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是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面对城乡劳动力的供给压力、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偏低、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充分、县域经济吸纳富余劳动力的能力减弱等问题,文章探讨了促进农村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2.
加强农村劳动力素质能力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水平,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根本条件,也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基本路径之一。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必须加快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机制使培训成为农民增加自身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手段。要创新的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建立并创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机制,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政策,强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城市文化消费为例,基于空间面板杜宾模型方法,对省域层面农村劳动力对城市区域公共服务的影响机制及可能的空间外溢效应进行了识别。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会显著增加转入区域及其周边城市文化消费价格;转移劳动力的低技能水平并没有直接影响到劳动力的收入水平,而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与公共服务供给产生了较明显的负面影响。为了满足城市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迫切需求并抑制其对城市公共服务能力的负面影响效应,重点应该是加大对转移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投资,全面提高转移劳动力的技能水平与劳动生产率。同时,积极推动区域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重点发展服务业特别是公共服务业,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和产业对转移劳动力吸纳能力。  相似文献   

4.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大量需求,以此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做好技术及思想储备,从而提高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水平,推进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而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的核心问题在于农村人力资本含量的高低。农村剩余劳动力文化知识欠缺、专业技术缺失等人力资本问题严重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必须从人力资本视角出发,不断提高农民教育水平、增加政府投入与培训、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机制,为顺利实现劳动力转移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我省农村富裕劳动力的基本情况,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水平进行了分析,对甘肃转移劳动力与西北省区就业行业结构进行比较,找出我省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相应的提出了加强我省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目前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也是改变农村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之一。务川县是贵州北部的一个农业大县,同时也是劳动力转移大县,对务川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对我国西南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都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沐川县作为四川盆地边缘山地贫困地区样本县,采用与人口规模成比例的分层概率抽样(PPS)方法在沐溪、幸福与建和3乡镇抽取9村、43组的306户进行农村劳动力转移问卷调查.将宏观数据与问卷调查等微观数据相结合,探讨劳动力转移特征、制约与对策.结果表明,建国以来沐川县农村劳动力呈波动增长,农业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增大,但剩余劳动力数量仍然很大(2014年为9.1万,占劳动力的64.99%),外出务工是其流动的主要渠道.该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和比重逐年增大,转移距离呈缩小趋势(省内转移达61.94%),就业以初级劳务型为主(专业技术型仅占5.67%),转移主体为新生代农民工(占53.85%),乡镇间转移差异明显.异地转移主要受盲目自发转移,就业竞争力不强,转移带来的社会问题突出等制约.而就地转化主要受农业的吸收有限,非农产业吸纳不足,农民工难以市民化等制约.今后应采取以下措施促进其合理流动和转移转化:近期以加强转移服务和管理为主,促进农村劳动力外出转移;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重视低丘缓坡开发,增强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将扶贫开发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流动结合起来,因地制宜推进乡村发展和劳动力就地转化;实施区域产业转型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有效联动.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新特性:①近年来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增速不断下降,农民工3-资上涨,同时农村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比重下降,结构劣化,进一步转移劳动力困难;②转移劳动力出现区域重新配置的迹象,然而这种迹象受东中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同步上升等因素阻碍;③“新生代”农民工的幸福感普遍偏低,可能成为城市的隐患。因此应完善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与公共服务,提高农民工的城市待遇,建立农民工稳定的劳动关系。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力度,通过提高农民工整体的技能水平来抵消由于工资水平上涨带来的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效应。要逐渐将服务业作为吸收劳动力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10.
劳动力转移是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增长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也是农村家庭人均电力消费量变化的核心影响因素。通过深度访谈,基于陕西省农村地区"劳动力转移与农村生活能源"的调查数据,结合农村实际状况考察了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家庭人均电力消费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家庭人均电力消费量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即农村家庭劳动力转移人数、农村家庭劳动力转移收入、农村家庭劳动力转移收入占比均显著提升了农村家庭人均电力消费量而农村家庭劳动力转移人数占比显著降低了农村家庭人均电力消费量。  相似文献   

11.
我国正经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城市化过程,劳动力的数量大.文化水平较低,无序流动并且同行业上流动频繁是这个劳动大军的里著特点,他们的生活状况也不很理想,因此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业发展已进入新阶段,农村劳动力市场在面临难得的壮大机遇的同时也正经受着严峻的挑战。尤其对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文化落后,信息不灵的冀西北坝上地区,其长期面临着农村剩余劳动力总量大,学历低,就业能力差,农民生活水平低下的窘状。因此,提高冀西北坝上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程度的关键是大力推进和不断完善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以尽快摆脱这一地区资源荒废,经济贫乏,乡民困苦的现状。  相似文献   

13.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是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必然趋势,也是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阐述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现状,提出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的问题,剖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为今后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合理化转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要实现"四化同步"新战略,农民增收是关键。已有研究表明,非农就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而教育对于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时期厘清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状况及其与就业的关系,不仅是当前实现可持续脱贫的需要,更是长远制定人力资本提升战略,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利用课题组收集的中国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和农村中学学生基本情况调查的信息,围绕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就业现状以及农村未来劳动力人力资本提升面临的挑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提升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农村地区是短板,贫困农村地区是短板中的短板。受教育水平越低,不就业的比例高,参与非农就业的比例越低,越容易陷入贫穷。因此受教育水平低的人成为扶贫关注的重点。此外,农村地区人力资本提升面临着诸多挑战,有效克服这些挑战方能打破贫困的代际传递。  相似文献   

15.
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伴随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而必然出现的经济现象。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不仅是农村改革与发展的难点问题,也是我国如期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河南作为农村人1:7占75%以上的农业大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尤为突出。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进一步合理有序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关系到河南省能否顺利搞好现代化建设必须面临的现实问题。本文从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以及遇到的问题入手,找出河南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和制约因素,并分析探讨当前形势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和对策,从而加快河南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以期早日实现河南由农业弱省向经济强省转变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职业教育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农村职业教育应对农村劳动力转移需求的能力不足,是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为此,拓展农村职业教育的功能,积极展现其化民、安民、育民和富民功能;同时构建和选择具有较好适宜性的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转型期河南省农村的社会风险主要包括农民的人身风险、农村民间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受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突出和农村文化风险。为有效防范和化解社会风险,构建和谐中原,必须培育农民的风险意识,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培育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防范风险的政策制度,推进农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农村劳动力本地化转移模式的基本内容,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农村劳动力本地化转移所具有的优势、劣势以及所面临的机会和威胁,并从政策支持、大力发展乡镇经济、提高劳动者素质等方面探讨加快农村劳动力本地化转移的措施。农村劳动力本地化转移对于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土地和劳动力是农业生产中的两大要素,土地资源和劳动力的合理配置能够有效促进山区农村经济发展。基于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和永胜县的抽样调查,分析山区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和土地流转现状,运用线性回归方法、趋势线方法,研究山区农村土地流转与劳动力非农就业两者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受农户自身素质、土地耕种条件、地形条件等影响,山区土地流转规模小,比例低,行为不规范,效益低;山区农村非农就业以文化程度较低的男性青壮年劳动力转移为主,且非农就业经济收入比重偏低;土地流转与非农就业高度相关,相关系数R=0.913 9,地势平坦的区域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之路。但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了城市经济和社会流行文化的冲击,许多人的性意识、性价值观、性道德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它的变化必将引发大量性问题的出现。本文在对昌吉市六工乡实地调查基础上,从理论方面探讨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到底引发了哪些性问题、引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社会各界及政府应对此给予什么样的重视与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