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采用在体细胞外单细胞记录方法,研究电刺激杏仁外侧核对调频声所诱发的听皮层神经元反应的影响.实验在34只乌拉坦麻醉的SD大鼠上进行,在皮层41区记录了113个对调频声有反应的细胞电活动.观察发现,这些神经元对调频声刺激的反应可分为ON反应,OFF反应,ON-OFF反应,持续性反应和给声抑制反应几种类型.在观察对其中42个神经元的声反应时给予了杏仁外侧核电刺激,其中22%的神经元反应被易化,48%的神经元反应受到了抑制,另外30%神经元的声反应未受杏仁外侧核刺激的影响.这些影响进一步表明,杏仁复合体可在皮层水平参与听觉上传信息的处理,包括听觉信息的加工与整合.同时也表明杏仁核在上传听觉信息的筛选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实验在40只成年SD大鼠上进行,使用常规电生理学方法,观察了电刺激大鼠内侧额叶前皮质(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mPFC)对听皮层神经元听反应的影响.在122个神经元上观察了电刺激mPFC对听反应的影响.对其中93个神经元作了详细分析发现,有73个神经元的听反应受到易化(39个,41.9%)或抑制(34个,36.6%).刺激mPFC对听反应的影响存在最佳刺激间隔,大多数神经元(51个,69%)在10~15 ms之间.结果提示,大鼠mPFC可对听皮层神经元的听反应调制,这种调制可能是通过多级神经元环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GABA能回路在听皮层神经元频率调谐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神经抑制在听中枢神经元频率调谐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多管玻璃微电极胞外记录单单位反应的方法观察了去r-氨基丁酸能抑制后大棕蝠(Eptesicusfuscus)听皮层神经元频率调谐特性的变化,结果显示:(1)97.9%的神经元频率调谐曲线扩宽,Qn值下降(p<0.0001);(2)绝大部分神经元的最小阈值下降(p<0.0001);(3)兴奋性调谐曲线面积增加(p<0.0001).该结果提供了GABA能回路参与蝙蝠听皮层神经元频率调谐的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4.
在自由声场刺激条件下,固定调频(frequency-modulated,FM)声的幅度和时程,改变调制范围(modulation range,MR)和扫频方向,记录和测定了小鼠下丘神经元对FM声上、下扫频方向的选择性,探讨了MR对神经元扫频方向选择性的影响.实验共记录到102个神经元,其中45个(44.1%)神经元表现...  相似文献   

5.
实验在10只三碘季胺酚麻痹的新西兰兔上进行.采用记录单个神经元放电的方法,观察了短纯音引起的内膝体(MGB)神经元的声反应.实验结果表明:兔MGB神经元的声反应类型与猫、鼠等类似;并且声反应型式随纯音刺激频率、强度、时程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在自由声场条件下,以阈上5 dB强度,神经元最佳频率(best frequency,BF)纯音作为掩蔽声,其时程分别为40、60、80和100 ms,观察掩蔽声对探测声频率感受野的影响,结果发现给不同时程的掩蔽声后,全部神经元的频率感受野都明显减小,P<0.001.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结果表明:掩蔽声对神经元频率感受野的抑制率随掩蔽声时程(masker duration,MD)的增加而变大,通过对高低频感受野抑制分析结果表明:掩蔽声对神经元高频感受野的抑制率明显高于低频部分,P<0.05.推测前掩蔽声的时程效应与掩蔽声激活的抑制性输入强度以及持续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7.
不同时程的前掩蔽声对小鼠下丘神经元声反应的掩蔽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由声场条件下,以强度为神经元最佳频率阈上5dB,时程分别为40、60、80和100ms的纯音作为前掩蔽声,观察和记录了不同时程掩蔽声对小鼠(MusmusculusKm)下丘神经元发放和声强处理的影响.结果发现:随掩蔽声时程的增加,神经元发放抑制率逐渐增大(P<0.0001,n=41),反应潜伏期延长(P<0.01,n=41);其中受掩蔽声抑制的41个神经元中,绝大部分的(90.2%,37/41)反应动力学范围随掩蔽声时程的增加而逐渐变窄(P<0.0001),另有4个神经元的反应动力学范围则出现增加(9.8%,4/41).推测前掩蔽声的时程效应与掩蔽声激活的抑制性输入强度以及持续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8.
用细胞外记录单位放电的方法观察了刺激大鼠扣带皮层前部(ACC)对初级体感皮层(Sm.Ⅰ)接受触压觉传入神经元诱发放电的影响,神经元的鉴别方法是外周神经碰撞试验和自然触压觉刺激验证,在所鉴别的45个神经元中,14个神经元的诱发放电受到了易化性影响,9个神经元的诱发放电受到了抑制性影响,扣带皮层前部影响的潜伏期为6~25ms,作用时程为50~150ms,上述结果提示,扣带皮层前部在皮层触压觉信息的整合中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听皮层可以通过直接和间接的传出纤维分别投射至内膝体、下丘以及以下的各听中枢核,这些投射形成了一个平行的多回路的反馈系统,动物体可以通过这个系统来提高对声信息的处理。实验证明,此系统主要通过“自我为中心”(egocentric)的易化和侧抑制方式来实现上述功能,同时自我中心选择作用也是听皮层可塑性的功能基础。  相似文献   

10.
大鼠皮层AⅠ区神经元对纯音频率的反应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微电极在体胞外记录方法研究了SD大鼠AⅠ区神经元对纯音频率的反应特征.实验结果显示,AⅠ区神经元调谐曲线分为“V”、“W”和“U”型,神经元的Q10和Q30值均随着神经元特征频率(CF)的增大而增加,不同CF神经元在AⅠ区具有分域特性,对高频敏感的神经元位于AⅠ区嘴侧,对低频敏感的神经元位于AⅠ区尾侧.结果还表明,随着AⅠ区神经元CF变大,神经元对特定的频率选择性能越强,频率响应范围变窄.CF的分域特性明显,反映了大鼠初级听皮层对声音频率信息编码遵循有规律的部位原则.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声舒适度与听觉诱发电位的关系,使用诱发电位仪记录了不同频率和不同声压级刺激下的听觉诱发电位。结果表明:随着声音频率的提高,诱发电位的波峰越密集,这与声音本身的频率特性相匹配;随着声压级的增大,诱发电位幅值增大,这解释了人体主观烦恼度随着声压级增大而增加的现象。在不同频率和不同声压级刺激下,Ⅴ波较其他波形稳定,说明人体脑桥上段或中脑下端对声音特性更敏感。该研究可为不同声环境下人体声舒适度机理研究做参考。  相似文献   

12.
脑对双耳听觉信息整合的神经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近60 a来有关脑对双耳听觉信息整合的神经机制的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脑处理双耳信息的神经解剖学基础,双耳神经元的分类及其生理特性,以及双耳神经元在听觉系统的拓扑学分布研究;然后对脑处理双耳听觉信息研究的热点领域进行了重点探讨,综述了上橄榄复合体、下丘和听皮层双耳神经元对双耳时间差和双耳强度差的编码方式,以及脑通过对这些参数的编码来分析声源方位的神经生理学研究进展;最后对该领域未来研究方向作展望.  相似文献   

13.
通过心理声学实验研究了用前方一对±45°、±60°、±75°、±90°虚拟扬声器重放不相关噪声信号,以及前方一对虚拟扬声器和真实中置扬声器同时重放不相关噪声信号时,听觉声源宽度(ASW)的扩展和均匀度.结果表明:仅用一对虚拟扬声器重放时,对中心频率为250Hz~1 kHz的倍频程噪声,ASW最宽可以扩展到±70°左右,对粉红噪声ASW最宽可以扩展到±50°左右;当一对虚拟扬声器的张角较宽时,声像扩展不均匀,出现中间空、两边强的现象;当采用虚拟扬声器和真实的中置扬声器同时重放时,中置扬声器相对于虚拟扬声器的重放声压级对ASW的宽度和均匀度都有较大的影响;通过调节中置扬声器的重放声压级可以使ASW均匀扩展到比较宽的位置.进一步的理论计算和实验测量表明:只有在IACC0(双耳信号互相关函数在t=0时的取值)0的情况下,ASW和IACC(双耳信号互相关系数的最大值)之间才具有线性负相关性;而对所有类型的重放信号,ASW和IACC0之间都具有线性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对一组无专业背景的受训者进行了由13个单元组成的声频工程综合听力训练课程,训练每周2次,持续了两个月。在训练前后对这组受训者的听力级、噪声中对纯音的辨识能力、频率分辨力等特定指标进行了测量。训练前后的数据对比分析表明,综合听力训练对特定听辨能力的提升有正迁移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刘芹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21):6107-6110,6133
大多数环境声是不和谐的,比语声和乐声更加不平稳。针对传统时频分析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听觉感知的环境声特征提取方法。针对研究的小样本问题,采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作为分类算法,对环境声进行分类。仿真结果表明所用特征及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音乐是一门特征鲜明的艺术,它给人美的感受是通过音响的实体,而音乐区别于其他艺术的基本特征就是其听觉艺术,每一种音乐的存在都有与之相适应的听觉审美受众群体,因此,良好的音乐听觉感性式样,是音乐审美本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运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模式,研究听觉线索在大鼠进行空间定位时的作用.结果显示:听觉线索引导组和对照组动物在4 d内寻找平台的时间和错误率均显著下降.但与对照组动物相比,听觉线索引导组动物寻找隐藏平台的时间和错误率均较低,2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动物的轨迹分析发现,听觉线索引导组和对照组动物在水池边缘区域分配的时间不同,提示2组动物寻找平台所用的策略不同.实验结果提示,大鼠能够利用单独的声音线索进行空间定位.  相似文献   

18.
语音信号中相位信息的听觉感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主观听觉测试实验,研究了语音信号中相位信息对人的听觉感知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保持语音信号的幅度谱不变,在改变其相位谱时,只要重建信号在时域中的包络不变,重建语音和原始语音就不存在主观听觉上的差异.重建语音的听觉感知效果主要取决于附加相位对频率的导数的起伏幅度.重建语音中不同频率分量之间的最大相对时移决定语音感知的质量,当最大相对时移小于10ms时,语音感知质量最优;只要相位失真带来的不同频率分量之间的最大相对时移小于20ms,就不会影响对连续语音的正常理解.  相似文献   

19.
以短声和短纯音刺激大鼠、分别观察刺激强度和刺激音持续时间对大鼠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慢成分的影响。经叠加后记录在BAEP慢成分,其时程约1-8ms;在刺激后5-6ms处可见一阳性波波峰,且波峰潜伏期与BAEP快成分的V波峰潜伏斯相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