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淮河秋冬季浮游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典范对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10月和2013年1月对南京市内外秦淮河浮游植物群落进行调查和分析。共鉴定出浮游植物4门30属37种,秋季主要以蓝藻 硅藻为主,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21.5万cells/L和4.41 mg/L,冬季以硅藻为主,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53.4万cells/L和6.58 mg/L。典范对应分析显示,绿藻对氮磷营养盐浓度、高锰酸盐指数等含量较高的水体耐受能力较强,硅藻则对多变的环境适应能力较强;氮磷比对蓝藻、裸藻和部分绿藻的分布有较明显的影响;秋冬季节影响秦淮河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水温和溶解氧,其次为氮磷营养盐浓度和电导率。   相似文献   

2.
根据2005—2010年对南四湖水体水质监控资料,对N、P的分布现状、季节变化特征、NIP比值、网箱区与网围区N、P分布特征进行比较,分析与评价了湖区渔业养殖对水体TN、TP的影响.结果表明:南四湖水域营养盐多数时间为TN、TP共同限制水体,TN、TP含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5—9月呈上升趋势,10月份明显降低.非养殖区TN、TP含量略大于养殖区,网箱养殖对N、P的影响大于网围养殖.通过水质标识指数法评价南四湖水质为V-劣V类水,明显低于功能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钦州湾外湾海域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特征,于2021年1月(冬季)在该海域进行综合调查。研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分析表层水的光合色素组成,进而使用CHEMTAX软件估算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调查结果表明,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的优势类群为硅藻,其后依次为隐藻和青绿藻,它们分别占据了浮游植物总生物量的62.29%、20.25%和9.77%。从粒级结构上看,小型浮游植物(主要为硅藻)的贡献率为39.25%,粒径小于20 μm的浮游植物贡献率为60.75%;硅藻的细胞粒径范围较广,而隐藻、甲藻和蓝藻的细胞粒径多在20 μm以下。在空间分布上,硅藻的生物量由近岸向远岸海域逐渐升高,隐藻和青绿藻的分布则相反;微型和微微型浮游植物在盐度低、营养盐含量较高的近岸区占优势,小型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则由近岸向高盐度、低营养盐的远岸海域逐渐增大。浮游植物类群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核电站温排水、盐度、潮流、营养盐以及贝类养殖等环境因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基于RDA的白洋淀浮游植物群落动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4-11月采样调查了白洋淀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和时空变化特征,利用冗余分析(RDA)方法分析了影响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183种(属),以蓝藻、绿藻和硅藻为主.浮游植物的密度在8.68×106~314.32×106/L内变化,最大值出现在秋季(9月),最小值出现在冬季(11月).采蒲台水体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高,王家寨和南刘庄则较低.水温、透明度和高锰酸钾指数对白洋淀浮游植物群落的分布和动态变化影响最大,而pH值和总磷浓度对绿藻门和蓝藻门种类影响较为明显.控制有机污染物和磷的排放是解决白洋淀富营养化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基于水色遥感数据用PHYSAT算法反演了南海浮游植物优势类群分布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微型真核生物作为优势类群全年出现几率最大,原绿球藻次之,聚球藻再次之,硅藻最小;硅藻为优势类群的区域主要在近岸和陆架区,外海原绿球藻和聚球藻的优势度增加.在季节差异上,冬季微型真核生物为优势类群的区域在整个南海海区所占面积的百分比最高,春季原绿球藻比例最高,聚球藻呈双峰结构,在春季和秋季出现峰值,硅藻为优势类群区域的季节性差异较小.陆架、陆坡和海盆区浮游植物优势类群比例的季节变化相近,都表现为冬季微型真核生物的绝对优势和春季原绿球藻优势的大大增加.营养盐浓度分布的季节变化是引起浮游植物优势类群改变的主要影响因子,随着海区中营养盐浓度的降低,浮游植物优势类群由粒径较大的微型真核浮游生物向微微型浮游植物聚球藻和原绿球藻转变.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贵州各类型湿地浮游植物的组成和分布特征,对贵州9个典型江河湖库浮游植物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整理分析。结果表明,贵州9个典型江河湖库中共发现有浮游植物401种,它们分属于7个门139属。其中绿藻门174种,硅藻门108种,蓝藻门68种,裸藻门27种,甲藻门12种,金藻门6种,隐藻门6种。人工湿地(水库)的浮游植物细胞丰度较高,在丰水期的优势种主要以蓝藻为主,呈现轻、中度富营养状态或富营养状态。天然河流的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相对较低,优势种为硅藻,水体呈现中度、贫营养状态。草海浮游植物的细胞丰度也较低,主要优势种为硅藻,其水体为中度富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陈桥东湖浮游植物群落的时空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于2017年1月、4月、7月和10月对陈桥东湖的4个样点进行采样调查.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8门67属118种.其中绿藻种类最多,共47种,硅藻其次,共35种.浮游植物丰度变化为2.52~39.7×106 cells·L-1,平均丰度为8.54×106 cells·L-1,最高值出现在夏季.硅藻为陈桥东湖冬季的主要优势种类,绿藻和蓝藻则在夏、秋季节占优势.利用修正的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TSIM)来评价水质,结果显示陈桥东湖整体呈现富营养化状况,且夏季水质最差,冬季相对较好,主要与人为干扰有关.浮游植物丰度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蓝藻、绿藻与营养盐及水温极显著正相关(P0.01).金藻则与水温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溶解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表明,溶解氧、水温、pH、总氮、透明度和化学需氧量是影响陈桥东湖浮游植物优势种变化的重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8.
2011年3月和7月对潭江浮游植物样品进行了采集,共鉴定出202种浮游植物,隶属于7门86个属,其中以绿藻门和硅藻门种数最多,各占据了种类总数的36.14%和43.56%,说明了绿藻和硅藻为优势类群(优势类群是按照生物密度确定的).依据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判断潭江春季水体总体为轻度污染水体.  相似文献   

9.
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浮游植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浮游植物的相关文献,综述了当前库区浮游植物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的环境因素,结果表明:蓄水后三峡库区的藻类种类组成以硅藻和绿藻为主,常见优势种有小环藻、拟多甲藻和美丽星杆藻.藻类细胞密度明显增加,春季和夏季分别成为一年中现存量和多样性最大的季节.拟多甲藻、水华鱼腥藻和微囊藻分别是甲藻和蓝藻水华中常见的优势物种;美丽星杆藻和小环藻、尖尾蓝隐藻和卵形隐藻则是硅藻和隐藻水华中常见的优势物种. 水温、流速、光照、营养盐(如Si、N、P、TN/TP)和水体混合层深度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对主要支流的同步性研究和重点区域的长期定位监测,对水华发生条件,流域内土地利用模式和地形地貌对库区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是未来库区浮游植物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淮南采煤沉陷水体中氮磷的分布特征及环境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导致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区积水面积迅速扩展.以淮南市7个矿区典型的采煤沉陷水体为研究对象,测试分析了水体中氮、磷等水质指标并进行了水质评价.结果表明:1研究区沉陷水塘的总氮(TN)、氨氮(NH4+-N)、硝态氮(NO3--N)与总磷(TP)的平均值分别是3.04,0.61,0.61和0.16mg/L,水体的氮磷负荷较为严重;2沉陷区水体中TN分布为新庄孜矿(5.58mg/L)潘一矿(4.07mg/L)顾桥矿(2.77mg/L)潘三矿(1.79mg/L)朱集和潘北矿(1.47mg/L)潘二矿(1.17mg/L),TP分布为潘三矿(0.29mg/L)新庄孜和朱集矿(0.20mg/L)顾桥矿(0.17mg/L)潘北矿(0.14 mg/L)潘一矿(0.11 mg/L)潘二矿(0.05 mg/L),TN分布与沉陷时间具有良好相关性,而TP分布没有明显规律;3沉陷区的TN和TP相关性不显著,TN和NH4+-N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温度、溶解氧、pH与氮磷指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综合水质标识法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水体中的氮磷水平基本处于Ⅲ类或者超过Ⅲ类水,水体中最主要的超标和污染因子是TN,其次是NH4+-N.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秦皇岛贝类养殖区滤食性贝类饵料来源和摄食选择性特点,于2019年5月对该海域的海水和4种贝类(紫贻贝、海湾扇贝、长牡蛎、栉孔扇贝)进行采样调查。利用显微镜检法和光合色素液相色谱法(HPLC)对海水和贝类胃容物中的浮游植物种群结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水体中浮游植物主要由硅藻、甲藻、隐藻组成,硅藻在丰度上占有绝对优势。光合色素HPLC检出水体中特征色素主要为硅藻、青绿藻和甲藻,而贝类胃容物中主要为甲藻和硅藻,少量青绿藻检出。四种贝类摄食选择性相似且不受水体中优势藻种的影响,主要以甲藻、硅藻中不占优势的藻种为食,对部分占优势藻种表现出避食性(中肋骨条藻和角毛藻),微微型浮游植物(青绿藻)对4种贝类的饵料贡献率较低。  相似文献   

12.
滇池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滇池外海选取8个样点, 调查分析主要的环境因子和浮游植物群落的季节和年际变化, 并识别其相关关系。在滇池共检测出浮游植物6门49 属84种, 其中绿藻门的种类数最多, 占59.2%, 其次是蓝藻门, 占16.67%, 硅藻门占5.95%; 全年蓝藻门占优势, 春季隐球藻(Aphanocapsa sp.)占优势, 其他季节微囊藻(Microcystis sp.)占绝对优势。研究结果表明: 1) 藻密度和生物量的季节变化不一致, 与藻类组成的季节演替以及不同藻类的生物量大小存在较大差异有关; 2) 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H)较小, 季节变化不显著; 3) 藻密度和生物量与TP正相关, 与 NO3-和N:P负相关; 而H与TP负相关, 与NO3-和N:P正相关; 4) 营养盐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的关键因子, 滇池最重要的优势种微囊藻的密度和生物量与pH、NH4+和TP浓度正相关, 与NO3-、N:P、TN、DOC和TOC的浓度负相关。推测除环境因子外, 绿藻、硅藻等优势度较小的藻类受其他生物因素的影响较大(如种间竞争和捕食等), 掩盖了环境因子对藻类的真实影响。  相似文献   

13.
拒马河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4月至11月对拒马河北京段的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研究,共鉴定出203种浮游植物,隶属8门29科64属,其中以硅藻门种数最多,占种类总数的64.04%.4月至11月硅藻在各采样点出现频度均为100%,其数量占藻类总数的73.92 %,说明硅藻为优势类群,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属于硅藻型.浮游植物的平均密度为77.88×104个/L,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并且各采样点也有差别.依据污染指示种判断拒马河的水质为β-中度污染至寡污染水体,依据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判断总体为寡污染水体.从以上评价指标综合分析,拒马河水质污染较轻,为寡污染水域,但可能有向中污染类型转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不同季节浮游植物种类和数量以及水质理化指标的调查,分析了吉林省兴隆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了浮游植物生长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兴隆水库共有171种浮游植物,隶属于6门86属.其中,硅藻门22属42种,甲藻门4属6种,裸藻门6属18种,绿藻门41属83种,隐藻门1属2种.优势种共有8种,5月份优势种主要为绿藻门,7月份优势种均属蓝藻门,9月份绿藻门和蓝藻门各占一半.浮游植物细胞密度5月份平均值为9.83×10~6个/L,7月份平均值为78.73×10~6个/L,9月份平均值为119.51×10~6个/L,季节差异显著.多样性分析表明兴隆水库浮游植物的物种组成较丰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较高,群落结构稳定性较强;相关性分析表明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营养盐因子为铵态氮、亚硝酸盐氮、总氮.  相似文献   

15.
2002年5月-2003年9月对渤海天津海域赤潮监控区进行了网采浮游植物的生态学调查,天津海域共发现浮游植物37属68种,其中硅藻为优势类群,共24属51种,占总种数的75.00%;甲藻7属11种;其他6属6种为少量的蓝藻、黄藻和金藻,其生态类型主要为温带近岸型。圆筛藻属的种类是该海域的全年优势类群,在群落总细胞数中的比例平均高达63.41%。浮游植物群落以大型细胞硅藻.甲藻占优群落为主,其平面分布与环境因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蓝藻爆发后南太湖水域浮游生物及富营养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南太湖近岸水域生态环境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2007年5月底太湖蓝藻爆发后该水域浮游生物种类组成、物种多样性及富营养化状况.结果表明,测区内鉴定有浮游植物243属种隶属于7个门,其中蓝藻数量最多,绿藻次之,铜绿微囊藻为优势种;浮游动物175属种隶属于4个门,各站点种类分布较为均匀.调查区域内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略高于浮游植物,平均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623和1.703,多样性程度低.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分析表明,调查水域有不同程度富营养,呈由东至西(幻溇港至新塘港)富营养程度递增趋势,新塘港达中度富营养,湖心区水域富营养程度高于支流入湖口水体;说明南太湖水域水体的富营养污染可能主要受到蓝藻大规模爆发的西、北太湖的影响,而从湖州市各支流水系进入的富营养污染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巢湖水质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利用1987~2003年的水质监测资料,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Matlab软件,分析了巢湖水质的主要影响因子及其相互关系。相关分析表明,TP与TN、CODCr与TP和TN、浮游植物生物量与Chl-a和TN之间均有较好的正相关,而SD与TP、TN和CODCr之间有较好的负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TP、TN、CODCr、SD、Chl-a及浮游植物生物量是影响巢湖水质的主要因子,磷是巢湖富营养化的重要影响因子,TP、TN、CODCr及浮游植物生物量共同决定了水质的SD。结果表明,城镇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输入的氮、磷以及有机物,对巢湖富营养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2010年春季平水期至秋季枯水期期间,对南四湖河蟹围网养殖区及非养殖对照区的水域生态环境进行了调查与监测.结果表明:养殖区水生植物生物量较小、盖度较低;底栖动物种类和生物量均较小;与对照区有大量水草吸收N、P及产生氧气相比,围网养殖区水体DO含量低,COD、TP、TN及"三氮"含量高,同时底质TN、"三氮"及活性磷含量高,TP含量低.总体而言,养殖区水环境质量明显劣于对照区,网围养殖对水生生态系统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鲁迅公园湖泊水体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和水体健康状态,于2019年1—10月对鲁迅公园湖泊水体进行了生态学调查,分析了浮游植物的群落组成、密度、生物量、多样性、均匀度及优势种.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83属,其中蓝藻门、绿藻门和硅藻门物种数量最多,全年平均细胞密度为14.17×106 ind/L,全年平均生物量为3.57 mg/L,平均细胞密度和生物量都随着季度变化而增加;优势门类为蓝藻门、绿藻门和硅藻门,主要代表属有伪鱼腥藻、平裂藻、栅藻、小环藻.采用冗余分析对鲁迅公园湖泊水体中的环境因子与浮游植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进一步解析,结果表明, pH值、硝态氮、亚硝氮和高锰酸盐指数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关键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20.
2015年7月、10月和2016年1月、4月通过对青山湖浮游藻类群落结构及水体污染状况进行调查,鉴定出浮游植物有7门73属112种,其中绿藻门最多,共计33属56种,占总种数的50%.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为3.40×108~7.26×108cells·L-1,以蓝藻为主;浮游植物平均生物量为8.105 mg·L-1,以硅藻和绿藻为主;细胞密度优势种为假鱼腥藻、细小平裂藻、美丽星杆藻、二尾栅藻、极小单针藻,生物量优势种包括颗粒直链藻极狭变种、新星形冠盘藻、栅藻、卵囊藻.利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alef指数及丰富度指数(S)与水体的理化性质相结合对水质作出了评价,结果显示青山湖水质处于中度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