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低浓度氨氮污水厌氧氨氧化影响因素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城市污水氨氮浓度低、碳源不足的特征及处理出水难以达标的情况,采用序批式生物反应器(SBR)研究低浓度氨氮条件下厌氧氨氧化反应途径及其影响因素.采用自配进水.经过5个月的厌氧运行,成功启动了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在稳定运行期,NH4 -N平均去除率这94.5%;NO2--N平均去除率达97.4%.在此基础上,研究了pH值、温度及化学需氧量(COD)对厌氧氨氧化反应过程的影响,并确定各因素的最佳控制范围.研究结果表明:在低质量浓度氨氮(NH4 -N~12 mg/L)条件下,厌氧氨氧化反应pH值为7.5~8.0、温度为30~35℃、COD为0~50 mg/L时反应达到最佳状态,为我国低浓度氨氮城市污水的生物脱氮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对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处理焦化废水进行了研究,主要从高温热解和超临界水氧化技术(SCWO)对CODcr、NH3-N的脱除率方面对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处理焦化废水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温热解对CODcr有一定的去除率,对氨氮的去除率却出现相反的情况,出水氨氮浓度比进水氨氮浓度高。而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对CODcr、NH3-N的去除均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DO对膜生物反应器中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工配制的生活污水作为原水,考察了在膜生物反应器(MBR)中不同溶解氧(DO)对于同步硝化反硝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将试验条件控制在TN容积负荷为0.35 kgN/(m3*d)、HRT为6 h、SRT为30 d、pH为7~8、温度为25~28 ℃、C/N为9时:在反应器DO的质量浓度为0.6 mg/L条件下,可获得62.5%的NH+4 -N去除率、91.1%的反硝化率和58.3%的SND率;在反应器DO的质量浓度为1.0 mg/L条件下,可获得90.8%的NH+4-N去除率、90.4%的反硝化率和82.5%的SND率;在反应器DO的质量浓度为1.4 mg/L时,可获得93.3%的NH+4-N去除率、77.0%的反硝化率和72.1%的SND率.  相似文献   

4.
污水处理的固定化微生物与游离微生物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重点研究固定化微生物处理焦化污水时的主要性能.通过对进水与出水氨氮(NH4+-N)、挥发酚及化学耗氧量(COD)的检测分析,考察了温度、pH值、氨氮和有机负荷等对固定化微生物性能产生的影响,采用电镜和光镜观察了固定化微生物的形态,并通过克氏定氮法测定了高效微生物菌群在FPUFS载体上的生物负载量,得出了固定化微生物系统去除COD、挥发酚和氨氮的工艺设计参数.结果表明:固定化微生物在温度为10-55℃、pH值4-11范围内具有较好的活性,200mg/L以上的NH4+-N以及150mg/L以上的NH3对硝化菌及亚硝化菌没有抑制.在有机负荷较高的情况下,仍具有较好的硝化作用.在满足出水中COD≤100mg/L,及NH1+-N≤15mg/L时,相应的容积负荷分别为:COD容积负荷最大为8.91kg/m3·d,NH4+-N容积负荷最大为1.16kg/m3·d.在固定化微生物系统中,生物负载量为32g/L,好氧、兼性和厌氧菌同时存,硝化和反硝化同时进行,丝状微生物较为发达,这为高浓度、难降解有机物及高氨氮污水降解奠定了基础.本文还在相同条件下与游离微生物性能进行了比较,说明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各个方面所表现出的性能都较后者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吹脱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吹脱法处理催化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NH4)2SO4高浓度氨氮废水,考察了吹脱时间、废水pH、吹脱温度等因素对氨氮最大脱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废水pH为11.5,吹脱温度为80℃,吹脱时间为120min,废水中氨氮脱除率可达99.2%.在此基础上探索了吹脱法脱除氨氮的工业装置操作的吹脱温度和气液比对废水氨氮脱除率的影响,适宜的操作工艺条件是:废水pH 11.5,吹脱温度为80℃,气液体积比300.  相似文献   

6.
以阳极液作为提取剂,从电解锰渣中提取Mn2+和NH3-N,考察了液固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3个因素对Mn2+和NH3-N提取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阳极液对Mn2+的提取效果明显优于对NH3-N的提取效果.Mn2+的最佳提取条件是液固比(mL/g)为10∶1,在50℃下反应30min,提取率达72.1%;NH3-N的最佳提取条件是液固比为10∶1,在50℃下反应40min,提取率达45.6%.动力学研究表明,阳极液对电解锰渣中Mn2+的提取反应符合拟一级动力学方程,而对NH3-N的提取反应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7.
电化学氧化法除氨氮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电化学氧化法除氨氮(NH3-N)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电化学氧化过程中,氨氮去除速率与氨氮的初始浓度无关;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氨氮去除速率和能耗增加;高Cl-浓度或中性条件有利于氨氮的去除.城市污水处理实验表明,电解4 h后,初沉池出水处理后氨氮浓度从26.8降为6.1 mg.L-1;二沉池出水处理后氨氮浓度从19.9降为0.1 mg.L-1,优于I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8.
通过氨氮污泥负荷影响试验和DO影响试验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高浓度亚硝化系统氨氮降解率及亚硝化率均随着NH4+-N污泥负荷的增高而下降。HRT<2d系统随NH4+-N污泥负荷增加,氨氮降解率迅速下跌到25%~29%;HRT≥2d系统随NH4+-N污泥负荷增加,氨氮降解率缓慢下降到50%~60%;HRT=2.5d和HRT=3d的系统中亚硝化率随NH4+-N污泥负荷增加而下降的趋势不甚明显;HRT=5d系统中亚硝化率的下降是由于污泥产生适应性的造成。因此高浓度亚硝化反应系统的NH4+-N污泥负荷不宜过高。2)随着DO的升高,高浓度亚硝化系统的氨氮降解率一直逐步升高。DO<0.7mg/L是不利于氨氮降解的;DO>2mg/L时氧化的NH4+-N都转变成了增加的NO3--N,亚硝化率下降。将DO控制在0.7~1.3mg/L之内可保证较佳的NH4+-N降解率和亚硝化率。  相似文献   

9.
温度和盐度对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温度和盐度对不同规格背角无齿蚌的耗氧率、CO2排出率和NH3-N排泄率及其昼夜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35℃条件下,背角无齿蚌的耗氧率为0.18~0.69mg.g-1.h-1,CO2排出率为0.19~0.71mg.g-1.h-1,NH3-N排泄率为3.97~6.35mg.kg-1.h-1;蚌的耗氧率、CO2...  相似文献   

10.
多因子对斑节对虾氮磷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斑节对虾在不同温度、盐度、pH和摄食状态条件下的无机磷、亚硝酸氮、硝酸氮和氨氮的释放率.结果表明,温度、体重、盐度、pH和摄食状态对其代谢存在影响.随体重的增加,斑节对虾磷、硝酸氮的释放率下降,而亚硝酸氮、氨氮的释放率上升.在20~30℃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上升,斑节对虾磷的释放率降低,亚硝酸氮、氨氮的释放率有所提高,硝酸氮的释放率在25℃时最高.在10~31的盐度范围内,随着盐度的升高,斑节对虾(6.723±0.035g)磷、亚硝酸氮的释放率提高,而硝酸氮、氨氮的释放率均降低.在7.5~9.0的pH范围内,随着pH的升高,斑节对虾(6.730±0.032g)磷的释放率明显下降,亚硝酸氮、氨氮的释放率在pH为8.5时达到最大,硝酸氮的释放率在pH为8.0时达到最小.斑节对虾(6.719±0.033g)摄食配合饲料,饱食状态下磷、亚硝酸氮、硝酸氮、氨氮的释放率比饥饿状态下分别提高了143.07%、420.0%、78.55%、71.74%,表明摄食时蛋白质代谢增加显著.  相似文献   

11.
5,3′,5′-三羟基-7甲氧基二氢黄酮(TDF)及谷氨酸钠均能抑制UV 引起的黄鳝离体红细胞血红蛋白的释出,UV 照射引起黄鳝肝脏匀浆脂质过氧化物的增高,并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而有所上升,TDF一定的浓度能抑制UY 照射所引起的黄鳝肝脏匀浆脂质过氧化物的增高,谷氨酸钠在本实验中对脂过氧化未显示其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室内模拟条件下,通过消落带土壤氨氮释放动力学实验,研究了三峡入库河流大宁河消落带土壤氨氮释放动力学特征,并分析了样品组成特征对释放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一级动力学方程可以很好地拟合大宁河回水区消落带土壤样品氨氮释放动力学特征,前120 m in为快反应,氨氮释放速度较大,随后进入慢反应,逐渐达到最大氨氮释放量;土壤样品释放动力学特征与总氮、总磷呈现较好的相关性,与有机质、样品氧化物组成、颗粒组成理化指标相关性较弱;土壤样品释放动力学特征与可转化态氮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非可转化态氮的相关性较弱,这说明样品中氨氮的释放量主要受其可转化态氮含量控制.研究结果可为三峡库区支流大宁河回水区富营养化治理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采用随机采样和统计学的方法研究了黄鳝隐藏新棘虫的寄生特性.结果表明:黄鳝体内隐藏新棘虫的感染率为27.3%,感染强度为6.2条/尾;不同体长组黄鳝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不同,感染率范围是23.1%~37.5%,感染强度范围为4.8~8.8(P〉0.05);隐藏新棘虫主要分布在小肠前段0~3cm范围内,在黄鳝体内呈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14.
除草剂农达对黄鳝致突变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红细胞微核、核异常及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畸变的方法,研究除草剂农达对黄鳝细胞的遗传毒性。结果表明,农达能引起红细胞核异常率的上升,部分组和对照组差异显,但不能明显地诱发红细胞产生微核;农达能明显地诱发黄鳝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畸变率上升,和对照组差异显或极显。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农达作用30h,对黄鳝具有明显的遗传学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在水温28±3℃下饲养的黄鳝(Monopterus ablus)(37.35±0.89 g)为研究对象,以酶学方法研究黄鳝不同免疫组织(血液、体表粘液、肝脏、肠道、肾脏、脾脏)中非特异性免疫相关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酸性和碱性磷酸酶(ACP、AKP)、补体C3、C4)的分布情况。研究结果显示,组织中SOD活性依次为;肝脏>肾脏、脾脏>粘液>肠道>血液(P<0.05);ACP活性依次为:脾脏>肾脏>肝脏>肠道>血液、粘液;AKP活性依次为:肾脏>肝脏>脾脏>肠道>粘液>血液;补体C3的含量依次为:肝脏>肾脏>脾脏>肠道>血液、粘液;补体C4的含量依次为:肝脏>脾脏>肾脏>肠道>血液、粘液。由此可见,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补体C3、C4主要分布于肝脏中,碱性磷酸酶主要分布于肾脏中,酸性磷酸酶主要分布于脾脏中;而各种非特异性酶和物质在肠道、血液和粘液中也均有少量分布。  相似文献   

16.
通过403尾黄鳝解剖性腺观察并镜检组织切片,发现大多数黄鳝左叶性腺发达,右叶性腺不发达,左叶性腺先发育成卵巢,后转变为精巢。少数黄鳝右叶性腺发达,但也能发生性转变。黄鳝发生性转变与体长有关,并随纬度和环境条件改变而变化。黄鳝的性比不稳定,这是其通过性转变而适应环境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除草剂盖草能对黄鳝外周血红细胞微核和核异常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除草剂盖草能对黄鳝外周血红细胞微核和核异常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盖草能处理1/2,1,2和4d时不会明显引起黄鳝红细胞微核率和核异常率的上升,处理8d时会明显引起细胞微核率和核异常率的上升。说明盖草能长时间处理对黄鳝细胞具有明显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18.
黄鳝雌雄个体间LDH和EST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技术,比较分析了黄鳝雌雄个体间6种组织的乳酸脱氢酶(LDH)和酯酶(EST)的同工酶谱。结果表明:这两种同工酶仅在雌雄个体的肾和性腺中的表达同时存在显著差异;黄鳝和其它硬骨鱼一样,其同工酶的表达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   

19.
胆碱对黄鳝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饲料中添加不同胆碱量对黄鳝消化系统内4种消化酶—蛋白酶、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黄鳝摄食不同胆碱量的饲料,其肝脏、胃和肠道等消化器官的蛋白质酶、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均存在变化,随着胆碱量的增加,此4种消化酶的活性均呈上升的趋势,且当添加量达到0.8%以上时,其活性增加显著.饲料中添加适宜的胆碱可提高黄鳝对饲料的消化能力.  相似文献   

20.
报告了重金属铅(Pb~(2+))和镉(Cd~(2+))对黄鳝血清中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以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的影响.将黄鳝置于两种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溶液中,随着重金属浓度的增加和放置时间的加长,血清中三种酶活性也随之增加,尤其以 GOT 和 LDH 活性增加最明显.通过对三种酶活性的测定,可以反映黄鳝受两种重金属的毒害情况,也可对环境水质中重金属 Pb~(2+)、Cd~(2+)的污染情况起监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