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哈特根据公民对待法律的心理状态提出了"外在面向"和"内在面向"理论,并把公民的"内在面向"作为其法律义务论的核心内容。根据内在面向理论,内心对义务规则存有义务感才可被描述为公民在行使的是义务,但法律规则是客观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而转移,义务亦是如此。从这个角度看来哈特以公民的心态来描述其义务观存在着难以解释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兰天键 《科技信息》2011,(22):I0219-I0220
我国目前的刑法法律解释都是自上而下的,具有明显的滞后性,缺乏与社会的沟通,可能造成适用中脱离公众的理解而被滥用的情形,违背了刑法的立法本意。本文旨在通过探讨寻求一种赋予公民解释刑法的权利途径,达到解决法律解释滞后,防止司法机关滥用解释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状态,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包括:和平稳定、和顺协调、和合有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伦理要求是: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代际关系、种际关系作为基本价值诉求;把公平和正义作为重要的价值前提;把人的全面发展确立为终极价值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一方面需要“善治”政府的谋划,另一方面需要广大公民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4.
接受教育,是一个人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每一个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但我们在呼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种种教育不公平的现象,令人震撼,发人深思,成为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理解教育公平内涵的基础上揭示我国当前较为突出的教育公平问题,并对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如何实现教育公平做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公民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知识文化素质、政治法律素质及身心素质等。提高大学生公民素质对于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当前大学生公民素质的现状总体来讲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应采取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并重、专业教育和思想教育相结合、学习与生活习惯养成并举的培养模式,以切实培养、提高大学生的公民素质。  相似文献   

6.
非制度化政治参与作为一种非常态的政治参与,是指不符合法律规范以及法律、制度规定的有关程序和步骤的政治参与形式。由于社会与经济结构的转型,我国公民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活动也呈增长之势,分析其中的原因,提出合理的路径,对于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善治的本质特征就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要实现善治就应该:追求善治的责任性价值取向,构建认同型责任政府;追求善治的透明性价值取向,构建透明型公正政府;追求善治的法治价值取向,构建现代化法治政府;追求善治的公共福利最大化的价值取向,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追求善治的重视公民参与的价值取向,构建合作型政府。  相似文献   

8.
开展诚信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根本要求,是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诚信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与意义,有利于个体实现人生价值,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彰显对自由、民主、正义、公平等理性价值的追求,蕴涵多元、宽容、均衡、善治、秩序等基本理念。法治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制度安排,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和谐社会与法治精神在实践层面、目的层面、制度层面存在内在的契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弘扬法治精神,走法治之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美术的社会功能入手,对美术及其美育与新疆和谐社会建设之间潜在的重要关联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与论证。美术教育与美术活动作为实施美育的重要元素,对个体的和谐成长和人格的完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懂得不断完善个体人格意识的公民是构成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因此,美术及其美育在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强化普及美术教育、积极倡导有益的美术活动是促进新疆建构和谐社会的可行性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概念,这个概念的提出展示了新时期我国新的政府理念和政治思维。这一新的政治思维的出发点和归宿,即建设和谐社会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现代社会的每一个具体的公民的幸福和自由。为了保证这一目的的普遍和真实实现也即为了任何一个平等公民同样的追求,必须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而要想建立这个公平正义的社会,就必须也只有依靠民主法制的实施程序。在具体层面上即和谐社会的广度上,建设这样一个社会不仅要有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结构要素方面内部和谐及这些要素之间的和谐,也同样需要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即达到全面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教育中的师生关系越来越需要由“权威与顺从型”向“平等民主型”过渡,平等民主关系是师生和谐进步的基石。师生平等民主关系的必要性主要根源于两个前提,即“社会公民主体间关系是平等的”、“教育教学规律需要民主精神的渗入”。社会公民主体间关系决定师生之间必要载现平等的精神,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要求师生之间建设民主活跃的关系气氛。  相似文献   

13.
民族精神是国家发展和稳定的精神基础,民族精神教育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等院校是我国国民教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新疆高校在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中,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在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为法学教育带来许多新课题。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全面发展的目标和对“法治”的内在要求,决定了法学教育应从转变教育观念、拓宽教育口径、调整教育目标、强化国际化意识等方面入手,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侗族社会中,传统教育模式仍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民间歌谣、故事等民间文学形式以及习惯法、集体交际活动、劳动分工等传统教育模式,塑造个体的人格,形成集体主义、和谐的社会和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为法学教育带来许多新课题。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全面发展的目标和对“法治”的内在要求,决定了法学教育应从转变教育观念、拓宽教育口径、调整教育目标、强化国际化意识等方面入手,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市民社会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西方社会。从古典时期至近现代的市民社会理论发展脉络可以看出,市民社会理论发展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人文要素,这些要素是构造社会自主交往和自治机制,孕育民主法治体制的核心价值。因此,市民社会的现实发展和理论创新对于推进中国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的经济体制改革、民主政治建设以及文化创新性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公民环境教育与生态文明建设有着一种天然的耦合关系。在人类社会由传统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挺进的历史进程中,公民环境教育被赋予对公民进行环境教育,保护自然和人文生态,践行环境伦理,培植生态文化,造就"绿色"旅游消费者和"绿色"公民的历史责任。而现阶段公民环境教育面临的诸多机制问题又妨碍了其应有功能的发挥。公民环境教育要不辱使命,就必须在如下子机制建议方面完成机制的系统再造,实现质的飞跃:政策法规调控约束机制,经费保障机制,环境教育内容和形式的系统规划机制,公民环境行为的监控和奖惩机制,环境教育主体的联动参与机制,公民环境教育的科研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9.
从调动社会创造活力、保障公民信息权利、促进社会全面发展3个方面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图书馆的主要社会责任入手,着重分析了图书馆在民主法治建设、公民公平获取知识以及构建学习型社会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