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论批判法学与批判种族主义法学之联系与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后现代主义哲学影响下,批判学派成为后现代主义法学的一个重要流派。本文对同为批判学派的批判法学与批判种族主义法学进行研究,分析和探讨批判法学与批判种族主义法学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2.
一般来说,法理学是研究法律最一般的、最基本的理论的一门法学分支学科.法理学具有抽象性和一般性的特点;其最主要的功能在于解释和批判:一方面,它为研究法律提供了一种方法论的启示;另一方面,它对法律实践具有一种批判、改造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再谈鲁迅与中国现代自由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迅与中国现代自由主义者本是同根所生 ,在理解和践履自由主义基本信念上 ,较之任何自由主义者 ,鲁迅都绝无逊色。但是 ,鲁迅并非在中国简单鼓吹或演绎西方自由主义思想 ,他考虑更多的是自由理念如何有效地触动中国的现实与文化 ,怎样真正在中国人的内心扎根。他不是抽象地谈论、横向地移植西方自由思想 ,而是具体研究如何唤醒中国人的自由意识 ,如何建立一种符合自由理念的自由的思想与创造方式。鲁迅主要依靠他的文学进行自由的思想与创造 ,他和自由主义的关系 ,是文学与意识形态之关系的一个有趣个案。鲁迅在不同时期 ,对自由主义理论以及自由主义者 ,都提出过自己的质疑或批判 ,这并不意味着他怀疑自由主义基本理念 ,而恰恰是他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提醒人们注意自由主义本身或有的分裂或偏至。鲁迅和中国现代自由主义者还共享着注重个人气魄承担的中国传统的精神资源。正是通过自由主义 ,传统与现代在鲁迅和其他一些知识分子身上才真正得以沟通  相似文献   

4.
中国学界和民间解读奥古斯丁以及中世纪的修道理想的困难在于,受到启蒙运动以来西方各种世俗化思潮的冲击,浸润于我们自己通俗文化中对佛教修行的误解和非议,我们一直把注意力狭隘地放在独身这一修道生活的特殊层面上,认为这是违背自然的,甚至是虚伪的。西方学者对修道传统的解释更多地是追溯到古典文化,尤其是其中的新柏拉图主义,强调这一思想传统在灵魂与肉体之间所构建的张力对基督教思想和文化的影响。以奥古斯丁涉及修道问题的文本为研究对象,用马克思主义社会分析方法和现代社会史研究的思路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基督教修道传统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在当时的社会语境中,修道代表着一种积极和乐观的生活态度,而绝非是禁欲主义的。  相似文献   

5.
西方文化的科学精神一直是我们传统儒学文化所缺失的重要内容。李约瑟对王充怀疑主义论的极高评价和对我国儒学怀疑主义传统的客观分析,一方面肯定怀疑主义对中国自然科学思想萌芽有着积极的意义和影响,另一方面提醒我们应该对这种科学批判精神进行更好的提炼和整合,更好地吸收融会中西方科学思想精华。  相似文献   

6.
明末清初思想家批判君主专权危害,形成了他们的民权思想;明末清初思想家批判君主专制政体的思想,演变为近代思想家对民主政体思想的接受;明末清初思想家的民权思想演变为近代思想家的权利思想和民主思想。可见,中国法律近代化必然是不能和传统法律文化相分离的。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耶稣传》对否定传统基督教理论基础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宗教批判理论的影响,认为在近代西方传统基督教神学、哲学处于向现代形态转化的过程中,《耶稣传》是一部转折性的著作。它及由它引发的费尔巴哈哲学终结了以神学批判为主要特征的欧洲传统哲学,把人们引向了直接地关注现实世界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理论道路。《耶稣传》是从黑格尔到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中的必经环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探究自由主义的涵义和实质,来说明这种源自西方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态度在西方特定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中才利于其正常的活动和发展。我国最早引进“自由主义”的是严复,“自由主义”这个西方泊来品确实在二、三十年代影响过一批曾游历于英美的学者,但是在当时中国所处的特殊的历史环境和国情下,“自由主义”无法按照本来的内容和实质去发展,而是根据实际的社会状况很快地发生了转变。本文通过对中国民众所特有的历史心态和中国当代历史环境以及中国现代一些学者思想观念的演变分析和研究来批判现今一些人对“自由主义”的炒作和简单地理论移植,并得出结论:中国没有自由主义的传统。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法学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云志 《菏泽师专学报》2002,24(1):61-64,79
后现代法学是后现代思潮中的重要支流,其对后工业时代资本主义社会中法律的自治性、普遍性、一元性的传统观念进行了辛辣地批判。总结其思想特征并进行利弊分析,有助于我们正确审视现代法治,并可为法学研究提供一种新范式。  相似文献   

10.
孔令章 《科技资讯》2007,(20):157-157
法学素质教育既是一种教育思想与观念更是一种培养目标与模式。法学素质教育基本内容的界定应以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的特殊性作为基点,体现法学教育专业学术性以及法律职业实践性的特点,从价值标准层次、法律职业伦理层次和核心职业技能层次展开。  相似文献   

11.
法律经济学又称经济分析法学,是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分支。它不仅首次将法律制度作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加以理论诠释,而且给法理学研究的新进展带来深刻启示并展现了广阔的实践前景。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法律经济学的出现和发展有其客观合理性。由于它是把经济分析方法引入法学领域,从而找到法学与经济学相互作用的最佳结合点。特别是将法律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运用于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分析上,将给学界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考进路,并且或可通过一种全新的视角对法律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确立新的共识。  相似文献   

12.
批判精神是主体在批判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理性分析的行为倾向、反思的意识、否定的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由于受传统文化、大学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以及政治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批判精神。大学教师是否具有批判精神是培养大学生批判精神的关键。改革标准化考试制度,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把批判精神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大学生人格的塑造结合起来是培养大学生批判精神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理性批判与人文关怀是老庄与海德格尔在哲学上的两个契合点。在理性批判上,老庄侧重于道德批判,海德格尔侧重于技术批判,两种批判的旨意都在于要使人获得原初性存在的本质,达到一种理想的生存境界,这两种面向生活本身的哲学都表达了深切的人文关怀。老庄与海德格尔的思想对我们在今天这样一个理性膨胀、人文关怀失落的背景下进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文革”期间,中国开展过一系列批判自然科学领域中“资产阶级反动思想”的活动.作者根据有关原始资料,从政治和科学思想两个方面讨论了这一时期对爱因斯坦的批判情况,并对这一批判活动的性质厦方法作了初步分析,认为,“文革”期间对爱因斯坦的批判是一种政治批判和哲学批判,所用的批判方法主要是故意歪曲事实,进行诡辩,将爱因斯坦的一般言论加以政治歪曲,以哲学标准评价爱因斯坦的物理学认识.  相似文献   

15.
近代以来的西方法治不仅建立在西方悠久的自然法思想传统的基础上,而且建立在古罗马人所创立的法学或法律科学的传统的基础之上。中国大陆学者往往只认识到前者而很少论述后者。但是,法治不仅仅意味法律是良法,而重要的是良法能够得到切实有效地实施。如果说自然法理论为良法确立了价值标准,那么建立在古罗马法学基础上的法学方法论是保障良法能够得到切实有效地实施的理论。  相似文献   

16.
提高大学生的法治观念 ,必须对我国传统法文化中的人治思想和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法律虚无主义进行必要的清理和批判 ,帮助大学生树立法律至上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权利义务观念、民主观念、全局观念等。在法学教学中 ,必须重视法学教材的建设 ,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切实把法律知识教育转化为法律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法学产生有其特定的政治、经济和思想背景,这些背景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批判性与革命性。在全球化背景的当下,马克思主义法学暴露出了一系列困境。它揭示了现代法律的“阴谋”,但同样也面临“正义”标准的缺失、全能政府与社会治理之间的抵牾、法律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徘徊不定、法律未来走向的含混与迷茫等困境。针对这些困境,马克思主义法学正在完成由批判的马克思主义到建构的马克思主义转变。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法学是后现代思潮中的重要支流,其对后工业时代资本主义社会中法律的自治性、普遍性、一元性的传统观念进行了辛辣地批判。总结其思想特征并进行利弊分析,有助于我们正确审视现代法治,并可为法学研究提供一种新范式。  相似文献   

19.
摘要:批判教育学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是西方重要的教育理论之一。文章通过对文山市某高中一年级18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批判教育学在国内中学英语课堂的适用性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发现,学生并不赞成“挑战权威”,对“外语工具性”的思想过分强调,对合作和批判思考认同感极低。通过研究,文章提出批判教育学的实施应该多注重学生方面的原因,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20.
虽然在近百年的西方法学中,逻辑的功能受到了一些学者的批判,但必须看到,法律与逻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法律方法论的角度看,逻辑规则在解释法律、论证法律的时候有固定法律意义的功能。所以,法律学人必须认真地对待逻辑尤其是形式逻辑。这对法律思维方式的形成、法制建设、法学教育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