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刘学川  徐振领 《科技信息》2010,(22):384-385
本文针对影响催化裂化装置长周期运行的因素,结合惠州炼油催化新装置首次开工运行中出现的反再系统局部热点、结焦等问题,分析了出现问题的原因,提出通过改进工艺流程、优化操作条件等技术,确保装置长周期运行。  相似文献   

2.
重油催化裂化装置长久以来深受结焦的困扰。结焦部位包括:提升管原料油喷嘴上方、沉降器内壁和死区、粗旋外壁、顶旋升气管外壁和料腿及料腿翼阀护罩、汽提段、大油气管线、分馏塔底以及油浆系统等。沉降器结焦的危害严重,直接影响催化装置的长周期安全运行和炼油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延安炼油厂4×105t/a催化装置分馏塔油浆系统结焦的状况,分析了油浆结焦的原因。通过试用ZG-FCC-02型油浆阻垢剂,使油浆循环量和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恢复正常。实践证明,该剂能有效防止油浆系统结焦,有除焦和改善油浆流动的性能,对产品质量无影响,确保装置长周期运行。  相似文献   

4.
润滑是所有转动设备与作相对运动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润滑系统保证了运动设备长周期运行。文章以兰州石化公司140万吨/年重油催化裂化装置气压机组、主风机组为例,分析压缩机组润滑系统的安全保护措施及辅助油泵启动取压点的选择对压缩机组安全保护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该文针对中国石化茂名分公司1#加氢装置反应系统压降上升块、装置运行周期短等问题,对换热器和反应器系统压降进行分析,认为高压换热器壳程和加氢反应器结垢是造成装置系统压降上升快的主要原因;发现焦化汽油原料中二烯烃缩合及胶质缩合生焦是垢物生成的主要原因。讨论采取加强原料油预处理、扩大加氢反应器上部容垢能力等措施,有效减缓原料在高压换热器和反应器顶部的结垢速率,达到装置长周期运行。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油浆催化剂固体粉末捕获沉降剂”加速沉降油浆中催化剂颗粒的理论,及其在兰州石化重油催化裂化装置油浆系统工业试验的应用研究.试验表明,加剂处理后的催化油浆灰分脱除率达到89%左右,含量在500~800 ppm,可以作为原料进入延迟焦化装置进行加工.  相似文献   

7.
基于流化催化裂化过程的特点及过程系统三环节能量结构模型,对国内某炼油厂催化裂化装置进行了能量和炯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用能优化改进措施。通过采取优化分馏塔回流取热、增加高温位中段及油浆等循环取热、增设烟机回收装置烟气压力能、优化换热网络和利用装置低温热等措施,可使装置能耗大幅度降低,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基于流化催化裂化过程的特点及过程系统三环节能量结构模型,对国内某炼油厂催化裂化装置进行了能量和火用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用能优化改进措施。通过采取优化分馏塔回流取热、增加高温位中段及油浆等循环取热、增设烟机回收装置烟气压力能、优化换热网络和利用装置低温热等措施,可使装置能耗大幅度降低,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白继成 《甘肃科技》2009,25(20):37-38
催化裂化油浆是催化裂化装置为了提高轻质油收率、加大处理能力而外甩的部分物料,其经济价值较低,深加工难度大。由于油浆内含有30%~50%的饱和烃,是优质的催化裂化原料;同时油浆中的稠环芳烃含量达50%以上,是一种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用途广泛,市场前景广阔。因此,对催化油浆进行深加工开发利用,将会给兰州石化公司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阐述了催化裂化油浆除渣预处理,热裂解、减压蒸馏、加氢、糠醛抽提、延迟焦化等加工工艺特点,提出了合理的深加工方向。  相似文献   

10.
采用溶剂萃取对催化裂化油浆进行了芳烃富集,并分别以油浆和富芳烃组分为原料合成了沥青树脂.利用族组成分析和FT-IR、1H-NMR、13C-NMR测试对比了催化裂化油浆芳烃富集前后的原料组成差别,通过合成B阶沥青树脂的反应差异考察了催化裂化油浆的反应性能.结果表明,催化裂化油浆中饱和分的含量较高,均匀性差;而溶剂萃取后的催化裂化油浆富芳烃组分芳烃含量较高,均匀性较好.溶剂富集芳烃提高了催化裂化油浆的反应性能.  相似文献   

11.
以低熔点液态金属为载流体的相变微胶囊悬浮液(MEPCM-LM)作为散热工质,是解决高热流密度芯片散热的一种新的技术手段。针对以低熔点液态镓作为载流体的相变微胶囊悬浮液,考虑轴向导热的影响,采用等效比热法对相变微胶囊悬浮液在等热流密度圆管内的层流传热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并与以水为载流体的相变微胶囊悬浮液(MEPCM-W)的传热能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对于MEPCM-LM悬浮液,轴向导热主要在热入口段产生较大影响,且随x/r0减小而增大;Peb0数越小,轴向导热的影响越大;轴向导热促进了悬浮液中相变颗粒的相变吸热,对换热的强化效果更显著。相较于MEPCM-W悬浮液,MEPCM-LM悬浮液相变更快,对流换热系数更高,可采用更短的流道而获得较大的传热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前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主要以添加阻垢缓蚀剂来防止设备的腐蚀和结垢 ,而腐蚀和结垢是影响换热设备换热效率及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介绍了一种工业循环冷却水自动监测系统 ,该系统可有效地对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腐蚀速率及结垢状况实时监测 ,以便及时有效地掌握设备的运行状况、正确判断投药效果  相似文献   

13.
多相混输管道水合物生成及其浆液输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经典的理论研究,依托良好的实验条件,对多相混输管道水合物生成及其浆液输送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综合结晶本征动力学传热与传质所建立的水合物壳双向生长模型能有效预测油水乳状液下水合物生成过程中的气体消耗量;在高压水合物生成实验环道上,借助FBRM(颗粒粒度分析仪)和PVM(颗粒录影显微仪)设备可探究水合物生成过程中颗粒/液滴的分布规律;考虑到多相混输管道水合物浆液的输送安全性,流动须满足"最低安全流量"的要求;在高压水合物生成实验环道上,可直观研究不同含水率下天然气-水合物浆液的流型特点。  相似文献   

14.
随着油气开采难度的增大,对固井质量和固井水泥浆添加剂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研制开发出新型高渗透水泥浆体系。借助美国产Fann50流变仪,研究了温度和压力对高渗透水泥浆流变性的影响,并与常规水泥浆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一定压力下,高渗透水泥浆的动切力、表观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流性指数减小;一定温度下,压力对高渗透水泥浆体系流变参数的影响不如温度明显。高渗透水泥浆比常规水泥浆体系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运用宾汉、幂律、卡森、赫切尔巴尔克莱(H B)、带剪切稀释系数等5种模式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分析,结果表明,H B模式是描述高渗透水泥浆高温高压流变性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15.
进行了3种强化管在不同碳酸钙溶液浓度和流速下的动态结垢实验,得到碳酸钙浓度、流速和不同管型对碳酸钙析晶垢结垢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碳酸钙浓度增大,使溶液中均相成核速率和所形成晶核的生长速率增大,使溶液换热表面界面的污垢晶粒浓度和成垢离子浓度均增大,前者使更多的污垢附着换热面,而后者使表面异相成核速率和生长速率增大.流速增大,使光管表面形成的晶核、污垢晶体和污垢热阻均减少,而诱导期延长;使平直和锯齿斜翅管初始成核增多,但诱导期延长,而结垢量和污垢热阻减小.平直和锯齿斜翅管在清洁状态和结垢状态下均具有比光管更大的总换热系数、更小的污垢热阻,尽管结垢量略多.在相同结垢状态下,锯齿斜翅管的结垢量和污垢热阻大于平直斜翅管的,但是,其总换热系数仍大于平直斜翅管.  相似文献   

16.
在北方严寒地区,电厂循环冷却水蕴含的大量的低温余热,可以作为热泵的冷热源向建筑物供暖。本文介绍了电厂循环冷却水源热泵系统中存在的水质、腐蚀、结垢等问题,以及在解决这些问题时要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7.
对化学镀Ni-P-PTFE换热面进行了模拟循环冷却水中CaCO3的结垢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换热面上有解吸空气泡时,该表面结垢较Cu面加剧;无解吸空气泡时,结垢减轻.并运用分形理论对结垢行为进行了评价,发现化学镀表面垢形之分维值较Cu面的增大了.  相似文献   

18.
在各类工程中产生了大量的高含水率废弃泥浆,过滤分离技术逐渐应用于泥浆的快速减量化中。为明确泥浆过滤的微观过程及堵塞机理,本文建立并验证了利用Lattice Boltzmann Method-Discrete Element Method (LBM-DEM)模拟泥浆过滤的方法。本文采用LBM-DEM方法模拟了多类条件下泥浆的过滤,包括不同泥浆含水率、过滤介质孔径、过滤压力及絮团性质。实验结果表明:泥浆在过滤过程中,过滤介质先作为主要的过滤单元,颗粒(或絮团)不断堵塞在过滤介质中或发生流失,当过滤介质完全堵塞后,颗粒(或絮团)不再发生流失,逐渐堆积在过滤介质表面,随着过滤的进行,泥皮逐渐累积增厚;堵塞完成的过滤介质及不断增厚的泥皮的组合体成为新的过滤系统。泥皮的渗透系数决定了新过滤系统的渗透能力,是影响泥浆过滤脱水的主要因素。LBM-DEM新方法的建立为研究及优化泥浆过滤效率提供了借鉴以及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介绍了喷射鼓泡烟气脱硫在工业锅炉上应用的情况。喷射鼓泡烟气脱硫工艺由石灰浆液配制系统、脱硫除尘反应系统和产物处理系统等组成。喷射鼓泡反应器(JBR)集脱硫除尘于一体,具有气体压降小、液气比高,能达到90%以上的脱硫率和95%以上的除尘率等特点。JBR脱硫系统的设备投资与运行费用低,1t/h锅炉的设备投资约为1.25万元,去除1tSO2的费用约125元。JBR脱硫系统操作容易而稳定,没有结垢问题,表现出推广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直接接触固液相变制冰、强化制冰的方法及冰蓄冷系统的研究进展,考虑到目前对蓄冰技术相关的固液相变传热问题的研究与发展现状,提出了一些有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