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及其载体在污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冰  赵全升  曲洋 《科技信息》2010,(1):306-307
本文就现有的固定化微生物技术进行了分类,介绍了各种固定化微生物技术所常用的载体在污水处理中的研究与应用,对各种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优劣性和适用范围进行了比较与总结.最后对该方法在污水处理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从微生物固定化技术的固定化方法、固定化载体、优势菌种及其在污水处理领域的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微生物固定化方法主要分为吸附法、包埋法、交联法以及复合固定法等4种.微生物固定化载体为微生物提供了生长环境和所需的生态位,提高了微生物浓度和污染物去除效果.不同的优势菌种也直接影响着污染物的处理效能.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广泛应用于氮...  相似文献   

3.
高原平均温度较低,紫外辐射强度较大,舍氧量较低,高原气温日变化显著都是影响污水处理反应池内微生物的生长因素。从而大大提高了微生物的驯化培养,就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采用纳米脂合成载体固定化微生物来培养其中微生物。  相似文献   

4.
用尼龙6、硅藻土、聚乙烯醇和双氧水为原料,通过工艺参数优化试验,确定了微生物载体原料的最佳配方及最优操作参数,制各出了更有利于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新型微生物载体。该载体呈白色球状颗粒,具有多孔结构,粒径(3-5)mm,密度略小于1.0g/cm^3,吸湿率达到9.35%。  相似文献   

5.
曲霉菌丝球Y3对细菌的固定化效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菌丝球是发酵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种微生物颗粒,为探讨其作为污水处理中微生物载体的可行性,以菌丝球Y3为生物质载体,采用菌丝球先培养后吸附的接菌方式对好氧反硝化菌B7和酵母菌进行了固定化研究.结果显示,B7和酵母菌在Y3上固定牢固、生长状态良好.进一步的脱氮试验表明,固定化B7的菌丝球脱氮率高达83%,没有因为固定而影响其脱氮功能,是一种功能优良的纯生物质载体.  相似文献   

6.
较详细介绍了包埋法固定化微生物技术中不同种类包埋载体的特点,比较分析了不同载体的使用对污水生物处理效果的影响,指出了包埋法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7.
厌氧消化产甲烷过程中反应器内微生物的富集具有重要作用。微生物载体的选择是提高反应器效率的核心所在。产气量、pH和辅酶F420可作为载体选择评价的指标,并通过扫描电镜对载体微生物附着情况进行微观检测。各评价指标检测结果表明,颗粒活性炭能够更好地提高反应器效率,可作为合适的载体选择材料。  相似文献   

8.
石油类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渗透规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在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作为主要污染物的石油类物质可通过土壤下渗从而对地下水产生不利影响。利用土柱淋滤实验、原油渗透实验和土壤微生物降解实验和土壤微生物降解实验等方法对石油类物质在土壤中的降解规律、土壤截留率及土壤中微生物降解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对石油类物质虽然具有很强的截留能力,但是其截留能力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该限度,石油类物质将穿透土层直接威胁地下水的质量。掌握石油类污染物的可以为石油  相似文献   

9.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具有提高相对微生物浓度、增强生物污水处理效率等优势。本文系统阐述了PVA(聚乙烯醇)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特点与优势,分析了PVA包埋微生物的方法,指出了常用包埋方法(物理交联法、化学交联方法)在PVA载体应用过程中的弊端,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和优化技术。文章深入探讨了PVA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水处理过程中的应用,分析了该方法在水处理应用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得出建立生物活性较好、机械强度较高、水溶膨胀性较低、操作相对简单的固定化优化技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水处理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蕾  李杰  王亚娥 《甘肃科技》2004,20(3):35-36
通过对比介绍了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分类方法及常用的固定化载体。同时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 ,归纳综述了该技术在各种废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并分析了该技术的发展前景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在污水中能繁殖生长,并通过氧化还原发酵等途径分解氧化有机物,把有害有毒物质转化为无害无毒有机物,从而在污水治理中发挥作用。本文综述了目前污水处理中的常用微生物处理法,对应用于污水处理的部分现代生物工程处理方法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2.
石油类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渗透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 ,作为主要污染物的石油类物质可通过土壤下渗从而对地下水产生不利影响。利用土柱淋滤实验、原油渗透实验和土壤微生物降解实验等方法对石油类物质在土壤中的降解规律、土壤截留率及土壤中微生物降解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土壤对石油类物质虽然具有很强的截留能力 ,但是其截留能力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该限度 ,石油类物质将穿透土层直接威胁地下水的质量。掌握石油类污染物的迁移规律可以为石油勘探开发中控制污染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水溶性亲和超滤载体的制备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Dextran T2000,经环氧氯丙烷交联并氧化产生部分羧基,偶联对氨基苯甲脒制得水溶性亲和载体巨配基。配基密度为71.4μm ol/g。截留分子量为10 万的超滤膜对所制亲和载体的截留率大于99.5% ,但尿激酶能自由通过。将比活为500IU/A280的尿激酶粗品经亲和超滤得到纯化的尿激酶,比活达66 300IU/A280,纯度提高133 倍,回收率达83.4% 。  相似文献   

14.
深海锰结核作生物固定化载体处理染料废水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用深海锰结核作生物固定化载体,在气升式反应器内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结核作固定化载体处理废水,可有效地降低废水中的化学耗氧量(COD)、生物耗氧量(BOD)、固体悬浮物(SS)、色度等,并可打开难降解的苯环.固定化微生物脱色机理是载体吸附和细菌降解双重作用.处理后的污水可作为J13菌的有效营养和碳源,作为微生物浸出深海锰结核中有价金属的培养基.固定化微生物在染料废水处理中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是通过采用化学或物理的手段将游离细胞或酶定位于限定的空间区域内,使其保持活性并可反复利用的一种基本技术。具有处理效率高、稳定性强、耐负荷、产污泥量少等优点。本文对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微生物的固定化方法、固定化载体及固定化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状况进行了综述,并对其以后的发展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微生物固定化的发展及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通过对固定化技术方法的介绍以及不同载体选择的对比,分析评价了固定化微生物在废水处理中应用研究进展.认为固定化微生物是一种比一般生物处理法更为高效的方法,并讨论了它在含毒重金属离子废水、有机废水、酚类废水、芳香烃类废水、含磷含氮废水中的应用.研究表明:固定化技术的应用前景十分广泛,但在从实验室阶段走向废水处理的实际应用阶段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实验利用新型悬浮载体对氨氮降解进行了研究.在悬浮载体上形成了蜂窝状的微生物薄膜结构,增加了微生物附着的比表面积,薄膜的形成有利于氧气的扩散和基质的转移,为硝化菌提供了有利的生存环境.实验在pH值为7.8~8.2,温度为24~29℃的条件下,当进水的氨氮质量浓度为40~78mg·L-1时,经过3h的反应周期后,氨氮质量浓度下降到2mg·L-1以下,COD从300mg·L-1降低到50mg·L-1以下;在反应周期为4h时,氨氮质量浓度从80~130mg·L-1下降到3.5mg·L-1以下,COD从350mg·L-1降低到46mg·L-1以下.结果表明,该悬浮载体上形成的生物膜结构有利于氨氮降解,反应器内实现了较好的COD和氨氮去除.  相似文献   

18.
开发了一种适宜制备裂解汽油二段加氢催化剂的载体。通过对氧化铝载体的选择、载体的扩孔、载体的改性、载体焙烧温度等方面进行考察。利用该载体制备出的催化剂在化工一厂应用二年,证明该载体是比较好的,完全满足工业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超滤膜截留分子量(MWCO)的测试存在耗时费力、结果重现性与准确性差等问题。基于顺序注射分析(SIA)技术,设计并搭建了超滤膜截留分子量自动分析仪。该仪器以葡聚糖为测试基准物,能够按顺序依次过滤不同分子量的葡聚糖料液,并通过光度法自动分析超滤膜对葡聚糖的截留率,进而自动计算超滤膜的截留分子量,结果表明,使用单组件进行截留分子量测试时,遵从分子量由小至大的料液过滤顺序可以降低多次过滤造成的膜污染。基于葡聚糖分子量和截留率数据,利用文献方法还计算了膜的孔径分布,该结果与液液置换法的测试结果对比表明,葡聚糖截留法测得的孔径偏小,但对不同超滤膜试样进行定性分析时,结果与液液置换法有较好的吻合度。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微生物菌剂法在治理黑臭水体氨氮时存在着菌剂流失和二次污染等问题,选取典型的有机填料聚丙烯纤维和无机填料沸石作为载体,比较了两种载体负载微生物性能及去除模拟废水氨氮的效果,并在此基础上对实际黑臭水体开展了氨氮去除的中试研究。结果表明:当两者投加量均为12 g/L时,聚丙烯纤维作为微生物载体的氨氮去除效果显著优于粒径为1 mm的沸石;经过60 h处理后,在未添加底泥的实际黑臭湖水中两者氨氮去除率分别为94.7%和88.3%;经过84 h处理后,在添加底泥的黑臭湖水中两者氨氮去除率也分别达89.7%和50.5%;通过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ESEM)观察填料表面可知,载菌聚丙烯纤维上固定的生物量显著多于粒径为1 mm的载菌沸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