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实践唯物主义各派的共同症结在于:对实践概念予以了形而上学的知性注解,并以此作为各自理论的逻辑预设。实践不是改造的物质活动,不是认识世界的精神活动,不是所谓“人类总体性的存在方式”,而只能是认识活动与改造活动“耦合”而成的“一”,它对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具有“视野”和“立场”的本体论意义,彰显实践的同一性对于克服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各派的对立及其局限性,建立实践与人类生存困境及其终极关怀的联系,弄清“交往”,“主体际性”等交往实践观的某些基本问题,从根本上提升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件总结我国改革开放ZO年的历史经验时,强调必须“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使理论随着实践的进展和时代的前进而发展”。深入理解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问题。人类认识是一个有规律的发展过程。认识过程充满了复杂的矛盾,而每一对矛盾的双方之间以及各对矛盾之间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都体现着认识发展的规律性,因而认识发展规律是无限多的。其中,认识发展的基本规律支…  相似文献   

3.
教条主义的认识论特征就在于不懂得辩证法,用形而上学的观点看待理论。表现为:片面夸大理论的作用,贬低实践经验;只见真理的普遍性,无视真理的具体性和全面性,把理论看成是解决一切具体问题的万能公式;不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各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拒绝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4.
论思维的认知控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际的认识活动中,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外部世界事物和它们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无论是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有很大的差别。这主要是因为认识主体思维结构中的知识、经验和思维方法等这样一些构成智力结构和发挥智力功能的智力性因素和工具性因素不同。因此,考察和研究人的认识能力的时候,不仅要承认人的认识能力,更重要的是必须考察和研究控制人的思维活动的智力结构及其建构。  相似文献   

5.
实践唯物主义各派的共同症结在于 :对实践概念予以了形而上学的知性注解 ,并以此作为各自理论的逻辑预设。实践不是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 ,不是认识世界的精神活动 ,不是所谓“人类总体性的存在方式” ,而只能是认识活动与改造活动“耦合”而成的“一” ,它对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具有“视野”和“立场”的本体论意义。彰显实践的同一性对于克服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各派的对立及其局限性 ,建立实践与人类生存困境及其终极关怀的联系 ,弄清“交往”、“主体际性”等交往实践观的某些基本问题 ,从根本上提升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代西方哲学以认识论作为自己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其认识论哲学的主要内容,始终贯穿着唯理论与经验论的斗争。在认识论哲学里,不仅有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分歧,而且有经验论和唯理论内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因而近代哲学构成了一幅唯理论与经验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纵横交错的画面。经验论和唯理论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哲学派别,尽管都承认经验与理性在认识中的作用,都以经验与理性作为他们反对经院哲学的思想工具,但是在认识论的诸多问题上观点各异,并且相互论争。其中主要有这样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通过整合普通逻辑,可以从类逻辑、整体逻辑与条件逻辑三方面把握科学发现的逻辑程序、机制与过程,科学发现的主轴是类比——归纳——演绎辩证组合的推理链.这是在唯物辩证法指导下,对形而上学方法的知性逻辑成果的按认识过程的整合,科学发现的逻辑就是认识逻辑.普通逻辑修正、改造的新方向,实即黑格尔、恩格斯、列宁逻辑思想所指示的辩证法、认识论在逻辑基础上统一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形而上学是哲学中关于最高深、最一般性道理的学问。形而上学的内在本质是一种力图透过经验而研究一般原因与原理的理性探索。将形而上学视为与辩证法相对的思想方法的认识,是较为后起的.并非形而上学的原本意义。形而上学对人类由蒙昧走向科学、走向文明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它的积极意义在于:超越现实经验的意识,逻辑推理的思想方法,为科学而科学的精神以及对终极解释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质主义的源头不是亚里士多德的本质论而是科学主义分析哲学。本质主义的"科学性"是新实证主义的"科学性",而不是立足于现实和历史的科学精神。反本质主义不是源自维特根斯坦的后期思想,而是后现代主义以"反知性"否定传统形而上学之非理性主义思潮。批判理性的立场既以科学主义的本质主义为不取,又不苟同于非理性主义的反本质主义,以超越后现代主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在实行中一度出现严重偏转,原因在于对“过渡时期”主要社会矛盾的认识陷入了三个误区:一是经验主义地认定历史新阶段的主要阶级矛盾即是主要社会矛盾,二是抽象地把毛泽东关于主要阶级矛盾的论述理解为主要社会矛盾的论述,三是离开中国国情,教条主义地认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关于“意向”的思想古已有之,近现代的“意向性”研究则由布伦塔诺所开创,他提出了第一种意向性概念:心理行为指向内存在对象(色声味等)。胡塞尔在继承和发展意向性研究中提出了第二种意向性概念:心理的感觉内容通过赋予意义而指向客观事物(可简述为心理指涉外物)。关于意向性的存在地位问题现在仍是众说纷纭而尚无定论。但有证据表明,意向性是后天形成的,是经由感知一动作协调过程结合学习联想回忆机制而形成,实为一种整体觉知效应。故意向性不能为心理的本质特性,心理的本质应是“知”(觉知),因为“知”乃是一切心理现象性命攸关的共性,有之则是,无之则否。而且,“知”也是最奥秘的心性,它不可定义,也难以用关系范畴和主客体模式来理解,只能凭借现象学方法来揭示其大义,由之证悟了“明”的境界和“我”的内在,开显了“心”的堂奥。若绕开“知”来论究心理意识将不得要领。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小学生心理健康与教师认知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对分布在6个年级中的1 231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他们任课教师认知发展状况进行了测查,并作相关研究。从总体上看,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存在年级和性别差异;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教师认知发展的6个因子都达到了极其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人是一个身心统一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他们自身的全面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十分突出。高校应积极开展内容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切实可行的途径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个性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14.
费萍 《长春大学学报》2009,19(6):99-102
高校贫困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存在着诸多问题。深入全面地分析贫困生的心理现状,知其所思所想,所欲所求,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入学习实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鉴于此,本文尝试从心理学的层面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探求应对高校贫困生问题的措施,以期为高校贫困生的健康成长开辟一条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15.
认知风格与教学设计的多样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了解学习者的认知风格,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学习者的认知方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发现把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有效领会和建构作为提高教学效益的出发点之一.本文着重论述了学习者的认知差异及将认知风格理论应用于教学设计的多样化原则.  相似文献   

16.
认知技能获得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认知技能研究的历史作了扼要回顾,介绍了几种关于认知技能获得的理论假说:组块化理论、示例理论、四阶段模型;分析了当前认知技能研究领域中关于负迁移错误、认知技能获得中样例的作用以及认知跳跃的研究等几个热点问题,从目前认知技能获得的研究成果来看,研究者越来越深入地探讨了认知技能获得的心理机制,并对各种认知技能获得的心理机制的解释趋向于整合化,这些研究对揭开人类大脑这一黑箱之谜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思维的本质和结构。  相似文献   

17.
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范畴化、原型理论、空间结构等理论,分析和阐释认知语言学理论对词典释义的意义和启示。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分析,词典释义机制是人类认知心理机制的一部分,是人类心智活动的产物。认知科学在词典释义中的应用,使语义的分解和表述更能够反映人们言语活动的心理表征和自然语感。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试图探索一种将智力、学习能力及认知特点三方面测验相结合的方法,并参照病因诊断和日常智力活动表现的观察资料,对弱智特点作出全面的分析与鉴定,以便为特殊教育提供参考意见。结果表明,智商与学习能力及认知特点测验分数有显著的正相关,并与日常智力活动表现有明显的一致性。弱智者在智力发展上有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比正常的同龄者约落后5~6岁。辅读学校的特殊教育有助于他们的智力发展与补偿。  相似文献   

19.
高校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面对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环境,他们的心理压力不仅来自学习、认知方面,也来自社交、情感方面;不仅来自学校,也来自家庭、社会。对这些压力,许多学生深感力不从心,无法适应,从而产生了心理危机。针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现状,应建立行之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各种伤害,以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根据认知参照点理论,从《陌上桑》和《美女篇》主题结构的心智接触、连贯性和动态性三方面来探讨两诗在主题结构上的特点和差异。根据主题结构的构成成分(名词性成分加小句)的不同,可以得出,主题结构中的名词性成分具有主题连贯和主题动态发展的作用,而主题结构中的小(分)句具有心智接触作用;在小句以及语篇层面,《陌上桑》主题结构中的名词性成分丰富而赋予变化,在连贯性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这些名词性成分不断激活出的新信息推动着语篇的动态发展,其动态性尤为突出。《陌上桑》主题结构小句中被激活的丰富的认知事体和相关描述,使得认知主体在主题结构的心智接触上需要比《美女篇》付出更多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