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郯庐断裂带张八岭隆起北段晚中生代岩体的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郯庐断裂带张八岭隆起北段分布着一些晚中生代岩体,其侵位时间在120~128 Ma之间,稍晚于同期华北克拉通内江苏徐州和安徽宿州地区(简称徐宿地区)。文章通过对上述两地区的地球化学特征的对比研究,认为张八岭隆起北段岩体的岩浆来源可能是壳-幔岩浆混合形成的,并可能经历了一定的岩浆分异作用;而徐宿地区岩浆可能与深部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有关。上述结果表明,张八岭隆起北段岩浆来源深度较华北克拉通内部徐宿地区深,断裂带内具有较强的伸展活动及岩石圈减薄程度。分析认为,断裂带的存在和活动在岩石圈减薄过程中具有诱发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郯庐断裂带渤海段的深部构造与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郯庐断裂带渤海段的3条大地电磁测深剖面,揭示了断裂带丰富的深部结构信息。这些剖面显示,郯庐断裂带已切穿了整个地壳,并且向下延入上地幔;该段断裂带在深部显示为陡立的走滑构造,浅部为伸展断层及断陷盆地所叠加,最后又发生过一期明显的逆冲活动;该断裂带的走滑构造在渤海湾内继续存在,指示其早期的走滑活动中向北延入了渤海内;该断裂带内部及其旁侧,浅部的断陷盆地发育与深部的高导层(带)紧密伴生,反映断陷盆地发生时在地壳深部都出现了软弱拆离带,也指示了岩石圈减薄中地壳内所发生的深部过程。  相似文献   

3.
郯庐断裂带古新世—早始新世左旋走滑活动的反射地震证据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渤海南部莱州湾附近,横过郯庐断裂的反射地震剖面直接显示了郯庐断裂带的延伸、运动性质和活动时限的证据.郯庐断裂带在渤海内几何形态和断裂组合与陆上出露情况基本一致.根据切过断裂带的剖面和平面上断裂系组合特征,判断其为兼具垂直位移的左旋走滑运动断裂系.由于断裂带活动控制了同构造沉积地层的发育,可以确定其活动的时限相当于渤海湾盆地孔店组和沙四段沉积期,即为古新世-早始新世期.此后,可能由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方向的改变,引起区域性应力场的改变,北北东向严格意义上的郯庐断裂带不再有明显的活动,转而被北东向的右旋走滑构造活动所替代.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陆东部的一系列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分布于郯庐断裂两侧或位于郯庐断裂带内,显然,这些含油气盆地的形成演化和分布与郯庐断裂带的活动密切相关.作者以郯庐断裂两侧主要坳陷的构造沉降历史恢复为基础,分析了郯庐断裂两侧各坳陷古热场演化的差异性、主要烃源岩发育及品质的差异性,探讨了郯庐断裂活动与两侧坳陷成烃演化的内在联系,认为郯庐断裂对两侧坳陷的成烃、成藏具有宏观控制作用,而坳陷周缘及内部的构造(断裂)活动则对其在坳陷内的分布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合肥盆地白垩纪伸展构造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肥盆地早白垩世演化过程长期存在争议.利用最新的油气勘探地震资料,系统分析了盆地内主要断层及其东缘的郯庐断裂伸展活动在地震剖面上的构造表现,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合肥盆地东部白垩系朱巷组、响导铺组、张桥组的断裂-沉积响应.结合同位素年代学资料综合分析认为,合肥盆地伸展活动的起始时间为早白垩世中期,持续至古近纪末.同时采用2DMOVE模拟软件对断层的分析也支持了这一认识.该时期合肥盆地呈现复合式断陷构造格局,盆地东西部受北北东向郯庐断裂带与吴集断裂的伸展作用控制,出现了北北东向的半地堑式断陷盆地.同时,盆地北界及内部近东西向南倾断裂(寿县-定远断裂、肥中断裂、肥西-韩摆渡断裂)的伸展活动,又控制出现了近东西向、北断南超的半地堑式盆地,总体上为复合断陷盆地,其伸展活动发生在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的背景下,与太平洋板块高角度俯冲有关.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大陆东部地区,松辽、渤海湾和苏北等—系列中、新生代大中型含油气盆地与郯庐断裂具有密切的时空关系。郯庐断裂活动是邻近地区断裂变形、深部物质作用、岩石圈减薄、岩浆作用以及盆地形成和演化的主要控制因素。断裂活动和盆地动力学过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①在印支至早燕山运动期间,由于太平洋板块向北西俯冲,郯庐断裂发生大规模左行压扭活动。在松辽地区,派生的应力场使早期的地壳断裂成为郯庐断裂的分支,并发生张剪变形;在渤海湾和苏北地区,早期的两组剪切断裂联合成北凸的弧形断裂。由于断裂的触发与减压作用,地壳上部进一步张裂,形成断陷盆地。②从晚侏罗世开始至早白垩世,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时强时弱,郯庐断裂压扭与拉张裂陷交替进行。同时,由于重力均衡和深部幔隆的收缩作用,使松辽盆地整体下沉,渤海湾和苏北地区仍是幔隆和断陷盆地形成时期。③新生代期间,郯庐断裂分段活动,由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强烈碰撞效应,渤海湾、苏北地区和郯庐断裂带南段共同受到北西—南东方向的伸展变形,地幔再次拱升,渤海湾和苏北盆地形成  相似文献   

7.
通过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郯庐断裂带的应力场性质、盆地原型展布及构造环境分析,并结合同一时期大别造山带北缘火山岩主量元素、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大别造山带北缘和郯庐断裂带西侧区域为伸展构造环境,主张应力方向为北西西-南东东,郯庐断裂带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应为右行平移伸展活动.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郯庐断裂带的演化动力学--多力源多时期分段作用模式.早-中侏罗世,扬子与华北地块碰撞后的持续会聚力、古太平洋板块的挤压力(安第斯型)联合作用于郯庐断裂带,产生了左旋压扭活动.晚侏罗世,西太平洋型的古太平洋板块挤压力作用机制率先作用于中国大陆边缘的北部地区,并一直持续到古近纪.其在郯庐断裂带中、北段诱发出上地幔上涌力,使其产生了右旋拉张活动;郯庐断裂带南段直至晚白垩世才受到这种机制作用.晚新生代以来,西太平洋俯冲带后退,上地幔上涌力作用已退到边缘海地区,郯庐断裂带全段受到边缘海地区上地幔上涌力诱发的次级挤压作用力,形成了右旋挤压活动.  相似文献   

9.
合肥盆地对郯庐断裂带同造山走滑活动的沉积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夹持于郯庐断裂带与大别造山带之间的合肥盆地,前侏罗纪基底上的印支期前陆逆冲断层靠近郯庐断裂带显著增多,指示了该断裂带印支期的活动。盆地内侏罗系地层在郯庐断裂带一侧出现了边缘相,并且发育了与断裂带平行的沉积中心,反映当时郯庐断裂带已出现在合肥盆地的东侧,构成了盆地东部边界,因走滑而隆升的张八岭带构成了盆地东部的物源区。位于大别造山带东缘的郯庐早期走滑糜棱岩中3个白云母的40A r/39A r坪年龄分别为(192.5±0.7)M a、(189.7±0.6)M a、(188.7±0.7)M a,代表了同造山期走滑的冷却年龄。这一系列现象表明,郯庐断裂带起源于华北与华南板块印支期的陆—陆碰撞,推断是以转换断层的型式出现。该断裂带早白垩世的左行平移是滨太平洋构造运动中的再次活动。  相似文献   

10.
郯庐断裂带是我国东部的一条巨型断裂带。在山东境内是不同大地构造单元的分界线,使东西两侧的深部、基底和盖层在地质和地球物理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该断裂成生于太古代中期,并开始对两侧的沉积与剥蚀起控制作用。在长期的活动中,表现出间歇性、继承性和差异性。运动特点则主要以差异升降为主,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水平运动。  相似文献   

11.
郯庐断裂带南段安徽肥东西韦地区糜棱岩广泛发育,地表出露良好。通过对该地区进行细致的宏观和微观分析研究发现,韧性剪切带具有典型的左行平移特征;断裂带的持续走滑使糜棱岩带抬升并在浅层形成正花状构造;新生代以来由于太平洋板块近EW向的强烈挤压,左行平移逆断层形成,并叠加于早期构造之上,从而形成当今地表所见的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12.
垦东凸起“陀螺式”演化与油气成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垦东凸起位于郯庐断裂带西缘,具有构造样式多样、油气分布各异的特点.分析其区域应力场,认为郯庐断裂带在新生代右旋走滑及其产生的拉分作用影响下,垦东凸起"陀螺式"的演化过程形成了垦东北部斜坡带、西部主体带和东部斜坡带3个次级构造单元和不同的构造样式及不同的油气输导方式和油气藏类型.北部斜坡带油气呈"立体式"输导,形成构造-岩性油气藏;西部主体带油气呈"网毯式"输导,形成古背景上的岩性油气藏;东部斜坡带油气呈"阶梯式"输导,形成断层-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13.
Two phases of sinistral strike-slip ductile shear belts occur on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Dabie orogenic belt. A muscovite ~(40)Ar/~(39)Ar plateau age of 128 Ma was obtained from mylonite in the later ductile shear zone. Three muscovite samples separated from mylonites of 3 localities in the earlier ductile shear belts yield ~(40)Ar/~(39)Ar plateau ages of 192.5±0.7 Ma, 189.7±0.6 Ma and 188.7±0.7 Ma, respectively. They are interpreted as cooling ages of the earlier sinistral strike-slip deformat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left-lateral displacement of the Tan-Lu fault zone started in a late stage of the collision orogeny in the Dabie-Sulu orogenic belt between the North and South China plates. Therefore, the earlier Tan-Lu fault zone was syn-orogenic strike-slip tectonics. The fault zone was used again for sinistral displacement during tectonic activities of peri-Pacific regime in Early Cretaceous.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fault zone occurred as a transform fault during the orogenic process.  相似文献   

14.
郯庐断裂带中生代火山活动与深部过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郯庐断裂带中生代火山活动主要发生在早白垩世 ,形成了一套以橄榄安粗岩系为主的火山岩。火山岩岩石化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与断裂带外明显不同 ,以富碱富钾、富轻稀土元素为特征 ,具有较高的 ISr值和明显偏低的εNd值 ,表明火山活动不仅与地壳混染有关 ,而且与深部地幔以及断裂带的演化有密切的关系。研究显示该区岩浆起源于地幔底侵、壳幔相互作用下的壳幔过渡带 ,也反映此时的断裂带切入到壳幔边界。  相似文献   

15.
The 3-D crustal structure of P-wave velocity in East China is studied based on the data obtained by wide-angle seismic reflection and refraction surveys.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a deep Moho disconti-nuity exists in the western zone of the study region,being 35―48 thick.High-velocity structure zones exist in the upper crust shallower than 20 km beneath the Sulu and Dabie regions.The cause of high-velocity zones is attributable to high-pressure metamorphic(HPM) and ultra-high-pressure metamorphic(UHPM) terran...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山东东部中生代中一基性火山岩的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铅同位素特征作了系统研究.该区中生代火山岩主要为玄武岩、粗面玄武岩、玄武质粗面安山岩、安山岩和粗面安山岩.玄武岩属钙碱性系列的拉斑玄武岩,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均稍富集;稀土配分模式略呈右倾型,轻、重稀土之间的分馏不明显,基本无Eu异常;铅同位素组成显示玄武岩形成于原始地幔.粗面玄武岩和安山岩类属钙碱一弱碱性系列,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高场强元素含量低;稀土配分模式呈右倾型,轻、重稀土之间的分馏明显,基本无Eu异常;铅同位素组成显示粗面玄武岩形成于亏损地幔,安山岩类形成于富集地幔,具EMI属性.这些特征表明,山东东部中生代火山岩的岩浆来源于不同的源区.形成于早白垩世的安山岩类,产于活动大陆边缘拉张动力背景下,是由富集型地幔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直接喷发形成;形成于晚白垩世的粗面玄武岩,也产于活动大陆边缘拉张动力背景下,随着弧后扩张引起拉伸作用,岩石圈伸展,从地幔来源的玄武质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受到了陆壳物质的混染,之后沿着大断裂喷出地表形成本区显示亏损地幔来源特征的粗面玄武岩;形成于晚白垩世的玄武岩产于大陆板内拉张环境,是由原始地幔部分熔融而成的岩浆直接喷发形成.  相似文献   

17.
高邮凹陷南断阶西部断裂特征及其成因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断层基本特征及构造演化史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高邮凹陷南断阶西部断裂各断层的发育顺序,并对断层级别进行了划分,结合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法对各级别断层的成因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真①断层早在泰州期便开始发育,真②断层主要形成于戴南期,这2条断层的发育演化受区域伸展及郯庐断裂带影响明显;真①与真②断层之间的三级断层主要形成于阜宁期,其形成发育主要受真①断层派生的古局部构造应力场控制,在黄珏南和许庄地区最小主应力高值区断层发育密集,最小主应力不仅控制了断层的发育位置,还控制了断层的活动强度;剪应力控制了断层的平面展布,左旋剪应力区主要发育近东西走向断层,右旋剪应力区主要发育北东走向断层.  相似文献   

18.
本剖面地处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石岭镇境内,区域构造虽属郯庐断裂带北段西支依兰—伊通断裂带,但剖面地层形成年代却早于依兰—伊通断裂带【1】。剖面出露的登娄库组地层厚度共288.60m,其底部与营城组火山碎屑岩成角度不整合接触,上部地层未完全揭露。通过对剖面地层的细致考察同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该剖面登娄库组地层主要沉积了一套粒度较粗的陆源碎屑岩,岩性以砂岩、砾岩为主,总体反映了构造运动强烈、周边地形起伏大、山区剥蚀强烈等特点的沉积环境。受断陷脉动式沉降【2】活动的影响,地层沉积相演化规律为:湖相→扇三角洲相→湖相→扇三角洲相,并在湖相和扇三角洲相研究的基础之上进一步识别出4种沉积亚相和8种沉积微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