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车用生物燃料是可再生替代能源之一,仿真研究是车用生物燃料应用研究的主要方法,燃烧放热规律及内燃机条件下的燃烧排放生成过程是车用生物燃料应用仿真研究的重要内容,研究成果对生物燃料的提质改性及推广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当前车用生物燃料应用仿真研究成果,阐述了燃烧化学反应机理以及内燃机燃烧条件下计算流体动力学仿真研究的发展,分析了生物燃料燃烧机理构建与简化的技术思路以及机理简化成果,梳理了耦合化学反机理的CFD仿真模型在生物燃料的应用进展;进一步指出基于生物燃料多组分特征的燃烧化学反应机理的构建及机理简化是应用仿真研究的重要基础,内燃机工作条件下燃料多组分特征对燃烧和排放性能的影响是深入开展仿真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长,人类将面临更加严峻的石油资源的危机和挑战.寻找适合本国国情的代用燃料已成为各国研究的重点.该文首先介绍了汽油和柴油等传统燃料的特点,接着对比分析了天然气、氢能、醇类燃料、生物柴油等几种主要的车用替代燃料的制作方法、使用范围、特点,展望了车用燃料未来发展趋势,总结出我国可以走技术多样化、能源多元化的道路,最终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汽车产业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生物柴油掺混柴油应用在车用发动机上,能够有效地改善发动机的排放特性,现今得到广泛研究与应用,生物柴物是从动物、植物油中提取出来的,具有环保性、可再生性.本文分析与研究了生物柴油的的物理及化学制备方法、生物柴油和车用发动机柴油的燃油特性,得出生物柴油作为代用燃料可以在车用发动机中使用,是新能源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一种新型的车用二甲醚燃料在西安通过技术鉴定。这项技术填补了国内外空白 ,开拓了车用能源新领域。  由长安大学和陕西新型燃料燃具公司采用新技术研制的车用二甲醚燃料 ,是一种以煤炭为原料转换而来的气体燃料 ,它可替代传统汽油实现车用 ,同时可以大幅度降低排气污染。从汽车的动力性能、经济性能、排放性能、点火特性等方面的检测表明 ,车用二甲醚都等同或优于汽油。  我国煤炭资源位居世界首位 ,转换利用煤炭能源一直为我国政府所鼓励。车用新型二甲醚燃料的研制成功 ,将对车用能源结构调整产生积极影响车用二甲醚燃料研制成功…  相似文献   

5.
张婧 《甘肃科技纵横》2007,36(4):45-45,86
简述了国内外几种混合代用燃料的情况,重点介绍了有关矿物油掺水、掺醇及掺生物油等车用混合代用燃料,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在基本不改变现有发动机结构的情况下,研究开发"柴油-生物柴油-醇类"微乳混合燃料是缓解我国目前能源短缺、减轻环境污染、实现生态良性循环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国际能源署《2018可再生能源年度报告》首次指称生物能源是“被忽视的巨人”,预测在未来5年内,以供热/暖和车用生物燃料为主的生物能源将引领全球范围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结合中国生物质能源近年发展实践,对生物质能源的再定位、发展生物天然气的战略意义、开发生物质“二代原料”、以多联产提高竞争力,以及建设国家生物质油气田等战略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必然会出现的石油资源短缺——后石油时代,分析了含碳能源的利用现状,提出应该认真研究和选择含碳能源的最佳利用途径,改变目前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对石油资源的过渡依赖,并从分析含碳能源的元素组成出发,提出了应充分利用石油资源生产运输燃料和石化原料;合理利用煤炭资源,压缩工业与民用燃料用油;合理利用天然气资源,发展天然气汽车和GTL;充分利用生物质能,生产车用燃料、生物基材料和有机化学品。  相似文献   

8.
朱庆云 《甘肃科技》2008,24(6):11-12
文章论述了车用液化石油气、车用压缩天然气以及乙醇汽油和生物柴油等车用替代燃料的标准,简单分析了各国标准间的差别,最终对我国清洁替代燃料标准的制订和实施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郝丽  ;崔永兴 《科技信息》2009,(19):322-322
本文简要介绍了二甲醚的物化特性及制备过程,探讨了其作为新型替代能源,用作车用燃料和民用燃气的可行性,并阐明了大力发展二甲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能源供给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科研技术人员对新能源汽车的不断研发,车用燃料电池技术也同时不断地更新换代,其目的就是提高车用燃料电池的质量,减少传统汽车燃料消耗所带来的环境污染。该文首先对广泛使用的几种车用电池在技术、优缺点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其次科学地分析了氢燃料电池的直排流通模式、死端模式,以及基于清洁能源的典型车用燃料系统——氢燃料电池氢气供应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各项性能。通过对比,证明氢燃料电池氢气供应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及其在目前车用燃料电池方向上具有独特优势。最后该文对未来燃料电池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