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综述了催化裂化循环油和渣油中的芳烃对油品性质及生产工艺的影响。重点论述了石油芳烃的分离应用,提出了分离石油芳烃的新方法和新的应用途径,为石油芳烃的综合利用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2.
三次采油用石油磺酸盐的研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SO3膜式磺化技术,磺化了石油馏分油中的芳烃,磺化产物经中和、萃取和浓缩处理,以制得符合油田三次采油要求的石油磺酸盐产品。结果表明本研究制得的石油磺酸钠产品在其低浓度时,具有较低的界面张力和较好的驱油效果。  相似文献   

3.
探索了色谱保留值与质谱信息相结合的定性分析方法。用SE-54柱代替SE-52柱,选用六个多环芳烃化合物作为标准计算保留指数,从而改善了M.L.Lee保留指数的应用条件和范围;用文献值转换扩充了Lee的含氮杂环化合物保留指数表,并利用保留时间与沸点的关系作定性佐证。应用该法鉴定了重质石油样品子组分及萘油中的46个含氮杂环化合物及其异构体,为质谱在异构体鉴定以及缺乏标样所产生的困难提供了可信、简便的定性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裂解急冷油的热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急冷循环过程中,裂解急冷油的粘度逐渐升高,往往给乙烯装置正常运行带来严重影响.以齐鲁石化公司烯烃厂乙烯装置急冷系统为对象进行了急冷油的热稳定性研究.认为急冷油粘度升高的内在原因是急冷油中的芳香分在急冷过程中发生缩合反应,不断生成胶质及沥青质.鉴于急冷油中芳香分的基本来源是裂解原料中的芳烃,因此应尽可能采用芳烃含量少的裂解原料.  相似文献   

5.
探索了色谱保留值与质谱信息相结合的定性分析方法。用SE-54柱代替SE-52柱,选用六个多环芳烃化合物作为标准计算保留指数,从而改善了M.L.Lee保留指数的应用条件和范围;用文献值转换扩充了Lee的含氮杂环化全要留指数表,并利用保留时间与沸点的关系作定性佐证。应用该法鉴定了重质石油样品子组分及萘油中的46个含氮杂环化合物及其异构体,为质谱在异构体鉴定以及缺乏标样所产生的困难提供了可信、简便的定性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种适用于产出液高含水期油田的、具有提高残余原油采收率作用的廉价驱油用表面活性剂--重芳烃石油磺酸盐(HAPS)及其特殊的驱油方式,室内试验结果表明,HAPS与现场地层水配伍性良好ω(HAPS)为0.2%-0.3%的水溶液在产出液高含水情况下,可使残余原油采收率的累计增加保持在7%-8%的范围内,胜利油田弧南N-2801井区现场试验表明,低质量分数的HAPS驱具有明显的提高原油采收率作用,采出原 物性较一般的水驱有显著的变化,对于非均质性不太突出的油藏,HAPS驱具有现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在小型高压釜中试验了不同石油重油和催化剂对煤加氢液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的转化率随石油重油中芳烃含量增加而提高,在试验条件下以红旗煤在羊三木减二线油中加氢的转化率为最高,达到60%,向石油重油添加四氢蔡或甲基萘油馏份对煤液化有利。不同的氧化铁型催化剂对煤在石油重油中加氢液化生成油都有一定的催化作用,其中以山东赤泥为最好,在试验条件下可使煤转化率增加7.4%,油与气产率增加22.4%,沥青烯产率下降15%,此外还考察了九种煤在石油重油中加氢液化的性能。  相似文献   

8.
FCC油浆的芳烃富集及COPNA树脂的合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糠醛为溶剂对FCC油浆进行了萃取分离。考察了温度、剂油比对两种FCC油浆中富含芳烃组分(糠醛抽出油)组成和性质的影响。确定出油浆中芳烃富集的最佳萃取条件:温度为50℃,剂油比为2。对比了不同油浆富含芳烃组分合成COPNA树脂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环烷基油浆的糠醛抽出油的芳烃含量高于石蜡基油浆,因而更适宜合成COPNA树脂。  相似文献   

9.
太湖表层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及其毒性评估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通过有机萃取和色质联用分析太湖沉积物中15个多环芳烃,其中12个被检出,包括5种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PAHs代表物.分析结果表明,太湖北部的多环芳烃总量明显高于中部和南部。低分子量多环芳烃与高分子量多环芳烃的含量差别不大,但在地域上比例有所变化;根据荧蒽/芘(Fl/Py)的比值统计,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石油燃烧,部分为煤和木材的燃烧形成.基于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环境质量标准,在9种同系物中有3种超过毒性风险效应低值,但都小于毒性风险效应中值,因此太湖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环境毒性相对较低.太湖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不均匀分布也反映了沿湖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J.R.Dias的多环苯型芳烃周期系的速归原理,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稠环苯型芳烃分子周期表,并讨论了该表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薄层色谱应用于石油产品中烃类的分析。选择了合适的分离条件,从煤油、柴油和润滑油馏分中分离与鉴定了饱和烃、单环芳烃、双环芳烃、多环芳烃和极性化合物。应用薄层制备色谱,从柴油中分离出上述四种较纯的烃类。结果表明,此法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分离快速、灵敏度及分辨率高、显色选择性大和所需费用低等优点,可用于油品的日常分析。  相似文献   

12.
总结了广西三盆地3种第三系褐煤的多环芳烃特征,主要包括芳香倍半萜,二倍半萜和三萜类。其中以陆源奥利烷,乌散烷和羽扇烷前生物衍生而来的单芳于四芳三萜烃类为主,芳香二倍半萜,倍半萜次之 。  相似文献   

13.
GC/MS分析义马煤CS2萃取物化学组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了义马煤CS2萃取物的化学组成,对其化学成分及化合物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萃取物主要由脂肪烃、芳烃和杂原子化合物三类成分组成。其中脂肪烃以正构烷烃为主,另有部分三环萜和五环萜类化合物;芳烃的主要组分是芳构化萜烷,其含量在萃取物中最高,还检出少量常规多环芳烃:杂原子化合物主要是含氧衍生物,且多为酮和醇类化合物,含硫及含氮化合物各检测到两种。  相似文献   

14.
对南京市江宁地区交通要道两旁土壤进行采样分析,测定样品中多环芳烃的含量.试验结果显示,土壤样品中多环芳烃含量高达341.46μg/kg,其中四环化合物占多环芳烃总量的88%,十字路口多环芳烃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采样点.经过分析,多环芳烃可能来源于化石燃料汽车尾气.  相似文献   

15.
分别采集燃用褐煤、烟煤和无烟煤电厂排放的飞灰,研究了飞灰中碳对多环芳烃的吸附作用.研究表明:飞灰中碳含量与多环芳烃吸附量之间具有极强的正相关性;飞灰中多孔碳与空心碳的形态结构有利于多环芳烃的吸附.研究旨在为多环芳烃的污染防治提供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根据分子中基团的特性和连接性,发展了一种计算芳烃摩尔体积的新方法——基团键贡献法,该方法将基团贡献法和化学键贡献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考虑分子中基团的特性,又考虑基团间的连接性(化学键),同时具有基团贡献法和化学键贡献法的特点。应用基团键贡献法对211种芳烃摩尔体积的计算结果表明,计算值十分接近实验值,平均误差0.354%,计算精度显著优于文献方法。  相似文献   

17.
基于元素的Pauling电负性、原子成σ键的电子数,原子直接键连的氢原子数目和原子在形成离域π键时所提供的Pz电子数,定义了一种原子点价公式,构建了分子连接性指数.研究了饱和卤代烃、不饱和卤代烃和芳香族卤代烃对呆鲦鱼急性毒性、鲤鱼毒性、大型蚤毒性、鱼毒性、蝌蚪毒性、酵母菌毒性、呆头鱼毒性和大鼠毒性等十一项生物活性分别同饱和卤代烃、不饱和卤代烃和芳香族卤代烃分子连接性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分子连接性指数具有良好的结构选择性和性质相关性,可用于预测其它饱和卤代烃、不饱和卤代烃和芳香族卤代烃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8.
根据分子中基团的特性和连接性,将基团贡献法和化学键贡献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发展了一种计算芳烃折光指数的方法-基团键贡献法,该方法同时具有基团贡献法和化学贡献法的特点。应用基团键法对212种芳烃(烷基苯、烷基萘和烷基联苯)折光指数的计算结果表明,折光指数计算值与实验值之间的一致性令人满意,平均误差0.15%。  相似文献   

19.
应用分子结构信息计算芳烃密度的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分子结构的特点 ,用染色矩阵和距离矩阵表征分子中基团的特性和连接性 ,通过对芳烃的密度与分子结构进行关联 ,发展一种直接根据分子结构信息计算有机化合物芳烃密度的方法。对 15 9种烷基苯、烷基萘和烷基联苯的计算结果表明 ,密度的计算值接近实验值 ,平均误差 0 45 6 %。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七种芳香族碳氢化合物的气相IR激光化学,主要是等离子体化学.实验说明.在功率密度I≤13.5GW·CM~(-2)下,它们不能通过红外多光子吸收发生可检测的反应,仅当它们与环境气体混合击穿—成等离子体时,才有明显的反应发生.反应的结果,它们均以乙炔为主要产物,并伴有少量其它小分子碳氢化合物生成.实验还证实了该条件下它们的反应属等离子体下的热反应,并非等离子体辐射引起的光反应,且初始过程中包括单分子最弱键断裂的基元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