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峡双线五级船闸是当今世界设计总水头和单级输水水头最大、工程的技术问题十分复杂的特大型通航建筑物。船闸工程建设,集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先进工艺与材料和先进项目管理于一体,极具挑战性的世界级工程。三峡船闸通过17年建设和9年运行,有效解决了设计、施工、设备制造与安装、系统调试中的各种难题。从三峡船闸二期主体工程项目管理实践出发,对工程项目管理理念、管理体系、管理方法、技术创新、团队建设等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
1问题的提出 三峡工程将上游660 km河道渠化,明显改善川江通航条件.三峡蓄水以来,川江航运迅速增加.2004-2007年三峡累计过坝货运量接近2亿t,2008年过坝货运量达到6 847万t,比20Q3年增加3.6倍,增速超过三峡论证预计的水平.估计到2030年经三块水库的单向运量将远超过规划的5 000万t能力.这将对三峡通航设施、库区航道和重庆港口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和更大挑战.  相似文献   

3.
三峡五级船闸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通航设施,船闸投入运行的级数需根据不同,下游水位的组合来确定。本文分析推地了在满足各闸室设计允许的最高,最低通航水位及输水闸门最高工作水头条件下,根据实测的上,下游水位判断运行级数,计算补水量的方法和数学模型,解决了监控系统自动生成船闸运行级数,自动判断补水及补水量计算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基于仿真软件SIVAK建立三峡船闸仿真模型,分析船舶的待闸时间,研究过闸调度策略.运用先到先服务(FCFS)调度方式和现实中过闸船舶编排调度方式,分别对三峡船闸通过能力进行仿真,得到两种调度的仿真结果.对比结果表明,运用FCFS调度方式可以明显缩短船舶待闸时间,增加过闸船舶数量,提高船闸通过能力,提升船闸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5.
三峡枢纽工程施工规模巨大,施工强度高,技术复杂。针对施工期通航、长江截流、高强度土石方和混凝土施工、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和双线五级船闸等诸多施工技术难题,工程采用了“三期导流、明渠通航、围堰发电”施工方案。文章重点介绍了施工导流、土石方和混凝土工程施工实践与主要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6.
Best fit算法在三峡船闸调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三峡区段的通航能力,建立了一种适用于三峡永久船闸的决策支持系统.研究了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关键问题——船舶入闸编排算法,基于三峡通航的实际情况,如船型复杂多变,中小船舶抢道入闸等,建立了解决问题所需的数学模型.以经典的best fit算法为基础,考虑到各种实际情况,设计了带匹配权值的best fit算法,通过多次测试确定了估价函数,较好地解决了闸室面积利用率和船只优先级别之间的矛盾.实验表明算法适用于三峡永久船闸的编排调度,效果不错.  相似文献   

7.
三峡工程是当代全球最大的水利工程,其中的每一项重大工程技术设计与施工建造,均可列为世界水利工程的难题和典型案例,是人类水利工程建设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文章根据1994年开始的三峡通航建筑物技术设计的全面审查,就通航建筑物总体布置,船闸输水系统和船闸水力学,永久船闸高边坡设计,永久船闸水工结构,升船机,技术设计阶段的科研工作成果等6个部分做了阐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三峡永久船闸决策与仿真系统是用于模拟船闸运行调度过程的一套系统。闸室编排调度是一个NP-完全问题,首先建立解决该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提出一个优化算法,有铲地解决闸室面积利用率和过闸船舶优先级之间矛盾的问题,最后用试验数据说明该算法可提高三峡船闸编排调度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三峡枢纽的年设计通航能力为5000万t,通航建筑物由永久船闸和升船机组成,上下游分别有2~3km的防淤隔离堤。关键技术问题为上游隔离堤内因船闸取水而产生的往复流涌浪将影响船舶的航行安全,取水及往复流和异重流产生的严重淤积;下游隔离堤内则主要是异重流淤积。  相似文献   

10.
正截至2017年3月7日,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内河船闸——三峡船闸累计过闸货运量突破10亿吨。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100多处主要险滩被淹没,加之航道整治工程的实施,库区通航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大部分单行控制河段被取消,绞滩站全部被撤销。重庆至宜昌河段水深为4.5米以上的航道长达548千米,一年中有半年以上可以通行5000吨级单船和万吨级船队。  相似文献   

11.
黄捷  王平 《科技信息》2010,(11):417-418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内河航运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船闸是内河航运的枢纽,泰州境内的泰州船闸为单级单线船闸,泰州船闸于1953年建成,位于城区南官河城区段,设计通过能力400万吨/年,而根据统计数据,2008年泰州船闸实际通过量达到1431万吨,年。远远超过当初的设计通过能力,船闸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根据泰州市城市发展的要求,南官河城区段将作为市内景观河道,规划将泰州船闸通航功能迁至周山河套闸。周山河套闸为水利套闸,虽有通航功能,但不能满足周山河航道的规划通航标准.必须进行技术改造。因此,迫切需要对新建船闸货运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简要介绍了三峡双线五级船闸的总体设计及总体布置,高水头船闸的输水技术,全衬砌船闸结构的关键技术问题,大型人字门及启闭设备和复杂运行条件下的监控技术。船闸自2003年投入运行,运行实践证明,设计采用的技术先进、合理、可靠。三峡船闸的设计建设,发展了船闸工程的设计理论和实践,使世界船闸工程技术达到了新水平。  相似文献   

13.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分配是进行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评估和运营管理的关键技术之一。考虑有效路径之间重叠对路径选择概率的影响,在效用函数中加入路径尺度调整效用值,提出基于路径尺度的Logit客流分配方法。以北京地铁线网为例,构建乘客出行广义费用函数,搜索有效路径,清洗自动售检票系统(automatic fare collection, AFC)刷卡数据,通过MATLAB软件进行客流分配计算。结果表明:与既有模型相比,路径尺度Logit模型路径选择概率误差降低了24.32%,提高了客流分配精度。提出的路径尺度Logit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有效性,对于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科学规划水平、降低运营安全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试验研究了三峡枢纽运行初期坝上游的通航条件.在枢纽运行32年之内,坝上游修660 m短堤的引航道即能满足通航要求.在运行20年之内泥沙淤积不会影响船闸侧向取水,20年之后则需在取水口附近适时清淤.对坝区来沙量变化、淤积过程、挟沙能力及浓度分布等参数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包隔流堤可以在30年以后修建.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三峡船闸四级运行方式下二闸首作为首级运行时一闸室水体波动特性;阐述了波动形成的机理,分析了二闸首阀门运行方式对一闸室波动的影响;提出了满足一闸室待闸安全要求的阀门开启方式;通过实船试验检验了一闸室待闸船舶停泊条件,总结了一闸室待闸调度方式。运行实践表明,三峡船闸完建期实行四级运行方式下,将下行船舶由靠船墩移至一闸室满闸室待闸,可提高船闸日均通过闸次近3个,通航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通航能力不足带来的问题,老龄船闸需要进行扩容,而一些船闸扩容后闸室形状变为不规则形状.为提高闸室面积利用效率,设计不同的船舶编排方法并进行优化.构建船舶交通流、船舶调度和闸室排挡等仿真模型,并设计一种船闸仿真原型系统进行验证.以洪江船闸扩容工程为实例,利用开发的仿真系统对非矩形闸室的船舶编排优化方法进行测试和评价.本文研究对于非矩形闸室编排调度有较强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虚拟仿真具有表达直观、信息量大、综合性强的优势,逐渐在通航管理系统中得到关注。该文从系统应用的角度提出了船舶出闸管理虚拟仿真平台的基本框架,研究了基于数字高程数据、遥感影像数据地形与地物建模技术,重点探讨了在船闸特殊环境下闸室内船舶定位技术及实时数据融合处理技术。以三峡船闸为例,并通过集成水文、气象等要素构建了船舶过闸管理虚拟仿真平台原型系统,采用的技术对于虚拟仿真在行业的应用是非常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施工通航泥沙模型的研究成果,包括施工期坝区河段冲淤变化规律、临时船闸引航道泥沙淤积形态、淤积分布、淤面标高、回淤速度、碍航淤积量、淤沙级配以及淤积对明渠和临时船闸通航条件的影响等,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基于调查数据,采用累积Logit模型对影响驾驶人路径改换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分析影响路径改换行为的主要因素.首先采用SP调查的方式,用离散选择分析法对影响路径改换的因素进行多变量分析;然后,建立多元累积Logit模型,并利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建立路径改换行为的动态评价模型.分析表明:在拥挤收费的前提下,影响驾驶人路径改换的主要因素,取决于不同的收费额度、驾驶人个体属性(驾车类型、月收入等).这一研究结果可以应用到交通规划与管理过程中.  相似文献   

20.
苏北运河是江苏及华东地区经济发展的水运大动脉,现有船闸的控制和管理方式落后,不适应地区经济发展和船闸运营效率的需求,其中的主要问题是控制系统和手段相对落后.基于闸门管理研究、监控环境研究等基础理论,给出了苏北运河船闸控制系统的改造设计方案,介绍了改造及实施实例.该系统的为苏北运河船闸的集中管理、船闸管理水平和通航效率的提高等提供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