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2019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确定原油的含蜡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DSC热分析技术得到了原油析蜡过程的热谱图,测定出了原油的析蜡点、析蜡高峰点、析蜡热焓等特性参数。给出了根据DSC实验结果计算原油含蜡量和一定温度区间内原油析蜡量的方法。分别对大庆、中原、胜利油田的原油进行了DSC热分析实验,根据其DSC热谱图计算了3种原油的含蜡量以及不同温度区间内的原油析蜡量。其计算结果与采用RIPP-90方法(氧化铝吸附法)的测量结果对比表明,二者吻合较好,从而验证了DSC方法的可靠性。计算原油含蜡量方法的关键是选取DSC热谱图基线及确定蜡的平均结晶热。蜡的平均结晶热与原油中蜡的分子结构、碳数值等因素有关。胜利原油蜡的平均结晶热取215J/g;对未知分子结构的原油,建议蜡的平均结晶热取为210J/g。  相似文献   
2.
剪切作用对添加降凝剂后新疆混合原油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系统地研究了模拟管流的中低速剪切持续时间对添加降凝剂的新疆混合原油流变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原油析蜡高峰区2~20℃的温度范围内,将以1312s^-1高速剪切加剂原油的凝点及剪切温度以下的表观粘度大幅度上升,增加降凝剂的加入量反而会加剧剪切引起的流变性的恶化。如果高速剪切后温度保持恒定,则该温度下的(表观)粘度不受影响,25℃以上的高速剪切对凝点及2℃时的原油的表观粘度均无影响。不论原油加降凝剂与  相似文献   
3.
非牛顿流体流变性测定中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同轴圆筒旋转粘度计中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剪切率及剪切应力的分布特点,提出了一种简便准确地测定非牛顿流体流变性的数据处理方法,这种方法可使RV-2型旋转粘度计的三种测量系统的测量偏差大大减小。  相似文献   
4.
系统地研究了模拟管流的中低速剪切持续时间对添加降凝剂的新疆混合原油流变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原油析蜡高峰区2~20℃的温度范围内.将以1312s~(-1)高速剪切加剂原油的凝点及剪切温度以下的表观粘度大幅度上升.增加降凝剂的加入量反而会加剧剪切引起的流变性的恶化.如果高速剪切后温度保持恒定,则该温度下的(表观)粘度不受影响.25℃以上的高速剪切对凝点及2℃时的原油的表观粘度均无影响.不论原油加降凝剂与否,经历动冷后原油的屈服值远小于静冷的原油.  相似文献   
5.
非牛顿流体流变性测定中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同轴圆筒旋转粘度计中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剪切率及剪切应力的分布特点,提出了一种简便准确地测定非牛顿流体流变性的数据处理方法,这种方法可使RV-2型旋转粘度计的三种测量系统的测量偏差大大减小。  相似文献   
6.
为保证油罐安全和油品流动性,原油多采用维温储存方式,油温长期维持在较高水平,能量消耗较大。稠油凝点较低,在较低温度下仍保持液态,不存在外输加热时凝油膨胀破坏罐体的问题,这为稠油常温储存提供了可能。本文基于热量损耗开展了稠油经济储存方案研究:首先建立了油罐自然降温过程的数学物理模型,并基于SIMPLE算法编制了温降求解程序以计算热量损耗;然后采用FLUENT软件模拟了热油循环加热时罐内原油的升温过程;最后以加热过程中燃油消耗量为指标,计算了维温储存和常温储存两种方案的耗能。结果表明:在给定条件下,采用常温储存时,储罐在冬季、春季和夏季的燃油消耗量分别比维温储存降低37.5%,39.2%和56.6%,证明了稠油常温储存的巨大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7.
应用DSC热分析技术得到了原油析蜡过程的热谱图 ,测定出了原油的析蜡点、析蜡高峰点、析蜡热焓等特性参数。给出了根据DSC实验结果计算原油含蜡量和一定温度区间内原油析蜡量的方法。分别对大庆、中原、胜利油田的原油进行了DSC热分析实验 ,根据其DSC热谱图计算了 3种原油的含蜡量以及不同温度区间内的原油析蜡量。其计算结果与采用RIPP 90方法 (氧化铝吸附法 )的测量结果对比表明 ,二者吻合较好 ,从而验证了DSC方法的可靠性。计算原油含蜡量方法的关键是选取DSC热谱图基线及确定蜡的平均结晶热。蜡的平均结晶热与原油中蜡的分子结构、碳数值等因素有关。胜利原油蜡的平均结晶热取 2 15J/g ;对未知分子结构的原油 ,建议蜡的平均结晶热取为 2 10J/g。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