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成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湿地资源开发的有效途径。鄱阳湖南矶湿地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开展湿地生态旅游的巨大潜力。通过分析其资源环境特点以及旅游开发现状,提出政府(保护区)、旅游企业和当地社区三位一体的旅游开发模式,并从功能分区、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和湿地资源环境保护等4个方面重点论述了南矶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实施途径,以期为南矶湿地资源的保护性开发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
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资源状况的分析入手,探讨了保护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并将这种辩证关系应用于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旅游开发中.针对莫莫格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开发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具体的保护性措施和旅游开发的主要建设内容.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是我国的旅游资源大省,尤其是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虽然是旅游资源大省但却不是旅游大省.盲目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带来的环境保护问题等等,导致了文化资源效益配置低,没有形成与资源相匹配的高产出.文章对数据统计分析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对宁德市乡村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宁德市乡村体育旅游产业开发提供可参考之依据.主要结论:宁德市乡村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以山林资源、滨海资源、文化资源三类为主.影响宁德市乡村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因素主要是:乡村旅游产品的同质化;产业基础薄弱,基础设施的不健全;缺乏统筹规划;生态环境保护乏力.建议:完善投资政策;坚持资源开发与保护并举;提升规划水平.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了大黑山风景区历史沿革及开发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考察等方法对景区的旅游开发现状进行了重点研究,并找出了其旅游开发中的不足之处,主要有资源环境保护力度不足、旅游资源开发层次较浅、经营管理策略有待提升、旅游产品种类较为单一、旅游品牌知名度较低等。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主要包括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力度、深入挖掘旅游资源内涵、制定持续经营发展策略、完善区域旅游产品体系,提升旅游品牌知名度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江苏旅游业的开发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建军  牟永生 《科技信息》2008,(16):202-203
随着几十年的发展,旅游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成为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但是在开发过程中,只注重旅游资源的挖掘,而忽视了旅游区的环境保护,造成了旅游经济效益的下滑。首先通过江苏旅游业开发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来说明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产生这些环境问题的原因,最后对此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7.
论旅游业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旅游业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对立统一关系为理论基础,结合我国旅游环境保护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在旅游业发展中加强宏观管理、提高环保意识等促进旅游业发展与保护旅游环境和谐统一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生态型旅游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以石林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针对生态型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环境保护的矛盾对立,以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和原则,以生态旅游环境系统为研究对象,以地理学的核心理论——人地关系为主线,通过分析生态型旅游开发与环境变化的关系,深入研究旅游环境系统与旅游开发活动的相互作用机理,从理论上概括了生态型旅游开发中环境保护的种种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借鉴中外学者关于旅游景点环境发展演变的理论研究成果,提出了以环境污染、生态环境变化、生态系统稳定性三个方面为核心的生态旅游环境变化评价指标体系,最后以石林风景区为例开展实证评价分析,并提出基于旅游环境质量的全面管理与保护目标的发展协调解决方案,使旅游得以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乡村旅游进展以及乡村旅游开发的现实意义和基本类型基础上,提出营造乡村旅游大环境、坚持旅游资源开发与自然环境保护并举、"三高投入"与"三高效益"紧密结合的现代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0.
陈文玲 《科技信息》2009,(31):I0156-I0157
新疆远离海洋,境内沙漠广布,是我国最大的干旱荒漠区。旅游资源开发相对滞后。新疆森林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存在着开发层次还不高,经济效益差与环境保护不理想的现象,对此我们应该合理开发与保护新疆森林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1.
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将为环境规制提供重要依据,有利于政府制定出更合理的政策保护环境,有效的环境规制,又对企业的行为起到导向作用.在环境会计与环境规制关系阐述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企业披露的有关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环境会计信息在环境规制过程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环境科学综合能力是当今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它应包括环境科学理论基础、环境科学观、环境科学的思辨能力、环境科学技术等.师范院校在培养大学生环境科学综合能力方面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和特殊性.为加强环境科学综合能力的培养,配合环境学的教学,探讨了环境科学综合能力培养的理论和与之相配套的培养方法.建立了相关的实习和环境综合作业模式,选择了适宜环境科学教学要求的教学方式和实习地点,力求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环境科学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环境与环境问题以及技术进步给环境带来的正负效应,探讨了促进技术进步与改善环境的措施,提出了应通过加强环境技术的可获得性,依据符合目的的价值观来选择、使用有益于环境的技术等措施,促进改善环境的技术发展,进而提高环境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入世后,汽车产业将面临冲破绿色贸易壁垒、解决环境污染等问题,笔者从我国汽车产业环保现状入手,详细阐述加入世贸组织后面临环境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研制出一种纳米环保液体防腐涂层,介绍了该防腐液的配方及工艺流程,分析了其防腐机理,并且通过与先进的达克罗涂层技术做对比,说明该纳米环保液体涂层具有无环境污染、能耗低以及优异的防腐性能等特点,是一种优异的新型防腐涂层。  相似文献   

16.
建筑材料物化环境状况的定量评价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针对建筑材料造成的严重环境问题 ,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 ,建立了建筑材料生命周期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模型 ;并选择水泥、钢材和平板玻璃 3种在建设领域用量较大的建筑材料 ,研究 3种材料物化过程的环境影响 ,即材料在原材料获取阶段、生产阶段和运输过程产生的直接环境影响 ,以及由于使用能源而造成的间接环境影响。模型以物化环境影响负荷和资源耗竭系数作为衡量建筑材料环境影响大小的因子。评价结果表明 ,3种建筑材料的物化环境影响中 ,钢材最大 ,平板玻璃其次 ,水泥最小。该结果可作为建筑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数据 ,用于建筑工程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和相关方的决策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我国环保产业的市场绩效、整体实力及立法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入世对我国环保产业在机遇与挑战两方面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提出了完善市场竞争体制以提高市场绩效、调整环保产业结构以增强整体实力、建构环保产业法律体系以维护市场运行等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梳理了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等主要稀土生产国稀土环境规制的发展历程,从放射性污染物的安全管理、矿区土地复垦管理、大气污染排放管理和稀土环境税费制度4个方面,对各国环境规制的特点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研究发现:(1)从2012年开始针对中国稀土产业的环境法规体系逐渐形成,这些法规有效遏制了中国稀土环境污染蔓延和恶化的态势,但也对稀土供应产生了一定影响;(2)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稀土环境规制的起步较早,为稀土企业的生产设置了很高的环境“门槛”,迫使稀土企业及相关下游产业进行国际转移,也成为其恢复稀土生产的重要障碍;(3)为降低环境规制带来的高昂生产成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国依托国际贸易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产能转移、管制规避和渠道转移3种环境污染转移渠道,驱使马来西亚等国承担了巨大的环境成本。因此,应立足国际视角,吸取西方国家在稀土环境管理上的经验和教训,推动建立本国稀土环境治理措施及全球稀土环境治理体系,以减少本国稀土行业环境污染并促成全球稀土产业链的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19.
当前学术界对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基本原理、学科体系划分等基本理论问题尚存在许多分歧.在对环境科学研究对象的内涵和外延进行辨析的基础上,认为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为狭义环境问题(人为引起的任何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结构和状态变化)所涉及到的各自然要素(大气、水体、土壤、生物等)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所构成的环境系统;环境科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环境系统性原理、环境容量原理、人类与环境共生原理与熵原理;将环境科学体系划分为环境哲学、环境基础理论、环境技术理论与环境工程四个基本层次,指出综合环境学、环境哲学以及环境科学与相关学科的交叉研究是未来的重点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从中学生的环境意识、态度、知识和行为等方面了解目前中学环境教育的效果以及现阶段环境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果显示,目前学校尚未形成浓厚的环境教育氛围,家长未能成为学生环境教育的主讲教师,学生没有普遍形成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并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行为,为此提出了确立"绿色学校"的建设目标、将环境教育纳入学校的德育体系、积极开展活动性环境教育实践和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良性互动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