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关于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作用的若干意见》(国科发政字[2002]202号)精神,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科技创新作用,加强对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的指导,教育部、科技部近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作的若干意见》(下简称《意见》)。  相似文献   

2.
资讯     
政策聚焦地方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作要进一步加强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关于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作用的若干意见》(国科发政字[2002]202号)精神,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科技创新作用,加强对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的指导,教育部、科技部近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作的若干意见》《下简称《意见》)。《意见》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性,认为加强地…  相似文献   

3.
民族地区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夏大学为例,全面阐述了民族地区高校建立科技创新体系的意义和迫切性.指出民族地区地方院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应以《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教育部、科技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充分发挥高校科技创新作用的若干意见》精神为指导,以核心体系、支撑体系和保障体系为基本框架,以学科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体系建设为内涵,以集中优势、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和打破常规为原则,促进民族地区高校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4.
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路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对提升高校和我国整体科技创新能力意义重大。通过分析地方高校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地方高校如何进行科技创新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地方高校科技创新的制度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高校由于自身发展历史和管理体制的局限性,在进行科技创新、走有地方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进程中,必然与地方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力量)以及个人之间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是制约地方高校实现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其体现在制度层面上的意义,不仅指地方高校科技创新体系自身的构建和完善,同时也是指创新人才培养、创新文化形成与创新体系确立之间的螺旋上升过程。  相似文献   

6.
(接上期)30年间科技发展探索——30年间.厦门市科技发展充分发挥特区先行先试、敢拼才会赢精神,充分发挥特区立法权作用.为科技发展创造优良环境提供法制保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了科技创新型城市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3月22日,全国高校科技工作会议在昆明召开,教育部科技司谢焕忠司长作了“坚持科学发展观,再接再励,扎实工作,开创高等学校科技工作新局面”的报告,武贵龙副司长介绍了国家“十一五”科技计划总体思路和安排,李志民副主任通报了科技发展中心工作情况。大会学习、讨论了《教育部关于加强地方高等院校科技创新工作的若干意见》等件,清华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上海市教委和我校分别就高校创新能力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地方高校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及发挥优势学科、推进科研上水平作了大会发言。  相似文献   

8.
《杭州科技》2009,(6):28-33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09]9号),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浙江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结合全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9.
黄兰芳 《广东科技》2008,(21):37-38
江苏省高度重视科技政策在科技工作中的作用,将科技政策与科技人才、科技项目并列为科技部门服务创新的三大重要手段。 2006年4月18日,印发了《江苏省政府关于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创业若干政策的通知》(苏政发[2006]53号)(通称“50条政策”,下同)。在“50条政策”中,有15条涉及科技税收优惠政策,而与之配套的实施细则多达数十项。可见,江苏省运用税收杠杆助推科技创新力度之大。  相似文献   

10.
国家创新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的社会系统。2006年颁布实施的《目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这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也是我国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2002年6月28日科技部、教育部联合制定了《关于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作用的若干意见》。《意见》中指出:"在高校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科技创新队伍,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学术带头人。整合高校现有人才计划,推动人才资源的有效结合,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形成一批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群体,成为科技创新的突击队和排头兵。"2006年3月  相似文献   

12.
地方高校科技创新与发展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高校科技创新是构筑国家或区域创新体系和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高校要瞄准国家,尤其是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大力开展科研工作;转变观念,创新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培育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团队,构建科技创新平台,创造科技创新氛围,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完善科技管理体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制定切实可行的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为自身和地方的科技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3.
高校科技创新联盟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瞻性地提出了高校科技创新联盟的概念.论述了高校科技创新联盟的含义、联盟的体制和机制、联盟的建立、完善与发展等方面的问题,目的是深化高校科技体制改革,增强高校整体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学校有限资源的运用效率,充分发挥高校科技创新作用,加快高校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认为高校科技创新存在与地方经济缺少互动、创新人才培养能力缺失和配套资源分散等诸多问题,基于协同创新的理念,发挥其在高校科技创新中的驱动作用,通过与地方政府共建特色产业研究院、与企业共建校企科研平台等合作创新机制,以提高高校科技创新的活力、集中科技创新资源,形成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2011年底,英困商业、创新与技能部(Department for Business Innovation & skills)发布了《促进增长的创新与研究战略》(Innovation and Research Strategy for Growth)报告,该报告旨在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尤其是通过一系列推进科技创新的重大措施,试图引领英国经济走出低谷。本期“软科学”栏目中,上海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对该报告进行了整理和解读。  相似文献   

16.
高晶 《广东科技》2013,(15):8-11
作为广州市第一部促进科技创新的综合性地方法规,《广州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起草制定,承载了来自市委市政府、各级部门、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各界的声音;它的审议出台,凝聚了广州市全社会加速推进科技创新的共识与信念;它的落地推广,寄予了广州对率先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无限厚望!  相似文献   

17.
何静 《广东科技》2013,(15):34-37
羊城盛夏,《广州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简称《条例》)出台,核心目标直指"2015年率先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而这部地方科技立法又是如何坚定地朝着这个目标,逐一梳理广州科技创新事业的内在机理?作为《条例》起草的参与者,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薛峰主任结合多年的科技管理与创新实践的经验,生动形象地向记者作了深入阐述。  相似文献   

18.
高晶 《广东科技》2013,(15):43-45
高校作为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础创新研究、科研开发以及科技成果转化方面,都肩负着重大的历史责任。正因如此,高校科研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具有特殊且重要的作用与影响。《广州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出台,对高校科研有关管理及其发展有何影响?为此,本刊特专访了中山大学科技处董美玲副处长,邀请她就《条例》有关高校科研方面的相关内容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9.
开刊词     
王元 《太原科技》2010,(4):I0019-I0019
由太原科技战略研究院主办的《科技创新与生产力》创刊了,作为同行,我由衷地感到兴奋和喜悦!并对《科技创新与生产力》创刊表示衷心地祝贺!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国内地31个省级地区2007-2016年的数据,分析了科技人力资源和科技社团对科技创新绩效的作用,研究发现:(1)科技人力资源对提升科技创新绩效发挥基础性作用; (2)科技社团对科技绩效的影响依托于科技人力资源作用的正向调节,但自身的直接影响不显著;(3)资金资源需要与科技人力资源匹配,才能对科技创新绩效产生积极作用。基于此建议:(1)强化科技人才队伍的培育开发,切实坚持创新驱动发展;(2)明确科技社团的服务平台定位,激发国家创新体系活力;(3)重视科技创新资源的配套投入,有效强化国家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