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白长华 《科技信息》2013,(1):234-234
道德和法律有着严格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产生的时间和条件不同,道德比法律规范产生得早,法律仅存在于有阶级的社会中,而道德则在无阶级社会中也存在;表现形式不同,道德是自发形成的,法律则通过具体的、规范的形式表达出来;调整范围不同,道德调整的范围比法律要广泛得多;作用机制不同,道德主要靠社会舆论等非强制形式发挥作用,法律则是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执行的;对人们行为的要求程度不同,道德规范对人们的行为要求比法律规范高。  相似文献   

2.
建立我国建筑法律体系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德国、英国、美国的建筑法律体系,提出了我国建筑法律体系中目前存在的几个重要的问题,如管理方式上过于依赖政府部门,未能有效发挥行业协会和学会的作用,规范形式上不完整,缺少技术性规范的补充,建筑法律在实践中未能发挥太多的效用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法律行为效力的根源在民法学界主要有意思说、信赖说、规范说以及多元说。各种学说都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都有其理论缺陷。从当今的社会现实、法律行为理论等方面考量,法律行为效力的根源在于利益的存在及评判。法律行为效力的类型化,就是法律对不同利益之间进行衡量、评价的结果。利益说对法律行为制度的立法和司法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模糊论是认识论的进一步发展,法律中也存在着模糊性现象,法律中的模糊性主要包括法律规范的抽象性、法律规范涵义的模糊性、法律适用的不确定性和立法技术上的不规范性等.认识法律中的模糊性对于充分发挥模糊性在法律中的积极作用,避免消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宗教与法律作为调控社会的两种基本手段,具有某种共同属性并且紧密联系,二者在维系社会发展中共同发挥着作用。从宗教与法律的关联性角度探讨二者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对于深入分析在法治社会下宗教社会功能的发挥及法律信仰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法律人类学的视角考察,正式规范、非正式规范、准正式规范共同构成了基层农村的规范体系。这些多元的规范具有不同的性质,对农村社会秩序的建构作用也不同。基层农村社会的秩序是这些多元规范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基层农村规范体系内的正式规范、非正式规范、准正式规范能否相互配合、进行良性互动对于建构良好的农村社会秩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法律程序与法律实体同属于法律规范范畴,两者之间不仅存在着内容上的区别,而且存在着相关属性与功能上的联系。从不同视角来看,法律程序与法律实体表现为手段与目的、现实与可能、过程与结果、形式与内容等多重关系。每一项具体权利义务,每一项法律的实施过程,也就是实体法与程序法的统一过程。  相似文献   

8.
德国激励规制法作为德国能源领域重要的法律,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研究经济法律适用中的形式与实质正义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法律规范实质正义与形式正义的实现过程存在十分复杂的情况.司法机关对于法律规范的合法性审查既是对规范内容实质正义性的追求,也是在权力制衡制度下的形式正义的实现.而权力制衡的制度必然更加突出宪法的权威地位.但是当宪法将行政性规范的实质正义审查权交给行政立法者自己的时候,则更加有助于行政立法者所追求的实质正义即社会经济管理效率的实现,其代价是对于立法和法律权威的弱化.  相似文献   

9.
任何社会都离不开法律以及其他社会规范的整合作用,现代和谐社会更应该是法律制度完善、法治运行良好的社会。法律作为最强有力、最主要的社会规范,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发挥着尤为关键的功能和作用。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法治,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及时和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法治社会中,存在着三种异质性法律文化,即马克思主义法律文化、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和西方法律文化。这三种历时性的法律文化以冲突的形式和共时性的形态存在于当今意识形态中。应处理好这三种法律文化及其相互关系,从而为我国法治社会建设创造良好法律文化氛围。应当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为主导,立足于重视和发掘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当代解读,同时借鉴和吸收西方法律文化的优秀成果,从而谱写法治中国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行法律规范关于行政取缔的规定主要有六种形式,显示出相关法律规定存在着诸多问题.正确界定行政取缔的法律属性,行政取缔既非行政处罚形式,亦非行政强制措施,而属多种行政措施的总称.同时探讨了正确适用取缔的实体要件、程序要件、形式要件和方式要件.  相似文献   

12.
公私法划分在中国急剧变化中出现的人权、公民、法律多元社会下已与其划分理论不协调。从社会学之角度,在兼评引进法学理论出现的问题时,把人权社会、公民社会、规范多元社会的规范共同合为一体的独立于公私法之外的具有民间性的第三类法,形成一个三元结构的中国式划分。  相似文献   

13.
法律的一体化是在全球范围内法律规范的相互联结,并最终成为一体的过程。关于法律一体化的主要途径通过有约束力的国际协议的形式表现的法律原则,通过超越于国家领土边境的社会性因素实现。其中法律一体化中多元文化的保留与发展问题,法律一体化与国家主权等问题值得特别给予考虑。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公民法律理解-解释问题的分析引出了对公民的法律理解-解释活动与和谐社会善治的内在关系的探讨。和谐社会的善治模式内在地蕴含了公民法律理解-解释的要素,这是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的心理基础。公民法律理解-解释活动过程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所具有社会整合作用,正确引导与教育以及优化公民法律理解-解释活动是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社会规范包括法律、道德和民俗等几种形式。民俗、法律和道德是三种互不相同而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社会规范,它们都有干预社会生活,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稳定等社会功能。从一定角度来说,民俗是法律和道德的合理补充。弘扬优秀民俗化,加强民俗规范作用,不失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有力杠杆。  相似文献   

16.
法律概念是在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断更新的过程中,立法者在法律调整中对欲规范事物所具有的各种特征的基础上,根据某种立法意图、规范意旨所规定的最基本的法律思维形式,是对欲规范事物在一定阶段上的兼顾社会心理的理性总结和定位。法律概念不断生成的过程是法律预见性和参与性的过程。作为法律思维的最基本单位,法律概念使法律法规系统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这既是社会伦理、法律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理性认识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加拿大多元文化主义的官方政策有其特有的社会历史原因,在演进过程中,不同阶段也都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通过一系列的有关多元文化的立法与司法实践,加拿大建立了一种制度化的多元文化主义,形成了一种多元文化的权利观念,进而对多元文化社会中法律的角色和作用产生了极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王群  桑硕 《奇闻怪事》2007,(5):23-26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在新形势下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我国资源相对量不足和浪费并存的国情、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和国家经济安全都迫切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过程中,法律发挥着引导、促进和保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动着我国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法律的历史进程,是儒家伦理道德与传统法律相融合的进程。在这一融合进程中,儒家伦理道德占据着主导地位,儒家伦理道德规范以律令的形式出现于传统法律中,使传统法律成为维护儒家伦理道德的工具。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经济的发展,电子证据作为一种新的证据形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对电子证据作出正确的定位已成为亟待解决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