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对PCR产物克隆后测序和对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对红豆杉科,三尖杉科和罗汉松科16种植物的叶绿体rbcL基因和trnL-trnF基因间隔区序列进行了测定,选用PAUP软件分别对rbcL基因,trnL-trnF间隔区和rbcL基因-trnL-trnF间隔区联合数据矩阵进行分支分析,结果:(1)穗花杉属以置于红豆杉科内为宜,将穗花杉属独立成科的意见未得到支持;(2)三尖杉属内篦子三尖杉地位特殊,赞同成立篦子三尖杉组;(3)罗汉松科属单系群,竹柏类应归属罗汉松,不同意将其从该科中分离出来成立新科竹柏科;(4)不支持红豆杉科独立成目,其单生单轴球果可能是由复合双轴球果减化而来。  相似文献   

2.
部分裸子植物的五种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红豆衫科,三尖杉科及罗汉松科植物的5种同工酶酶谱,并且用未加权配群法,对酶谱的相异相系异性系数予以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蓖子三尖杉和其它三尖杉属植物差异较大;红豆杉科内白豆杉属和红豆杉属的关系密切,而穗花杉属同树属的联系更为紧密;竹柏类仍以放在罗汉松科内为宜。  相似文献   

3.
透射电镜下观察了红豆杉科、三尖杉科和罗汉松科11种裸子植物筛分子质体的超微结构,测量了筛分子质体的大小及其内含物的平均直径和数目.它们的筛分子质体均属S-型,同属植物所含淀粉粒的形态特征相同.红豆杉科内红豆杉属和穗花杉属的特征相近,白豆杉属和榧树属更为接近.三尖杉科(属)的篦子三尖杉筛分子质体的大小、所含淀粉粒的数目和其余植物差异明显,支持成立篦子三尖杉组.筛分子质体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还显示罗汉松科较三尖杉科、红豆杉科更为原始,竹柏组应保留在罗汉松科内.  相似文献   

4.
从叶绿体DNA rbcL序列分析探讨五味子科的系统发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蝙蝠葛Menispermum dauricum,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和Illicium parviflorum为外类群,对五味子科的叶绿体rbcL基因进行序列分析,探讨其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五味子科为一单系类群,与八角科关系最近,与木兰科关系较远.在严格一致性树中(Length=256,CI=0.8725,RI=0.8192),五味子科被分为二支,一支由五味子属中的中华五味子亚属Subgen.Sinoschisandra,多蕊五味子亚属Subgen.Pleiostema和少蕊五味子亚属Subgen.Maximowixzia构成,支持率82%;另一支包括南五味子属和五味子属中的团蕊五味子亚属Subgen.Sphaerostema,重瓣五味子亚属Subgen.Plenischisandra.由此推断,五味子属和南五味子属关系密切,它们之间存在交叉和重叠,两属可能起源于共同的祖先.通过基因树分析,结合形态学、解剖学和化学证据认为,五味子S.chinensis和红花五味子S.rubriflora是五味子属中的原始类群.  相似文献   

5.
雉科四种鸟类线粒体DNAR的分子进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直接测序的方法分析了4种雉科(Phasianidae)鸟类的线粒体DNA(mtDNA)控制区基因(D-loop)415bp基因序列。4种鸟类遗传距离在5.90%--23.67%.变异位点数为116个,大石鸡和石鸡的遗传距离为5.90%,二者分歧时间大约是290万年.斑翅山鹑与环颈雉遗传距离为21.06%,分歧时间为1000万年,山鹑属与雉属的遗传距离为21.06%,与石鸡属的遗传距离为22.41%;雉属与石鸡属的遗传距离为22.85%.三者分歧时间在1000—1150万年间,与化石材料相符.在系统树中斑翅山鹑与环颈雉属同一枝,说明1)在雉科系统发生中,雉属与山鹑属是近缘属或2)环颈雉与斑翅山鹑的分化较晚,关系密切,也与Randi得出的斑翅山鹑称为小雉的结论相吻合。  相似文献   

6.
以木灵藓科21属33种植物为内类群,以缩叶藓科(Ptycomitriaceae)、虎尾藓科(Hedwigiaceae)、树生藓科(Erpodiaceae)、蕨藓科(Pterobryaceae)、平藓科(Neckeriaceae)、蔓藓科(Meteoriaceae)、刺果藓科(Symphyodontaceae)、油藓科(Hookeriaceae)、灰藓科(Hypnaceae)和金发藓科(Poltrichaceae)为外类群,以NADH脱氢酶亚基〖STBX〗5〖STB3〗基因、叶绿体rbcL基因和tRNA-Leu基因为分析指标,从Genbank获得它们的碱基序列,通过Clustalx对碱基比对,使用Winclada 软件对木灵藓科植物进行了分支系统学分析.结果显示: (1) 木灵藓科是一个明确的单系类群;(2) 支持将木灵藓科分为两个亚科: 木灵藓亚科(Orthotrichoideae)和蓑藓亚科(Macromitrioideae);(3) 马他属(Bryomaltaea)归为蓑藓亚科为宜.  相似文献   

7.
利用对应于蛙病毒—3型(FV3)ATP酶基因(ATPase)的162—178nt和1186—1174ntt碱基序列作为引物,采用PCR方法扩增得到虎纹蛙病毒(RTV)的ATP酶基因,并对该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和分析。基因读码框大小为945hp,预计可编码一相对分子质量为35500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比较结果,RTV的ATPase基因与虹彩病毒科蛙病毒属的代表种FV3的一致性最高,为87.9%,与该科其它脊椎动物病毒的一致性在50%-52%之间。ATP酶蛋白质结构域分析可知该基因编码的ATP酶含有Walker型ATP酶AAA族蛋白质的全部结构域,其中既具有Walker型ATP酶所具有的Walker a和Walker b保守区,还含有AAA族蛋白质基因所具有的SRH高度保守区,因此,该基因是一完整的活性蛋白编码基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纤细眼虫(Euglena gracilis)中是否存在核纤层蛋白(lamin)基因,为核纤层蛋白基因的起源与进化研究提供线索.方法:以较为低等生物的核纤层蛋白基因cDNA序列为参考,设计引物P0010和P0012,以纤细眼虫总DNA为模板进行PCR,PCR产物回收、测序.由于不能获取完整序列,所以据测序结果又设计了P0013和P0014两条中间引物,组成P0010/P0013和P0014/P0012引物对进行PCR,回收产物测序.结果:P0010/P0012、P0010/P0013和P0014/P0012引物对进行PCR分别获得775、400和395bp的特异性PCR产物,对这3种产物分别测序,最终获得了P0010和P0012之间的全序列,共775bp.结论:在纤细眼虫中存在着核纤层蛋白基因.  相似文献   

9.
中华假磷虾线粒体DNA CO I基因片段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苯酚-氯仿提取、异丙醇沉淀提取中华假磷虾基因组DNA;以相应引物经PCR扩增得到线粒体DNA CO I片段PCR产物采用化学法与载体(pGEM-T Easy Vector)重组基因、热休克法转化重组质粒至感受态大肠杆菌(JM109)、氨苄LB培养基扩大培养;测序.结果表明,中华假磷虾线粒体CO I碱基709bp。其碱基组成A、T、G、C含量分别为28.59%、35.35%、17.61%和18.45%(国际基因库索引号AY754819);与同科内其它3属10种磷虾的mt CO I基因片段核苷酸组成相似.  相似文献   

10.
山西蟒河南方红豆杉群落和种群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山西蟒河自然保护区内南方红豆衫(Taxus mairei)群落和种群结构.结果显示:在l200m^2的样地内共有维管植物40科、5l属、60种,其中蕨类植物3科、5属、5种;裸子植物l科、1属、1种;被子植物36科、46属、54种;群落垂直结构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南方红豆杉为该群落的显优势种群.从年龄结构来看,该种群的幼龄个体十分匮乏,已处于退化的早期阶段,应对该物种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11.
观察Fractalkine从旧大陆猴向人猿超科进化过程中基因的进化规律,为研究Fractalkine基因的进化和免疫学功能演变关系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先用简并引物PCR(Degenerated PCR)法分别扩增Fractalkine的3个外显子,其产物经琼脂糖凝胶回收、纯化后测序,然后用BioEdit,Clustal及DNAStar软件拼接、分析各物种间基因序列的差异.发现人猿超科较旧大陆猴Fracta-lkine基因除了有散在的点突变外,在其粘蛋白样区还有一明显的30个核苷酸的缺失突变,并对突变的可能机制及其对Fractalkine可能的功能影响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观察Fractalkine从旧大陆猴向人猿超科进化过程中基因的进化规律,为研究Fractalkine基因的进化和免疫学功能演变关系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先用简并引物PCR(Degenerated PCR)法分别扩增Fractalkine的3个外显子,其产物经琼脂糖凝胶回收、纯化后测序,然后用BioEdit,Clustal及DNAStar软件拼接、分析各物种间基因序列的差异.发现人猿超科较旧大陆猴Fractalkine基因除了有散在的点突变外,在其粘蛋白样区还有一明显的30个核苷酸的缺失突变,并对突变的可能机制及其对Fractalkine可能的功能影响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中哈边境阿拉山口口岸地区凶小库蚊核糖体DNA第二转录间隔区(r DNA-ITS2)基因序列特征,分析其遗传变异和亲缘关系,为口岸地区蚊的鉴定及疾病防治奠定基础。本研究提取中哈边境阿拉山口口岸地区凶小库蚊蚊虫DNA,PCR扩增凶小库蚊的r DNA-ITS2基因并测序。将测序结果进行Blast分析,使用Mage 6.0构建分子进化树。结果显示:PCR扩增获得凶小库蚊第二转录间隔区(r DNA-ITS2)323 bp左右的基因片段。Blast显示与Culex restuans(U22136)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与其他库蚊属蚊种序列间差异集中在24-323 bp,差异表现为插入/缺失、转换/颠换、简单重复单元拷贝数不同等。结论:本研究报道了凶小库蚊第二转录间隔区(r DNA-ITS2)基因序。阿拉山口口岸凶小库蚊第二转录间隔区(r DNA-ITS2)基因区显示存在遗传多态性,可能与蚊虫地理区域,生态环境和贸易往来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4.
通过PCR及PCR产物的直接测序技术,测定了蜻蜓目蜻科蜻亚科的灰蜻属、宽腹蜻属和蜻属共7种蜻蜓的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的部分核苷酸序列(长度为576bp),探讨了蜻亚科的分子系统学.在所有序列中A+T平均含量较高,为70.2%,而氨基酸密码子第3位点的A+T平均含量最高,为85.4%.多态住点数为180个,占总位点数的31.25%,显示出DNA序列变异丰富.基于邻接法、最大简约法和贝叶斯法的分子系统发生,分析结果支持灰蜻属是较进化的类群,宽腹蜻属次之,蜻属是相对分化较早、较古老的类群,这3个属的关系是蜻属→宽腹蜻属→灰蜻属。  相似文献   

15.
唐松草及近缘植物ITS序列和5S rRNA基因间隔区序列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毛茛科的唐松草(Thalicrum L.)及其近缘植物黄连、毛莨和芍药科的牡丹等植物的ITS序列和5SrRNA基因间隔区的克隆、扩增及构建系统发育树的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唐松草扩增后ITS序列长607 bp,5SrRNA基因基因间隔区序列长323 bp;系统树证明唐松草属与黄连属和毛茛属的亲缘关系较近,结合形态学与化学等其它学科证据,本研究结论支持唐松草和黄连在进化上更接近,为含木兰花碱生物碱及毛茛甙植物的鉴别以及毛茛科相关植物的亲缘关系初步提供了分子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获得了果蝇科(Drosophilidae)果蝇属(Genus Drosophila)[包括条纹果蝇亚属(Subgenus Dorsilopha)、果蝇亚属(Subgenus Drosophila)和水果果蝇亚属(Subgenus Sophophora)]、条果蝇属(Genus Phorticella)、姬果蝇属(Genus Scaptomyza)和花果蝇属(Genus Scaptodrosophila)的5个种6个单雌系的线粒体Cytb基因的部分DNA序列,用最大似然法、邻接法和Bayesian法分别构建系统树.研究结果表明:在选取的所有属和亚属中,花果蝇属的分化是最早的,其次是条纹果蝇亚属;姬果蝇属与果蝇亚属是近源的,条果蝇属同姬果蝇属和果蝇亚属形成的并系群是近源的;水果果蝇亚属早于果蝇亚属分化,水果果蝇亚属形成的支系是果蝇亚属和其它属(花果蝇属和姬果蝇属)形成的支系的姐妹分类单位.结果还表明线粒体Cytb基因可以作为有效的分子标记探讨高阶元的果蝇系统发育关系.  相似文献   

17.
常规PCR与RACE结合法快速从cDNA文库中克隆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根据Fe(Ⅱ)-转运蛋白基因家族的保守区设计同源的常规PCR引物(F1,R1),扩增出490bp的特异片段。然后根据RACE法原理,巧妙地设计3′RACE(F2)和5′RACE(R3)特异性引物,使两者既能分别与文库载体上的筛选扩增引物配对扩增cDNA 3′和5′末端序列,又能使扩增出的3′RACE和5′RACE产物序列有重叠部分;另外设计引物时还兼顾到使F2和R3也能配对,从而能对3′RACE和5′RACE扩增产物进行双特异性引物常规PCR鉴定。该方案不但能够直接根据序列鉴定3′RACE和5′RACE产物是否为同一基因序列,还能快捷地用常规PCR鉴定3′RACE和5′RACE扩增产物是否为特异性扩增,避免了对非特异性扩增产物的克隆测序等繁琐的鉴定过程,优化了基因克隆策略。最后根据拼读出的全长序列设计引物(F4,R4)扩增出完整编码区。应用该方法成功地从小金海棠缺铁处理的根系cDNA文库中克隆了Fe(Ⅱ)-转运蛋白基因的cDNA。说明该方案是一种从cDNA文库中克隆目的基因的快捷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18.
 裂尾剑线虫Xiphinema diversicaudatum和逸去长针线虫Longidorus elongatus是植物病毒的重要传毒线虫,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被我国列入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通过对上述2种检疫性线虫和中国云南不同地区3种长针科线虫共7个种群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分别获得1 400~2 100 bp PCR产物片段,通过与Genbank上5种8种群的ITS区序列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裂尾剑线虫与包括逸去长针线虫等在内的其他4种线虫的同源性仅有55%,逸去长针线虫与3种长针科非传毒线虫的同源性仅为56%.同种不同种群间的rDNA-ITS的基因变异分别从0~10%不等.  相似文献   

19.
基于Cyt b基因序列变异探讨鲱形目系统发育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鲱形目内科间分类关系一直以来存在较多争议,为探讨鲱形目系统发育关系,对黄鲫、凤鲚的线粒体Cyt b基因全序列进行扩增、克隆及测序,得到1 141 bp序列。结合Genbank中已发布的鲱形目鱼类Cyt b基因全长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比较分析后,共检测到553个变异位点,总变异为48.5%,其中含504个简约信息位点,未见序列插入或缺失。碱基的替换多在密码子第三位,序列中转换多于颠换,Ts/Tv为2.448,基因突变未达到饱和。基于K2P模型计算的遗传距离表明,宝刀鱼科同鲱科及鳀科的科间遗传距离(0.042~0.072)小于鲱科内属间遗传距离(0.065~0.106)。在以南美肺鱼为外群构建的NJ分子系统树中,齿头鲱科最先分化,是鲱形目中原始类群;鳓属、多齿鳓属独立聚为一支,且具较高的自举检验值,支持将其归入锯腹鳓科;宝刀鱼科并入到鲱科一支中去,与鲱科亲缘关系更近。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沙坡头地区蜘蛛群落在不同固沙方式下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采样范围较为局限的情况下,蜘蛛群落由7科、7属组成;逍遥蛛科(逍遥蛛属)、平腹蛛科(平腹蛛属)为研究区蜘蛛群落的优势科(属);人工无灌溉固沙方式下,蜘蛛群落的个体数、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随固沙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不与天然固沙和人工灌溉固沙方式下的以上各指数趋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