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土地利用变化的水文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梳理现阶段相关研究成果,分析土地利用对水资源影响研究在内容和方法层面的发展,并对研究中存在的不确定性来源进行分析.在内容方面,现有研究关注的用地类型更为全面,尺度更加多样,更加关注土地利用变化空间分布的影响,强调土地利用与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的区别与联系.在技术方面,情景分析和分布式水文模型应用十分广泛,土地利用变化模型也逐步为更多的研究所采用.随着研究向复杂化和模型化发展,研究中存在的不确定性有所增加,不确定性的量化对于研究的深入发展十分必要.除此之外,分析土地利用规划与水资源管理目标之间的潜在冲突以及在情景构建中考虑水资源变化对土地利用的制约,也应当在未来研究中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2.
通过梳理现阶段相关研究成果,分析土地利用对水资源影响研究在内容和方法层面的发展,并对研究中存在的不确定性来源进行分析.在内容方面,现有研究关注的用地类型更为全面,尺度更加多样,更加关注土地利用变化空间分布的影响,强调土地利用与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的区别与联系.在技术方面,情景分析和分布式水文模型应用十分广泛,土地利用变...  相似文献   

3.
在城乡二元体制下,重庆市的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量远大于人均总建设用地量,存在"两栖占地"现象。本文采用2001—2010年重庆市的人口及用地数据从建设用地内部研究城乡之间用地转化,通过测算近10年重庆市城镇化(PUI)、土地利用非农化(LUNI)及二者协调指数(LPUH),分析区域城镇化与土地利用非农化的时间演变特征;通过计算2010年重庆市各区县的PUI、LUNI和LPUH,分析指数间关系,并结合区域特征将重庆市各区县划分为4种发展类型区,以研究城镇化与土地利用非农化发展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①近10年,重庆市土地利用非农化水平低,城乡建设用地内部结构不合理;②重庆市城镇化与土地利用非农化发展空间差异显著,且协调发展区少,分布集中。  相似文献   

4.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规划的环境影响具有显著的不确定性,难以定量评价。该文将社会经济活动落实到空间网格上,以土地利用变化表征城市规划的实施,集成情景分析和Monte Carlo技术来模拟土地利用变化,并结合不确定性分析技术构建了城市规划环境影响的定量评价方法。对大连市发展规划的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进行了方法应用,识别了规划年主要河流的环境风险、环境压力、极端环境影响、关键污染物和关键污染源。该方法可以系统识别城市规划环境影响的不确定性并定量评价其影响,为科学规划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5.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于区域的自然、经济和生态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本文以新津县为例,借助遥感和GIS软件,从定量和定性的角度分析新津县2004-2009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空间格局。结果表明:耕地和其他用地面积减少,林地、居住用地和河流水域面积增加;土地利用类型之间存在相互转换的情况;土地利用覆被的空间变动较大,土地利用结构处于快速调整期。政策制度、经济发展、城镇化进程是土地利用类型发生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1985-2000年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1985年和2000年2期TM/ETM 遥感数据,运用人机交互式解译方法、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数量模型,全面分析上海市城区和全市内陆部分的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特征和空间变化特征,阐明了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特点,揭示了经济高速发展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时空过程及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分异规律.  相似文献   

7.
城市规划的环境影响具有显著的不确定性,难以定量评价。该文将社会经济活动落实到空间网格上,以土地利用变化表征城市规划的实施,集成情景分析和Monte Carlo技术来模拟土地利用变化,并结合不确定性分析技术构建了城市规划环境影响的定量评价方法。对大连市发展规划的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进行了方法应用,识别了规划年主要河流的环境风险、环境压力、极端环境影响、关键污染物和关键污染源。该方法可以系统识别城市规划环境影响的不确定性并定量评价其影响,为科学规划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8.
草海湿地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草海湿地区域典型性、特殊性,以1990、2000和2010年三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综合运用3S技术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对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进行分析,继而利用MARKOV和CA-MARKOV模型预测研究区2020年土地利用情况.结果表明:草海湿地区域林地面积最大,耕地、草地面积变化较大,水域和建设用地的变化幅度和变化率明显且持续增加;从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变化量和变化率来看,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提高,土地利用正处于发展时期;从空间变化来看,1990-2000年土地利用/覆被类型间转化不大,2000—2010年转化较为复杂.通过对2020年预测分析结果可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建设用地增加明显,水域面积持续增加,草海湿地继续得以保护.  相似文献   

9.
在城乡二元体制下,重庆市的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量远大于人均总建设用地量,存在“两栖占地”现象。本文采用2001—2010年重庆市的人口及用地数据从建设用地内部研究城乡之间用地转化,通过测算近10年重庆市城镇化(PUI)、土地利用非农化(LUNI)及二者协调指数(LPUH),分析区域城镇化与土地利用非农化的时间演变特征;通过计算2010年重庆市各区县的PUI、LUNI和LPUH,分析指数间关系,并结合区域特征将重庆市各区县划分为4种发展类型区,以研究城镇化与土地利用非农化发展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①近10年,重庆市土地利用非农化水平低,城乡建设用地内部结构不合理;②重庆市城镇化与土地利用非农化发展空间差异显著,且协调发展区少,分布集中。
  相似文献   

10.
以衡阳市1979年、1986年、1994年、2002年和2008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及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在GIS技术支持下,首先将土地利用现状图矢量化,然后利用ArcGIS软件叠置分析和缓冲区分析及扩张强度指数、紧凑度指数和分维数等量化指标,从扩展总体情况、扩展强度、扩展形态和扩展阶段4个方面测度城市空间扩展特征,最后探讨了衡阳城区空间扩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土地利用结构熵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上海市嘉定区1984--2002年的土地利用分类统计数据,应用信息熵概念计算该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熵.根据熵值变化量对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进行阶段划分,分析该地区的土地利用结构演变规律及变化形成动因.结果表明,嘉定区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促使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推动力量,持续快速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对建设用地的需求会不断加大,土地利用结构将进一步调整,若不实施严格管理、科学规划和合理调控,该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熵将继续增长.  相似文献   

12.
在总结课题成果的基础上,提出首都郊区城市化的指导思想与新理念,应用指标指数对比方法,定量地揭示北京市人口空间动态的规律背景及大兴区城市化、现代化的程度.北京郊区城市化发展主要以“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利用”为目标,统筹考虑卫星城、中心镇和新村的发展与建设.大兴区城市化发展目标要与其实现现代化目标相结合和协调.有重点地提升城市形象,集中打造区域与城市品牌.  相似文献   

13.
重庆市小城镇建设用地供给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如何优化小城镇土地供给模式已成为当前一个迫切的战略问题。文章分析了传统土地供给模式的负面效应,论证了优化配置土地资源应该走供给引导需求、内涵发展的道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从分析城乡结合部区域非建设用地的现存问题入手,探讨分析城乡结合部非建设用地利用规划的几种模式,即用地空间整合、发展都市农业、营建生态屏障及景观廊道、预留建设用地等,并提出了三种管制方法,即政策导向、分类调控、建设用地拓展约束等.  相似文献   

15.
唐小平  周雄 《科技促进发展》2018,14(10):951-957
通过文献阅读法,分析大数据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当前潜在运用,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大数据平台的土地利用、土地规划土地与管理的优化思路。当前土地规划(利用)和管理中存在多规冲突与管理划条块分割现象、规划体系不健全与基本规章制度落后、用地分类不合理与规划源数据不科学、土地利用规划研究趋于表面且规划方法单一等问题。引进大数据技术到新一轮的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中,创新土地利用规划的理念和思维,提高土地利用优化配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规划的源数据、研究方法及手段。借助大数据技术发展建立起土地利用规划评价、空间用地布局优化、土地利用发展预测等评价运用体系,提高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工作数字化及信息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尤其是一些大城市,人口数量已经趋于饱和,城市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加之规划中不可抗拒的主观因素,城市不断向外扩张,占用了大量农林用地.为了限制城市的无序扩张,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世界上许多大城市正在努力发展城市绿地.北京市为了建设宜居城市、生态园林城市、世界城市,于2007年启动了郊野公园环建设,2012年启动了平原造林工程.本文以城市绿地的起源、发展及其功能为主线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和著作进行综述性研究,针对北京绿地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理论,分析了中国目前城乡用地存在的问题,以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瑶族自治县为例,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二调数据,深入分析了该研究区城乡用地的历史变化情况、变化趋势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优化城乡用地的办法和建议,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研究区的城乡用地优化配置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利用婺源县1988、2002和2016年3期遥感影像数据,分别从土地利用空间分布、变化速度、区域差异、类型变化等方面分析了婺源县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i)在这28年期间,婺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模并未发生较大变化,林草用地比例均在80%以上,但有下降趋势;(ii)从变化幅度上看,林草用地和建设用地的变化面积最大.从速度上看,婺源县土地利用整体变化速度极缓慢,其中建设用地相对较快.从相对变化率上看,中心城区紫阳镇的土地利用变化最活跃.从类型转换来看,  相似文献   

19.
梧州市土地资源开发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通过分析梧州市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梧州市至2010年的土地资源开发战略目标、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区域布局,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采取的措施。提出通过编制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是即将跨入21世纪的梧州市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城乡过渡带是城市化进程的产物,深入研究城乡过渡带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和驱动机制,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北京市典型城乡过渡带马坡-牛栏山镇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地转移矩阵和Logistic耦合模型深入分析当地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人文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5年期间,马坡-牛栏山镇基质景观类型由耕地转为建设用地,耕地、水域、未利用地面积不断减少,建设用地、林地面积持续增加,园地较为稳定;在村镇尺度的研究中,土地利用变化受社会经济和区位因素共同作用而发生,区位因素对建设用地、园地、未利用地的变化具有主导作用,社会经济因素对耕地、林地、水域的变化具有主导作用.本文为探讨北京城乡过渡带土地利用变化特征、改善土地利用结构、实现城乡过渡带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