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运用变异系数理论构建模型,动态评价合肥市环境与经济社会复合系统耦合发展度,并进一步运用协同进化理论诊断研究时段合肥市环境与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内部子系统交互作用机制及演变趋向.结果表明:(1)2001年~2012年合肥市环境与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各子系统序参量均呈增长趋势,但差异明显;耦合发展度总体水平低,环境子系统是复合系统耦合发展水平主要约束子系统.(2)子系统内部交互作用机制差异明显,环境—经济、经济—社会及环境—社会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是双向掠夺型、单向输给型和相向互利型;经济、社会系统进化速度迅速,成为掠夺环境子系统有序演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金融发展、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协同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我国1995—2014年的时序数据,通过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金融发展、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三者之间的协同度进行测算。测算结果表明:首先,金融发展子系统有序度呈下降趋势,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两个子系统有序度总体上呈波动上升趋势;其次,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协同发展情况最好,但是金融发展与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的协同情况并不如意;最后,金融发展、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三者之间的协同情况表现平平,究其原因是金融发展并没有很好地带动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发展规模、潜力与质量3个方面重新构建了完整的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用CRITIC赋权法为每个影响指标赋予相应的权重,测量2016—2019年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度,结果表示2个子系统有序度均呈增长态势,但二者的复合系统协同度水平却很低。据此对企业和政府提供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协同是复杂系统演化的内在规律。企业战略是一个复杂系统,系统内资源、管理、组织和文化四个子系统及其要素的相互作用,实现了系统的有序发展。本文运用系统协同理论与方法对企业战略要素的协同度进行评价,以表征系统协同有序的程度,为提升企业战略实效提供指引。以精细化工企业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5.
借鉴系统科学、熵理论,提出了城市发展战略与城市信息化战略系统序参量分量有序度、序参量质量、子系统有序度和战略匹配度等概念,建立了战略匹配度相关计量模型.并以上海为例,设计了相关序参量指标,运用2005—2009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城市发展战略子系统相对有序,而城市信息化战略子系统演化波动较大,城市信息化战略与城市发展战略系统匹配度不高,处于无序状态.  相似文献   

6.
基于协同学构建"高校基础研究投入与产业结构升级"复合系统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分析广东高校基础研究投入现状,研究2001—2012年期间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程度。结果表明,广东高校基础研究投入与产业结构升级趋向协调发展,但协调度均值偏低,与多数东部省区仍存在差距;高校基础研究投入子系统向有序化发展,但其协调度均值低于产业结构升级子系统,其人员投入协调度的增长幅度优于经费支出协调度。  相似文献   

7.
从协同发展理论出发构建城市生态文明评价方法,采用协调度模型、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自组织映射等方法对国家首批生态文明示范区中的21个地级市2008—2012年的生态文明综合水平、子系统之间的协调程度和发展阶段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生态文化、生态制度建设尚不健全.从协同发展的视角评价城市生态文明水平,能够更好地规避传统评价方法因单一影响因素优异而带来的结果误差,也能更好地反映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动态演进过程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生态建设与经济转型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后,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既要承担国家生态建设战略部署、维护生态安全重任,又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产业转型升级、林业增效、职工增收来推进经济转型发展。分析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以及两者的自我发展水平和相互影响情况,为研究森工国有林区实施生态建设和经济转型协调发展提供一种相对客观的动态评价方法。【方法】遵循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发展演变过程及科学性、代表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等原则,构建了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互动机制,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生态建设与经济转型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通过建立灰色动态评价模型分析生态子系统与经济子系统的自我发展能力和相互影响程度。【结果】①2000—2016年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主要以生态建设为主导目标。除2000、2001年以外,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生态子系统有序度均高于经济子系统有序度,表明生态建设占据主导。而2000年与2001年的经济子系统有序度大于生态子系统有序度,虽然表面上说明经济发展占据主导,但本质是生态建设效果的滞后性所致。②2000—2016年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生态子系统的有序度整体处于波动上升趋势,表明生态建设效果趋显,森林资源得到逐步恢复和稳定增长,生态功能持续提升,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而同期经济子系统有序度变化整体呈近似“U”形变化趋势,2003—2006年经济子系统有序度处于“U”形趋势底部,2006年之后有序度恢复上升态势,尤其是2011年以后经济子系统有序度显著上升,各年有序度水平都超过了0.5。③生态子系统与经济子系统耦合协调度经历了勉强协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良好协调的不同发展类型阶段,总体上呈现波动式上升态势、逐渐趋于良好耦合协调发展的轨迹。2008年及以前耦合协调度属于过渡阶段,尤其2003—2007年期间,近乎处于“U”形趋势底部的经济子系统有序度与同期的生态子系统波动上升的有序度形成了较大的离差,导致这一时间段出现了过渡阶段中的濒临失调发展类型; 2009年及以后属于协调发展阶段。④2000—2016年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生态子系统与经济子系统都具有自我发展能力,但都较弱。这是由于施业区内经济生产活动产生的工业废水、工业二氧化硫、工业固体废物等造成生态系统外部环境压力仍然巨大,以及森林资源生长的长周期性使得活立木总蓄积、森林覆盖率等指标的数据增长缓慢,致使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生态子系统的自我发展能力依然较弱。2000—2016年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发展中出现经济稳定增长、结构调整加速、转型发展路径日渐清晰、改革不断深入的良好势头,但也存在着制约和影响林区持续发展的短板问题:2014年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后,林业局收入减少,科技创新投入严重不足,林区专业技术人才断档,人才激励机制不完善,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较低; 黑森绿色食品、森林旅游等产业发展还刚刚起步,生态产业、非木产业等转型替代产业发展潜力还没有释放出来; 产业布局不尽合理、主导产业不突出、同质化竞争严重、产业链条短、科技含量较低、拉动力不强等依然是产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的资源优势、生态优势依然没有完全转化为经济优势,致使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经济子系统的自我发展能力疲软。⑤生态子系统对经济子系统有促进作用,而后者对前者有抑制作用。相对而言,生态子系统自我发展能力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资金的持续支持下强于经济子系统的自我转型发展能力; 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生态建设效果显著走强的趋势对经济转型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整体上经济转型起步迟缓、转型替代产业发展潜力尚未释放出来,从而对生态建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截至2016年,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生态建设与经济转型处于良好协调发展阶段,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在未来建设发展中,应统筹协调发展,通过推进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以及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森林可持续经营、建设国家储备林基地来维护森林生态安全,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通过建设生态产业、非木产业及开发境外资源来推进森工国有林区经济转型升级,缓解或解除经济发展对生态建设的抑制作用,以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转型的优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研究对象,尝试构建包含经济韧性、社会韧性、工程韧性、生态韧性和科技创新5个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核密度估计、重心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深入剖析城市韧性子系统协调水平及总体特征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1)城市韧性5个子系统发展水平均呈稳步提升态势,其中科技创新一直滞后于其他子系统发展;子系统整体协调水平不高,但呈逐年提升态势,协调水平总体呈“两边高,中间低”的空间结构特征,成都和重庆的协调水平一直优于其他城市.(2)城市韧性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呈稳步提升态势;城市韧性重心经历了东南向加速移动、东南-西北向折返移动和东北向平稳移动的复杂迁移过程;城市韧性空间差异显著,总体呈“双核高,四周低”的空间结构特征,在研究末期成都和重庆处于高度韧性区.  相似文献   

10.
该文基于耗散结构理论和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建立城市生态水平评价的定量模型,并在国家生态市指标体系的框架下构建漳州市生态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结合2002年~2009年统计数据,对漳州市的生态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评价期内,漳州城市生态系统熵变呈现出下降趋势,城市健康、有序水平不断提高;生态综合发展水平逐年提升,协调发展水平也在不断增强,并在2008年达到了优质协调.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区域系统动态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系统是由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等构成的复杂系统,区域系统协调是这一复杂系统在其发展演化过程中,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等子系统之间不断协同、相互促进,由不协调到协调、由协调到不协调、再到更高程度的协调,循环往复的动态变化及其过程.基于区域系统协调发展的标准,构建了区域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系统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线性加权模型和离差系数法得到辽宁省2002-2011年间区域系统协调发展水平得分及其所辖14个市的协调度.通过对辽宁省协调度变化及协调度类型的时空演变分析,得出辽宁省区域系统具有系统协调度类型以基本协调和比较协调为主、协调度区域差异明显、市域系统协调度类型分化显著、总体上呈良性发展趋势等4个结论.  相似文献   

12.
以河南省18个省辖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河南省城市韧性水平评估指标体系,测度2004-2019年河南省城市韧性水平,分析其时空分异与演变,并引入障碍度模型诊断其障碍因子及障碍度.结果表明:(1)研究时段内河南省城市韧性水平总体得分以及经济韧性、社会韧性、生态韧性和工程韧性4个子系统得分均呈现出上升趋势;(2)在研究时段内河南省城市韧性水平的总体差异呈缩小的趋势;(3)中西部地区逐渐形成以高水平、中高水平为主的连绵分布区,东部和南部地区则形成以低水平、中低水平为主的连绵分布区;(4)河南省城市韧性水平的空间集聚效应呈现先减弱再逐渐增强的趋势;(5)子系统对河南省城市韧性水平的障碍度显著强度:工程韧性子系统>社会韧性子系统>经济韧性子系统>生态韧性子系统.实证研究结果可为河南省城市规划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3.
为测度区域物流系统的协同发展水平,在对区域物流协同的内涵界定基础上,构建包括物流企业竞争力、货运周转量等13项指标在内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系统协同度测度序参量方法,构建区域物流系统协同水平测度模型,并将模型应用于环渤海地区的物流系统协同发展水平测度。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物流系统发展水平最高,各个子系统的协调度均居于中上水平;天津市相对最低,其主要原因在于区域物流网络子系统协同度较差,为-0.370 3;该模型能测度区域物流系统的协同发展水平,并对子系统的发展状况做出评价,明确物流系统完善的重点领域;合理地参考模型的测度结果,能不断地促进区域物流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以及区域物流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协同,进而促进区域物流系统的成长。  相似文献   

14.
区域创新供给系统与需求系统的协同作用使创新在既有需求水平的引导下,形成创新供给与需求适配,创新供给创造更高水平创新需求的区域创新体系.基于TOPSIS综合评价原理,测算了2011年—2019年中国省级区域创新需求和创新供给水平,采用哈肯模型,揭示区域创新供给系统和需求系统的协同演化趋势,并用泰尔系数分析了区域创新供需系统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1) 区域创新供给随着时间迁移不断增长,创新需求波动增加,创新供需的空间异质性明显;2) 创新供给系统作为主要的参量对于系统整体的演化发挥关键的作用,创新需求增长对于创新供给系统优化具有正向作用;3) 省级区域创新供需系统的协同水平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仅有中部地区创新供需系统的协同水平有所提升.从个体来看,东部的江苏、北京、浙江、广东等省市的创新供需系统有序水平较高,中部湖北省和安徽省供需子系统的协同向有序状态演化,而西部地区除四川省以外整体协同水平较低;4) 创新供给的差异随时间增加而明显增大,创新需求的差异在逐渐减少,东西部的创新供需差异较为明显.创新供需协同的差异逐年增加,主要是由各省创新要素供需差异引起的,创新要素的供需配置依然存在矛盾.  相似文献   

15.
以福建福州和厦门两市为研究对象,对其城市主要生态流进行计算和归类,建立相应的城市复合生态系统与可持续发展能值指标,并对两城市复合生态系统中自然、经济、社会子系统进行能值综合评估与对比分治?结果表明,厦门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人均福利优于福州;在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则落后于福州.从能值角度出发,福州应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郊地区能值反馈,科学引导人口转移;厦门应积极发展绿色产业,降低生产能耗、物耗,提高废弃物循环利用率;两城市应加强区际资源互补和消除技术壁垒,促成两城市互补、互利,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通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2005年全国副省级及以上城市综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利用协调度模型对经济、社会、环境三个子系统内部协调度进行分析,并构建协调发展度模型对城市的两两子系统的协调发展度及综合协调发展度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部分城市虽然经济水平很高,但其协调发展情况较差。主要是某一子系统发展水平较差,再根据协调度模型可以追溯到影响该子系统的主要因子,为政府解决问题、协调发展城市提供重要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科创走廊是创新要素集聚的组织形式,建设的初衷在于促进区域协同创新。立足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采用社会网络实证方法分析科创走廊在提升城市创新力和促进区域协同创新中的作用。研究发现:科创走廊促进了创新要素在特定空间集聚,构成了要素流动空间;科创走廊通过增加城市间创新合作联系促进了区域协同创新,能够有效破解“核心-边缘”结构困境;科创走廊协同创新效应受到城市创新力、产业结构、高铁密度和地理距离等因素影响,其中城市创新力和高铁密度对区域协同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从研究结果看,G60科创走廊还存在协同度不高的问题,核心区城市节点的创新关联仍占主导地位,如何进一步增强核心区节点城市与边缘区节点城市创新关联,是提高协同创新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江西汽车制造产业集群与区域物流协同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博  王有远 《科技与经济》2018,31(1):106-110
以江西省汽车制造产业集群与区域物流为研究对象,从基础性、规模性、经营性以及发展性四个维度建立江西省汽车制造产业集群与区域物流协同发展指标体系,以协同学理论为基础,构建了汽车制造产业与区域物流的协同发展评价模型,阐述了江西省汽车制造产业集群与区域物流协同演化发展关系。研究表明:江西省物流产业有序度逐年上升,汽车制造产业有序度波动较大,两产业协同程度具有一定周期性。最后,为提高江西汽车制造产业集群与区域物流协同发展水平,提出了提高汽车制造企业经营能力、促进两产业业务融合、构建产业集群物流信息平台和培养专业人才队伍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了深入研究甘肃省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发展状况,推动城市健康发展.采用基于TOPSIS算法的PSR模型,根据系统压力、系统状态、系统响应三个准则层,选取18个指标层构建指标分析体系.采用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组合赋权,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计算各指标贴近度,同时根据生态阻力诊断模型计算出各指标阻力指数.结果表明:(1)2005-2015年,系统压力贴近度,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走势;系统状态和系统响应贴近度呈上升发展态势,各子系统贴近度主要位于0.40~0.60之间,处于临界状态.甘肃省城市土地利用系统由不安全状态转变为临界状态,系统安全性越来越好,但是贴近度均未超过0.7,距最优贴近度仍有一定的差距.(2)2005-2012年,障碍度较大的指标主要有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城市道路面积等,障碍因子主要集中状态和系统响应方面;2013-2015年,障碍度较大的指标主要有城市生态用水量所占用水总量比值、城市人均日生活用水量、城市化水平等,障碍因子主要集中于系统压力和系统状态方面.(3)决策部门应从城市人口布局、城市绿化、城市水资源等方面制定更加精确、严谨的政策和措施,缓解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徐州的经济转型和生态环境建设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根据徐州市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徐州市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位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排列多边形综合指数法计算了2003~2009年徐州市资源、环境、经济、社会4个子系统的生态位及复合生态系统的综合生态位,并对各层次生态位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3~2009年徐州市环境、经济、社会3个子系统生态位及复合生态系统的综合生态位均呈上升的趋势,资源生态位呈下降的趋势;2006年前后徐州市综合生态位和各子系统生态位呈不同的变化特征,子系统生态位的优势由资源生态位演变为环境生态位;经济生态位与社会和环境生态位呈显著的同步发展趋势,而与资源生态位呈相反的变化趋势.目前,徐州市的资源、经济和社会生态位仍然较低,应加速城市经济的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