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该思想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其中,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塑造共同体建设中所蕴含的递进性和层次性,充分彰显了中国为解决世界共性问题所做出的特殊贡献,在坚持共同价值观上为维护人类共同利益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在重构新的国际秩序观上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共同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它吸收了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因子",衔"外来理念",化"传统理念,在实践层面具有深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科技外交工作立足于新的历史方位,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思想引领实践,正在加快实现战略层面的优化调整。基于实践视角,分析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科技外交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凝练了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思想对科技外交的指导意义,总结了中国科技界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思想的实践探索,提出了加快调整中国科技外交战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在深入思考和把握当代世界潮流、洞悉中国外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提出"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大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非一夕之功能成,亦非一己之力能至。"这是习主席在向全球释放充满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信号时所强调的。这也表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离不开全球其他国家与国际组织的共同努力。在中国向全世界发出构建人类命运共  相似文献   

4.
<正>2022年4月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了“全球安全倡议”。该倡议切中国际安全时弊、顺应时代发展大势、指引全球治理未来,是有效破解国际安全困境、有力缓解全球安全赤字、主动塑造我国外部安全环境、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这一倡议的提出,是对“当今世界需要什么样的安全理念、各国怎样实现共同安全”的系统回答,既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论体系的新发展和对外呈现,也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最新体现。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视角出发去理解“全球安全倡议”背后的思想理念,对于我国构建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新安全格局、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具有重要指导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在中国的推动下,上海合作组织正在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但该组织属于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系中的哪一种?本文试图从国际协和的角度理解上合组织及其未来。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上合组织迫切需要国际协和。上合组织的大多数成员可能更容易接受国际协和为目标、为手段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国际协和及其研究在中国的国际关系史研究中,concert of powers一直被译为"大  相似文献   

6.
正"东亚命运共同体与中日韩社会和解国际研讨会"(Constructing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in East Asia:China, Japan and South Korean Search for Social Reconciliation)于2017年11月4日在浙江大学顺利举行。此次研讨会由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系主办,邀请来自中、日、韩、蒙古等国的学者共话"东亚命运共同体",旨在探讨"东亚命运共同体"的含义和理念,以及东亚命运共同体建立的可能性、实践与挑战。会议由浙江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余逊达教授  相似文献   

7.
自一千多年前的汉文教育以来,国际中文教育作为“自在”的教育形态经历了长期历史积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经历了从对外汉语教学到汉语国际教育,再到国际中文教育的“自觉”发展过程。本文从概念史视角出发,通过考察“国际中文教育”在各个阶段的发展进程以及核心概念的演变史,探究了国际中文教育的概念发展变迁。国际中文教育作为一个“自觉”的学术新概念,必将在促进全球中文传承与传播,促进中文成为重要的国际公共产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深化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贾庆国 《世界知识》2014,(18):22-23
<正>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人接任以后,在外交上提出了很多新的理念:从建构新兴大国关系到打造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从拓展"一路一带"的倡议到提议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从强调"你敬我一尺,我还你一丈"的主张到"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和"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在这个背景下,正像有人描述的,中国外交好像也在从"韬光养晦"走向"奋发有为"。这些新的理念既体现出了崛起中的中国对理想世界的思考,也反映出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和外部世界关系出现深刻变化的现实。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是中国日益崛起之国际影响力,与跨文化传播能力并不匹配。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误读误解误会并不鲜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出访轨迹遍及全球,并且在海外主流媒体发表大量署名文章。从跨文化传播视角来看,这些署名文章传播渠道直接、内容丰富、手段多样,是新时代中国跨文化传播的新范式。从跨文化传播的目的来看,这些文章旨在推进民心相通;从跨文化传播的内容来看,这些文章主要讲述中国故事;从跨文化传播的策略来看,这些文章寻求共识促进共通。在中国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梳理和研究习近平海外署名文章,对于提升中国跨文化传播能力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一个系统理念,其发展体现了一定的历史逻辑。历史地看,其既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有关共同体的论述,又承载了中西方"命运与共"的历史思考;现实地看,其从平衡世界主义与社群主义的价值分歧的理论基点出发,赋予世界主义理论新的阐释,形成了中国的全球理念从未来走向分析,积极谋求共同发展、责任共担、共同安全的人类愿景,为全人类的命运与共提供理念引导。  相似文献   

11.
李红  陈倩 《科技智囊》2021,(6):65-69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中国政府和人民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运用一系列先进技术,在较短时间内扭转了国内疫情的严峻形势.在此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国方案在全球抗疫中的作用,文章运用内容分析法和归纳分析法,首先梳理了从人类命运共同体到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理论逻辑,其次探究了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全球科技合作与疫情防控之间的结构关系,最后分析了中国疫情防控的有效举措,进而得出结论:中国疫情防控工作的成效离不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引和全球科技合作的开展,而中国在平台建设、机制整合及合作网络等领域的方案共享将有助于遏制全球疫情的蔓延.  相似文献   

12.
国际奥委会将“更团结”加入奥林匹克格言,旨在通过体育鼓励全球更加团结,这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不谋而合。研究运用系统性文献回顾法和内容分析法进行归纳、梳理。研究表明:新格言是全球意识形态极化下,奥林匹克运动自身发展的需要与新冠肺炎疫情造成世界割裂的特殊背景下逐步形成的,是奥林匹克运动在百年历史不断发展过程中的传承与展望,是塑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独特价值需求。奥林匹克新格言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源头思想、文化价值、目标结果等方面有很多理论上的契合,剖析二者的理论契合基础,解读新格言的时代价值,认清现实意义,为更好宣扬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践行奥林匹克新格言精神,举办一届更团结的冬奥会提供理论与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当今世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治理理念和具体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有着坚实而丰富的理论基础,它是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是中华传统"和合文化"价值的当代转化。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共建"一带一路"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经过几年的攻坚克难、勇于推进,取得了丰硕成果,展现了强大生命力和吸引力。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内在要求;彰显了同舟共济、权责共担的命运共同体意识;促进了人类不同文明之间的包容互鉴、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多次提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产生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现实依据,旨在解决全球发展难题,为世界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发展提供指引。从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和实践要求的角度分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指出要在实践中积极谋求共识,坚持同舟共济的理念,尊重多元化差异,开展协商对话与交流,塑造权责共担的责任共同体,不断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为各国的交流合作搭建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网络平台。  相似文献   

15.
两极格局瓦解后亨廷顿提出了“文明冲突论”,西方霸权主义企图将“文明冲突论”作为其达成非正义目的的话语高地。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旋律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顺应了时代发展大势,符合人类未来发展的科学要求,是对“文明冲突论”的有力批驳。度越“文明冲突论”,首先要从西方文明发展的角度深度剖析“文明冲突论”形成的现实基础及理论内涵,进而展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理念论辩,最终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同。  相似文献   

16.
我从公共外交这个角度讲一下。从2011年开始,中国公共外交事业的发展已从理念普及阶段进入到能力提升阶段。外交部的"外交小灵通"在提升国内公众的公共外交能力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外交小灵通"作为新媒体在中国公共外交发展中的主要作用就是提升国内公众的公共外交能力,而不是面向海外受众直接做公共外交活动。如果"外交小灵通"是英文的,受众是海外  相似文献   

17.
孙茹 《世界知识》2015,(2):34-36
<正>当前,"命运共同体"已成为中国外交炙手可热的新词之一,也让一度沉寂的地区共同体讨论重新火了起来。从更大的时空背景看,"共同体"构建在亚太地区并非新生事物。地区共同体的构建历程告诉我们,亚太"命运共同体"建设任重道远。"共同体"构想:你方唱罢我登场"共同体"(Community)一词曾长期与欧洲一体化的实践联系在一起。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共同体概念在亚太地区逐渐流行,"太平洋经  相似文献   

18.
正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继续推行中国社会主义特色大国外交,以合作共赢理念推动与周边国家建设命运共同体,形成地区合作的新动力。美国在特朗普上台后,奉行"美国第一"外交战略,并提出"印太新战略",给中国周边增加了新的不安定因素。两国外交战略出现重大变化,中美两股力量形成相当程度的抗衡和冲撞,使得中国周边外交形势出现新态势。我对2018年以来中国周边外交有如下几点评估。一是中美对抗态势已成主流,但  相似文献   

19.
基于“命运共同体”的来华留学博士研究生培养,体现了中国文化“和合共生”的深刻内涵。该文从“命运共同体”的视角,对“订单式”培养方案实施中的多元协同共融进行多角度阐述;列举多元主体互利共赢的大量事例,证明凝聚“和合”正能量,产生“多元和谐共生”新价值。该培养模式对扩大来华留学博士生规模、提高培养层次提供借鉴;所蕴涵的“和合共生”“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20.
北京冬奥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探讨北京冬奥精神的形成过程和时代价值.首先,体育赛事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呈现出一种互为镜像的关系,北京冬奥会正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举办.北京冬奥精神是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从战略维度、战术维度和作业维度三个层面对世界和平发展提出的中国方案;其次,北京冬奥精神传承于中国体育百年奋斗历程的精神谱系,从不同社会阶段中汲取体育救国、体育兴国、体育报国和体育强国的精神养分,并根据时代局势进一步发展其精神要义;第三,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审视北京冬奥精神的时代价值,冬奥精神中胸怀天下的“大局观”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奥林匹克赛场上的理论建构和丰富,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的方法论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体道路的指导方针,共创未来的共同体追求包含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和而不同”的思想,有着未来世界的共同愿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