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论“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然而我国多数现代企业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仍然还是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在管理观念、管理机构、人力资源的配置及激励机制等方面存在着不足。提出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理念,在完善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训、建立激励机制和培育独特的单位文化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确实提高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从中国传统文化入手,探讨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我国大学理念的影响。陈述了大学理念在我国的演变,并从大学的性质、职能和培养目标三方面论述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理念的具体影响,从而论证如何正确的认识和利用中国传统文化为构建和谐大学服务。  相似文献   

3.
讨论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平面设计的运用,构建更富创新意识的设计文化不仅是平面设计国际化多元化的需求,而且对于中国现代平面设计的分析、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如何吸取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形成既有国际化又不失"中国化"的作品是本文所要论述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企业目标对员工有很强的激励作用.唯美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着力建设以企业目标为导向的员工激励机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具体作法是把企业目标与员工培训、薪酬管理、职位晋升、企业文化建设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激励员工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建立研究型大学图书馆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必要性,提出了实现研究型大学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保障措施,具体包括:建设完善的研究型大学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改革和完善研究型大学图书馆管理制度、加强研究型大学图书馆的文化建设等。  相似文献   

6.
顾淑花 《甘肃科技》2012,28(17):113-114,34
激励机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确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是企业管理中精髓组成部分。在企业这个以赢利为目的经济组织中,最好的资产是人力资本,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如何人尽其才,人尽其用,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一直是困扰建筑企业发展的瓶颈,也是人力资源中的一个重要命题。随着我国人事管理制度的深化改革,"人的全面发展"、"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深入人心,当代建筑企业必须与时俱进,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改革传统的人事行政工作。就此对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观应从"组织的人”转变到"人的组织”.以企业文化建设为核心,建立适应市场发展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8.
由于民办高校办学的特殊性,与公办院校相比,民办高校在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管理激励问题上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何吸引、培养和稳定高层次人才,成为民办高校能否持续发展过程中的核心环节。该文从考核机制、引进机制、培训机制、高校氛围等方面提出构建民办院校高层次人才激励机制的初步设想,对民办高校的"引人、留人"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构建现代大学制度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是高教改革的重要内容。在中国特定的国情中,高校文化自觉是一种具有高度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的文化观,是一种富有深刻意蕴的文化理论。以文化自觉为理论工具和分析视角,自觉把握高校党建文化构建的导向性,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自觉彰显高校党建文化构建的时代性,积极传承并创新优秀的党建文化;自觉体现高校党建文化构建的包容性,合理吸收借鉴外国文化有益成果,把国际经验本土化,保持和发扬我国教育的优秀传统,创造我们特有的彰显民族气质与大学文化的现代大学制度。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大学低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效能,已成为制约大学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重点是加强大学教师队伍建设,突破口在于按照系统化思路从整体上设计和推进大学的编制、职务、薪酬和人事决策制度改革,构建有利于吸引和培养高层次人才、有利于激发高层次人才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事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大学管理内含软实力的构建和提升,需要优秀文化的支撑。中国大学软实力的研究需要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视野下进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文化具有精神境界上的包容性、是非判断上的道德性、价值取向上的发展性以及实现路径上的平衡性等特征,是现代管理思想的来源。  相似文献   

12.
作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重要派别——学衡派的领军人物,吴宓珍视祖国的传统文化遗产,尤其是传统的道德与人格论。在融合了美国白壁德为代表的新人文主义后,他认为只有在道德的约束下,人的本性才不至于走向欲望的极端,人类才能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点,物质文明与现代文明才能达到一种和谐状态。概言之,即借助于道德,使人的内在与外在趋于理想中的和谐。  相似文献   

13.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管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角度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管理中的体现和运用,分析和探讨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体系有机契合的问题,认为我国现代化管理应该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促进我国管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代代相传.它是几千年中国社会发展的思想动力,也是今天中国提出构建“和谐世界“理念的思想源泉.在经济全球化曲折发展的当今时代,在不同民族和地域的文化特点与差异依然存在的情况下,减少摩擦、增加共识.发扬“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显得更为重要.“和谐世界“思想既是对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千年交往史的经验总结,也是将中华文化中的精髓向世界做郑重推荐,更是提升了中国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武术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以及中华民族特色而风靡全世界,这体现出我国运动和文化事业在当代所取得的成就.中国武术思想重视和而不同,这是传统思想使然.尝试将传统武术思想置于当代文化视野下进行深刻的剖析,着重论述重构中国武术思想体系的必要性以及文化视野下中国武术思想的核心构成,以此来推动我国武术文化的建设,提升武术文化传播与发展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中国画由于驻足于"天人合一"循环的思维方式中,在创作机制上往往更多地强调传承和取用,反对"自出新意,谬种流传"。然而"笔墨当随时代",中国画必须打破原来消极的模式,形成一种既有优美、冲和等传统文化因子,又充分显示力量、速度、变化、节奏等现代性元素的画坛新格局。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初以降,自从教育制度西化之后,在开启科学思维理性之窗时,却关闭了自己“象思维”的悟性之窗,致使中国学人陷入失去主体话语境地。后来几代学人,由于只有单一科学思维理性,以至于不能真正进入和领会中国传统经典。中西思维方式不同,源于语言不同。“象思维”作为前语言前逻辑的思维,是最具本原性和原刨性的思维。在“轴心时期”,西方在“象思维”基础上产生出理性的逻辑的概念思维,并逐渐构成西方文化主流的思维方式。而中国的“象思维”则经过儒、道、佛三家而推向高级形态,构成中国文化主流的思维方式。崇尚不同最高思想观念(非实体与实体)的中西思维方式,各有不同的功能和价值,但都非万能。两种思维方式相互不能取代,而只有经过会通,才能推进各自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庸》的教育思想是中国传统教育的精华,它所极力推崇的"中和"思想是儒家和谐教育理念的方法论,而其"天人合一"的人性化思想体现了和谐教育的终极追求。传承民族文化精华、认同《中庸》和谐思想的现代教育价值,对建立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理念,达到道德教育"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定性分析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旅游开发机制,认为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开发的实质是将文化旅游资源要素通过资金要素、人力要素、技术要素与制度要素集成为文化旅游资本,进而再通过保护机制、挖掘机制、激励机制、运营机制与约束机制开发为文化旅游产品,通过这一转变来实现商业目的.在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开发过程中,有政府、企业、居民与市场等4大主体参与其中,并且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开发过程中要协调好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既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又要整合区域内的相关资源多样化发展,通过不同的文化载体发展不同类型的文化旅游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