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有的路边停车收费主要通过咪表进行收费,然而咪表并不能很好地解决路边停车收费问题.考虑一种新的路边停车收费模式,此种路边停车收费模式包括自动收费和人工收费,其中自动收费为主,人工收费为辅.自动收费是建立在专用短程通讯的基础上,通过路侧设备与车载单元的通信来完成.采用此路边停车收费模式,有利于提高路边停车场的利用率,减少违规停车和停车不缴费的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2.
对美国旧金山市中心2011~2014年的停车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了价格波动对于路侧停车占有率影响的空间异质性.该地区对路边停车位实行动态停车收费政策,根据停车占有率水平确定收费定价,即当某街区的停车占有率高于、低于或处于期望水平时,停车收费价格动态上调、下降或不变.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方法捕捉不同街区价格波动对停车占有率影响的空间异质性,并提出了动态停车收费定价政策的具体实施步骤.研究结果表明,路边停车需求的价格敏感度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时间特性、街区特性和社会人口特征等其他变量对停车占有率的改变也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可用于路边停车动态收费策略的制定,促进其获得期望的停车占有率.  相似文献   

3.
谢辉 《山西科技》2006,(4):89-91
城市交通拥挤收费意义重大,体现在其对收费区域的影响上。文章从收费对收费区域交通量、收费区域内外交通状况、城市公共交通以及城市停车需求四个方面的影响。提出相关模型,进行简单分析,阐述其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咪表停车收费系统管理难和收费乱的问题,基于ARM Cortex-M3处理器提出一种运用多传感器融合技术检测车位状态的智能咪表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阐述了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软硬件设计,并对设计方案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系统的车辆检测精度较高,运行稳定,基本满足路边停车收费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不停车收费系统(ETC)是ITS系统中技术发展比较成熟的子系统之一,它为因停车收费引起的交通拥挤,延误,能源消耗过多,环境污染等同题提供了解决思路。该系统是国际上正努力开发并推广的应用于道路,大桥和隧道的电子收费系统。本文章旨在为人们提供对不停车收费系统总的认识,从而为进一步研究做基础。  相似文献   

6.
城市交通拥挤收费的利益冲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交通在城市的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被称为“城市的血液”。然而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城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拥挤,逐渐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文章分析了现阶段缓解交通拥挤的主要手段,从经济学的角度指出了交通拥挤收费的可行性。最后分析了实施拥挤收费后对不同利益集团产生的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7.
关于解决城市停车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在城市停车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改善城市停车的策略和方法,提出要解决好城市停车问题,须对停车设施进行合理规划,对车辆停放进行有效管理,切实处理好路边、路外停车与道路通行的动、静态关系,并对佛山市禅城区的停车规划问题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8.
由于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公共交通的补贴已成为许多城市财政的沉重负担。与此同时,拥挤收费政策的实施可以给政府带来一笔可观的财政收入。如果某城市在未来几年内实施拥挤收费政策,并将拥挤收费收入再分配于城市公共交通的补贴,将可以降低城市的公共交通财政负担。为此,考虑不同时间价值的出行者对于公交补贴具有不同的出行选择行为,通过一个多OD的道路交通网络,基于后悔理论探讨了多种公共交通补贴分配方案的效果。结果表明当高时间价值出行者获得更多的补贴时,拥挤收费再分配于公共交通补贴方案的效率是最高的。  相似文献   

9.
道路拥挤收费是解决城市交通拥挤问题的有效手段。自20世纪70年代首次在新加坡实施后,目前已在世界上10余个大城市成功运营。与此同时,道路拥挤收费的理论、目标、技术和财务等方面也处在不断的深化和调整的过程当中。鉴于目前中国大城市交通状况的日益严峻,有必要对世界范围内的道路拥挤收费做出全面概述,从中提取适合不同城市实施道路拥挤收费的共同特征和经验教训,为中国实施道路拥挤收费提供理论支持和现实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周君 《科技信息》2010,(28):41-41,44
道路交通拥挤收费是被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和经济学家普遍看好的一项城市交通调控手段,同时也是交通需求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首先对拥挤收费进行定义,然后分析其经济学原理,并对拥挤收费类型进行分类;最后,对实施拥挤收费后的效果评价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借助营销学中忠诚度的概念,从行为与态度2个角度分析城市综合体中停车收费政策调整对不同人群的影响.提出敏感人群、无感人群、灰色人群辨识方法,并建立停车收费政策变化下的行为选择模型.研究发现,家庭收入、出行目的、出行时长、停车费用及每周开车天数是居民对停车费用敏感性的重要影响因素.通勤、非通勤出行中分别有44.7%和42.9%的驾车者被归为灰色人群.尽管他们当前较为依赖小汽车,但实质上对停车费用及公交服务水平的变化较为敏感,具备向公交出行转移的可能性.提出的敏感、无感与灰色人群的辨识方法,为城市综合体交通停车收费政策调整过程中把握小汽车出行向其他方式转移的趋势和可能性、停车政策效果评价提供了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2.
研究城市中普遍存在的违章路边停车行为的形成机理,并提出一种该行为的处罚额度计算方法. 基于公共地悲剧博弈思想,比较驾驶人群体和个体最优收益条件下的城市道路路侧资源占用情况,以解释车辆在不设管制街道过度乱停现象的形成机理. 针对违章路边停车行为,从驾驶人和交通管理者角度构建二者间的混合战略博弈模型,以计算不同监管力度下的违章路边停车行为处罚额度. 研究表明,若不对路边停车行为加以管理,将出现公共地悲剧式的混乱停车现象,且基于混合战略博弈的处罚额度计算模型在实际中具备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交通拥堵已经严重制约城市的发展。本文首先通过意向调查了解拥挤收费对北京内外非通勤出行的影响,再利用MNL模型探索出行选择的关键因子,最后通过拥挤收费与开车付费的关系图确定最优的拥堵收费定价。  相似文献   

14.
城市交通拥挤收费的双面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私家车拥有量的增加,城市交通拥挤问题日益严重。交通拥挤收费是交通需求管理的一种有效经济手段,对拥挤道路收费可以使交通拥挤所产生的外部成本内部化,达到优化交通资源配置的作用。通过分析交通拥挤收费的经济学原理、交通拥挤收费的优点以及它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得出了交通拥挤收费是一把双刃剑,并提出了对我国实施交通拥挤收费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首先,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选取影响成都市交通拥挤收费公众意愿的若干因素,对各因素设定变量,建立了公众对拥挤收费选择行为的模型。然后,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获取了对应各因素的数据,并通过数据对设定的各因素变量进行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得出拥挤收费收入的分配是影响成都市交通拥挤收费公众意愿的最关键因素这一结论。对拥挤收费收入的分配进行研究得到的结论是,交通拥挤收费获得的收入应该完全返回到城市交通系统,用于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这也体现了拥挤收费的社会公平性。最后,对拥挤收费与公众出行行为关系进行了研究,结论是拥挤收费能较好地缓解交通拥堵,理应得到公众的理解与支持。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高速公路的交通流量越来越大,然而,现有各高速公路收费口因人工收费、车辆需要停车办理交费手续致使交通拥挤堵塞现象日益突出,制约和阻碍了整个地区的公路交通网络作用的发挥,成为整体经济发展的瓶颈.下面就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中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进行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路边停车对动态交通有很大影响,特别是交叉口附近的路边停车对通行能力的影响更为突出,为此研究了单侧路边停车路段离开交叉口的不同位置对进口道车均延误的影响,建立了路边停车影响下的车均延误模型,提出了最佳距离的设置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证明了模型理论结果与交通仿真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区域拥挤收费对限制小汽车进入城市中心区域具有很好的效果,停车换乘在不影响驾车便利性的同时,鼓励市民采用公共交通出行.文中将此缓解大城市交通拥挤问题的两种有效措施相结合,建立了区域拥挤收费与停车换乘组合网络均衡模型.用该模型研究了小汽车和公交车混合交通出行行为,并提出了一个改进的基尼系数用以评估组合措施下社会和空间的不公...  相似文献   

19.
城市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加,使得道路拥挤问题日益严峻。通过拥挤收费增加当前道路资源的利用率是解决此问题的有效手段。本文基于时空消耗理论,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函数建立多时段路网最优定价模型并给出算法,对高峰期时段实行3种不同额度的拥挤收费,得出对出行者出行时段的影响结果。通过算例分析,得出在时空资源固定的情况下拥挤收费对调节高峰时段与平峰时段的交通量分布、减少总出行交通量有显著作用,进而可以缓解城市道路的交通拥堵问题。  相似文献   

20.
拥挤道路收费是缓解交通拥挤的有效手段。考虑出行者时间价值不同的情况,结合出行者与路网状况的交互作用,给出了基于时间价值的弹性需求拥挤收费定价模型。算例表明,实施拥挤道路收费后,改变了出行者的出行量及出行路径的选择,使得拥挤状况得到缓解,且对于时间价值较高的出行者而言,受到拥挤收费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