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合成了以4,4’-联吡啶为桥联配体的多核Cu(Ⅱ)配合物,[Cu(Phen)(μ-4,4’-bpy)(ClO4)2]n·H2O(Phen=1,10菲咯琳,4,4’bpy=4,4’联吡啶).于定温下测定了该配合物的晶体结构.Cu(Ⅱ)的配位环境是一个畸变的八面体.CU(Ⅱ)通过4,4’联吡啶连接成锯齿状的链。  相似文献   

2.
本文系统研究了在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存在下,3,5—diBr—PADAP与Cu(Ⅱ)的显也反应性能,提出了测定微量铜的新方法.在pH3.5HAc-NaAc缓冲液中,Cu(Ⅱ)与3,5-diBr-PADAP形成1:2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73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8.5×104,Cu(Ⅱ)含量在0~4μg/10m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在确定条件下,大量金属离子不干扰,反应有较好的选择性.方法直接用于铝合金中微量铜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乙醛酸缩氨基硫脲紫外光度法测定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醛酸缩氨基硫脲与铜形成的络合物在245nm处有一灵敏的吸收峰,其ε=1.4x10 ̄4Lmol ̄(-1)cm ̄(-1)本文研究了络合物的形成及铜的最佳测试条件,应用于铝合金、铁合金中铜的测定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在PH6,34的柠檬酸三钠-盐酸介质中,铜(Ⅱ)与7-碘-8-羟基喹啉-5-磺酸(Fer-ron)形成络合物,在线性单扫描示波极谱仪上产生一灵敏吸附波,一阶导数峰电位Ep=0.56V(vs.SCE)。峰电流与铜的浓度在0.005~0.315μg/mL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01μg/mL。用多种电化学方法研究了极谱波的性质及电极反应机理,证明了该极谱波为络合物吸附波,峰电流由中心离子铜(Ⅱ)还原产生,络合物组成为Cu(Ⅱ):Ferron=1:1,表现稳定常数β=1.52×104。试验了多种离子对峰电流的影响。方法应用于生铁和硅钢标样中铜的测定,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5.
在乙酸-乙酸钠(pH5.8)介质中活化剂邻菲罗啉存在下,铜(Ⅱ)催化过氧化氢氧化邻氨苯酚显色,建立了催化显色光度法测定痕量铜的新方法,在19℃下反应8min,测定的线性范围为0.005-0.18mg/L铜(Ⅱ),回归方程为A=0.2793c-0.006,相关系数为0.9988,方法用于自来水、野生甜茶、罗汉果中铜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用锌试剂显色在pH5.0~9.5条件下,铜(Ⅱ)与锌试剂生成绿色配合物与717型强碱性阴树脂交换吸附,进行树脂相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铜(Ⅱ),λmax为640um,铜(Ⅱ)在0~0.5mg/l范围符合Beer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为2.16×105l·mol-1·cm-1,比水相(ε=1.9×104l·mol-1·cm-1)提高11倍.用此法测定天然水中铜(Ⅱ)和钢样中微量铜(Ⅱ)得到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7.
范彩玲  胡润淮 《河南科学》1996,14(3):280-282
研究了用meso-四(对磺基苯)-卟啉为试剂,二阶导数分光光度法测定小麦中铜含量的分析方法及最佳条件。测定时波长在416~440nm之间,振幅为4nm,以H3PO4为掩蔽剂与很好地消除了Fe3+的干扰。在PH=3.0~5.5时,配合物的λmax=432nm,线性范围为5~30μg·L-1,回收率在102~10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2.24%。用该法测定了小麦中铜含量,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
用E(%)-PH曲线法实验研究了海水中三元表面络合物的形成和构型。通过海水中金属铜离子对氨基酸-粘土界面作用的E(%)-PH曲线影响的研究,发现曲线具有“单向上移”的规律,表明甘氨酸、天冬氨酸-铜离子-高岭土三元体系在实验条件下主要形成型三元表面络 物即=S-O-M-L。该系列论文另一部分已研究基酸对金属离子--粘土体系的影响,证明可形成(Ⅱ)型三元表面络合物即=S-O-L-M。据此可以推测(Ⅰ)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在TritonX-100存在下,于pH8.5以亚铁氰化钾和乙二胺作掩蔽剂,用5-Br-PADAP作显色剂测定铜锌.铜粹与5-Br-PADAP生成紫红色络合物的λmax=554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Cu为1.1×105L·mol-1·cm-1,εZn为1.5×105L·mol-1·cm-1.铜、锌线性范围均为0~10μg/25ml,可用于测定岩石中的微量铜、锌.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邻甲氧基苯基重氮氨基偶氯苯(o-MDAA)与铜(Ⅱ)的显色反应。试验表明:在TritonN-101存在下及pH10.5~11.1的Na2B4O7-NaOH缓冲介质中,铜(Ⅱ)和o-MDAA形成1:3的红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40nm,对比度11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540=1.11×105L.mol-1.cm-1。铜量在0~4.0μg/10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试验了20余种共存离子的影响,与巯基棉或萃取分离结合,测定了铝合金及花生中的微量铜,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新试剂二碘苯基荧光酮(DIPF)与铜的显色反应,在PH=5.4盐酸-六次甲基四铵缓冲介质中,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存在下,DIPF与铜反应生成3:1红色络合物,λmax=560nm,ε=8.04*10^4l.mol^-1.cm^-1,铜含量在0-15μg/25mL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用于食品和水样中微量铜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
在甲醇中通过N-氧化吡啶-2-甲醛与苯肼反应得Schiff碱N-氧化吡啶-2-甲醛缩苯肼,并用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其结构,Schiff碱分子式为C12H13N3O2,相对分子质量231.25,晶体属正交晶系,Pbca空间群,晶胞参数:a=1.11327(16)nm,b=0.81406(12)nm,c=2.5782(4)nm,V=2.335(6)nm^2,Z=8,Dc=1.315g.cm^-2,μ=0.092mm^-1,F(000)=976,结构偏离因子R1=0.0389,wR2=0.1035,最佳吻合因子S=0.661,化合物分子通过氢键(O(1)…O(1W)0.2719nm,O(1)…O(1Wa)0.275nm)形成一维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显色剂5-(4-磺基-1-萘偶氮)-8-羟基喹啉与铜显色反应的条件,结果表明:在PH=12.5的介质中,显色剂铜生成了3:1黄色稳定配合物,利用褪色江度法,λmax=529nm,ε=3.7×10^4Lmol^-1cm^-1,铜量在0-35μg/50ml范围内遵循比耳定律,方法选择性好,可用于铜合金中铜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在pH4.50的酸性介质中,亚铜试剂与Cu(Ⅰ)生成紫色配合物,与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吸附,可进行树脂相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Cu(Ⅰ).最大吸收波长λmax为52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为6.8×104L·mol-1·cm-1;Cu(Ⅰ)在0~1.48mg·L-1范围内符合Beer定律.用此法测定天然水中痕量Cu(Ⅰ),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测定了标题化合物的晶体结构.晶体学参数为:a=1.18046(2)nm,b=2.0406(4)nm,c=0.6141(2)nm,V=2.2629(7)nm3,正交晶系,空间群pna21,Z=4,Dc=2.296g·cm-3,F(000)=928,μ=2.33cm-1,最终一致性因子R=0.047和RW=0.051.分子中磷原子为SP3杂化,与S(l)、O(l)、C(10)和C(31)四个原子形成扭曲的四面体构型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什含四氮杂大环配体和O,O’-二煌基二硫代磷酸根的铜配合物[Cu(hmtade){SSP(OR)2}2」(hmtade=5,7,7,12,14,14-六甲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4,11-二烯,R=C6H5,2-naphthyl,CeH5CH2CH2,CyClohexyl),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电子光谱和差热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均为非电解质,O,O’-二烃基二硫代磷酸根作为单齿配体对铜中心配位。对四氮杂大环的构型和配合物的差热分析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在0.01mol·L-1KOH底液中(PH=11.7),用单扫示波极谱法可获得灵敏的铜—芦丁络合吸附波,铜浓度在5.0×10-7~5.0×10-5mol·L-1范围内与二阶导数波峰高成正比关系.检测限为3.0×10-7mol·L-1,测得电活性络合物组成为Cu(Ⅱ)∶Rt=1∶1,条件稳定常数为β=1.4×105.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OP存在下,2-(3,5-二氯-2-吡啶偶氮)-5-二甲氨基苯酚(3,5-diCl-DMPAP)与铜(Ⅱ)的显色反应.实验表明,在pH值为7.5~10.0的硼砂缓冲介质中,铜与试剂形成1∶2稳定的红色配合物,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558=9.7×104L·mol-1·cm-1,铜浓度在0~6.5μg/10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在柠檬酸三钠和丁二酮肟的存在下,可直接用于铝合金和纯铝中的微量铜的测定  相似文献   

19.
锌试剂显色树脂相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铜(II)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锌试剂显色在pH5.0 ̄9.5条件下,铜(Ⅱ)与锌试剂生成绿色配合物与717型强碱性阴树脂交换吸附,进行树脂相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铜(Ⅱ),λmax为640nm,铜(Ⅱ)在0 ̄0.5mg/l范围符合Beer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为2.16×10^-5l·mol^-1·cm^-1,比水相(ε=1.9×10^4l·mol^-1·cm^-1)提高11倍。用此法测定天然水中铜(Ⅱ)和钢样中微量铜(Ⅱ)得  相似文献   

20.
在pH8.3的NH3-NH4Cl介质中,KSCN存在下铜(Ⅱ)与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氮基酚(5-Br-PADAP)生成络合物,在线性扫描示波极谱仪上于-0.35V(vs.SCE)出现一络合物吸附波。二阶导数峰高与铜(Ⅱ)浓度在7.81×10-9~8.00×10-6mol/L范围内里线性关系,检出限为3.13×10-9mol/L。用多种电化学方法研究了极谱波的性质及电极反应机理,峰电流由中心离子铜(Ⅱ)还原产生。试验了多种离子对峰电流的影响,方法已用于矿样中铜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