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报道了新试剂2-乙酰吡啶缩(2'-吡啶亚胺基)肼的合成与鉴定,系统研究了该试剂与铜的显色反应条件及应用,建立了2-乙酰吡啶缩(2'-吡啶亚胺基)肼光度法测定微量铜的新方法.在pH8.00左右的弱碱性介质中,Cu2+与2-乙酰吡啶缩(2'-吡啶亚胺基)肼反应生成摩尔比为1:1的黄绿色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430 nm,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430=1.12×104 L·mol-1·cm-1,铜含量在0.200~5.00 g·L-1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该方法可用于环境水样中微量铜的测定,加标回收率在96.9%~99.4%之间.  相似文献   

2.
以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氮唑(HMPB)为配体,采用溶液析出法,合成了二(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氮唑)合锌,利用元素分析、IR光谱、MS等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配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结果表明:配体通过氮原子和氧原子与Zn2+ 以二齿形式配位,配合物具有强烈的紫外吸收能力,其最大吸收峰位...  相似文献   

3.
该文用改良的Pinner反应(通过加乙酰氯到甲醇中产生HCl,取代直接通HCl气体),将7-氰基-7-脱氮-2'-脱氧鸟苷(dPreQ0)转化为7-甲脒基-7-脱氮-2'-脱氧鸟苷(2'-脱氧古鸟苷,dG+),产率为92.59%,其化学结构经核磁共振、高分辨质谱分析确证.优化了关键中间体dPreQ0的合成纯化工艺.采用改良的Pinner反应,以2-氨基-4-氯吡咯并[2,3-d]嘧啶为起始物,通过7步反应制备dG+的总反应产率达到33%.dG+及其中间体的合成方法对其规模化合成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生物技术的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4.
以3,3'-二甲氧基联苯二胺盐酸盐为原料,以氢碘酸为溶剂,在回流状态下发生碘代反应,再经乙酸钠中和合成了3,3'-二羟基-4,4'-联苯二胺(DHB),其结构和纯度分别用红外光谱、核磁氢谱、核磁碳谱、元素分析和高压液相色谱加以表征.  相似文献   

5.
以3,3',5,5'-四叠氮基-4,4'-联-1,2,4-三唑(TABT)为起始原料,经(Ph)3P/H2O还原,再与HBr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离子盐3-氨基-4,4'-联-1,2,4-三唑氢溴酸盐。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FT-IR,MS,1H NMR,13C NMR及元素分析表征了其结构。以甲醇为溶剂,通过溶剂缓慢挥发法培养并得到了3-氨基-4,4'-联-1,2,4-三唑氢溴酸盐的单晶(CCDC:1 516 993)。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该晶体属于正交晶系,Pbca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547 41(13)nm,b=1.347 43(12)nm,c=1.573 31(14)nm,α=90°,β=90°,γ=90°,Z=16,DC=1.88 g·cm~(-3)。  相似文献   

6.
在非水溶剂中用直接电化学方法合成了金属铜与2'-羟基-5'-甲基苯乙酮(HMAP)及三苯基膦(pph3)的三元配合物,产物经元素分析、拉曼光谱、核磁共振表征及合成过程电流效率测定,该配合物组成为(MAP)Cu(pph3)2,其中Cu和MAP-的两个氧原子配位形成一个五元环结构,同时还和两个中性三苯基瞵配位,形成金属Cu的一价配合物.还探讨了电合成条件,反应机理以及中性配体在低价配合物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设计、合成了结构新颖的1,4-二(5'-醛基噻吩基-2')-2,5-二辛氧基苯,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应用钯催化剂以三丁基锡噻吩与取代的对-二溴苯(3)反应(Stille偶合)生成取代的苯基噻吩(4),产率达到95.2%.由于目标产物(5)本身具有多芳环共轭体系.其荧光效应相当强烈,在氯仿溶液中紫外-可见吸收(UV-vis)和荧光发射(PL)的最大波长分别为413 nm和477 nm,固态荧光发射(PL)波长为504 nm.  相似文献   

8.
以咔唑为起始原料,经Ullmann反应、溴化反应、Miyaura反应和Suzuki反应合成了 9-[1,1'-联苯]-3-基-3-(9,9'-螺二[9H-芴]-3-基)-9H-咔唑,重点研究了不同的溶剂、碱和催化剂对Suzuki反应中目标产物产率的影响.条件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二氯二叔丁基-(4-二甲基氨基苯基)磷钯(...  相似文献   

9.
采用超声技术,以4,4'-二羟基二苯醚、质量比分别为33%二甲胺和37%甲醛水溶液为原料,无水乙醇为溶剂,N2保护下,经Mannich反应合成了2,5,2'5'-四(二甲氨基甲基)-4,4'-二羟基二苯醚,产物结构经1H NMR,FTIR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4,4'-二羟基二苯醚、二甲胺和甲醛的摩尔比为1︰10︰10,60℃下反应60 min时产率最高,可达92.1%,较传统方法反应时间短、反应温度低、后处理简单、产率高.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邻溴甲苯用铬酰醋酸酯氧化生成邻溴苯甲醛,该反应具有产品收率高、反应条件温和的特点;邻溴苯甲醛与丙烯胺反应合成N-(2'-溴苯甲亚基)-2-丙烯-1-胺.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克莱森酮酯缩合法合成了二苯甲酰甲烷(DBM),并用元素分析、质谱、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二苯甲酰甲烷的基本性质,化合物在270~380 nm的紫外区出现强吸收带,其化学结构式存在烯醇互变,液体状态下以烯醇式为主,易于形成分子内氢键.  相似文献   

12.
以间苯二甲酸为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了1种新型烷氧基偶氮苯-喹啉化合物(E)5-[8-(十六烷氧基)喹啉-5-偶氮]-1,3-苯二甲酸二乙酯,通过IR、UV-Vis和1 H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研究了目标化合物的反-顺异构化和发光性能.目标化合物(2.0×10^-5 mol/L的DMF溶液)在365nm紫外光照射下,398nm处的偶氮苯-喹啉结构K带π-π*跃迁吸收峰及267nm处芳香环的B带π-π*跃迁吸收峰逐渐减弱,光照7min后达到光稳态.目标化合物(2.0×10^-5 mol/L的DMF溶液)以312nm光激发下,在418nm处发射蓝紫色荧光.  相似文献   

13.
Cu,In-ZnSeS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解水制氢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掺杂CuI、n的ZnSeS半导体光催化剂,并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和比表面积与孔径分析、X射线荧光光谱、热质量损失(热失重)分析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在自制的反应装置上评价了催化剂的光分解水产氢性能.结果表明:在Cu,In-ZnSeS中掺杂CuI、n的摩尔分数为2%时其光吸收性能最好,最大吸收边红移至700 nm;紫外光照射下该催化剂光分解水产氢的量子效率达到4.83%;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光学稳定性,反应100 h其产氢性能没有衰减.  相似文献   

14.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空气环境中合成了蓝白色Sr2SiO4:Ce3+荧光材料,合成温度为900℃,这远低于田相法制备同类硅酸盐材料所需温度.X射线衍射图表明,所得样品主要为纯相Sr2SiO4晶体.由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可知,样品一次颗粒尺度在2 μm以下.处于254 nm紫外光激发下,样品发射光谱为峰值位于472 nm的不对称单峰宽带谱,是典型的蓝白光发射.监测472 nm发射峰,得到其激发谱为近紫外连续光谱峰值位于272 nm,321 nm.通过改变Ce3+浓度,进一步研究了参杂浓度对发光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间苯二甲酸为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了两种新型烷氧基偶氮苯-喹啉化合物5-[8-(丁氧基)喹啉-5-偶氮]-1,3-苯二甲酸二乙酯(5a)和5-[8-(辛氧基)喹啉-5-偶氮]-1,3-苯二甲酸二乙酯(5b),通过IR、UV-Vis、1 H NMR和MS等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利用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研究了目标化合物的反-顺异构化和发光性能.目标化合物5a和5b(2.0×10-5 mol/L的DMF溶液),在365nm紫外光照射下,400nm处的偶氮苯-喹啉结构K带π-π*跃迁吸收峰及267nm处芳香环的B带π-π*跃迁吸收峰逐渐减弱,光照6min后达到光稳态.目标化合物5a和5b(2.0×10-5 mol/L的DMF溶液)均以311nm光激发,分别在420,418nm处发射蓝紫色荧光.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水热法,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表面活性剂,合成了NaGd(WO4)2:Eu3+发光材料.采集XRD,SEM图谱来表征样品的晶型与形貌,利用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研究了材料的发光特性.结果表明,所制得的NaGd(WO4)2:Eu3+是由纳米棒组成的绒球状发光材料,球体直径为100nm,纳米棒长2~5μm.样品不仅可以被紫外光(266nm)激发,还能被近紫外光(393nm)和蓝光(464nm)有效激发,其主发射峰值位于614nm,为红色荧光成分,且当Eu3+掺杂物质的量分数为3%时,此发射峰达到最大,该发光粉可用于制造紫外光芯片激发的白光LED.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反式环己二醇二(吡咯-2-)羧酸酯,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在室温下测定了该化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标题化合物处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α=1.8327(18)nm,b=0.8553(9)nm,c=1.0122(10)nm,a=γ=90°,β=106.037(12)°,V=1.525(3)nm^3,Z=4。在晶体结构中,环己烷部分采用了椅式构像,同时标题化舍物是G对称的;整个分子通过N—H…O氢键形成一维柱状结构,在C-H…π弱相互作用的帮助下进一步形成二维层状结构;化合物的红外光谱也进一步表明分子间存在N-H…0氢键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RAFT)聚合法制备了香豆素基紫外光响应凝胶(PG),然后通过简单的共混法,利用上转换纳米粒子(UC)和PG构建了近红外光响应复合载体(UC-PG)。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了UC-PG的微观形貌,分别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荧光光度计及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研究了UC-PG的光化学性能、药物释放行为及HeLa细胞毒性。结果表明,UC-PG的紫外吸收光谱与荧光发射光谱有一定的重叠,可以实现近红外刺激响应。在近红外光(980 nm)照射下,UC-PG可以有效地释放模拟药物香豆素102;照射20 min后,香豆素102的累积释放率达72.6%,远高于PG在紫外光(365 nm)下照射20 min时的累积释放率(51.3%)。在光响应复合载体的存在下以及复合载体在20 min的释药过程中,复合载体对HeLa细胞的毒性均较低。以上结果表明所构建的近红外光响应香豆素基复合载体在药物释放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采用凝胶-燃烧法合成了Sr2MgSi2O7:Eu2+0.02,Dy3+0.04蓝色长余辉发光材料,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对合成产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 结果表明:Sr2MgSi2O7:Eu2+0.02,Dy3+0.04的晶体结构为四方晶系. 激发光谱为一宽带,最大激发峰位于402 nm处,次激发峰位于415 nm处,与高温固相法和溶胶-凝胶法相比,出现了明显的红移现象;发射光谱也为一宽带,最大发射峰位于468 nm附近,是典型的Eu2+的4f5d→4f跃迁导致的. 与传统高温固相法相比,凝胶-燃烧法具有离子分散均匀、合成温度低、操作简单等优点,所得样品余辉时间长,可达5 h以上.同时探讨了多种工艺条件对其发光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转光农膜的光谱特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测试分析了转光农膜的透光值、辐射强度、量子流密度等光谱特性,并给出了北京地区自然光和转光膜透过光的光谱分布。分析表明:转光剂的引入使透光值提高1.39%~1.75%,透过光中紫外光和绿光减少,红光辐射强度提高可达4.69%;提出农膜转光值表征方式,得到620nm处的红光转光值为2.0%~6.9%,340nm的紫外光为—0.5%~—2.7%。北京地区自然光及试验膜透过光辐射分布呈不均匀状态,600~660nm橙红光较为充足,在可见光中占29.16%,绿光占23.11%,而紫外光含量仅占300~1100nm日光辐射的0.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