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MCM-41/酞菁钴、酞菁铜的合成、表征及催化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烷基化试剂将介孔分子筛MCM-41的表面烷基化,使MCM-41的表面连接含有伯氨的有机链,再与氯磺酸基酞菁钴、氯磺酸基酞菁铜反应,合成纳米复合材料CoPc(CuPc)-NH-MCM-41,并且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XRD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酞菁钴、酞菁铜以单体形式负载在介孔分子筛MCM-41的孔壁上;酞菁铜对苯酚羟化反应的催化活性较好;在丙酮溶剂中苯酚的转化率大于在乙腈中的转化率.  相似文献   

2.
用蒙特卡罗方法计算金-酞菁铜、 钨-酞菁铜和钽-酞菁铜界面的剂量增强系数. 结果表明, 当X射线能量为100~150 keV时, 界面附近酞菁铜一侧存在较大的剂量增强.   相似文献   

3.
新合成了亚酞菁铜.把1,3-二亚胺基异吲哚啉、钼酸铵和二水乙酸合铜在喹啉里加热,加入催化剂量的1,8-二氮杂-双环(5,4,O)十一碳烯-7(DBU)进行反应.反应完毕后,通过索氏提取,然后用柱色层分离,得到灰褐色产物.通过质谱分析和元素分析数据证实,灰褐色产物就是目标化合物亚酞菁铜.根据亚酞菁铜分子裂解质谱图,还初步分析了亚酞菁铜分子的裂解过程,首次给出亚酞菁铜合成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4.
酞菁铜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光电半导体材料,其优异的稳定性和良好的光电性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真空蒸发法制备的酞菁铜薄膜进行了XRD、Raman光谱、紫外 可见光谱,以研究该薄膜的结构及光学性能,并对肖特基型太阳电池ITO/CuPc/Al进行研究,通过改变CuPc的厚度,讨论其对该太阳电池电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含取代基的酞菁铜,如十六氯酞菁铜、十六氢酞菁铜、四硝基酞菁铜及四氨基酞菁铜等.测定了这些衍生物在铂电极上和砷化镓电极上的光伏效应.结果表明含拉电子取代基的酞菁铜比含推电子取代基的酞菁铜的光伏效应大.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酞菁铜薄膜的吸收光谱和飞秒三阶非线性光学极化率 χ( 3 ) .酞菁铜薄膜吸收光谱Q带的分裂是由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导致酞菁的大π电子环产生畸变 ,从而使eg(LUMO)轨道的二重简并度解除 .分别采用钛宝石激光器的振荡级和放大级输出 ,用z 扫描方法测量了酞菁铜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极化率 .用激光器振荡级测量的 χ( 3 ) 值为 - 4 3× 10 -7esu ,而用激光器放大级测量的结果为 2 6 2× 10 -11esu ,前者比后者大 4个量级 .酞菁铜薄膜对激光束的吸收以及振荡级激光脉冲的高重复频率表明振荡级测量的结果主要来自热致透镜效应的贡献 ,而采用低重复频率的放大级测量得到的值才真正反映酞菁铜薄膜的本征三阶非线性光学特性  相似文献   

7.
用蒙特卡罗方法计算不同几何结构的双层重金属对有机半导体界面产生的剂量增强系数, 结果表明, X射线在金-酞菁铜-金界面产生与金-酞菁铜界面相似但更大的剂量增强. 当半导体层-酞菁铜厚度相同(均为2 μm)时, 厚度为4 μm比厚度为2 μm的金产生更大的剂量增强; 当金的厚度相同(均为2 μm)时, 厚度为1 μm比厚度为2 μm的酞菁铜产生更大的剂量增强.   相似文献   

8.
制备和表征了两种酞菁键合硅胶固定相,三-α-(丁氧基)-β-(磺酰胺基)酞菁铜键合硅胶和三-α-(喹啉氧基)-β-(磺酰胺基)酞菁铜键合硅胶.研究了以这两种酞菁键合硅胶作为固定相的色谱柱对邻苯二腈衍生物的分离能力.实验结果表明,酞菁键合硅胶色谱柱对邻苯二腈衍生物的分离能力好于C18柱,有望作为专用色谱柱填料用于分离带有取代基的芳香族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酞菁在分子材料器件方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酞菁是一个有近百年历史的老化合物,但围绕酞菁的研究工作常盛不衰, 这在有机光电子功能材料的研究中是极为罕见的. 最根本的原因是酞菁本身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和在现代科学技术一些领域里广泛的应用前景. 文中综述了酞菁在分子材料器件, 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场效应晶体管和气体传感器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用硅胶负载法合成了一种两亲性不对称取代酞菁三-α-(2,2,4-三甲基-3-戊氧基)-β-(4’-羧基苯氧基)酞菁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研究表明,与脂溶性的四-α-(2,2,4-三甲基-3-戊氧基)酞菁铜相比,该两亲性酞菁的最大吸收波长和吸收带的形状受溶剂的影响更大,在水中其聚集态可以被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解聚,而受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将酞菁铜颜料微胶囊应用到喷墨墨水中很好地解决了颜料在喷墨墨水中的分散稳定性。以具有良好环境效应的水为溶剂,调整控制酞菁铜颜料微胶囊的粒径、体系的粘度和表面张力,制备了微胶囊型酞菁铜颜料喷墨墨水,并用EPSON ME 200喷墨打印机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微胶囊型酞菁铜颜料喷墨墨水中颜料粒径小于100nm,体系的粘度为1.2cP,表面张力为27.6mN/m,满足喷墨墨水的要求;微胶囊型酞菁铜颜料喷墨墨水的着色力、稳定性、耐热性和耐溶剂性接近进口墨水EPSON R210的标准,但耐光性较差。  相似文献   

12.
用电化学方法制备2,9,16,23-四氨基酞菁铜聚合物膜,测定酸菁铜及其电聚合膜的拉曼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聚酞青铜膜是通过酞菁铜的氨基取代基阳极氧化生成的偶氮键连接而成的,在聚合物拉曼光谱中,偶氮键振动频率位于1504cm~(-1),光伏特性表明聚酞菁铜的光生电压和光生电流都比单体酞菁铜来得大。  相似文献   

13.
目前,酞菁类金属化合物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应用广泛,其本身具有优良的光电性,不同取代基的加入使得所形成的化合物具有不同的性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酞菁类金属化合物在有机太阳能电池方面的应用,包括其作为给受体、阴阳极缓冲层材料及对器件光电转换效率和寿命的影响.为酞菁类金属化合物在有机太阳能电池方面应用拓宽了思路,并对日后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低功率微波发生器和Surfatron放电腔,以单体酞菁铜(CuPc)为原料,通过表面波激发氩微波等离子体合成了酞菁铜聚合物(PPCuPc).  相似文献   

15.
酞菁铜磺酰氯接枝聚苯胺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酞菁铜和氯磺酸为原料合成出氯磺化酞菁铜,用其对本征态聚苯胺进行接枝聚合,获得了侧链具有酞菁功能基分子结构的聚苯胺.该聚合物具有优良的溶解性能和成膜能力,电导率达到10 - 1 S/cm ,利用红外谱图证实了所合成产物的结构.紫外吸收分析表明,用酞菁铜磺酰氯接枝聚苯胺后,其在可见光区、近红外区都具有较强的吸收,极可能会大幅度地提高其光电导性能.热失重研究也表明了聚苯胺用酞菁铜磺酰氯接枝后,热稳定性较原来提高了100 ℃,且电子透射电镜显示该结构具有较强的结晶性能  相似文献   

16.
用RF-540荧光分光光度计确定了磺化酞菁铁等8种磺化酞菁金属在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分析中的检测波长.发现磺化酞菁铝、磺化酞菁镍、磺化酞菁锌和磺化酞菁铜在其激发波长下,由于荧光强度较弱,不适宜采用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分析;而磺化酞菁铁和磺化酞菁钴的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峰形不够理想,未能得到较好的分离结果.在c(Na2SO4)=0.04 rnol/L、ψ(CH3OH)=20%的甲醇溶液作流动相时,各种磺化酞菁钒晶体能得到较好的分离,峰形好.在c(CH3COONa)=0.05 mol/L、ψ(CH3OH)=20%的甲醇溶液作流动相时,各种磺化酞菁铬晶体也能得到较好的分离,峰形较好.  相似文献   

17.
研究磺化酞菁铜(CuTsPc)L-B膜的制备方法,并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它的结构。结果表明:磺化酞菁铜(CuTsPc)是具有独特的平面分子结构的非两亲性长链分子,可采用静电相互作用来制备这种L-B膜。(CuTsPc)L-B膜中的磺化酞菁铜分子主要以面对面的二聚体形式存在,磺化酞菁铜分子平面按平行于载片平面的方式排列。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3种不同取代基四-4-(2,4-二特戊基苯氧基)酞菁铜(A)、四-4-(四氢糠氧基)酞菁铜(B)和四-4-(正壬氧基)酞菁铜(C).热重分析表明3种衍生物的稳定性的顺序:A>B>C.偏振紫外光谱数据得到的结果与∏-A曲线推得结果一致.3种配合物的溶液和LB膜的循环-伏安曲线均显示了准可逆的电化学性质,LB膜的循环-伏安曲线对称性比相应溶液中的大,A的氧化-还原峰的劈裂最小,C的劈裂最大,B居中.  相似文献   

19.
利用分步合成方法在酞菁铜外围引入4个2-异丙基-5-甲基苯氧基团, 合成一种酞菁铜, 经过表征确定了化合物结构. 分析结果表明, 此化合物在低温近红外1 180 nm左右有较强的光磷光发光, 可作为潜在的近红外发光材料. 电化学的研究结果表明, 这种化合物的电化学过程是环上氧化还原的单电子过程.  相似文献   

20.
酞菁铜硅胶固定相上分离嘧啶核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合成的磺化酞菁铜硅胶固定相,在反相HPLC条件下对3种结构极为相似的嘧啶核苷进行分离。同时研究了酸、有机修饰剂用量、流动相流速等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