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基于企业行为理论,结合冒险动机与破产压力两个过程因素,分析经营期望落差与企业创新投入的关系,并讨论CEO不同激励机制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采用2007—2019年中国民营上市企业数据,结果表明:民营企业经营期望落差与创新投入水平存在倒U型关系,即创新投入水平先随落差增加而增大,到达拐点后下降;CEO即时激励增强了经营期望落差与创新投入水平的倒U型关系,而CEO远期激励削弱了经营期望落差与创新投入水平的倒U型关系。研究揭示了民营企业经营期望落差与创新投入水平的内部机理,完善了企业行为理论的研究内容,同时也为企业经营发展和内部治理提供了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客户集中度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以2015—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主要从异质性视角实证检验了客户集中度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客户集中度与企业创新投入呈正U型关系,即随着客户集中度的提高,企业的创新投入呈现出先降后升的形态。异质性分析显示,客户集中度与企业创新投入的正U型关系在非国有企业、行业垄断程度低及供应链整合程度低的企业中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3.
以2014—2017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了商业信用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以及在企业不同生命周期的反应。实证研究发现对于企业商业信用的获取与研发投入之间呈倒U型的关系,并且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对其产生不同的反应。商业信用融资与成长期企业研发投入呈较强的倒U型关系,与成熟期企业呈正相关关系,与衰退期企业研发投入并没有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4.
利用中国2003—2010年间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估计了企业规模对创新绩效的效应。在控制住了股权集中度、市场势力和行业特征等变量的影响后,本研究的计量检验发现:战略性产业的企业规模与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而竞争性产业的企业规模与创新绩效表现为正U型关系;民营企业规模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国有企业受到资源配置效率和产权关系等因素的影响,企业规模对创新绩效的正向效应不显著。本研究为深入检讨我国经济转型期产业政策的效果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逐渐改变了顾客参与价值创造的方式,顾客由以前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产品和服务创造的积极参与者.在此情景下,企业的柔性组织结构被构建,一方面为顾客参与价值创造提供路径保障,另一方面激发企业内部员工积极主动响应顾客需求.组织成员充分的自主性提高了组织的机会识别能力,组织全员而非仅限于领导层成员逐渐具备了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能够影响企业创新和价值共创,但是相关研究多是从组织层面进行展开,对员工个体参与其中的影响关注不足.员工个体层面的企业家精神强调了自主性,这与员工的调节焦点息息相关.调节焦点理论认为偏好促进型自我调节的个体倾向于采取主动进取的趋近策略以达成目标,而偏好防御型自我调节的个体倾向于利用被动规避策略实现目标.员工调节焦点的不同会对员工工作投入程度产生差异化的影响,进而影响企业的价值共创.因此,本文在企业家精神与价值共创关系的研究中引入工作投入和调节焦点两个变量,考察企业家精神基于工作投入和调节焦点影响价值共创的机制.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了356份有效问卷,利用SPSS 19和Amos 23等数据分析软件,检验了并构建了理论模型.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家精神正向影响企业价值共创;工作投入各维度在企业家精神与价值共创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促进型调节焦点分别正向调节企业家精神与工作投入、价值共创间的关系;促进型调节焦点加强了工作投入在企业家精神与价值共创之间的中介作用.结合研究结果,本文有如下研究贡献:本研究弥补了企业价值共创研究在组织成员个体特质层面探讨的不足;对企业家精神的以往研究主要聚焦在创新创业层面,在组织扁平化、网格化发展的趋势下,本研究进一步丰富了企业家精神在企业价值共创方面的研究;基于工作资源要求模型考察了工作投入在企业家精神与价值共创间的中介作用,同时基于调节焦点理论考察了调节焦点在企业家精神与工作投入、价值共创间的调节作用,明晰了企业家精神和企业价值共创两者间关系的内部关系机制.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逐渐改变了顾客参与价值创造的方式,顾客由以前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产品和服务创造的积极参与者.在此情景下,企业的柔性组织结构被构建,一方面为顾客参与价值创造提供路径保障,另一方面激发企业内部员工积极主动响应顾客需求.组织成员充分的自主性提高了组织的机会识别能力,组织全员而非仅限于领导层成员逐渐具备了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能够影响企业创新和价值共创,但是相关研究多是从组织层面进行展开,对员工个体参与其中的影响关注不足.员工个体层面的企业家精神强调了自主性,这与员工的调节焦点息息相关.调节焦点理论认为偏好促进型自我调节的个体倾向于采取主动进取的趋近策略以达成目标,而偏好防御型自我调节的个体倾向于利用被动规避策略实现目标.员工调节焦点的不同会对员工工作投入程度产生差异化的影响,进而影响企业的价值共创.因此,本文在企业家精神与价值共创关系的研究中引入工作投入和调节焦点两个变量,考察企业家精神基于工作投入和调节焦点影响价值共创的机制.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了356份有效问卷,利用SPSS 19和Amos 23等数据分析软件,检验了并构建了理论模型.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家精神正向影响企业价值共创;工作投入各维度在企业家精神与价值共创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促进型调节焦点分别正向调节企业家精神与工作投入、价值共创间的关系;促进型调节焦点加强了工作投入在企业家精神与价值共创之间的中介作用.结合研究结果,本文有如下研究贡献:本研究弥补了企业价值共创研究在组织成员个体特质层面探讨的不足;对企业家精神的以往研究主要聚焦在创新创业层面,在组织扁平化、网格化发展的趋势下,本研究进一步丰富了企业家精神在企业价值共创方面的研究;基于工作资源要求模型考察了工作投入在企业家精神与价值共创间的中介作用,同时基于调节焦点理论考察了调节焦点在企业家精神与工作投入、价值共创间的调节作用,明晰了企业家精神和企业价值共创两者间关系的内部关系机制.  相似文献   

7.
李佩纹  闫妍 《科技促进发展》2020,16(11):1333-1341
本文基于沪深A股非金融行业的上市公司2010-2015年的数据,考察了企业杠杆率与其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杠杆率与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之间存在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曲线关系。本文创新性地基于企业所有权的性质和行业性质的不同在微观机制上做了补充研究,结果表明国有企业的杠杆率普遍高于非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的杠杆率与创新产出的关系不显著,以及基于行业性质的不同,高新技术企业的杠杆率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之间的关系很显著。实证研究结论为平衡企业的创新发展和有效降杠杆提供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广东省产学研合作项目,以新产品纳税额为被解释变量,探讨企业规模、政府资助强度与产学研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企业规模与新产品纳税额呈倒U型关系,但政府资助强度与新产品纳税额呈U型关系。此外,专利申请数、支出经费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2007~2016年沪深两市A股制造行业家族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继承者的个人特征对家族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以及两权偏离度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①继承人海外经历、任职时间均对家族企业研发投入有正向影响;②两权偏离度对继承人受教育水平、任职时间与家族企业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效应,即两权偏离程度越高,继承人受教育水平和任职时间对家族企业研发投入的作用越强。我们的研究结论对于家族企业继承人有效发挥个人特征、家族企业合理调整治理结构,以促进企业创新转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献回顾表明,市场导向与企业家导向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研究结果是不一致的,表明市场导向与企业家导向对企业技术创新有着更为复杂的作用机制。基于资源与能力理论,在企业家导向对突变创新正向影响的基本命题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水平市场导向对企业突变创新的倒U形影响关系,以及市场导向对企业家导向和突变创新间正向关系的倒U形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技术进步加快和大数据时代到来,时间因素在创新影响市场需求过程中的作用愈发显著,创新速度对市场需求的影响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议题。手机App行业是高创新速度的代表性行业,采用App月度数据实证检验了企业创新速度对用户需求的影响。总体上,企业产品创新速度与用户需求呈倒U型非线性关系,若产品与用户生活和工作联系紧密,则消费者黏性使两者关系呈正线性;不同类型产品创新速度对用户需求的影响力存在异质性,产品越同质化,影响力越大。  相似文献   

12.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创新绩效是其发展程度的评判指标。分析企业创新投入的资本结构和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相比权益资本,企业经营产生的自由现金流和资本公积对创新绩效的改善有更显著作用;长期贷款比短期贷款更能促进企业创新,提升企业绩效,且债务资本的滞后期与绩效呈倒U型关系;企业股权越集中,创新绩效越明显;且股权集中度通过企业用于研发的资本公积间接影响创新绩效。基于此,提出以下建议:合理配置企业内部自由资金流,保证稳定供给;利用债务的税盾效应,降低财务杠杆,提高经营杠杆;争取国家补助,加强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主体之间的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本,形成知识生产-扩散-吸收-转化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3.
人力资本是促进企业创新的关键因素,运用上海高新技术企业问卷调查数据,运用零膨胀负二项模型(ZINB)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参加科技项目人员、企业员工等人力资本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参加科技项目人员能够直接和间接地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硕士及以上学历和高中学历的员工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创新绩效,但专科和本科学历员工会显著阻碍企业的创新活动;企业中高技能员工越多,企业的创新绩效越高;员工平均薪资与企业创新绩效呈现显著的倒U型。  相似文献   

14.
以5个制造业子行业上市企业2013—2018年的数据为样本,运用Hansen的面板门槛回归模型,研究不同子行业研发投入与盈利能力间关系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子行业研发投入与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存在明显差异,一些行业当期研发强度与主营业务利润率正相关,另一些则呈“倒U型”非线性关系;不同子行业研发投入产生绩效的滞后性也存在差异,一些行业研发投入当期即产生积极影响,另一些适量研发投入需经一年时间转化才会对盈利能力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08—2013年属于重污染行业的539家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市场竞争与企业绿色创新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市场竞争与企业绿色创新之间呈倒"U"型关系。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当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为27.78%或民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比为47.56%时,企业的绿色创新水平达到峰值;在中国,使用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和民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比衡量市场竞争比使用行业利润率更合理。  相似文献   

16.
现有研究忽略了企业内持股最少的普通员工的薪酬激励对企业成长的作用。本文围绕我国上市公司普通员工薪酬激励对成长性的影响以及公司规模、公司治理等因素在其中作用等问题,设计了度量普通员工薪酬、成长性等变量的新指标,采用面板数据回归方法,对2001—2009年沪深1 209个上市公司普通员工薪酬、公司规模与成长性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普通员工薪酬、国有股和法人股比例对成长性有显著正影响;管理层薪酬与成长性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公司规模、托宾Q值与成长性存在显著的U型关系;管理层持股、独董比例对成长性有不太显著的正影响;董事会规模与公司成长性呈不很显著的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而创新融资在企业创新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现有研究对债务融资影响双元创新平衡机制的理解并不够深入.本文以我国2010~2019年3833家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对债务结构异质性影响企业双元平衡创新的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交易型债务与短期债务分别与企业创新呈倒U型关系,存在最优债务结构;同时,交易型债务与短期债务通过激励企业的利用式创新对企业的创新路径具有显著的修正作用,债权治理保证了公司经理人在进行探索式创新的同时充分进行利用式创新,促进企业处于双元平衡创新路径.论文深化了企业资本结构与创新的关系,对企业通过调整债务结构实现企业双元创新路径的优化,促进企业价值的提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R&D支出驱动中小企业绩效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R&D支出是推动企业创新重要源泉和生存发展的基础。在回顾有关文献的基础上,以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2006—2008年三年间连续披露R&D支出数据的116家企业为样本,研究了R&D支出与中小企业绩效关系。结果表明:R&D支出与企业绩效间呈倒“U”型关系,这说明中小企业改善和提升绩效水平需要把R&D维持在一个合理范围之内;企业性质、企业上市年限也对绩效有显著的影响,规模调节了R&D支出与中小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10—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企业技术多样性对企业韧性的非线性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技术多样性对企业韧性的影响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曲线;企业数字化转型在倒U型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企业所处地区的企业集聚程度对倒U型关系产生异质性影响,企业集聚水平高地区的企业相较于集聚水平低地区的企业,技术多样性更能够对企业韧性发挥显著作用。因此,企业可以从数字化转型角度,将企业技术多样性水平控制在一定程度,提升企业的韧性和发展能力。区域企业集聚发展有利于改善企业技术多样化能力,进而提高企业韧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制造业企业的创新突破,创新与企业盈利目标的一致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创新的积极性.以湖北62家制造业上市公司2016-2019年的创新研发投入与财务绩效为例,使用双固定效应模型,运用逐步回归方法,对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与财务绩效关系进行系统研究.结果 显示:湖北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研发费用投入力度与企业营业利润率和总资产收益率呈负相关关系,研发人员投入力度与企业营业利润率和总资产收益率呈显著正相关;研发费用投入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力度大于研发人员投入的影响;研发费用投入和研发人员投入对企业营业利润率的影响力度大于对总资产收益率的影响力度.基于此,提出研发费用与研发人员投入合理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