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混合原油屈服值计算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5种原油及其按不同比例掺混后的42种混合原油屈服值的实验结果,借鉴混合原油凝点、黏度计算模型,通过计算和对比分析,提出了混合原油屈服值计算模型.该模型对80个数据点预测值的平均绝对偏差为1.92 Pa,平均相对偏差为50.18%.考虑到屈服值不易测准,特别是小屈服值时更易出现较大相对偏差的因素,该模型对混合原油屈服值的预估结果还是可以接受的.  相似文献   

2.
对组合预测方法进行了拓展,将理想点多属性决策算法引入中长期电力负荷预测中,建立理想点组合预测模型,进行中长期电力负荷预测。所建模型中以各单一预测模型的最大误差绝对值、最小误差绝对值、平均绝对百分误差和均方根差4个评价指标的倒数为属性集,以各单一预测模型种类为方案集。计算各模型与正理想点间的偏差,根据正理想点间偏差确定各单一预测模型的权重。通过对某地区全社会用电量进行预测,并与单一预测模型进行误差比较,验证了组合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对大量混合原油凝点数据的分析发现 ,两组分原油按 1∶1混合后 ,混合原油凝点的实测值与线性加权方法计算值之差的绝对值与两组分原油各自凝点之差的绝对值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用原有计算模型须已知每两组分原油按 1∶1混合后的凝点。提出了计算混合原油凝点的一种新方法 ,弥补了现有混合原油凝点计算模型的缺陷。利用此方法 ,仅须知道各组分原油的凝点 ,即可计算在任意混合比例条件下混合原油的凝点。对于凝点不完全确定的两组分混合原油 ,用此方法不仅可以预测凝点 ,还可预测各配比条件下混合原油凝点的变化范围。利用 5组 2~ 5组分混合原油的实验数据验证表明 ,新方法对混合原油凝点的计算结果与现有模型的计算结果的准确性相当。  相似文献   

4.
计算混合原油凝点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大量混合原油凝点数据的分析发现,两组分原油按1:1混合后,混合原油凝点的实测值与线性加权方法计算值之差的绝对值与两组分原油各自凝点之差的绝对值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用原有计算模型须已知每两组分原油按1:1混合后的凝点。提出了计算混合原油凝点的一种新方法,弥补了现有混合原油凝点计算模型的缺陷。利用此方法,仅须知道各组分原油的凝点,即可计算在任意混合比例条件下混合原油的凝点。对于凝点不完全确定的两组分混合原油,用此方法不仅可以预测凝点,还可预测各配比条件下混合原油凝点的变化范围。利用5组2~5组分混合原油的实验数据验证表明,新方法对混合原油凝点的计算结果与现有模型的计算结果的准确性相当。  相似文献   

5.
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含蜡原油触变应力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蜡原油的流变性对其管道输送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原油温度逐渐接近凝点时,原油表现为非牛顿流体,其流变性表现出异常复杂的触变性.利用人工神经网络较强的非线性逼近、良好的自适应和预测性能,采用误差反向传播算法(即BP算法)对含蜡原油的触变剪切应力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和采用R-G模型方程计算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BP网络计算的精度高于R-G模型方程计算的精度,BP网络和R-G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5.0%和12.7%.  相似文献   

6.
根据30组不同电阻和温度下的沥青软化点的实测数据集,应用基于粒子群算法(PSO)寻优的支持向量回归(SVR)方法,并结合留一交叉验证(LOOCV)法对沥青软化点进行了建模和预测研究,将其预测结果与多元线性回归(MLR)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SVR-LOOCV预测的最大误差为2.1 ℃, 远比MLR模型计算的最大误差7.9 ℃要小得多。统计结果表明:基于SVR-LOOCV预测结果的均方根误差(RMSE=0.75 ℃)、平均绝对误差(MAE=0.32 ℃)和平均绝对百分误差(MAPE=0.28%)相应也比MLR回归模型的预测结果(RMSE=3.3 ℃,MAE=2.6 ℃和MAPE=2.34%)要小。因此,应用SVR实时预测沥青产品的软化点,可为生产优质沥青提供准确的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7.
原油掺炼对混合原油、馏分油及渣油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了卡宾达和阿曼原油、卡宾达和马西拉原油、马西拉和大庆原油等3组混合原油,考察了原油混合后,在520°C前的拔出率、粘度、表面张力、密度、凝点、馏分油密度和折光率等性质。结果表明:不同原油掺炼比例适当时有可能使拔出率高于理论拔出率0.88%~3.87%;掺炼原油总拔出率的正增趋势对应着粘度、表面张力、密度和凝点的负增趋势,反之亦然;在最佳掺炼比条件下,原油掺炼会引起原油各馏分结构组成变化,而且对柴油、蜡油及渣油尤其明显,渣油略有变重;混合原油拔出率及原油、馏分油和渣油性质的变化不具有加和性。  相似文献   

8.
经热萃取从含油污泥中得到的回收污油凝固点高、流动性差,为降低凝点改善其低温流动性,分别采用降凝剂及降凝剂与超声波联合处理的方法,对回收污油进行降凝处理.结果表明:在众多降凝剂中EVA的降凝效果较好,且当反应时间为0.5 h、反应温度为75℃、降凝剂的质量浓度为400 mg/L时,污油凝点从48℃降低到12℃,降凝率达75%;若将降凝剂和超声波联合使用,凝点可降到5℃,降凝率达90%;处理后的污油与原油混合具有良好的输送性能.  相似文献   

9.
不同预测模型在同一时刻都存在不同的预测误差,最优组合预测的预测精度要比其他模型高,但并不是所有时刻误差都最小,有的时刻可能比单项预测误差还大,因此,在预测时就存在较大的风险.再组合预测可以降低预测风险,但方法比较复杂难以推广.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设计一种预测模型组合开关,根据数据的变化,不同时刻采用不同预测模型,使预测误差每一期都最小,或不是最大.实证结果表明,预测模型开关能够根据数据特征有效控制模型输出.  相似文献   

10.
利用流变测量手段对尼罗原油添加EVA降凝剂前后流变参数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尼罗原油中加入EVA降凝剂后,凝点不变,但低温下的屈服值减小(凝点处降低幅度为70%),反常点由38℃升至45℃,原油的非牛顿流体温度范围向高温方向扩展,此外掺加不同比例轻油的尼罗原油加剂后依然存在反常点升高的现象。最后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出相同条件下原油析出蜡晶浓度远小于其实际内相浓度,证明了原油中蜡晶溶剂化层的存在,进一步完善了降凝剂对含有较多极性胶质的高凝易黏原油的改性机理。  相似文献   

11.
基于含蜡原油可以在低于其凝固点条件下进行开采与输送,提出了原油动凝点的概念,以此来描述剪切作用对含蜡原油析蜡过程的影响,并用管路模型实验测定了不同剪切速率下原油的动凝点。结果表明,凝固温度随剪切速率增大而降低。在生产过程中,考虑到不同剪切条件下的凝固点,可以准确地评价含蜡原油的流变特性,确定井筒的最佳开采温度和最佳输送温度。  相似文献   

12.
为分析矿井瓦斯涌出的非线性关系、指标间复杂联系和准确预测瓦斯涌出量,基于主成分分析和灰色关联理论在克服指标的共线性、相关性对瓦斯涌出量影响,兼顾二者关联性之上,确定主要指标,建立瓦斯涌出量预测的距离模型和灰色模型,进而基于支持向量机非线性,构建非线性组合预测模型.利用训练样本学习和最小绝对百分比误差确定预测模型参数,并以沈阳某矿某工作面为例,运用已构建模型预测瓦斯涌出量.研究结果表明:日产量、采出率与其他指标的共线性相对较强,煤层间距、临近层厚度及层间岩性与其他指标的共线性相对最弱;该模型绝对百分比误差最大为5.83%,预测精度相对高于各个单项预测模型,大幅降低预测风险.  相似文献   

13.
冷热原油交替顺序输送中加热时机的经济比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冷热原油交替顺序输送是原油输送领域的新工艺,其中确定经济加热方案是工程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建立了冷热油交替输送管道的水力、热力计算模型,用有限容积法和热力特征线法对非稳态热力、水力耦合问题进行求解,并用国内某原油管道现场实测数据对程序进行了检验。基于加热能耗最小,建立了加热方式经济比选的计算模型。数值模拟了不同的加热方案,计算了低凝油不同加热时机的加热能耗。结果表明:对低凝油油尾提前适当时间加热可大大节省加热能耗;加热能耗随加热时机的延长先下降后上升,最佳加热时机约为10%。  相似文献   

14.
大庆原油为低硫石蜡基,原油粘度天影响原油集数、长输的重要参数.计算原油粘度时常选用经验系系数,造成计算精度低,误差大.利用最小二来法进行多组数据拟合所得计算系数能提高原油粘温公式的精度,减小误差.  相似文献   

15.
管道结蜡一直是困扰含蜡原油输送的棘手问题,建立准确的蜡沉积速率预测模型对于保障管道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考虑到Elman神经网络(ENN)模型的不足(易陷入极小点、泛化能力弱),基于蜡沉积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天鹰优化器(引入鲸鱼优化算法的狩猎策略对天鹰优化器的局部搜索能力进行改进)的 ENN模型,并基于两组室内实验数据对比分析了所建新模型和其他模型预测精度的差异。结果表明,改进新模型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为0.7603%、1.2452%,其预测精度明显高于传统ENN模型;采用改进天鹰优化器建立的ENN模型可对初始权值和阀值进行寻优处理,极大提高了泛化能力,因此具有预测精度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系统地研究了模拟管流的中低速剪切持续时间对添加降凝剂的新疆混合原油流变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原油析蜡高峰区2~20℃的温度范围内.将以1312s~(-1)高速剪切加剂原油的凝点及剪切温度以下的表观粘度大幅度上升.增加降凝剂的加入量反而会加剧剪切引起的流变性的恶化.如果高速剪切后温度保持恒定,则该温度下的(表观)粘度不受影响.25℃以上的高速剪切对凝点及2℃时的原油的表观粘度均无影响.不论原油加降凝剂与否,经历动冷后原油的屈服值远小于静冷的原油.  相似文献   

17.
剪切作用对添加降凝剂后新疆混合原油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系统地研究了模拟管流的中低速剪切持续时间对添加降凝剂的新疆混合原油流变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原油析蜡高峰区2~20℃的温度范围内,将以1312s^-1高速剪切加剂原油的凝点及剪切温度以下的表观粘度大幅度上升,增加降凝剂的加入量反而会加剧剪切引起的流变性的恶化。如果高速剪切后温度保持恒定,则该温度下的(表观)粘度不受影响,25℃以上的高速剪切对凝点及2℃时的原油的表观粘度均无影响。不论原油加降凝剂与  相似文献   

18.
含蜡原油在凝点下的触变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含蜡原油组分复杂、凝点高(20~30℃),其流变性质异常复杂.当原油温度逐渐降至凝点附近时,其流变性质表现出复杂的触变性.基于此对大庆原油在凝点下的触变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利用实验数据获得了不同温度下描述大庆原油初次裂降过程的R—G模型方程中的模型参数,对模型中的参数与温度的关系进行了曲线拟合,得到了各参数与温度的关系。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实验还发现原油降温速率对其触变性有着重要的影响,降温速率越大,屈服应力和平衡应力越高.  相似文献   

19.
利用最优加权组合法,对时间序列模型、灰色预测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进行组合,通过计算确定其权重,得出未来五年安徽省的GDP,同时根据平均绝对百分误差、均方根误差以及泰尔系数,将组合预测模型与单一的预测模型进行比较,得出组合预测模型的精度比单一预测模型预测精度高,并根据组合预测结果可以看出在未来五年安徽省的经济会持续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环氧树脂胶黏剂的粘接结构已被广泛应用,多轴载荷作用下的疲劳寿命是其应用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本文采用中空圆柱形对接试件,对其进行单轴拉压、单轴扭转、比例加载路径和非比例加载路径等不同路径下的疲劳实验,并获得了这些情况下试件的疲劳寿命.分别用SWT、FS、CHX和修正CHX的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对其寿命进行预测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SWT模型预测结果偏于保守,只有少部分非比例路径数据点部分落在2倍误差范围内;FS模型预测结果则过于保守,两个路径的所有数据点都远远落在2倍误差范围下方;CXH模型预测结果好于SWT和FS两个模型预测结果,两种路径的部分点都有落在2倍误差范围内.考虑到粘接结构在多轴疲劳载荷下的复杂混合失效特点,按照实验实际情况,对CXH模型进行了修正,增加两个方向应变的影响系数.采用修正后的模型对粘接结构多轴疲劳寿命进行预测,结果显示,大部分数据点都能落在2倍误差范围之内,预测结果优于以上3个模型.修正的CXH寿命预测模型适用于环氧树脂胶粘接的对接结构多轴疲劳的寿命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