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煤矿应急救援技术研究现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兴龙 《科技资讯》2007,(27):62-62
本文从指挥调度与应急预案、通讯、装备等方面阐述了我国煤矿应急救援技术装备的研究;指出了适合我国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事故应急救援"软件"与"硬件"的发展趋势.并依"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作了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2.
基于大型工程机械的城市地震灾害辅助营救属具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直下型地震巨灾救援是世界地震救援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我国在城市地震救援方面有过惨痛损失和教训。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地震巨灾救援实际,重点分析了国内外地震救援大型机械装备的需求、现状和问题,提出了研制救援属具、通用接口与操作技术的解决思路,使现有通用大型工程机械设备能快速转化为具有多种救援作业能力的专用救援大型机械装备,实现具有专业救援功能的大型救援装备能够在第一时间快速投入生命营救,满足未来城市直下型地震巨灾救援对专业大型救援装备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的煤矿安全生产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煤矿生产事故频发,既体现了煤矿企业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深刻提示着当前煤矿应急救援技术和配套装备完善的必要性。因此,必须要做好煤矿应急救援技术的研究以及配套装备的完善,提升煤矿安全事故救援的能力。基于此,本文对煤矿应急救援技术和配套装备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探究,以期为煤矿应急救援技术和装备完善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推进国家水上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系统分析了国内外水上应急救援装备与技术建设现状,指出当前我国水上应急救援装备与技术建设面临的核心问题,从内涵与特点、构建要素、构建理念、构建实践4个方面开展了对水上应急救援装备与技术体系构建的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双重循环”机制的水上应急救援装备与技术体系构建方法既可通过“外循环”机制提升体系的针对性,又可通过“内循环”机制将不同类型的需求逐层向上合并或向下展开,使抽象的需求逐层具体化,保障体系组成的合理性;“双5级”结构布局不但能科学地将救援装备与救援技术实现多维融合,还有助于精准掌握水上应急救援能力建设亟需重点关注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5.
马涛 《安徽科技》2018,(1):31-33
正应急预案又称应急计划,是针对可能的重大事故或灾害,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是在辨识和评估潜在的重大危险、事故类型、发生的可能性、发生过程、事故后果及影响严重程度的基础上,对应急机构与职责、人员、技术、装备、设施(备)、物资、措施、救援行动及其指挥与协调等方面预先作出的具体安排。一、企业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石油化工、燃气、化学品制造等存在危险  相似文献   

6.
浅谈消防部队参与处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之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国应急救援力量分散,条块分割,指挥职能交叉;应急管理薄弱,应急反应迟缓;应急装备不足且落后;加之应急救援法制不健全,致使城市和地区综合救援能力低下.文章主要从消防部队参与重特大火灾扑救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角度,就如何制定应急救援预案谈一些粗浅的构想.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汶川巨灾震惊世界的抗震救灾实践的研究,获得对地震应急救援的科学启示种种,如抢救生命第一、信息维系生命、应急预案突破、专业紧急救援起作用、公众科学素质经受检验等。抓住种种启示,以人为本,完善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就能够随时做好巨灾应急救援的准备,实现保护人民生命、减少财产损失 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李宁  郭小东  刘艳  岳骥 《河南科学》2010,28(7):872-874
以保障城市在巨灾、大灾、中灾情况下的城市防灾功能和居民生命安全为前提,针对地震后避难疏散和应急救援等各方面的问题,在总结了近几年国内外大地震灾后经验的基础上,研究了与震后有关的避难疏散场所、救灾干道、物资保障等各方面的要求,探讨了以避难疏散为主的城市防灾空间结构体系,以期为我国震后的救援和城市规划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随着地震、地质及洪涝等自然灾害多发频发,救援装备成为救灾应急力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外围绕高机动、多功能、模块化、轻量化救援装备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应用。从快速抵达、救援处置、装备转场、协同救援及解决救援现场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对中外的救援装备进行了论述,同时对中外救援装备的特点和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现有救援装备面临挑战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救援装备发展的方向和发展趋势,同时对救援机器人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对中国的应急救援装备的发展和处置能力的提升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应急救援工作得到了社会的重视,目前对应急救援的研究很多,大部分着眼于救援装备、救援技术方法上。本文从应急救援规划、应急救援管理、应急救援实施这一纵向思路,构建应急救援研究体系框架,从系统机理、救援原理、体系结构的角度,把应急救援研究划分为理论体系、管理体系和技术体系,并对3个体系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研究内容进行初步分析,从空间架构上描述应急救援的研究体系,为建立健全应急救援系统的规划、设计、管理、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曹波  赵广建  郭鹏 《天津科技》2014,41(8):48-49
地震发生与地震预测及震后救援,是我国救援面临的重大课题。在科技馆内设置介绍地震救援知识的科普展品,让人们正确认识地震,避害为福,提高公众对地震的认识与防范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救援科技馆内有关地震知识介绍的专题展品设置,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2.
针对高烈度地震后如何提高对受灾民众的救援效率,提出一种基于大数据技术和语义识别模型的全新地震救援平台,实现海量求救信息的存储和分析.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功效系数法结合处理,实时计算水文、地质、气候、电力、消防、建筑、医疗及工程等专家提供的救援优先级别的判断分数,得到救援的紧急情况因子系数.根据因子的排序,得出救援先后次序找到最急需救助的人员,实施救援布署.该平台结合地震救援APP、搜救人员APP和专家决策APP,三方配合联动形成一整套救援信息汇总处理服务救援体系.使得地震救灾从宣传、科普、演练到实际操作,提供了完整的技术及实施方案,在震后高效救援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综合运用全球眼监控系统,并采用改进的双向Dijkstra算法作为最优路径选择算法,实现了一种基于全球眼的地震现场应急救援交通路径分析系统,能够为应急车辆及人员提供所在地到地震现场的实时最优的路径以供选择.  相似文献   

14.
地震后的救助现场情况错综复杂,通过对受困人员发出的各种求救信号的分析,确定适合现场搜救的有效信号,而定位方法的研究是研制和开发声波/振动生命搜索与定位系统的基础.考虑现场救助的困难和时间要求,提出了能量追踪的快速搜索方法.参考天然地震震源定位Giger法,提出了一种能够适用于地震救助现场,基于振动直达波到达时差的定位方法--4点时差定位的搜索理论方法,为声波/振动生命搜索与定位系统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抗震救灾中的10大科学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在恢复灾区通讯、勘察和评估震区灾情、打通运输通道、搜救遇难者生命、拆除灾区危房、医治灾民心理创伤、监控灾情发展和余震、运送救灾物质和伤员等工作中,许多科学技术成果及其相应的高科技产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介绍了在汶川大地震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海事卫星电话、卫星遥感与卫星导航设备、生命探测仪、野战医院、搜救犬、遥感技术和航空遥感飞机、直升机、搜救工具、爆破技术、心理危机干预等10项科学技术及其相应的产品,并简要评估了其在抗震救灾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体温是人体生理特征最基本的参数之一,在地震灾害救援过程中需要对救援人员的生理状况进行动态监控,实现搜救行动中救援队员实时动态信息的获取,及时了解救援队员出现生理疲惫状况,为安全救援和救援人员的科学调度提供技术保障.为此,设计了一种采用MSP430单片机控制的救援人员体温检测系统.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能力约束下的地震灾害应急救援的调度优化.首先,针对应急救援时医院能同时救治伤员的容量以及从灾害点到医院运输伤员的能力有限的问题,分别从单灾害点多医院和多灾害点多医院两方面来建立调度优化模型,模拟伤员运输;其次,考虑救援期间伤员的流动所导致的医院救治能力的动态性,重新规划调度优化模型,用最短的时间救治更多的伤员;最后,通过一个算例的计算分析对模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8.
航空摄影测量是测绘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摄影测量技术能够将几百张乃至上千张航拍的照片高效、无缝地拼接在一起,生成正射影像图,提供整个灾区完整的信息。然而传统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无法处理应急响应中的非常规航空摄影数据,并且其基于单机的串行数据处理流程和作业模式已极大地束缚了航空摄影测量的生产效率,难以满足海量航空遥感影像快速处理和应急响应的需求。结合我国自主研发的数字摄影测量网格(digital photogrammetry grid,DPGrid)系统在抗震救灾中的应用,介绍了数字摄影测量网格分布式计算技术及其对非常规航空摄影数据快速处理所采用的特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地震灾害频繁发生,快速救援的民间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现实状况和地震中应急管理的需求,对地震中出现的任务导向型民间组织的研究必不可少。将民间组织按照在救援和重建过程中的运作模式和服务时间进行划分,包括临时型、短期型以及永久型三大类,从组建、运作方式、人数、组织架构以及解体这几个方面来分析其差异性,从而对民间组织在救援和灾后重建中的角色以及作用进行分析界定。以民间组织参与汶川地震和雅安地震为背景,运用SWOT分析总结其与官方和半官方不同之处,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这对提高在应急救援和灾后重建中民间组织的理性认识、满足新历史条件下的社会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