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本文通过改进极端相对论性流体力学模型研究损耗过程对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演化的影响,并导出和求解了包括损耗项的流体力学方程。计算结果表明损耗过程加速了QGP的演化,明显缩短了QGP的寿命。并且发现损耗过程对实验可测量也有明显影响,在终态粒子平均横动量分布的例子中,计算的结果显示考虑了损耗过程的影响后,理论计算与实验值更为一致。因此,在细致研究QGP时,不能忽略损耗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普遍认为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在现有的重离子碰撞中可能已经形成,且相对论流体力学是描述碰撞产物膨胀与粒子化过程最有效的工具之一.在考虑到热运动效应的情况下,采用含有由QGP态到强子态相变的流体力学模型分析重离子碰撞中不同带电粒子的横动量与横质量谱,给出该模型的解析解并与实验数据相比较.理论结果与Au-Au在RHIC能量碰撞中的实验测量符合得较好.除了其解析性,该理论模型的典型特点是它包含着高能重离子碰撞产物丰富的时空演化信息,如碰撞产物的初始温度、相变温度、带电粒子的化学冻析温度、QGP与强子态中的声速及重子化学势等.所以本文的研究工作,有利于了解高温高密度碰撞产物的各种传输系数与带电粒子的产生机制.  相似文献   

3.
在流体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利用袋模型分析了在零温有限密度极限下从夸克胶子等离子体(TGP)到强子气体(HG)的一级相变的演化图象。引入QGP所占系统体积的份额描述在有一级相变发生时QGP的强子化剩余率。结果表明强子化剩余率随固有时的增加从1(完全QGP相)逐渐减小到0(完全强子相)。给出了在QGP相、QGP和强子共存区以及强子气体相的能量密度和化学势随固有时的演化关系。  相似文献   

4.
根据双馈水轮发电机结构特点和通风特性,以计算流体力学为基础,建立通风道流体场模型,应用有限体积法对电机内流体流动特性进行数值求解,并对电机内风摩损耗进行计算,进而实现了电机内机械损耗的分离计算.通过与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验证了其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对电机内风摩损耗的敏感性因素进行了分析.采用有限体积法进行求解,得出电机风摩损耗,结合轴承摩擦损耗经验公式计算得出电机的机械损耗,以此机械损耗与实验数据比较验证了结果的正确性.进而分析了电机转速、通风道内壁面表面粗糙度以及通风槽钢长度和尺寸等因素对电机风摩损耗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高能重离子碰撞物理学的主要目的是利用探测到的末态粒子信息得到确实可靠的QGP形成证据.由于QGP只是在碰撞过程的某个极短瞬间存在,所以对核物质演化过程中媒介系统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媒介系统的研究可以把分析QGP的探针深入到粒子冻出之前的媒介系统中.两粒子压缩关联函数通过媒介系统中准粒子与末态自由粒子之间的质量区别来反映准粒子与媒介系统的相互作用,利用非相对论流体动力学演化的火球模型,计算得到以两粒子平均动量为变量的压缩关联函数形式,选用和其他强子反应截面较小的介子模拟计算关联函数,计算结果表明小平均动量的介子来自于半径较大、径向膨胀速度较大的媒介系统,在温度和径向膨胀速度相同的情况下,两个介子的压缩关联函数对媒介系统半径变化不敏感.  相似文献   

6.
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最主要的物理目标之一是寻找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存在的证据并研究其特性.在研究QGP的诸多探针中,重味夸克偶素在重离子碰撞中由于"色屏蔽"效应而造成的压低被认为是QGP产生的直接信号.随着实验和理论的进展,人们发现QGP中的"再产生"和冷核物质效应也会显著地影响重味夸克偶素在重离子碰撞中的产额.近年来,以中美为主研制的STAR缪子探测器(MTD)大大提升了RHIC能区的重味夸克偶素实验研究能力,为探索其在QGP中的各项行为提供了精准的实验依据.本文总结了RHIC-STAR合作组近年来在200 GeV质子-金核和金核-金核对撞中重味夸克偶素J/ψ及Y的产生的实验研究进展.并介绍了近年来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中重味夸克偶素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极低横动量J/ψ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大失谐条件下,运用密度算符间距研究了一位于相位损耗腔中两个二能级原子与相干光场相互作用系统中原子、光场及系统各量子态随时间的演化规律.讨论了光场的平均光子数和相位损耗对该系统动力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相位损耗对光场和系统的密度算符间距均会发生明显影响,但原子的量子态不受损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导出了存在幅度损耗时型原子与光场拉曼相互作用系统的密度算符,并以此计算光场线性熵随时间的演化.数值计算表明光场以一定的周期与原子完全退耦合,光场退回到初始纯态,当衰变常数增大时,场的线性熵趋于纯态的速度加快,光场的平均光子数增大,损耗系数对量子熵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使用流体动力学碰撞模型研究球形靶等离子体鞘层时空演化的求解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利用迎风差分格式求解流体力学方程,将泊松方程线性化后,利用三对角矩阵“追赶”法对其进行求解,使整个计算过程收敛速度较快,提高了整个方程组的求解速度,得到了与解析结果一致的数值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0.
汽车尾气催化转化器内流动均匀性对起燃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优化汽车尾气催化转化器设计,研究其中流动均匀性与催化剂起燃特性的关系。建立了冷启动过程催化剂载体温度场变化的数学模型。使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分析流动均匀性对载体温度场和催化剂转化效率的影响。实验中,通过改变载体端面形状,改变催化器内流动均匀性,并在发动机实验台上测试流动均匀性对起燃特性和催化剂转化效率的影响。计算和实验结果都显示:提高催化器内流动均匀性将明显延缓催化剂的起燃过程,从而增加起燃过程中尾气中污染物的排放。  相似文献   

11.
Christensen UR  Tilgner A 《Nature》2004,429(6988):169-171
In the Earth's fluid outer core, a dynamo process converts thermal and gravitational energy into magnetic energy. The power needed to sustain the geomagnetic field is set by the ohmic losses (dissipation due to electrical resistance). Recent estimates of ohmic losses cover a wide range, from 0.1 to 3.5 TW, or roughly 0.3-10% of the Earth's surface heat flow. The energy requirement of the dynamo puts constraints on the thermal budget and evolution of the core through Earth's history. Here we use a set of numerical dynamo models to derive scaling relations between the core's characteristic dissipation time and the core's magnetic and hydrodynamic Reynolds numbers--dimensionless numbers that measure the ratio of advective transport to magnetic and viscous diffusion, respectively. The ohmic dissipation of the Karlsruhe dynamo experiment supports a simple dependence on the magnetic Reynolds number alone, indicating that flow turbulence in the experiment and in the Earth's core has little influence on its characteristic dissipation time. We use these results to predict moderate ohmic dissipation in the range of 0.2-0.5 TW, which removes the need for strong radioactive heating in the core and allows the age of the solid inner core to exceed 2.5 billion years.  相似文献   

12.
总结了RHIC能区质子-质子和重离子碰撞中粲物理的研究和进展.介绍了RHIC-STAR上开粲与粲偶素测量的最新成果.在从实验上验证QCD理论,理解重味夸克与介质相互作用,解释开粲与粲偶素不同的产生机制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价值,并帮助我们研究和理解重离子碰撞产生的QGP新物质形态的基本特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 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对 FGH96合金进行双道次真应变量为0.6+0.6和0.3+0.9的等温间断热压缩试验,研究了变形温度为1050~1125℃、变形速率为0.001~0.1 s -1时合金的热变形行为和组织演变.热变形过程中合金发生了再结晶,第一道次较小的真应变量减轻了合金的开裂.当第一道次真应变量小时,随着温度和变形速率的上升,合金道次间再结晶软化率增加.不同应变量以及不同道次真应变量均对合金热加工图产生明显影响.在相同变形条件下,当能量耗散率随应变量的增加而下降时,合金中组织由细晶向粗晶转变,反之则由粗晶向细晶转变;当能量耗散率不随应变量的变化而变化时,能量耗散率低于20%的合金中出现大量的不完全再结晶组织,能量耗散率高于35%的合金中出现细小完全再结晶组织.  相似文献   

14.
相对论性核-核碰撞提供了一个可以在实验室内产生和探测QGP(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机会。对QGP的探索不仅对天体物理学和宇宙学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更是对QCD(量子色动力学)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相对论性核-核碰撞产生的极端高温高密条件下对QGP的探索为研究物理学的许多领域提供了可能。该文简要介绍了从SIS能区到...  相似文献   

15.
利用考虑了QGP集体效应和非贝尔效应所讨论的德拜屏蔽现象以及高温极限下QGP中夸克的分布函数和色电势,计算了QGP中夸克反常色导率,并分析了反常色导率的理图像。  相似文献   

16.
工程结构粘滞流体阻尼器减振新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介绍了结构控制和消能减振技术的减振机理和减振设计方法,对不同结构构造的粘滞流体阻尼器的耗能原理进行了研究,研制出了一种性能稳定的双出杆型工程结构减振粘滞流体阻尼器,研究表明,研制的粘滞流体阻尼器是一种无刚度的速度相关型阻尼器,阻尼器的阻尼力与活塞的运动速度近似呈线性关系,对一栋顶部设置有钢塔的高层建筑实施了减振控制,计算结果表明,流体阻尼器可有效地降低结构在强震和大风下的振动反应,是一种性能良好的消能减振装置。  相似文献   

17.
一维构件中的波传播模型及其在结点的能量耗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在高频情况下,一维构件的波传播模型,针对工程中常见的螺栓连接梁结构,讨论了波在这种情况中传播的特性及能量耗散问题,提出了一种简化的非线性接头模型·分析与实践结果表明这种非线性模型更能接近实际,波通过梁的螺栓接部时,存在着能量耗散·螺栓松紧程度对能量耗散有较大的影响·在共振频率处,连接部分发生较大的折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