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学生竞赛-科技创新-教师科研”互动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全国普通高校青年教师多、科技水平弱的现状,构建并实践"学生竞赛-科技创新-教师科研"的互动模式.该模式以学生各种竞赛活动为主体,学生竞赛和教师科研相结合,吸引和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到学科竞赛活动中,借学科竞赛锻炼青年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科研水平.  相似文献   

2.
针对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存在的常见问题,提出通过以下途径提升科技创新的效果:建立学生科技创新管理体制,明确科技创新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积极性及责任心意识,加强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以身示范,辅导员协助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完善教师和学生科技创新奖惩机制,实施过程控制,多角度引导学生,并且与本科毕业论文结合。  相似文献   

3.
实验教学组织模式创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教学组织模式的创新研究是时代发展和高校教学改革的需要,针对在实验教学实施的组织模式上存在的认识误区和不足,结合实验教学经验,提出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实验预习环节并分析了该技术的优越性,对在实验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下的师生间积极互动、以宿舍代表为单位进行实验分组,实验内容上将单一知识点实验改为创新性的综合设计实验,实验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新意识与教学纪律并重等模式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随着二期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内容更加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社会、科技的发展,重视体现师生、生生和课本之间的交流对话,使教学变成一种充满智慧的挑战,为教师提供了拓展创新的平台。这一切要求在教学中建立起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新模式,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达到新课程的要求,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涂艳蓉  裴彦斐 《科技资讯》2013,(27):197-197
大学生创新活动项目的展开形式是学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所以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师生的互动作用影响着整个创新项目的进展甚至结果,这是一个重要的互动过程.作为科技创新活动指导教师,应该从精神上、技能方面和具体行动上与大学生保持积极的互动,在与学生的各种互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索、创新和合作精神,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6.
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实施创新教育。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刘玉娟 《科技信息》2011,(14):102-102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实施创新教育,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首先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其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评价、创新教学开放来改变旧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的启动,呼唤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同时也是对过去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一场变革,教育理念也需随之更换。课堂教学过程是课程的创生和开发的过程,不再是课程的传递和接受过程;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本人在新课程实施中,就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了如下几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启迪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通过拓展想象空间,激活学生的创新思路;通过学生亲自实践,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课堂教学的模式也在发生变化,传统的以教师讲、学生记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已被大多数英语教师所抛弃,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生师互动。互动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因素,通过互动,教师给学生提供信息输入量和联系机会,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必不可少的关键。本文还讨论了影响互动的因素,如教学方法、班级气氛等。  相似文献   

11.
合作参与式学习--主体创新教学模式之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针对传统教学只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单向作用,而忽略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作用这一弊端,结合教育学理论,系统地介绍了一种新的主体创新教学模式,在这一模式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8月29日出席教育部、中科院联合实施的“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启动仪式莳讲话。她强调,要认真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力推进科技与教育协同育人,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科研与人才培养结合,努力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论述了如何以人为本,从三个方面实施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1、数据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实施创新教育;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施创新教育;3、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施创新教育。其次,从物理课堂教学实际出发,利用物理教学的特点,实施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1、通过对物理实验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2、通过加强演示实验,提高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3、设计启发性的问题,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4、通过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加强实验技能的训练,将验证性的实验改为探索性的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推进创新素质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施创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长安大学高度重视开展全面素质教育,重视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长安大学通过完善大学生科技活动运行机制,加强对大学生科技活动的指导和支持,强化激励机制,完善科技活动体系,形成了教学、科研与学生科技工作协作共进的局面。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论述了如何以人为本 ,从三个方面实施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1.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 ,实施创新教育 ;2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实施创新教育 ;3.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实施创新教育 .其次 ,从物理课堂教学实际出发 ,利用物理教学的特点 ,实施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通过对物理实验的设计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 .通过加强演示实验 ,提高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设计启发性的问题 ,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4 .通过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 ,加强实验技能的训练 .将验证性的实验改为探索性的实验 ,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科学方法 .  相似文献   

16.
熊万杰  刘慧 《科技信息》2007,(26):15-16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思想为理论依据,提出了物理教学中的"探究——创新"互动的教学模式,论述了该模式中探究和创新的辨证统一关系。探究的目的是创新,创新又促进探究的深入,从而在这种良性互动中达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以ESP教学理论和教师互动发展理论为指导,对高职院校ESP教学团队的建设进行了深入研究。针对高职院校的ESP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分析了高职院校ESP教学团队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ESP教学团队建设原则,并构建了在ESP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实施的ESP教师之间的互动发展、ESP教师与专业教师之间的合作学习与互动发展以及ESP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发展等具有高职院校教学特色的互动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参与式教学模式能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教学环节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果。将参与式教学模式大胆应用于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构筑了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模型,分析了参与式教学模式有效实施过程中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通过对实验预习、操作、评价三个环节的改革,促进了教与学的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双主体教学,教师由"教"转为"导",学生从"被动灌"改为"主动学",改变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教师"一言堂"、学生"机械模仿"和"照方抓药"的现象,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主动探索、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验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创新实践能力是当今社会特别是工科行业对人才的迫切需求。近年来,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机械工程系对依托科技竞赛,构建"系部、教师、学生科协和班级"四位一体的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进行实践与研究。该模式包括:系部导向,自主搭建平台扩大受益学生数量;教师负责,竞赛教师负责制和指导教师按"课题项目+科技竞赛+毕业设计"的模式持续培养学生能力;科协联接,积极发挥学生科协的"三自教育"功能;班级支撑,创新班级建设等。  相似文献   

20.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注意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创设一个自由发挥思维的境地;教师也应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创造性模式。通过问题的讨论触发学生创新的灵感;发挥物理实验的功能;重视物理方法的渗透;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尽最大的努力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