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35年登陆我国台风的年际变化特征及灾害特点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根据近35年的台风资料,分析了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生成台风及在我国登陆台风的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5年间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生成的台风和热带风暴有减少的趋势,并且登陆我国的台风和热带风暴也有微弱的减少趋势,但登陆的台风(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速≥32.7m/s)略有增加的趋势。分析表明,7-10月是生成台风和热带风暴最为频繁的季节,生成个数占全年生成总数的71%,而在我国登陆时间主要集中在7-9月,约占全年登陆总数的78%。我国台风灾害具有发生频次高、影响范围广、受灾程度重等特点。此外,对近几年我国的台风灾害进行了总体的评估。  相似文献   

2.
对影响江浙沿海台风的路径分布、发生频率等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江浙沿海的台风来自于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其中90%以上生成于西北太平洋洋面,其余在南海生成。按其对江浙沿海的影响程度分类,得到影响江浙沿海台风的3种主要路径特征。台风主要在每年的5—11月进入江浙沿海,8月进入江浙沿海的台风数达到最大值;台风频数存在5—6年显著周期;21世纪以来进入江浙沿海的台风数逐渐减少,气旋能量逐年减弱。江浙沿海台风南多北少,浙江省(包括上海市)台风登陆次数较多,江苏省受台风影响相对较弱,基本无台风登陆。由于杭州湾附近特殊的水文环境和地形对台风路径的影响,成为奇特的台风零区,其附近基本无台风经过。  相似文献   

3.
以西北太平洋打转台风(分为顺时针与逆时针两类)为例,研究了1949~2011年期间打转台风的时空规律.结果表明:打转台风主要发生在洋面,主要分布在110°E~150°E、10°N~30°N区域范围内.台风打转后的发展方向以偏北为主,也有一部分打转后西行,绝大多数顺时针打转台风的打转中心位置随纬度的增加而偏东.打转台风生成的高发期为7~10月,占总数的73.7%,8月份生成次数最多,2月份生成次数最少.我国的南海区域和菲律宾以东洋面是生成打转台风的两个高频区,夏季和秋季是打转台风活动的高发期,夏季的打转台风生成次数稍低于秋季,但是其深入内陆的范围广于秋季,并且台风打转中心位置在夏季达到最北.  相似文献   

4.
亚洲热带边缘海包括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南海和西北太平洋。文中利用美国海军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提供的1979—2002年南亚热带边缘海域热带气旋资料和同时期NCAR/NCEP海表温度资料分析了热带气旋生成的纬度趋势。结果:伴随海温的升高,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和南海的热带气旋生成最低纬度和平均纬度都有减小的趋势;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生成纬度还有增大的趋势;对应低纬海温年际升高,热带气旋生成纬度有减小的年际振荡。  相似文献   

5.
根据1884-1996年台风资料对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及中国华南、华东沿海登陆台风暴雨和大风进行了分析,得出:西北太平洋台风有两个活动中心,一个在南海,一个在菲律宾以东洋面上,各月活动中心的位置不同,华南沿海登陆台风主要集中在6-11月,8-月的降水量和风速最大;华东沿海登陆台风主要集中在7-9月,其降水量和风速都不亚于华南沿海陆台风;华南和华东沿海登陆台风异常多和异常少的年份,台风的最大降水量和最大风速都无显著差异,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频数有30年和15年的周期变化,华东沿海登陆台风有较强的15和3-4年的周期变化。一般厄尔尼诺期间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和登陆台风次数减少,拉尼娜期间次数增加;从气候学角度看,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指数中有副高脊线位置与华沿海6-7月登陆台风次数和副高北界位置与华南沿海8-9月登陆台风次  相似文献   

6.
台风     
台风是生成于热带海洋上的猛烈风暴,它象水中的涡旋一样,是大气中的涡旋。台风路经之地,常出现狂风、暴雨、巨浪、高潮,对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交通运输、海洋捕捞等各方面均有很大影响,如预防不周,常常会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但台风雨水也有助于夏秋季节有些地方旱象的解除或缓和。华南地区秋季水库蓄水量也常与台风雨有关,这又直接影响到水力发电及冬春农作物的供水问题。广东地处热带、副热带,面临南海,更易遭受台风侵袭。近二十二年来,影响广东地区的台风(包括热带低压)近达三百次,平均每年有14次,其中登陆的平均每年也有6次多,是我国台风登陆最多的省份。台风在世界许多地方都有,根据台风生成地区不同,各地叫法不一样。美洲叫“飓风”;印度、孟加拉叫“风暴”;澳洲一带叫“威力威力”;在北太平洋与南海生成的热带气旋称“台风”。  相似文献   

7.
亚洲热带边缘海包括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南海和西北太平洋.文中利用美国海军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提供的1979-2002年南亚热带边缘海域热带气旋资料和同时期NCAR/NCEP海表温度资料分析了热带气旋生成的纬度趋势.结果:伴随海温的升高,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和南海的热带气旋生成最低纬度和平均纬度都有减小的趋势;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生成纬度还有增大的趋势;对应低纬海温年际升高,热带气旋生成纬度有减小的年际振荡.  相似文献   

8.
基于东海沿岸4个验潮站的风场、潮位观测资料以及Unisys Weather的312次台风路径观测资料,对东海沿岸台风的路径、发生频率以及风暴潮增水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西北行台风占台风总数的96%,造成的灾害约占灾害总数的80%;风暴潮灾害的第一显著周期为5 a,同时具有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关的11 a 显著周期;东海潮位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平均3 cm/a,最大达5 cm/a;台风期间主要为东风和南北风向,这种风向使得水体向岸或者沿岸输运,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增水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根据对历史天气图的统计分析发现:台风和热带辐合带的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即当有台风发生的时候都有热带辐合带与之相配合,并且随着台风的移动而移动。无论是太平洋上的台风还是南海地区的台风,这种关系都比较明显。就南海地区而言,根据最近20年的资料统计发现,每年4—12月都有台风发生的可能,但台风的活动仍以夏季最盛,其中以8—9月最集中,4月和12月最少。台风形成以后,发展的情况也各不相同,有些只能发展为弱台风。有些能强烈发展,以致达到强台风;有些在海洋上强度稍有减弱之后又重新加强起来。另外,在热带辐合带上的低压有的可发展成台风,有的却不能发展成台风。所有这些,都应该与台风发生发展的条件有关。我们根据1962—1966年5—9月12个南海台风、1973年7—10月6个南海台风和1962—1966年7个热带低压的资料(表1),利用105°E附近的剖面图和一些平面图作对比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了一些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18—2020年西北太平洋海域生成的台风资料和福州市5个国控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点臭氧数据,研究台风特征及其与福州市臭氧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2018年和2019年台风数量高于2020年,其中夏季台风数量最多,8月台风数量最多。(2)台风路径分为a类(南海型),b类(闽浙沪苏登陆型),c类(朝鲜半岛和日本登陆型),d类(太平洋远大陆型)。a、c和d路径台风主要发生在夏秋季,b路径台风只在夏季生成。(3)台风登陆或近大陆带来风雨清除臭氧,处于台风外围区易受到下沉气流的影响,引起臭氧高值,两种影响可能先后协同出现。(4)台风对臭氧浓度影响程度与台风路径、强度以及台风中心和福州距离相关。a、b路径台风一般不易造成臭氧污染,c路径台风多易引起臭氧高值。  相似文献   

11.
根据美国联合台风预警中心热带气旋的数据(1979—2010年)以及NCEP/NCAR再分析风场和高度场的资料,从气候学角度分析了近32年夏季西北太平洋3类路径台风的大气准双周振荡的特征,并合成分析了6~10月3类路径台风生成时刻的原始环流、低频环流以及QBWO周期内低频环流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对流层低层至中层的大气存在明显的10~20 d准双周振荡特征,这对西北太平洋台风路径的预报有很好的指示作用;低频环流的演变特征表明,在西北太平洋地区,QBWO是通过低频气旋和低频反气旋来影响南海的季风槽以及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和位置,进而对台风的生成位置和移动路径产生影响;菲律宾以东低纬度地区生成的低频气旋易于台风的生成,低频气旋的正涡度带走向和移动趋势预示着台风未来的移动方向;另外,在副热带地区同样存在着一支自西向东传播的大气准双周振荡波列,热带与副热带大气准双周振荡的相互作用对台风的路径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对台风路径的预报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武都地区蜱类组成和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作者自1961—1964年,1977—1984年在甘肃省武都地区六个县获得蜱类标本五千九百多个,经鉴定为1科5属26种.其中属于古北界的蜱类有12种,占武都地区已知蜱类总数的46.15%;属于东洋界的种类有10种,占38.46%;古北界和东洋界两界兼有种3种,占11.54%;广布种1种,占3.85%.  相似文献   

13.
利用热带气旋预警资料(WX-TROPL),统计了2000-2008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扰动的频数和时空分布,发现2000-2008年西北太平洋共生成热带扰动596个,有456个集中在夏半年(5-10月),并在8月份达到峰值(年均11.6个).全年热带扰动生成于季风槽内的有369个.热带扰动的平均发展率为43.8%,其中在8...  相似文献   

14.
对舟山市的台风灾害及其东部海岛台风降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台风的破坏力,主要由伴随的狂风、暴雨和风暴潮等因素引起,历史上对舟山有较严重影响的台风占34.5%。台风降雨量大小与台风路径有很大的关系。台风在浙江中部的台州沿海登陆时,舟山东部海岛的降雨量最大。每年台风雨量占年雨量的1/4~1/3,但不同年份有很大的差别。地形对台风降雨量大小影响也很明显。最大台风降雨量出现在桃花岛。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成绩和世界水平相比究竟有多少距离?在乌镇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乌镇智库、网易科技联合发布了《乌镇指数: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6)》:"中国过去2年新增加人工智能企业数超过了之前10年的总和。"《报告》显示,目前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最为集中的三个国家分别为美国、中国、英国,三个国家的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占全球总数的65.73%。在中国,北京、上海、深圳三地人工智能企业数量最多,占全球总数的7.4%,三个城市  相似文献   

16.
在2008年2月至2009年2月间,对安庆天柱山机场及其周边地区的鸟类种类、种群数量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调查.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02种,隶属于12个目29个科,其中留鸟38种,占总数37.25%;夏候鸟28种,占总数27.45%;冬候鸟25种,占总数24.51%;旅鸟11种,占总数14.39%.在地理类型上,机场地区鸟类呈现古北界与东洋界过渡地带的特点,其中广布种37种,占总数36.27%;东洋界种类有34种,占总数33.33%;古北界种类31种,占总数30.39%.在机场及周边地区,春季观察到鸟类物种数要明显多于秋季及冬季,春季鸟类多样性也要高于秋季与冬季.在机场地区,每年5~6月份与10~11月份鸟类活动比较频繁.机场鸟击防范工作,应该根据鸟类活动特点,通过对重点区域栖息地的改造,降低生物多样性,从而减少鸟类在机场地区的活动,避免鸟击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江西省外来入侵植物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调查研究发现,江西省现有外来入侵植物85种,隶属27个科64个属,且主要集中在菊科、禾本科、豆科和苋科,上述4科总计包括入侵植物50种,占全部种类的58.9%。入侵危害性最强的植物种有22种,占入侵植物总数的25.9%;入侵性较强的植物种有28种,占总数的32.9%,入侵性最弱的有35种,占总数的41.2%。一年生或两年生草本有25种,占总数的45.5%;多年生草本有27种,占总数的49.1%。在地理起源方面,江西省入侵植物多来自于美洲和欧洲。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入侵植物的种类数量和入侵危害性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8.
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洋面上的热带气旋。按照国际规定,热带气旋中心附近平均最大风力小于八级称之为热带低压,八至九级为热带风暴,十至十一级为强热带风暴,而十二级以上称之为台风。本文为了说明上的方便,一律统称为台风。以往人们将每年的台风按编号命名,这种方式呆板、单调、不易记忆,亦不便于气象部门预警。2000年1月起,我国根据国际台风委员会对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热带气旋的命名规定,给台风起  相似文献   

19.
江西省外来入侵植物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研究发现,江西省现有外来入侵植物85种,隶属27个科64个属,且主要集中在菊科、禾本科、豆科和苋科,上述4科总计包括入侵植物50种,占全部种类的58.9%.入侵危害性最强的植物种有22种,占入侵植物总数的25.9%;入侵性较强的植物种有28种,占总数的32.9%,入侵性最弱的有35种,占总数的41.2%.一年生或两年生草本有25种,占总数的45.5%:多年生草本有27种,占总数的49.1%.在地理起源方面,江西省入侵植物多来自于美洲和欧洲.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入侵植物的种类数量和入侵危害性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0.
1949—2010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49—2010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分析了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发现:1)62a来西北太平洋生成的热带气旋和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年频次呈下降趋势,热带低压下降的趋势尤为明显;2)热带气旋平均生成位置随着月份变化呈现季节移动规律,纬度上有明显北移趋势;3)热带气旋中心气压低值和最大风速高值主要集中在南海盆地和菲律宾海以东洋面区,热带气旋前移速度分布具有显著纬度地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