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该思想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其中,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塑造共同体建设中所蕴含的递进性和层次性,充分彰显了中国为解决世界共性问题所做出的特殊贡献,在坚持共同价值观上为维护人类共同利益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在重构新的国际秩序观上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共同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它吸收了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因子",衔"外来理念",化"传统理念,在实践层面具有深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在深入思考和把握当代世界潮流、洞悉中国外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提出"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大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非一夕之功能成,亦非一己之力能至。"这是习主席在向全球释放充满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信号时所强调的。这也表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离不开全球其他国家与国际组织的共同努力。在中国向全世界发出构建人类命运共  相似文献   

3.
正目前普遍的共识是,上合组织内部经贸合作不足的情况有很多深层次的原因。如不少成员国产业结构单一,各国之间贸易投资便利化程度不够等。因此,包括基础设施在内的互联互通建设对于上合组织成员国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上合组织各成员国有必要通过贸易投资和营商环境便利化、深化改革、结构调整等多种方式,来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长远目标,为最终构建区域"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坚实基础。上合组织应成为推动"一带一路"倡  相似文献   

4.
自"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后,不少学者探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国际传播的重大意义、现实状况、困境与挑战,并重点探讨了对外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具体路径,但未见从"新公共外交"视角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国际传播的研究成果.从"新公共外交"视角观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际传播存在传播主体"官方化"、传播媒介"传统化"...  相似文献   

5.
正为加强中国国际关系女学人的学术交流,推动国际关系和国家安全学学科发展,7月13日,由国际关系学院主办、《国际安全研究》编辑部和中国国际关系女学人论坛秘书处承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关系女学人论坛暨"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女性安全"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全国40余所高校、研究机构、报刊社、出版社和网络媒体的近百位女性专家学者和媒体工作者出席了本次会议,与会女学人们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女性安全"的会议主题进行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6.
《安徽科技》2022,(1):54-55
十月 12日 科技进步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主题论坛在蚌埠市举行.由安徽省科技厅和蚌埠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蚌埠市科技局、蚌埠国家高新区共同承办的"科技进步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主题论坛在安徽省蚌埠市古民居博览园隆重举行.论坛作为太湖世界文化论坛第六届年会的主题论坛之一,分为文化交流与科技进步·文化与科技融合、全球性问题研究与开放科学及全球共享创新平台建设、科技风险治理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等3个子议题,邀请一批知名专家学者到会交流,深入探讨科技进步如何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太湖世界文化论坛是中国创立的高层次、非官方的国际文化论坛,是唯一一个在民政部注册的以论坛为组织名称的全国性社团组织.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6月27~28日,由清华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协办的第四届世界和平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中国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出席开幕式,并以《共同构建人类和平安全命运共同体》为题致辞。李源潮说,当今时代,世界各国发展的共同性、利益的共同性、挑战的共同性、治理的共同性日益凸显,人类正在走向同舟共济的命运共同体。中国人民的命运与各国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休戚与共,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倡  相似文献   

8.
正李自国:在未来的三边关系乃至整个国际秩序构建中,中国要有"平常心"。中美博弈是长期过程,对中美关系要有底线思维,同时向好的方向谋划。其次要"守正",就是坚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尽管美国有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科技外交工作立足于新的历史方位,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思想引领实践,正在加快实现战略层面的优化调整。基于实践视角,分析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科技外交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凝练了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思想对科技外交的指导意义,总结了中国科技界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思想的实践探索,提出了加快调整中国科技外交战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当前,国际安全形势复杂多变,国际安全治理面临风险和挑战。为加强国际安全治理研究,2017年12月14日至15日,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在北京举办"国际安全治理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研讨会。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郭惠民、外交学院院长秦亚青、上海社科院副院长黄仁伟、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9月18至20日在上海召开的这次研讨会由上海政法学院(中国—上合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和上海社科院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联合举办,来自中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土耳其、英国、美国等国的70余名学者和相关官员参加会议,就"中亚和上合组织面临的安全挑战"、"一带一路的重要意义及其对中亚和上合组织的影响"及"中亚和上合组织的文明对话和人文合作"等议题展开研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周边学是一门研究中国从富起来到强起来时代如何解决好与周边国家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新学科,其终极目标就是要为构建命运共同体提供理论支撑和战略思维,其发展路径是从周边命运共同体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周边地区是中国倡导命运共同体的关键地区。命运共同体倡议始于中国周边地区。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首访俄罗斯,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中首次提出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概念,而且签署两国联合声明,开启了建设中俄命运共同体的历程。  相似文献   

13.
正"东亚命运共同体与中日韩社会和解国际研讨会"(Constructing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in East Asia:China, Japan and South Korean Search for Social Reconciliation)于2017年11月4日在浙江大学顺利举行。此次研讨会由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系主办,邀请来自中、日、韩、蒙古等国的学者共话"东亚命运共同体",旨在探讨"东亚命运共同体"的含义和理念,以及东亚命运共同体建立的可能性、实践与挑战。会议由浙江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余逊达教授  相似文献   

14.
上海合作组织有美好的合作愿景,这是由中俄两国共同推动组织发展的统一意志、中亚国家的合作态度、观察员国和对话伙伴国的积极支持等因素决定的。共同的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任务使它们日益结合成了一个命运共同体。维护全球战略平衡与稳定、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上合组织首要的、核心的职能和任务,因而政治合作是上合组织存在的灵魂,经济贸易合作和人文合作则为政治合作奠定坚实根基。  相似文献   

15.
2020年1月5日,老挝政府总理通伦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栗战书委员长分别与通伦总理会见会谈。这次访问旨在落实2019年签署的《中国共产党和老挝人民革命党关于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这份以党的名义签署的"行动计划",是我国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两国关系未来发展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提升高度和降低高度为什么中美关系仍然需要"提升"?这是因为,中美关系的重要性及其影响使之远远超出了简单的双边关系的范畴,应从全球和人类的高度加以审视。中美两国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并且一个是最大的发达国家,一个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负有最大的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说,中美两国也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并且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中美双方都应将两国关系置于各  相似文献   

17.
研究马克思共同体思想能够科学地把握人类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规律,是人类社会追求真正共同体的实践指南。从“人类命运共同体”命题角度,以问题为导向,以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为支撑,以国际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提出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下的“校企校”协同育人模式,为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8.
百年大变局表征着全球发展和治理中的西方现代性困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案是中国推动并引领全球秩序重构、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的需要,体现了百年大变局背景下中国的使命和担当。中国政府为什么能提出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全面理解这一“中国方案”的重大的历史责任和远大的创新使命,需要整体思考中国共产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案的道路选择、制度优势和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当今世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治理理念和具体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有着坚实而丰富的理论基础,它是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是中华传统"和合文化"价值的当代转化。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共建"一带一路"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经过几年的攻坚克难、勇于推进,取得了丰硕成果,展现了强大生命力和吸引力。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内在要求;彰显了同舟共济、权责共担的命运共同体意识;促进了人类不同文明之间的包容互鉴、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两极格局瓦解后亨廷顿提出了“文明冲突论”,西方霸权主义企图将“文明冲突论”作为其达成非正义目的的话语高地。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旋律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顺应了时代发展大势,符合人类未来发展的科学要求,是对“文明冲突论”的有力批驳。度越“文明冲突论”,首先要从西方文明发展的角度深度剖析“文明冲突论”形成的现实基础及理论内涵,进而展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理念论辩,最终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