得吸纳的观点,未来我国结合恶意失权制度并对现有立法进行调整即可实现更合乎逻辑的物权形式主义模式.  相似文献   

17.
基于期权的采矿权估价随机利率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假定利率不变和不考虑资源开采者在运营管理上的灵活性,收益现值法在评估采矿权时容易低估其价值。为此,作者建立了基于期权的采矿权估价随机利率方法,并通过实例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计算结果表明,基于期权的采矿权估价随机利率方法较收益现值法能提高采矿权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徐瑶  肖亚飞  倪龙飞 《科技信息》2011,(23):410-410,291
规模空前的山西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引发了人们的广泛讨论。本次兼并重组中的采矿权变更属于用益物权在平等市场主体间的交易转让,采矿权转让价格也应由市场主体自主定价。政府应该对自己的公权和私权角色进行准确把握。明晰产权,形成公开透明的采矿权交易市场是煤矿产权纠纷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9.
由于不考虑资源开采者在运营管理上的灵活性和假定利率不变,收益现值法在评估采矿权时容易低估其价值.为此,基于期权理论,作者建立了利率随机情况下采矿权估价的期权方法,并通过实例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计算结果表明,利率随机情况下采矿权估价的期权方法较收益现值法和利率不变情况下采矿权估价的期权方法均能提高采矿权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在矿业投资方面有比较完备的法律,其矿产资源的主管部门是自然资源部。按照相关法律规定,俄罗斯矿产资源所有权由国家所有,企业组织或者个人可以通过竞标或拍卖获得矿产资源使用权。外国公司如参与竞标或拍卖矿产资源使用权,在涉及国防安全的特殊地区及战略性行业会受到较多限制。俄罗斯法律同时对矿产资源使用者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了严格的规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