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旅游空间结构是区域旅游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以辽宁省14个地级城市为研究区域,在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地理集中指数及游客密度指数等评价指标分析多年来辽宁入境游客空间分布差异性、集中性、不平衡性的基础上,揭示辽宁省入境旅游发展的典型空间"双核"特征,并从区位优势、旅游资源优势、经济贸易优势的角度探索入境旅游"双核"特征的形成基础,对推动入境旅游"核心"发展及促进辽宁入境旅游整体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双核结构模型分析,发现作为辽宁省中心旅游城市的沈阳和大连属于典型的"双核"结构模式;以点轴系统理论基础,确定辽宁省旅游经济空间结构体系为2个中心、2个增长极、10个发展节点;1条发展主轴、5条扩展轴;构建以中心旅游城市沈阳-大连的"双核"结构为基础,点、轴、面相结合,内陆旅游经济区和沿海旅游经济区联动发展的旅游板块模式.  相似文献   

3.
通过双核结构模型分析,发现作为辽宁省中心旅游城市的沈阳和大连属于典型的"双核"结构模式;以点轴系统理论基础,确定辽宁省旅游经济空间结构体系为2个中心、2个增长极、10个发展节点;1条发展主轴、5条扩展轴;构建以中心旅游城市沈阳-大连的"双核"结构为基础,点、轴、面相结合,内陆旅游经济区和沿海旅游经济区联动发展的旅游板块模式。  相似文献   

4.
基于BCG模型的辽宁省入境旅游市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BCG模型与旅游市场竞争态分析模型入手,利用增长率-相对份额矩阵对辽宁省入境旅游客源地、入境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外汇收入3个方面的旅游市场竞争态进行定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辽宁省入境旅游市场发展战略,以期为辽宁省及各地市入境旅游发展决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市场日趋完善,入境旅游发展非常迅速.通过对四川省入境旅游市场空间结构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揭示四川入境旅游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对四川入境旅游市场的开拓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同时给出了四川省入境旅游市场相应的开发措施.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入境旅游市场空间结构分析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省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市场日趋完善,入境旅游发展非常迅速。通过对四川省入境旅游市场空间结构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揭示四川入境旅游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对四川入境旅游市场的开拓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同时给出了四川省入境旅游市场相应的开发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中部地区及6省份入境旅游流流量与流质的成长规律、特征和发展类型态势演化,对其入境旅游实现量与质的同步发展提供参考.根据1998—2015年中部地区及6省份入境旅游流的相关数据,考查流量与流质指数、首位度、绝对集中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等,并基于旅游流"量"与"质"综合评价视角,构建旅游流二维四象限发展类型矩阵分析模型.结果表明,1998—2015年中部地区入境旅游流流量与流质呈现反向演化特征;入境旅游流流量的首位度整体上呈现合理结构,绝对集中度指数表现空间集聚类型性低度垄断型,入境旅游流流量的绝对差异相对平稳,入境旅游流流量相对差异较为稳定;入境旅游流流量成长演化分别表现出整体上升型、整体降低型和波动起伏型3种态势;中部地区入境旅游流表现出较为明显的阶段性与层次性特征,演变态势历经了"不平衡型—量质皆弱型—量质皆优型"的转变过程;入境旅游流流量与流质的匹配态势演化正逐步呈现出向合理的空间结构演化.  相似文献   

8.
以广东省21地市为研究对象,基于1999—2009年数据,利用标准差、变异系数、集中指数、重心法、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广东省白1999年以来入境旅游发展差异的时空演变情况.结果表明:1)广东省入境旅游发展的绝对差异在不断扩大,相对差异呈缩小趋势,仇变幅较小,且入境旅游发展差异主要表现为珠三角内部地市之间的差异;2)广东省入境旅游发展差异的空间极化效应明显,发展极不平衡,集中度高,在空间上形成了明显的“双核四区(广州、深圳双核,珠三角、东翼、西翼、山区四区)”格局;3)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定量地揭示了广东省入境旅游发展地市差异与旅游资源分布的地市差异关联度不大,经济发展水平、区位条件、交通条件等是影响广东省各地市入境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河南科学》2021,39(1):122-131
基于修正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2000—2017年中国大陆主要城市入境旅游经济联系网络,借助UCINET6.0和ArcGIS10.2分析入境旅游经济空间结构的分布特征及演变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空间格局的建议.结果表明:①以核心城市构成的"金三角"空间格局仍保持稳定,先后带动东部和中西部城市间的入境旅游经济联系增强,整体网络趋于紧密.②核心区域范围沿南北纵向和东西横向扩大,促进东中西部城市间产生互动,空间分布差异缩小,东强西弱的空间格局有所缓解.③凝聚子群空间格局经历了"核心—边缘层级明显"、"物理邻近性"、"飞地经济合作"阶段性特征,现阶段组团模式弱化了城市入境旅游分级发展的局面.④强化西部"增长极"作用以促进局部空间关联,构建"两纵一横"旅游轴带优化资源整合,制定区域合作发展战略实现城市间更高效的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合肥经济圈五个城市的国内旅游收入与入境旅游收入作为基础数据,探索2009—2015年合肥经济圈旅游经济差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合肥经济圈旅游经济的绝对差异逐渐扩大;国内旅游经济相对差异增大,入境旅游经济相对差异减小,但入境旅游是相对差异形成的主导力量;国内旅游经济的差异贡献率显著高于入境旅游。(2)合肥经济圈呈现"核心—边缘"空间结构,核心城市是合肥市;国内旅游经济规模呈首位分布,入境旅游经济规模趋于从首位型向集中型的转变。(3)合肥市旅游经济发展速率最快,远高于滁州市和淮南市。(4)旅游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是影响合肥经济圈旅游经济差异的重要因素,当城市增加一个星级旅游景区、城市GDP增加1亿元、城市公路里程增加1公里时,总体旅游收入分别增加2.07亿元、2.04亿元、3.89亿元。  相似文献   

11.
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探讨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辽宁省入境旅游格局演变及其与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的关系.结果表明:辽宁省入境旅游在时间上呈现出快速递增的趋势,盘锦增幅最快,在空间上非均衡性愈发突出;大连和沈阳水平最高,辽西走廊阜新和朝阳水平最低.入境旅游呈现离散分布,负相关性开始减弱,空间依赖性有所增强,第二象限数据点最多,第一象限数据点最少.入境旅游与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的耦合度与协调度整体不高,耦合度包括低水平阶段和拮抗阶段,协调度以中度失调和轻度失调为主.  相似文献   

12.
广州的双核结构演变及其城市发展定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双核结构是在某一区域中,由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及其连线所组成的一种空间结构模式,广州在中国历史和地理上的特殊区位,使其经历内地—广州、广州—香港、广州—深圳等双核空间结构系统,并向广州—香港(深圳)双核结构演变,进一步分析广州—香港(深圳)和广州—南沙双核结构的两个层次,得出:深圳和香港共同行使港口城市、国际化大都市的功能;广州作为区域现代中心城市;南沙港口开发应与香港港口协调的基本定位框架。  相似文献   

13.
基于社会网络视角以辽宁省14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结合GIS和Ucinet等分析工具,探究了辽宁省地级市间旅游经济联系空间结构及其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15年辽宁省各市旅游经济联系量和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强度逐渐提升,呈现出"东强西弱"的态势;2)各市旅游经济存在不均衡的空间结构,但网络密度增长明显;网络中心度也有一定的提升,沈阳市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其余城市;旅游经济核心区数量变化不大,但区内联系逐渐增强,边缘区区内联系不强,与核心区的联系也较弱;3)为了使城市间旅游均衡发展,需要强化核心区城市对边缘区城市的"渗漏效应",不断强化边缘城市间的交通网络建设,优化整体网络空间结构以增强辽宁省旅游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借助于锡尔熵指数(Theil)和Granger因果检验模型,分析了山东省入境旅游经济的发展差异,并将其对经济增长的刺激效应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①山东入境旅游总体差异主要是由沿海和内陆两大地带的地带内差异引起的,地带内差异高于地带间差异,但是沿海和内陆两大地带在空间结构上呈现出相互分离的态势;②对于山东省来说,入境旅游和经济增长之间、入境旅游和第三产业增长之间并没有显著的Granger因果关系;经济基础欠发达的内陆地带的入境旅游对经济增长和第三产业增长具有显著的刺激效应;在任何区域,第三产业增长是入境旅游经济增长的显著Granger原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入境旅游对于经济增长的刺激效应,即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城市区位条件的改善等所引发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5.
城镇发展及城镇联系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研究领域。区别于传统的统计数据分析,采用2002年、2007年、2013年的夜间灯光影像数据,以传统统计数据为辅助,运用引力模型对川南经济区的城镇区位强度、空间联系进行研究,以期探寻城镇化发展趋势及城镇联系特点。结果发现:川南经济区总体形成以自贡、内江为核心,泸州、宜宾为副核心的"双核双副"多中心网络结构。自贡、内江的经济区位强度最强;城际联系方面,已形成"双核双副"的点轴状结构,城际轴带化趋势明显;区县联系层次,已形成"双核双副一轴四带"的结构体系,区县网络化趋势明显。区县领域的灯光数据研究为城镇空间结构及经济联系提供了一种更为细致的研究方法,丰富了城镇联系的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16.
依据界定的海岛旅游文化景观内涵和海岛旅游文化景观分类系统,运用定性描述和空间分析方法对桃花岛旅游文化景观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武侠文学和宗教信仰文化相结合是桃花岛旅游文化景观的显著文化内涵特征,其中旅游自然-文化景观、人文-文化景观和服务关联性文化景观分别表现为宗教信仰文化、武侠文学和海岛特色;旅游自然-文化景观、人文-文化景观分别呈"3-1"和"1-3"形空间结构,重心区域呈相对布局,而旅游服务关联性文化景观呈双核空间结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共同影响桃花岛旅游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17.
根据入境旅游流的流量份额与流质指数双重指标,提出入境旅游市场结构的流量-流质(Q-Q)分析模型,把反映流量的市场份额数量指标和反映流质的质量指标结合,用两个指标组合从两个维度综合地反映一个市场的规模和发展质量状态。将入境旅游流流量、流质研究与市场结构分析相结合,借鉴波士顿矩阵分析法,把我国省域入境旅游市场划分为"明星市场""金牛市场""瘦狗市场"和"问题市场"。以2009—2018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入境旅游为研究对象,利用Q-Q模型对中国省域入境旅游市场结构及其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中国入境旅游的"明星市场"集中于经济发达、交通区位优越的东南沿海地区;中国入境旅游市场发展不均衡,优质市场较少,整体质量偏低;中国省域入境旅游市场结构正在不断趋于优化。  相似文献   

18.
基于点-轴理论的辽宁省旅游地系统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点-轴系统”理论对区域旅游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在分析辽宁省旅游资源类型以及旅游地系统现状的基础上,以“点-轴系统”理论为基础,结合辽宁省旅游地系统确定旅游区重点发展点和发展轴,形成“点”、“轴”、“面”相结合的“板块旅游”空间结构体系,优化辽宁省旅游区空间结构,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基于"自上而下"法对中国大陆30个省区的入境旅游碳生产率进行测算,并使用变异系数衡量入境旅游碳生产率的地区差异,借助莫兰指数对入境旅游碳生产率时空演变特征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入境旅游碳生产率总体呈波动增长趋势,年增长8.63%;东、中、西部增长趋势未见显著差异,东部地区增幅略高于中西部地区;入境旅游碳生产率西低东高,存在明显空间集聚现象;低、高入境旅游碳生产率省区分别与低、高省区为邻,空间集聚性大于异质性,且以低入境旅游碳生产率省区彼此为邻现象为主;入境旅游碳生产率在局域空间分布上较为稳定,高-高集聚区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低-低集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对入境旅游碳生产率时空演变特征的研究不仅丰富了旅游碳排放研究的内涵,还有利于中国各省区分享发展低碳旅游经验.  相似文献   

20.
中美经济地理横轴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构建长江开发开放的新思路》(科技导报,1998年12期)一文中,我们以双核型空间结构模式分析和构建了长江开发开放的新思路,其中指出由武汉和上海构成的中国最大的双核型空间结构,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最大的驱动轴,应当予以重点建设。本文借鉴国际经验,从中美比较的角度,对此作进一步的深入探讨。一、美国最大的双核型空间结构当将双核型空间结构模式应用于美国的区域空间结构分析时,我们找到了极大地影响着美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一个双核型空间结构,即由纽约与芝加哥组成的美国的经济地理横轴。历史发展过程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