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利用正交法得出次氯酸盐氧化法合成高铁酸钾的最佳工艺条件,以FTIR、XRD、SEM、EDS、TEM表征证实其纯度可达95%. 在砷、铅单独及复合污染的处理中比较了K2FeO4投加量、起始pH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实验表明,当砷、铅起始质量浓度为2 mg/L,溶液pH 65,铁砷质量浓度比为16或铁铅质量浓度比为4时,沉淀后水中砷、铅质量浓度均可低于10 g/L;K2FeO4同样能有效处理砷铅复合污染,在K2FeO4投加量为24 mg/L时,对砷、铅的去除率分别为9930%和100%;与单独污染相比,低K2FeO4投加量下,砷与铅的竞争关系明显.通过结合Visual 〖JP2〗MINTEQ化学平衡模拟软件对实验机理进行分析表明:高铁酸钾通过氧化、电中和及表面络合等作用去除水中砷、铅.〖JP〗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高铁酸钾(K2FeO4)投加量、pH值以及反应时间对于利用K2FeO4去除废水中Pb2 和Hg2 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K2FeO4的投加量为40mg/L,反应时间为30min时,铅的去除率能达到96.7%;在pH=8的条件下,K2FeO4和硫酸铝的投加量之比为1∶2,反应时间为30min,汞的去除率可达90.3%。处理后的水样中剩余的Pb2 和Hg2 的浓度都可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3.
文章研究了高铁酸盐氧化降解对氯苯酚的情况,通过考察高铁酸钾投加量、溶液初始pH和反应时间诸因素对氯苯酚的去除率和脱氯率的影响及降解产物的GC/MS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其降解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增加K2FeO4投加量及延长反应时间均对反应有促进作用,溶液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降解效果明显优于中性条件。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在K2FeO4质量浓度为27.6mg/L,pH为3,氧化21.43mg/L的对氯苯酚溶液30min后,对氯苯酚CODCr去除率达到90.3%。  相似文献   

4.
文章比较了高铁酸钾、次氯酸钠、高铁酸钾与次氯酸钠联用对PVA的降解效果,考察了高铁酸钾和次氯酸钠的投加量、氧化时间、PVA溶液的pH值和初始质量浓度对PVA去除率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及黏度测定,对降解产物及其分子量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用高铁酸钾与次氯酸钠联合氧化PVA时,降解效果最佳;在3.0 g/L,pH值为7.2的PVA溶液中,当高铁酸钾与次氯酸钠的投加量分别为0.32 g/L、3.92 g/L,反应时间为50 min时,PVA的去除率大于98%,COD去除率大于40%;在联合氧化降解过程中,PVA断链成小分子物质,最终降解产物主要为羧基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活化凹凸棒石联合Fenton试剂处理水中苯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Fenton试剂联合活化凹凸棒石处理模拟微污染水中苯酚。在Fenton试剂氧化处理的最佳条件下对活化凹凸棒石吸附苯酚的最佳条件进行了研究,考察了pH值、吸附时间、投加量等因素对苯酚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Fenton试剂氧化处理后再用活化凹凸棒石对微污染水中苯酚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在苯酚浓度为10mg/L、pH8、温度为25℃、投加量为8g/L、吸附时间30min的条件下,苯酚去除率达94.40%;  相似文献   

6.
采用铁碳微电解/H_2O_2耦合工艺预处理水溶液中砷,研究了溶液初始p H、铁碳球投加量、曝气流量、H_2O_2投加量、反应温度和初始总砷(TAs)浓度等因素对砷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铁碳微电解体系中加入H_2O_2能明显提高水溶液中TAs和三价砷(As(Ⅲ))去除率﹒当溶液初始TAs和As(Ⅲ)浓度分别为539 mg/L和368 mg/L,溶液初始pH为2.5,铁碳球投加量为530 g/L,曝气流量为60 m L/min,H_2O_2投加量为2 m L,在15℃下曝气反应1 h时,溶液中TAs和As(Ⅲ)去除率分别达到61.94%和55.06%;然而,未加H_2O_2,在同样条件下处理,TAs和As(Ⅲ)去除率分别为47.07%和41.97%﹒  相似文献   

7.
高铁酸钾去除水中磺胺嘧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铁酸钾去除水中磺胺嘧啶,探讨高铁酸钾投加量和反应液pH值对磺胺嘧啶去除效果的影响,并利用LC-HESI-MS-MS分析高铁酸钾氧化磺胺嘧啶的降解机理.结果表明:高铁酸钾对磺胺嘧啶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当反应液pH值为7.0且高铁酸钾投加量为0.100 0 mmol·L-1时,反应10 min后0.02 mmol·L-1的磺胺嘧啶去除率达到86.2%,而反应液TOC浓度下降率不超过10%;在试验条件范围内,随着高铁酸钾投加量的增加,磺胺嘧啶的去除率提高;中性和弱酸性条件下,磺胺嘧啶反应速率及去除率明显高于碱性条件;LC-HESI-MS-MS产物检测发现大部分的磺胺嘧啶仅转化为大分子产物,未得到彻底矿化,这与TOC浓度检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8.
Fenton试剂对含锰矿井废水处理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决矿井水中锰去除难度较大的问题,使用Fenton试剂对含锰矿井水进行处理。考察了H2O2:Fe2+、反应温度、H2O2的投加量、pH、反应时间对Fenton试剂氧化除锰的影响,并讨论了Fenton试剂高级氧化除锰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Fenton试剂对含锰矿井水的处理效果很好,原水中Mn2+的初始浓度为2 mg/L,当H2O2:Fe2+摩尔比为3:1,反应温度为25°C,H2O2的投加量为8 mmol/L,pH值为5,反应时间为10 min的时候,Mn2+的去除效率可以达到84%。Fenton试剂生成的具有强氧化性的.OH能有效处理矿井水中的Mn2+。  相似文献   

9.
高纯度高铁酸钾的稳定合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次氯酸盐氧化法可稳定合成纯度98%以上的高铁酸钾(K2FeO4).稳定合成高纯度高铁酸钾与原材料选择、投料顺序、反应时间、温度等多种因素有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其优化合成条件为:Fe(NO3)3·9H2O、过量NaClO溶液和自制复合稳定剂在饱和NaOH溶液中,20℃下反应1.5 h;除盐后,滤液中加饱和KOH溶液,20℃下反应15 min,即可析出粗产品高铁酸钾;经重结晶、有机物洗涤、干燥等后处理工序纯化后得到高纯度高铁酸钾.稳定合成K2FeO4的关键是自制复合稳定剂的加入,得到高纯度K2FeO4的关键是后处理纯化条件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为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性铜+镉+铊复合型污染事件,模拟自来水厂常规工艺以及强化工艺对含有铜(Cu)、镉(Cd)和铊(Tl)的原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常规工艺对含Cu、Cd和Tl复合污染的原水去除效果有限;Cu的去除较Cd和Tl容易;投加高铁酸钾预处理对Cd和Tl有明显去除效果;Cu、Cd和Tl的去除率随pH的升高而提高。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去除方案为高铁酸钾投加1.25mg/L,pH为9.50,PAFC投加2.0mg/L,粉末活性炭投加20mg/L,在此条件下处理含铜4.84mg/L、镉14.10ug/L、铊0.325ug/L的原水,出水剩余铜、镉、铊的浓度分别低于1mg/L、0.005mg/L、0.1ug/L,都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  相似文献   

11.
模拟水厂常规处理工艺对含铊(Tl)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常规处理工艺不能将含Tl浓度为0.155~0.555μg/L的原水处理达标。研究高锰酸钾、pH、粉末活性炭等因素单独作用及联合作用的除Tl效果,结果表明:各因素单独作用时,Tl去除率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投量增加而上升;联合作用时,KMnO4投加1 mg/L,pH调节为8.5,粉末活性炭投加20 mg/L,能将含Tl浓度为0.613μg/L以下的原水处理达标。初步探究了KMnO4的除Tl机理:中碱性条件下,KMnO4不能将Tl+氧化成Tl3+,KMnO4的还原产物新生态二氧化锰能将0.4μg/L的模拟含Tl水样处理至0.003μg/L。生产性试验表明:KMnO4投加0.5 mg/L,pH调节为8与KMnO4投加0.5 mg/L,Cl2投加0.5 mg/L的除Tl效果优于各因素单独作用时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2.
用陶粒处理含铅废水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研究用陶粒处理含铅废水。探讨了陶粒用量、废水酸度、接触时间、温度等因素对除铅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废水pH=4—11、Pb^2 浓度为0—100mg/L范围内,按铅与陶粒质量比为1:200投加陶粒进行处理,铅的去除率达98%以上,处理后的废水可达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3.
Fenton试剂氧化法处理焦化废水SBR出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采用Fenton试剂氧化法对焦化废水经SBR处理后的出水进行了进一步处理,考察了试剂投加量、pH值及静置氧化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H2O2投加量为1.67mL/L,FeSO4·7H2O投加量为1.67g/L,pH为6.5,静置氧化时间为4h时,Fenton氧化达到最佳处理效果,CODCr从481.152mg/L降至246.758mg/L,去除率为48.72%。  相似文献   

14.
聚合硫酸铝铁处理水后残留铝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荧光酮分光光度法测定聚合硫酸铝铁(PAFS)处理模拟废水后水中残留铝含量.结果表明,水中残留铝量受水的pH值与温度、絮凝剂投加量与沉降时间的影响.在pH为7.0-8.5,温度15~35℃,PAFS投加剂量15-20mg/L范围内,水中残留的最低铝量为1.88-2.25mg/L.  相似文献   

15.
采用KDC法制备K_2Ti_6O_(13),采用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然后通过水热还原法制备了K_2Ti_6O_(13)/石墨烯复合光催化剂.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催化剂用量、紫外光照时间、亚甲基蓝溶液初始质量浓度和溶液pH值四个因素对降解效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K_2Ti_6O_(13)投加量为7.5 g/L、光照时间为30 min、亚甲基蓝初始质量浓度为7 mg/L、溶液pH为6,亚甲基蓝溶液的脱色率为79.51%,K_2Ti_6O_(13)/石墨烯复合光催化剂投加量为2.5 g/L、光照时间为30 min、亚甲基蓝初始质量浓度为7mg/L、溶液pH为6,亚甲基蓝溶液的脱色率为95%以上.  相似文献   

16.
玉米加工污水剩余污泥吸附铅和镉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玉米加工污水剩余活性污泥为吸附剂, 研究吸附时间、 温度、 pH值、 污泥投加量、 铅镉共存等因素对污泥吸附铅、 镉的影响. 结果表明, 玉米加工污水剩余污泥吸附铅、 镉是快速过程, 温度对吸附影响较小, 吸附的最佳pH=4~8, 铅和镉的吸附量随污泥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加, 铅吸附最佳投泥量为0.5 g/L, 污泥吸附不同初始质量浓度镉的最佳污泥投加量不同, 为0.5~2 g/L; 在铅与镉共存的吸附体系中, 铅的存在对镉的吸附有抑制作用, 而镉的存在对铅的吸附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采用液液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二氧化氯、活性炭纤维及二氧化氯与活性炭纤维联用3种方法对2-MIB的去除效果,考察二氧化氯和活性炭纤维投加量、溶液pH和底物初始质量浓度对目标物去除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lO2单独去除的最佳投加量为8 mg/L,pH7时效果较好。ACF最佳投加量和最佳pH分别为20 mg/L和6.14。2-MIB的去除率都随其初始质量浓度增大而降低。ACF与ClO2联用工艺中二者投加量分别为1 mg/L和14 mg/L时,2-MIB的去除率可达88.2%,比单独吸附去除效果提高4.6%,同时降低30%的ACF投加量,此外,联用工艺对于处理低质量浓度的2-MIB更为有效。ACF吸附2-MIB符合伪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粒子内部扩散是吸附过程的主要控制步骤,吸附可能是个复杂的非均相固液反应。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中有机物、总磷(TP)等污染物的超标问题,采用芬顿氧化-混凝工艺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探讨了该工艺对污水的处理效果。研究表明:在芬顿氧化反应时间为40min,初始pH值为6.0,FeSO_4·7H_2O和H_2O_2投加量(质量浓度)分别为600mg/L和850mg/L,且混凝反应pH值为8.0,阴离子聚丙烯酰胺(APAM)投加量(质量浓度)为3.0mg/L的最优反应条件下,出水化学需氧量(COD)、色度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97.5%,96.7%和99.2%,且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该工艺作为污水深度处理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城镇污水处理厂对难降解污染物的深度处理。  相似文献   

19.
利用有机巯基类高分子螯合剂(DDTC)对氨羧络合剂电镀镉废水进行螯合处理。研究DDTC投加量,废水pH,絮凝剂投加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pH为3,投加DDTC溶液(质量分数2.4 g/L)20 m L,絮凝剂(硫酸铝溶液质量分数4 g/L)投加量5 m L,PAM(质量分数1 g/L,)投加量为2 m L,常温下反应10 min,可以使200 m L氨羧络合剂电镀镉废水(总镉质量浓度为30 mg/L)的镉去除率达到98.5%,残余镉的质量浓度为0.42 mg/L。  相似文献   

20.
高铁酸钾/紫外光协同体系降解对硝基苯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高铁酸钾/紫外光(254nm)协同体系降解对硝基苯酚模拟废水;考察了高铁酸钾投加量、对硝基苯酚初始质量浓度、pH值、降解时间等参数对CODCr降解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此方法降解对硝基苯酚的工艺参数,并对产物进行了紫外光谱扫描分析,初步探讨降解机理。结果表明,高铁酸钾/254nm紫外光协同体系可有效降解对硝基苯酚;当高铁酸钾与对硝基苯酚的摩尔比为9∶1,对硝基苯酚质量浓度为30mg/L,pH值为11及降解时间为30min时,CODCr降解率可达85.71%。降解较好地符合二级反应,速率常数为6.49×10-5 L/(mo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