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社会之进步和科技之发展,给人类提供了极为丰沛之物质财富,然而,人类亦渐失自己之精神家园与灵魂。欲找回丢失之精神家园与灵魂,欲诗意地栖居尘世这个"唯一的天堂",人类之生活就须诗意化艺术化。林语堂提倡"生活的艺术",于他而言,生活即艺术。"生活的艺术"乃人生之一种积极之生活态度,一种生活方式和哲思情怀;"生活的艺术"是人生之一种生命存在之艺术体验,一种静观超然之精神境界;"生活的艺术"亦是一种高智、随性、细致、从容应对尘世之方式。故其热爱自然,于自然中感悟生活之真谛和生命之真如,于闲适中抽烟、钓鱼、听音乐、与古今中外之先贤达人心灵相契,细品生活之乐慢味人生之美,从而将平凡简单之生活升华至哲学与艺术之高度。  相似文献   

2.
审美通常被人们等同于艺术修养,其实它的内涵远比艺术修养丰富、深刻,它涉及人对生活的基本态度、基本生活方式等问题.完整意义上的审美的人是指能够以审美的态度对待社会人生,即形成审美人生态度.从审美眼光、自然之美、艺术沉醉三个方面着力探讨了审美人生态度如何得以形成.  相似文献   

3.
朱光潜提出"人生艺术化",并指诗之美在情趣饱和的意象。艺术是情趣的活动,但有人情趣丰富,有人情趣干枯。在情与理孰轻孰重的论辩中,朱光潜认为纯任理智的生活,趣味剥削无余,且道德亦流为下品,"人生应有若干喜剧才行"是他的回答。艺术貌似无所为,却弥补了道德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维特根斯坦在反对私人语言论证时所引入的对私人感觉的讨论引起了学者们对私人感觉的广泛争论.以<哲学研究>为主要文本依据,将维特根斯坦所反对的私人感觉总结为三个方面: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上通过强调个人感觉的所有权以表明感觉的私人性;从认知意义上坚持只有认知主体自己知道自己是否真的具有某种感觉经验;从形而上学层次上坚持有关心理现象的语词(包括感觉语词)指称了某种独特的内在过程这种意义上的私人性.维特根斯坦从其思想的立足点-语言游戏出发,从语法上分析了私人感觉观念产生的根源,告诫人们要澄清日常语言的用法,防止对其做形而上学地使用,消除哲学的幻象.  相似文献   

5.
在朱光潜那里,人生分为广义的完满人生和狭义的实际人生.前者具有理想的形而上意义,侧重于人的生命;后者属于现实的形而下层面,指的是人的实际生活,而这却是大部分人的生活状况,从而让我们不能免俗.如果我们将人生理解为人的生命,那么人生艺术化;如果我们将人生理解为人的生活,那么艺术生活化.相较于生命来说,生活是实在的,触手可及...  相似文献   

6.
萨特反对西方传统的模仿说,认为艺术不是对现实的单纯模仿;反对通过虚饰来体现某种意义。认为艺术手法的革新拓展了艺术家的自由,体现了更为深刻的存在。他把绘画艺术分为象征性和抽象性两种,并极力赞扬了抽象性绘画对艺术的发展作用,认为不同的艺术种类对现实的介入方式也不同。他的艺术论根植于现象学想象理论的基础之上。他反对把艺术归结为现实或意义、物等,也不同意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在他眼里,艺术是具有当代性的,艺术是美的存在,体现了人的自由。  相似文献   

7.
张琪 《海峡科学》2000,(3):55-55
车尔尼雪夫期基说过:"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语文科是一门集文学、艺术、历史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蕴含着丰富的美学内涵.语文教材中的大多数选文是各类文体精品,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处处闪耀着美的光辉:那诗歌的意境美,散文的语言美,游记的自然美,小说戏剧的形象美等,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是美的使者,不仅要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传授语文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去发掘、品味、欣赏语文教材中浓郁的美学内涵,体现语文教学的独特风格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王维是唐代山水诗派中当之无愧的代表人物。王维的山水诗清淡如水,冲和闲远,俊逸空灵。诗意与禅意有机结合,具有朦胧、含蓄美。同时,诗中常有形与声的刻画,情与意的交融,极具阴柔美。王维的山水诗特点的形成,是与他独特的人生经历、个性化的生活情趣、高妙的艺术造诣和对自然山水超绝的感觉有着直接关系的。  相似文献   

9.
生活离不开美,缺乏美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人生。信息技术课中蕴涵着美。在信息技术课中挖掘教学中的美育因素,培养学生美的鉴赏能力,启发学生去感受美、创造美、传递美,是信息技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生活离不开美。缺乏美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人生。信息技术课中蕴涵着美。在信息技术课中挖掘教学中的美育因素,培养学生美的鉴赏能力,启发学生去感受美、创造美、传递美,是信息技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针对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这个话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日常生活审美化拆除了生活与艺术之间那堵传统的高墙.无论是艺术向着日常生活靠拢的追求,还是艺术元素融入到商品设计、购物广场、街心花园等生活细节,审美因素日益向日常生活转移、渗透和扩展,这种有意识地将艺术融入生活的活动其背后的推动力是消费社会中商品的市场逻辑.文章试图从商品美学、服饰审美、艺术家与奢侈品合作三个方面切入分析消费社会语境下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的实质,并对商品与美学的合谋现象作一些反思.  相似文献   

12.
科学美学教育在工科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美与文学、艺术中的美育因素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科学美学教育是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增强学习自然科学基础课的兴趣、形成完善的科学思想、促进情感发展、完善健全人格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化视野中的审美心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如一位批评家所言 ,现在文化和审美越来越分离 ,孤立的审美成为当代主要的问题 ,作者反对这种不良的研究倾向 ,希冀着文化审美心理学的突显。因为审美心理并非栖居在理想的真空中 ,而是生长在人类文化这片沃土上 ,无论是群体审美心理还是个体审美心理 ,它们都是文化这棵巨树上的果实。  相似文献   

14.
数学不但拥有真理而且还具有至高的美,这种美没有华丽的装饰,而是一种纯净而崇高的美。数学美是科学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方法应用于美学能充分发挥美学的社会效益,共创美好的未来,从而达到一种只有艺术才能显现的那种完美境地。本文从四个角度出发阐述数学美是美学的一种高级形式,是一种深奥的美。  相似文献   

15.
文艺美学自学科诞生之日起就伴随着巨大的争议。对文艺美学的研究领域、研究成果、课程设置三个方面进行考察,提出了文艺美学具备成为一门学科的条件的观点,同时,针对有的学者提出的文艺美学是将美学庸俗化,以及其自身定位不明,研究领域不清晰等质疑提出了一点异议。文艺美学诞生在中国,对中国学术界有重要的原创意义,我们应该站在这样的立场来看待其价值,思考其发展。  相似文献   

16.
美学神秘主义的主要命题是:审美超越的形而上性,审美经验的“不可言说性”,审美经验与宗教经验的同一性。实践美学需要对这些美学神秘主义观点进行祛魅。实践美学将美看成一种客观的社会现象,将美感视为可以理解的人的一种心理机制,反对过度夸大审美的功能,把审美当成拯救人类的新宗教而加以神秘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究孙政学先生的水彩画创作,探讨了当前中国艺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揭示出艺术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以及精英精神的重要性。这种精英性要求在文化位置上全身心地投入生活,不断开发生活和艺术中真善美的内涵,用深厚的文化底蕴去充实和表现它。在艺术形式上,表现为通过自己对生活、时代的理解和感悟来吸收中西方艺术精髓,立足现代,诠释传统。而这一切最终都要落实在画面的视觉形象之中。  相似文献   

18.
从美学、美育的功能及其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作用、影响角度,论述美育在高校中的地位和作用,并讨论加强高校美育教育的措施、办法。  相似文献   

19.
茶艺美学论     
茶艺美学是生活美学 ,也是人生美学。茶艺美学就其形式而言 ,表现在前置、操作和完成三个阶段 ,十八个步骤中。茶艺美学的原理 ,是以严格的规范促使一个人的思想用文雅和高尚的方式表现出来 ,她强调的是过程 ,而不是结果。茶艺美学是动静结合、不断发展的美学。  相似文献   

20.
艺术是生活的调味品,是对生活的另一种诠释,丰富的情感让艺术更具生命力和感染力。在演奏艺术中,情感表达非常重要,不仅可以提升演奏的表现力,还可以升华作品蕴涵的情感。不同的演奏特征可以表现不同的艺术情感。要不断提高艺术修养,注重艺术审美,深刻理解作品,正确处理演奏技巧和情感的关系,增强情感在演奏中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