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化梅 《科技信息》2013,(22):110-110
目的:探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中bcl-2基因不同断裂点bcl-2基因重排的发生频率。方法:采用巢式PCR方法对30例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cl-2基因主要断裂点(MBR)和次要断裂点(MCR)进行检测,采用全自动凝胶成像系统对样本进行分析。结果:30例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中,主要断裂点(MBR)bcl-2基因重排频率为23.3%(7/30),其中滤泡性淋巴瘤(FL)发生频率为50%(2/4),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为27.2%(3/11),套细胞淋巴瘤(MCL)为20%(2/10)。进一步分析次要断裂点(MCR)发现,bcl-2基因重排频率为6.7%(2/30),滤泡性淋巴瘤(FL)发生频率25%(1/4),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为9%(1/11),其余病例均未检出。结论:bcl-2基因重排在滤泡性淋巴瘤中发生频率较高,其次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但次要断裂点bcl-2基因重排频率低。套细胞淋巴瘤中检测出bcl-2基因重排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BCR/ABL和SEA双基因重组载体的构建和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和表达含BCR/ABL融合基因和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的真核双表达质粒.方法:利用RT-PCR技术从K562细胞中扩增出含BCR/ABL融合位点基因片段,提取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组DNA扩增出SEA基因,分别将两基因片段连在pIRES载体的多克隆位点A和B上,构建BCR/ABL-pIRES-SEA、SEA- pIRES-BCR/ABL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转染K293细胞,RT-PCR鉴定重组质粒在真核细胞的转录情况, SDS-PAGE电泳鉴定目的蛋白在真核细胞的表达.结果:成功扩增出BCR/ABL和 SEA基因片段;双酶切鉴定BCR/ABL-pIRES-SEA、SEA-pIRES-BCR/ABL重组质粒中含有BCR/ABL和SEA基因,测序证实完全正确;将重组质粒转染K293细胞后,经 RT-PCR扩增鉴定,插入到重组质粒的BCR/ABL和SEA基因能在真核细胞正常转录,经SDS-PAGE电泳鉴定重组质粒能够在真核细胞中表达BCR/ABL和SEA蛋白.结论:成功构建BCR/ABL-pIRES-SEA、SEA-pIRES-BCR/ABL真核双表达质粒,可在真核细胞中正常转录并表达BCR/ABL和SEA蛋白.  相似文献   

3.
构建能表达LacZ基因和c-Ha-T24ras基因的两种真核表达重组质粒A13.4和B12.7(两基因相对位置不同),并将其转染NIH3T3细胞和HeLa细胞,经G418筛选,分别建立了四种稳定转化细胞系A13.4-NIH3T3、B12.7-NIH3T3、A13.4-HeLe及B12.7-HeLa。用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的NAD位点抑制剂苯甲酰胺(BA)分别处理四种转化细胞后,检测细胞中整合的外源LacZ基因与c-Ha-T14ras基因的删除情况,结果如下:BA诱导的基因删除可发生于NIH3T3转化细胞系,但不能发生于HeLa转化细胞系;位于同一外源表达载体上的LacZ基因与c-Ha-T24ras基因的删除过程是同步的;外源整合DNA片段的转录强度可能直接影响其被BA诱导删除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甲基磺酸乙酯(简称EMS)诱变拟南芥Col-0种子获得一株隐形雄性不育突变体pollen mitosis1,pmil.遗传分析结果显示突变体为配子体遗传.细胞学观察发现突变体花粉粒发育出现异常:细胞塌陷,细胞核在单核靠边期后和花粉第一次有丝分裂(简称PMI)前的时间段发生降解.通过图位克隆方法将该基因定位在分子标记T19L18和T1D16之间,物理距离55Kb.测序分析证明这55Kb区间中的ERECTA基因的编码区在3067bp的位置发生单碱基替换,C/G变为A/T.由此说明ERECTA基因在拟南芥从单核小孢子到二细胞花粉的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固氮的分子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与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固氮有关的基因涉及根瘤菌基因和宿主基因,根瘤菌基因有结瘤基因(nodD,nodAB-CIJ和hsn基因),根瘤菌细胞表面结构基因(exs,lps和ndv基因)和固氮基因(nif和fix基因);宿主基因主要是结瘤素基因(ENOD和NOD基因)。根瘤菌结瘤基因表达后诱导产生结瘤因子。在根瘤发育过程中,这些基因在根瘤菌与植物之间进行着信息交换,并且具有不同的表达水平。结瘤因子和植物激素对它们进行着调节。  相似文献   

6.
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nammed cell death,PCD)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发育过程中,是由基因调控的、主动的细胞死亡过程.本文对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基本特征、调控及其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发育阶段人胎肺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的凋亡,以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特征,并探讨细胞的凋亡与增殖在胎肺发育中的关系。方法:用原位核酸末端杂交,检测了16~32周人胎肺组织的凋亡细胞阳性表达率,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了同期人胎肺组织的PCNA阳性表达率。结果:人胎肺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在胎肺发育的早、中期(即假腺期和小管期),细胞的凋亡与增殖均明显较晚期旺盛,而且两者均于胎肺发育的第24周达到最高蜂,以后细胞的凋亡与增殖活动减弱;但凋亡与增殖细胞在不同发育时期定位有不同。结论:细胞的凋亡与增殖行为在胎肺支气管上皮细胞发育分化的整个过程中普遍存在,分工协作,对于胎肺的形态发生及功能完善共同起作用。  相似文献   

8.
BCR—ABL融合基因表达的肿瘤蛋白是慢性髓性白血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应用人BCR—ABL,基因转染的细胞株FD—rv 210与其祖代细胞FDC—P1细胞组成的配对细胞株和不同的培养条件,建立了一个BCR—ABL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体外筛选体系,用于检测BCR—ABL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选择性,发现两种BCR—ABL,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G957和AG490,对BCR—ABL阳性细胞和阴性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相似;培养体系中有无祖代细胞增殖所需的细胞因子,对其增殖抑制作用无影响;AG957短时作用于细胞即发生不可逆的增殖抑制现象,与已知的选择性BCR—ABL酪氨酸激酶抑制剂STI571特性明显不同,提示这两种抑制剂作用呈非选择性,所建立的体外培养体系及不同的培养条件的组合,可用于筛选各种选择性的BCR—ABL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相似文献   

9.
以葡萄(VitisviniferaL.)的花药和花丝为实验材料,观察了葡萄离体培养中胚状体的发生发育过程.结果表明:(1)葡萄的花药和花丝经诱导都可形成胚性和非胚性两类不同的愈伤组织,与外植体来源无关,胚状体经胚性愈伤组织产生.(2)胚状体多起源于胚性愈伤组织表层或表层以下的单个细胞,这些细胞核大,细胞质浓,染色深,在表层者易于脱落而处于单个离散状态,它们的第一次分裂有均等分裂,也有不等分裂,经2细胞、3细胞、多细胞原胚等阶段发育为成熟的胚状体.(3)葡萄胚状体具有与双子叶植物合子胚相似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0.
莲子贮存蛋白基因的表达与子叶叶肉细胞的变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莲子贮存蛋白基因(SPG)的表达受发育调控。子叶叶肉细胞变构早于SPG的开始表达,随发育过程加剧。在贮存组织中细胞变构的发生有严格的时空顺序性。变构主要表现在细胞核体积增大,外形变不规则,染色质分布不均匀化,核膜局部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