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洪涝灾害评估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涝灾害在世界范围内发生频繁,灾情严重,带来损失巨大.对洪涝灾害的评估是认识和管理洪涝灾害的前提和要求.洪涝灾害评估可以分为灾前评估、灾中评估和灾后评估三个阶段.文章聚焦于灾前评估和灾后评估,在界定了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的危险性和承灾体的脆弱性等角度概括了洪涝灾害风险评估的内容,从指标确定、损失计量和等级划分等角度介绍了洪涝灾害损失评估的内容,并列出了主流研究方法.最后,对洪涝灾害评估的未来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我国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较为严重,因此灾害的管理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目前,灾害管理体制逐步健全,许多地区都建立了灾害管理体系.洪涝灾害作为自然灾害的一种,是重庆市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每年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严重制约着重庆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研究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重庆市洪涝灾害特点,总结了历年洪涝灾害情况及造成的损失,提出建立重庆市洪涝灾害管理系统,并对该系统作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3.
清代济南市洪涝灾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对清代济南洪涝灾害的时间特征、灾害的等级序列和灾害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清代268年间济南市共发生洪涝灾害110次,其中轻度涝灾41次,中度涝灾60次,大涝灾6次,特大涝灾3次;清代济南地区洪涝灾害变化可分为4个阶段,其中第1阶段(1644-1709年)和第3阶段(1780-1839年)为涝灾少发期,第2阶段(1710-1779年)和第4阶段(1840-1919年)为涝灾多发期;而且从早期到晚期洪涝灾害发生频率呈明显的增加趋势,洪涝灾害的成灾强度也呈现增强趋势.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年降水量明显增加,是该地区清代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同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不合理改造和不科学的利用方式也加剧了洪涝灾害的发生及成灾程度.  相似文献   

4.
系统分析了定陶县洪涝灾害形成的原因,时空规律及特点,最后提出了运用防洪工程措施、防洪非工程措施以及依法防洪等措施,以达到防洪减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济南市城市洪涝灾害浅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济南市城市洪涝灾害频繁.影响了济南市正常的经济生活秩序.洪涝灾害频繁的首要环境因子是降水集中.洪水灾害形成的关键因素是:城区低洼地汇水快,排水不畅;城市建设改变城区水文特征及城市布局的不合理。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的相对落后.根据洪水灾害状况与致灾因素,提出了治理洪灾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试析淮河洪涝灾害成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淮河地处我国南北气候、高低纬度和陆海交互作用的3种过渡带的重叠地区,是七大江河中洪涝灾害最频繁、灾情最严重的河流之一。究其原因有3大方面、9点内容。第一,与流域所处的特殊和不利的自然地理条件密切相关。①天气上,致洪暴雨天气系统众多且组合十分复杂;降雨时空分布很不均匀,降水量年际变化剧烈。②地形上,众多支流均在干流中游汇入,平原洼地占流域面积的60%,形成“关门淹”,难以下泄洪水和排除涝水。③土壤上,淮北平原和黄泛平原土壤土质紧密,水分不易下渗,最易发生涝渍。第二,与黄河661年之久的长期夺淮有着直接联系。④淮河不能直接入海,改流入江,下游地区水灾日益加重。⑤水系巨大变迁,原本统一的淮河划分为淮河水系和沂沭泗水系,且河系紊乱、河道淤废、排水不畅。⑥洪泽湖的逐渐淤积抬高和入湖河口段倒比降的形成,使中游河道下泄不畅。⑦淮河干流中下游河床比降小,甚至出现倒比降,洪水过程极其平缓。⑧黄泛区涝灾尤其突出。第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剧了洪涝灾害。⑨因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而水土流失淤积河道及人为设障,使得河道的行洪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7.
张祎茗 《科技信息》2010,(21):I0160-I0161
本文总结了重庆城区近百余年来的旱涝变化,详细分析了重庆市干旱灾害、洪涝灾害的分布、特点、形成以及发展的机制,在此基础上,从气候背景、环流特征、地形以及人文因素方面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最后针对重庆市旱涝灾害减灾防灾工作所存在的问题,相应地提出了重庆市旱涝灾害的减灾防灾对策。  相似文献   

8.
长江中游地区洪涝灾害风险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确定洪涝指数,对长江中游地区洪涝灾害的强度特征进行了分析,采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对该地区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概率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地区洪涝灾害发生频繁,灾害损失严重,极端降水事件发生的概率风险很大,洪涝灾害和灾情的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9.
我国洪涝灾害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上洪涝灾害发生频率最高、受灾最重的少数国家之一。本分析了我国洪涝灾害的特点、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论述了洪涝灾害产生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并提出了防灾减灾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洪涝灾害风险研究是当前灾害科学研究的热点.本文对洪涝灾害风险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从危险性分析、脆弱性分析和灾害损失评估等方面总结了区域洪涝灾害风险评价的内容;从灾情数据判断的区域风险评价、水文水力学模型的洪水仿真模拟、地理空间信息技术、指标体系、情景驱动以及数学等方面梳理了洪涝灾害风险评价的方法.指出了未来区域洪涝灾害风险评价的发展态势和方向.  相似文献   

11.
采用灾损度DLD和环境不稳定度EI两个要素,构建了灾害经济损失指数DELI(灾损度指数)指标对灾害经济损失进行评估,并应用它对福建省洪涝灾害经济损失趋势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利用灾损度指数对灾害经济损失评估的方法是可行的,不受灾害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限制,可比性强,资料信息源多,计算方便,适用范围广;福建省洪涝灾害灾损度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反映出福建洪涝灾情加重、灾害本身损失加大与福建省环境不稳定度加大有关,和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12.
林悦 《海峡科学》2003,(12):3-4
针对1998年福建省发生特大洪涝灾害的状况,总结了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治理现状.提出了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以EM-DAT(OFDA/CRED国际灾害数据库)为主要数据源,在分析洪涝灾害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亚太地区洪涝灾害发生的时空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1)1990—2010年,亚太地区洪涝灾害呈明显上升趋势,每次洪涝灾害造成的死亡人口和经济损失也呈现上升趋势;(2)在空间上,东南亚发生洪涝灾害的次数最多,南亚和东亚洪涝灾害造成的死亡人口最多,东亚地区洪涝灾害造成的受灾人口和经济损失最大;(3)亚太地区41个典型国家中,中国和印度发生洪涝灾害的次数较多,但每次洪涝灾害造成经济损失最高的国家为朝鲜,造成死亡人口最多的国家为尼泊尔;(4)近年来,亚太地区在防洪减灾能力方面有了比较明显的提升,但南亚地区和朝鲜、尼泊尔、中国、印度、日本、韩国等国家仍需全面提高防洪减灾能力,以减少洪涝灾害造成的人口死亡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4.
沂河中游洪涝灾害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并分析了沂河中游洪涝灾害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线性回归模型,并对受灾程度作了初步预测。  相似文献   

15.
广西喀斯特地区面积大,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水平低,严重的洪涝灾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本文在分析广西喀斯特地区洪涝灾害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以非工程措施为主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江汉平原洪涝灾害遥感监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遥感数据及常规气水文数据获取涝灾信息,用DEM(数字高程模型)或微等高距地形图及其导出的高程-面积-容积模型作涝灾淹没损失估算的基本技术手段,用植被指数作主要方法对江汉平原“1991.07”暴雨涝灾作了灾情评价及减产估算。  相似文献   

17.
2010年汛期,四平市多次遭受暴雨洪水袭击,灾情之重、损失之大、受灾范围之广,是二十多年来所未有。本文分析了四平市洪涝灾害成因、特点和防汛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建立了太湖流域洪涝灾害损失评估系统.对1999年太湖流域洪涝灾害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系统具有一定的精度.  相似文献   

19.
针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灾害的增加,探究历史时期气候灾害时空特征和演变规律十分必要.采用统计分析、滑动平均、EOF分析及GIS空间分析等方法,探究清代广西洪涝灾害频次与强度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及灾害的演变规律,将频次和强度反映在精确到县级尺度的清代地图,提高了历史气候灾害研究的精度.清代广西共发生718县次洪涝灾害,清代后期洪涝频次高于清前期,桂东的发生频次高于桂西,大部分地区强度集中在2~3级.EOF分析得出洪涝主要空间分布型为全区一致型,其余为南北反向型、东北—西南型.清代整个时期该地区以偏涝为主,清代前期和清末洪涝灾害较严重.  相似文献   

20.
利用大冶湖流域1901年~2000年近百年来的历史洪水资料,对该流域洪涝灾害发生的时间特征、灾害等级进行分析,并利用Matlab小波分析方法对洪涝灾害等级的周期变化规律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冶湖流域在前期洪涝灾害发生频率较低,到后期洪涝灾害发生越来越频繁;流域发生的洪涝灾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集中性,主要集中发生在夏季;中后期主要以重度洪涝灾害为主,中度洪涝灾害和特大洪涝灾害也比较频繁;各等级洪涝灾害的周期变化与规律有很大差异性.针对大冶湖流域洪涝灾害的特征,分析了成灾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