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沿海地区主要灾害的特征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沿海地区是我国防灾减灾的重点沿海地区自北向南包括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等12个省、市、自治区。这一地区占我国土地总面积仅15%,但集中了我国50%的人口、55%以上的工农业总产值及70%以上的大城市。这一地区地处海陆结合部,不仅处于世界环太平洋地震带及其波及范围之内,同时也是全球热带风暴和风暴潮等海洋灾害频发之地,再加上我国沿海平  相似文献   

2.
海洋产业结构是否合理是影响海洋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我国沿海地区海洋产业结构及其竞争力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我国沿海地区海洋产业部门均具有结构增长优势;广东、浙江、江苏、福建、山东、天津、辽宁的海洋产业与全国相比有竞争优势;广西、海南、河北、上海海洋产业竞争力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通过聚类分析发现,山东、广东属于海洋产业发展的优势地区,天津、辽宁、江苏、浙江、福建属于海洋产业发展的较好地区,上海属于海洋产业发展的一般地区,河北、广西、海南属于海洋产业发展的滞后地区.海洋产业对各地区经济增长贡献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3.
周福君 《今日科技》2005,(11):18-20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浙江省海洋开发和海洋经济发展。经历了“开发蓝色国土”和“建设海洋经济大省”两个阶段。随着全省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海洋经济规模逐步壮大,陆海之间资源的互补性、产业的互动性、布局的关联性进一步增强。一方面,海洋的大规模开发,需要强大的陆域经济支持,海洋优势也只有与全省陆域经济发展、与全国沿海地区生产力布局紧密结合,才能得到更有效的发挥;另一方面,浙江经济未来发展的战略空间和战略优势,很大程度上依托于“蓝色国土”,体现在海洋优势。  相似文献   

4.
基于滨海体育旅游竞争力的内涵,从旅游业绩竞争力、旅游资源保障力、经济发展支撑力和生态环境支持力4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模型测度中国沿海地区滨海体育旅游竞争力,利用Kernel密度估计分析其动态演变趋势,并对沿海地区滨海体育旅游竞争力进行分类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2001—2014年,中国沿海地区滨海体育旅游竞争力总体上呈缓慢提升态势,其中旅游业绩竞争力和经济发展支撑力逐步提升,旅游资源保障力和生态环境支持力有所下降;(2)中国沿海地区滨海体育旅游竞争力区域差异显著,广东为滨海体育旅游高竞争力地区,山东、江苏、上海和浙江为较高竞争力地区,辽宁、河北、天津、福建和海南为中等竞争力地区,广西为低竞争力地区;(3)沿海地区滨海体育旅游发展应依托地区的资源特色,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以滨海生态环境为中心"的高品质旅游项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培养具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推动滨海体育旅游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5.
首先对中国沿海地区能源利用状况进行总结,其次对中国沿海地区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和海洋经济产业结构状况分别进行分析,最后在测度能源效率的基础上采用耦合度模型研究中国沿海地区能源效率与产业结构的耦合关系.研究表明:中国沿海地区2006—2015年能源消费量整体呈缓慢上升的发展趋势,能源强度呈逐年递减的变化趋势,北部沿海地区的能源消费量最高,河北省的能源强度最高;沿海地区海洋第三产业占据绝对领先地位,上海市和海南省的产业结构高级度处于高等水平;能源效率与产业结构空间耦合呈以东部沿海3省为高点,向北部和南部逐渐递减的趋势;沿海各省市能源效率的变化弱于第三产业比重的变化,第三产业比重虽间接对能源效率产生影响,但二者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6.
采用动态多指标评价模型,基于5个评价指标,运用熵权法确定权重,根据TOPSIS法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10个省市在2010—2014年期间的交通运输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最后,得出区域交通运输能力由强到弱的省份为江苏、广东、山东、浙江、辽宁、广西、福建、上海、天津、海南。  相似文献   

7.
【目的】海洋环境是沿海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与限制因素。由于广西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导致该区海洋环境质量下降,因此开展广西海洋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及协调性研究,以揭示广西沿海地区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性发展前景。【方法】分析近十年来广西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环境演变状况,并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和协调度数学方法,探讨两者的关系。【结果】广西海洋环境与经济发展状况整体上呈现正"N"型关系,其中生活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量与经济发展分别呈倒"U"型与正"N"型关系;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海洋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别呈倒"N"型、正"N"型和倒"U"型。协调度分析结果表明广西的海洋环境指标与经济发展状况整体不协调,仅北海市的工业废水排放量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较高,协调系数为-0.036 8。【结论】广西沿海地区整体上仍处于资源环境过度消耗的不协调发展阶段,急需落实相关法律法规,改善产业结构设置与布局,并加大环境治理与监管力度,以促进经济与海洋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胡颖 《科技资讯》2010,(14):237-238
对中国交通运输和经济效率的研究,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引入了修正的价值链模型,并将其应用于我国交通运输效率和经济效率两个环节中,对我国30个省、市的运输和经济的效率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显示:(1)沿海和西部地区有较好的运输效率,中部地区的运输效率则较差;(2)沿海地区的经济效率比其它地区的表现要好,中部和西部地区的表现则是相似的;(3)运输效率和经济效率在中国的表现是不一致的,比如西部的多数地区有较高的运输效率却有着较低的经济效率,而有些沿海地区有较高的经济效率,运输效率却较低。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内经济发展水平严重不平衡,江苏沿海地区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洼地,自从1996年提出“海上苏东”以来,江苏沿海地带发展备受关注.本文主要对江苏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且分析了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条件,认为江苏沿海地区具有区位优势突出、港口区位条件优越等有利条件,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利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江苏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构想.  相似文献   

10.
2009年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这既对江苏海洋产业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也为海洋产业优化提供了契机.本文在研究江苏海洋产业结构现状及演化的基础上,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江苏主要海洋产业与沿海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江苏海洋产业近年来产业结构调整较快,但产业规模扩展不足;传统海洋产业仍占据主导地位,新兴海洋产业发展较慢;海洋一产、三产与沿海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较高的相关度,海洋二产相关度较弱;海洋交通运输业仍处初级阶段.针对海洋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促进江苏海洋产业持续发展,实现沿海地区发展战略目标的角度提出海陆一体化开发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立足"五大发展理念",结合海洋经济自身的发展特色,构建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了2007-2016年中国沿海11个省市海洋经济发展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程度,在此基础上对各地区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的综合水平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创新、协调、开放和共享指标均是促进各省市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指数提高的重要因素,而绿色指标在部分年份对山东、浙江、上海、福建等地区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的贡献是负的;11个沿海省市地区的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总体上呈现缓慢的波动上涨趋势,其中上海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而河北和广西表现相对较差;从四大沿海经济区角度看,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水平较高,且珠三角呈现出明显的波动上升趋势,环渤海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水平总体较为稳定,而环北部湾经济区质量水平最低。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揭示海平面上升情景下中国沿海地区发展的脆弱性和地区之间的不平衡性,通过分析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影响机理,定义了沿海发展脆弱性内涵,构建了沿海发展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投影寻踪聚类模型实现对沿海地区发展脆弱性的综合评价.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和广东省属于高脆弱,江苏省和山东省为较高脆弱地区,浙江省、天津市、海南省和辽宁省为中等脆弱,河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福建省为低脆弱.最后,通过对沿海各地区脆弱性影响因子的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沿海地区发展建议:加强对海洋科技的投入和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提升海洋经济发展效率以及增强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对于提升沿海地区应对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精确分析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基于二次型方向性距离函数和收益函数的对偶关系,测算了2001—2015年中国沿海11省市污染物排放的影子价格与减排成本,在此基础上定义并测算了海洋环境效率幻觉.结果发现:①中国沿海地区海洋污染物排放的影子价格呈现先下降,后上升,最终保持稳定的趋势,在空间上呈现出"南北高、中间低"的格局;②中国沿海地区海洋污染物减排成本呈现先上升后下降,最终保持平稳状态的趋势,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南北高,中间低"的格局;③中国沿海省市出现海洋环境效率幻觉的数量由2002年的8个下降至2015年的6个,海洋环境质量恶化的程度有所缓和;从空间上看,无海洋环境效率幻觉的省市呈现出由北向南转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基于区位熵评价方法,结合GIS分析技术从时空变化两个维度探讨了福建省沿海地区石化产业的发展现状.结果表明:1)福建省沿海地区石化产业发展水平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空间上呈现出集聚态势,产业集群效应亦初步显现,但沿海优势并未充分发挥.2)福建沿海地区具有发展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和化学纤维制造业的优势,其中,福州市的化学纤维制造业、厦门市的橡胶及塑料制品业、漳州市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泉州市的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和莆田市的橡胶及塑料制品业发展优势相对突出.3)从空间格局来看,福建沿海地区的石化产业总体上表现为从相对均衡向集聚发展.其中,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和橡胶及塑料制品业的空间集聚过程更为显著,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化学纤维制造业则呈现出从集聚向相对扩散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15.
广西沿海地区行政区划调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社会行政区划的合理与否是以能否促进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为衡量标准,目前广西沿海地区两万多平方千米的窄小范围内拥有钦州、北海、防城港3个地级市,1 595km的大陆海岸线分成3段,分属3个地级市开发管理,3市各自为政,重复建设,恶性竞争明显.因此为了全面提升广西沿海地区的综合实力,对广西沿海地区现行的行政区划进行整合是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立足于广西沿海地区现行行政区划的基础上,分析,现行行政区划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和分析广西沿海地区行政区划的优化方案,得出现行行政区划应调整为3市合并为2市,并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将3市合并为1市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通过构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可持续发展度模型对沿海11个省市1998—2013年的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定量评价和分析,并对其时空差异与空间格局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1998—2006年大幅波动上升,2007—2013年缓慢上升或小幅降低态势,区域相对差异逐渐减小,绝对差异缓慢增大;(2)空间上相关性不大,省际变化各异,目前,仅有上海市进入强可持续发展水平,河北、广西、海南一直处于弱可持续发展水平,其他均已达到较强可持续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7.
岛陆一体化作为在海洋开发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战略构想,为陆域与岛屿经济的联动发展提供了一个资源内聚与开放发展的大平台,能够实现区域经济的高效增长,也是海洋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探索。它从统筹陆域资源与海岛资源的角度出发,一方面发挥陆域经济的带动力与辐射力,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海岛的自然区位优势,沿岛、沿海布局港口码头,通过构建完善的集疏运网络为核心经济区发展服务。头门港岛陆一体化将岛陆一体化由战略构想转变为实践行动,充分发挥岛陆一体化的集聚效应与联动效应,在岛陆互为联动的体系下形成有机统一的发展综合体,为沿海地区海岛开发与发展岛陆一体化经济积累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8.
福建沿海地区是福建经济最发达地区,同时又是自然灾害多发地区。本文广泛收集历史上发生的重要自然灾害事例,从中分析得出福建沿海地区主要自然灾害类型、特点及危害。并对形成自然灾害原因进行了探讨。最后针对自然灾害特点,提出了综合治理的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9.
基于超效率SBM模型,对中国沿海11省市2006—2016年的能源效率进行测算,分析中国沿海地区的能源效率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总体分异特征,然后根据测算结果提出了相关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①在时序变化特征方面,中国沿海地区各省市的能源效率整体呈缓慢下降趋势,但总体差距拉大.其中,上海、广东两地区始终处于能源效率的较高层次.②在空间分异特征方面,中国沿海各地区的能源效率基本为南北对称格局,这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各区域能源利用效率与经济实力相吻合的态势.  相似文献   

20.
以江苏沿海地区城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沿海地区城镇空间布局现状特征的分析,指出城镇空间布局的不合理是制约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对以往发展战略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沿海地区未来城镇空间布局应充分考虑港口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采取扇状组合式的布局方案,以便更好地带动沿海地区城镇地域系统的发展,并提出了一些优化该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