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金属断口图像模式识别的特点,提出应用小波变换技术提取断口图像特征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设计了一种断口图像模式识别的非线性分类器·通过实验确定了分类器的网络结构,给出了相关参数选择的方法·对几种典型的金属断口图像进行了计算机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其平均正确识别率达93 75%,单独以能量作为特征值,其平均正确识别率可达到95%·这说明采用非线性分类器进行断口模式识别比采用线性分类器能取得更高、更可靠的正确识别率·研究结果显示出,这种基于小波变换技术和神经网络原理的非线性模式识别方法能对纹理变化复杂、规律性不强的断口图像进行有效识别,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为改进目前传统损伤识别方法对桥梁局部小损伤识别能力较弱的不足,提出利用深度学习方法中的卷积神经网络对桥梁损伤进行统计模式识别.根据卷积神经网络对损伤特征向量的需求,将车桥耦合振动下的原始结构响应信号进行小波包滤波和重构,之后通过递归分析获取不同损伤工况的递归图,将其作为新型的损伤特征图像作为卷积神经网络的输入.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递归图的桥梁结构损伤识别计算流程和方法.对一座连续梁桥进行不同位置和程度的损伤模拟,提取小波包频带能量及递归图等损伤特征向量,并进行基于多种统计模式识别算法的损伤识别.结果表明:与其他特征向量相比,递归图蕴含更丰富的损伤信息;与支持向量机和BP神经网络等传统统计模式识别方法相比,卷积神经网络能够通过逐层智能学习实现更准确的特征自动提取和区分,从而实现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的更精准识别.  相似文献   

3.
神经网络系统具有自学习和自适应的能力,同时有很强的容错性和鲁棒性,适用于处理难于语言化的模式信息.本文采用CCD图像传感器与PC/104总线相结合的硬件系统,运用神经网络的模式识别功能,实现了有引导线环境下移动机器人的寻线控制,仿真研究与实际运行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提高了移动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4.
煤灰熔融性测定的神经网络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测量煤灰熔融性的方法.通过神经网络进行图像分析,实现煤灰熔融性的自动测定.首先建立神经网络模型,然后采用数字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技术对采集的图像进行分析,最后获取煤灰的熔融性.该方法具有很高的精度,实时性好,完全可以替代原来由人眼完成的任务,实现了煤灰熔融性试验控制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部分连接神经网络的自然场景图像分类方法.运用该方法对图像进行模式识别时,不必进行特征提取,而是将整个图像输入神经网络,由神经网络在训练中透明地选择和识别特征.由于大型图形处理器(GPU)并行处理系统的运用,使得神经网络演化速度大大加快,弥补了该方法计算量大的弱点.实验结果表明,利用部分连接神经网络进行场景图像分类,与利用特征提取后再识别场景的分类方法比较,在总识别率上大体相当;但不必进行特征提取,而且速度很快.并且,还运用了插值和延拓两种方法来对图像进行尺寸调整,使得神经网络可以训练和识别不同大小的场景图像.  相似文献   

6.
对埋弧焊X射线焊缝图像圆形、线形缺陷和噪声图像进行分析。以构建基于稀疏描述的模式识别字典矩阵为目标,通过分析各类X射线焊缝图像的相关性曲线,明确了稀疏描述技术中字典矩阵图像数量范围,提出一种适合于X射线焊缝图像识别的字典矩阵构建数学模型,并提出利用Hopfield神经网络求解该模型。给出了神经网络的能量函数及对应的求解方法。通过实例构建了X射线焊缝图像字典矩阵,并利用该字典矩阵进行了模式识别实验。实验表明,本文所提方法构建的字典矩阵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圆形缺陷识别成功率可达97.5%,线形缺陷识别成功率可达97.0%。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有的手感评定方法在识别准确性,容错性和适应性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用4个检测模型产生手感信号,并用BP神经网络处理信号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实验证明,BP神经网络具有较好的自适应模式识别能力和容错性.  相似文献   

8.
石丽 《科技信息》2014,(13):74-75
BP神经网络分类方法是一种新的模式识别方法,在遥感图像分类识别处理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在阐明标准BP算法及其改进算法——Levenberg-Marquardt算法的基础上,介绍了BP神经网络的遥感图像分类过程,并在MATLAB平台下对基于BP神经网络的分类算法进行了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基于BP神经网络的遥感图像分类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图像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板形模式识别方法存在抗干扰能力差和识别精度有限等缺点,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GA)优化的PID神经网络板形模式识别方法.PID神经网络不仅具备传统多层前向网络的特点,而且其隐含层具有动态特性,可以直接用于动态系统辨识.GA具备良好的并行设计结构,具有全局优化的特点,利用GA对网络权值进行优化,克服了传统BP算法易陷于局部极小的不足.仿真结果表明:GA-PID神经网络的板形模式识别方法能够识别出常见的板形缺陷,提高了板形模式识别精度,可以满足板带轧机高精度的板形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灰度图像加密存在的问题,在列举几种数字图像置乱方法后,提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图像置乱加密方法.利用神经网络所具有的非线性变换能力强等优点,大大提高了图像信息的安全性.同时详细描述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图像置乱加密方法的具体实现过程,并在仿真试验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一种模板匹配和神经网络的车牌字符识别方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提出了一种基于模板匹配和神经网络的车牌识别方法。该方法集成了模板匹配识别车牌字符和神经网络识别车牌字符的优势,可有效地提高车牌字符的识别率、识别速度和识别系统的泛化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大多数情况下,该方法的识别率超过90%,识别时间不超过1200ms,能有效地识别各种车牌中的字符,满足实际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基于SVM的电梯群控系统交通流模式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电梯群控调度中的交通流模式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值分类支持向量机的电梯交通流模式识别方法.文中介绍了电梯交通流模式识别的设计流程,并建立了相应的电梯交通流模式识别器.结果表明,基于支持向量机的交通流模式识别方法能够较准确地辨识出各种交通流模式.通过对比试验,证明了该算法的识别准确率优于人工神经网络算法,体现出较好的泛化能力,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基于模糊聚类思想,提出了一种神经网络集成方法.由训练数据的模糊聚类结果,把训练数据划分成相交子集,基于各子集生成集成的个体神经网络.由于各子集所包含的数据和数据的类别各不相同,因而个体神经网络性能和结构存在差异.子集个数确定集成中个体神经网络个数.另外,基于隶属度函数计算公式,提出了个体神经网络输出结论结合方法.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对模式分类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光学相关不变性模式识别的局限性及其出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神经网络理论分析了光学相关不变性模式识别的局限性,在保持光学相关模式识别方法的合理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两层神经网络的不变性模式识别方法,分析了这种方法的普适性、适应性、最优并行性及其在硬件实现上的优点,并给出该方法用于多个飞行目标多畸变不变性识别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不变矩特征和神经网络的图像模式模糊分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了一种基于不变矩特征和神经网络的医学图像识别模型·所设计的识别模型包括不变矩特征提取、不变矩矢量标准化、模糊化预处理、BP网络与竞争选择·利用不变矩方法提取医学图像的特征矢量,能有效检测出具有平移、旋转和比例变化的图像,利用神经网络作为分类器对提取的特征矢量分类,使用模糊化的方法先对输入特征数据做预处理再进行识别,每一个图像模式归属于某一类是以0到1的数字代表其归属程度·实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训练好的网络有很好的分类能力·  相似文献   

16.
针对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和统计模式识别的特点,提出利用递归正交最小二乘法(ROLS)的RBF神经网络实现数字信号调制样式的自动识别。仿真结果表明,利用ROLS算法很好地实现了RBF神经网络权值的确定和中心的选择,从而大大减少了网络的训练样本数和训练时间,提高了网络的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BP神经网络神经元开关函数饱和参数的选择问题,建立了BP神经网络的容错能力、全局性能与收敛速率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一个如何应用这些关系来合理选择神经元开关函数饱和参数的方法模拟试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合理选择神经元开关函数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BP神经网络技术解决诊断中复杂的模式分类问题。  相似文献   

18.
提出一种基于Laguerre正交基前向神经网络的动态手势识别方法.首先根据多项式逼近和矩阵理论,构造了一种以Laguerre正交多项式作为隐含层神经元激励函数的多输入、多输出三层前向神经网络模型,在网络权值迭代计算公式基础上推出一种基于伪逆的直接计算网络权值方法,避免求取权值的反复迭代过程;提出一种快速的基于颜色的指尖...  相似文献   

19.
本文总结出三种字符识别的方法:基于模板匹配的字符识别法、完全基于字符的结构特点和笔画类型的识别法以及利用BP神经网络的字符识别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