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水解/脉冲滴滤池/人工湿地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满足太湖地区农村污水处理占地面积小、除磷脱氮效率高、管理简单、运行和建设费用低的要求,研发了水解/脉冲滴滤池/人工湿地组合新工艺,并进行了工程规模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脉冲滴滤池最佳水力负荷为7.0 m3/(m2·d),布水周期为20 min,回流比为2.0.脉冲滴滤池在此运行条件下,与水力停留时间为12 h的前置水解池,以及水力负荷50 cm/d的后置人工湿地组合运行时,该组合工艺对COD,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91%,95%和95%.  相似文献   

2.
采用出水回流的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模拟水产养殖废水,逐一优化厌氧/好氧(A/O)一体化曝气生物滤池中水力负荷、气水体积比以及硝化液回流比等3个因素,通过分析出水水质确定最佳运行参数.结果表明:1)设定厌氧/好氧区域体积比为1∶1,当工艺中水力负荷为39.86m3·(m~2·d)~(-1),硝化液回流比为200%,气水体积比为2∶1,水力停留时间为1.81h时,污染物去除效果最佳,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71.09%,96.29%,78.26%,17.22%;2)各优化条件下,当A/O体积比为1∶1时,该改进工艺下总氮去除效果可达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Ⅲ类标准.  相似文献   

3.
采用MBBR工艺对制革废水进行深度处理,研究结果表明:MBBR工艺具有良好的生物硝化效果。由于制革废水中含有约200mg/L的难降解CODcr,这使得CODcr的总去除率只能维持在30%左右。当填料填充率为13.3%,CODcr填料表面负荷为1gCOD/m2·d,氨氮填料表面负荷为0.4gNH3-N/m2·d时,CODcr,NH3-N以及T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27.4%,79.1%和32.3%。  相似文献   

4.
研究填料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活性污泥—水生植物的组合工艺处理大蒜切片加工废水的运行特点.结果表明:填料ABR单元的最佳HRT为20 h,有机负荷小于COD 7.8 kg/(m3.d)为宜,在此工况下,COD的平均去除率可达92.5%;活性污泥法单元的最佳HRT为12 h,进水有机负荷宜保持在COD 0.8~1.2 kg/(m3.d)之间,在此工况下,COD的平均去除率为81.0%;水生植物单元的最佳HRT为3.5 d,在此最佳HRT下,COD的去除率为42.6%.该组合工艺COD总去除率保持在99.37%~99.42%之间,出水的COD浓度为38~41 mg/L,出水水质能稳定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5.
研究组合工艺"A/O-混凝-BDD"对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和氨氮的处理效果,优化各段工艺的运行参数。结果表明,各工艺最佳运行条件:A/O工艺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0.7 d,回流比为3.5;混凝剂工艺氯化铁为混凝剂,pH=5.5,添加量为0.4 g/L;BDD工艺电流密度为60 m A/cm~2,电极面积/反应体积为4 m~(-1)。最佳工艺条件下进、出水COD_(Cr)平均浓度分别为13375和60 mg/L,去除率为99.5%;进、出水TOC平均浓度分别为6893和12 mg/L,去除率为99.8%。进、出水氨氮平均浓度分别为1889和0 mg/L,去除率为100.0%。A/O、混凝和BDD对COD_(Cr)去除贡献分别为59.0%,32.9%和7.6%,对TOC去除贡献分别为50.5%,46.1%和13.2%,对氨氮去除贡献分别为84.3%,2.5%和3.2%。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生物接触氧化法修复农村受污染河道水体的处理效果,构建了处理规模为150 m~3/d的河道模拟装置,系统开展了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农村河道受污染水体运行控制参数优化研究。讨论了弹性填料、组合填料、悬浮球填料在较佳工况下对CODCr、NH_4~+-N、TN、TP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气水比6∶1~8∶1、CODCr容积负荷0.1~0.5 kg/(m~3·d)、水力负荷2.4~7.2 m~3/(m~3·d)时,系统对污染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中试系统较优工况运行时,相较于空白对照,装填填料对各污染物的去除效率提高20%~30%。组合填料对CODCr、NH_4+~-N、TN、TP的去除率分别稳定在74.87%、78.37%、34.39%、44.69%以上,优于弹性填料和悬浮球填料。研究结果可为提高生物接触氧化法对农村河道受污染水体处理效果提供技术支持,对生物接触氧化法修复受损河道水体工程实践具备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ABR-BAF组合工艺处理大蒜切片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naerobic baffled reactor, ABR)与曝气生物滤池(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BAF)的组合工艺处理大蒜切片废水的运行特点。结果表明:ABR的最佳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4?h,有机负荷(COD)小于6?kg/m3·d为宜,COD的平均去除率可达87%;BAF的最佳HRT为16?h,最佳气水比为10∶1,进水有机负荷(COD)宜保持在1.1~1.4?kg/m3·d,COD的平均去除率为82.0%。ABR BAF组合工艺COD总去除率保持在98.4%~98.7%之间,出水的COD质量浓度为79~94?mg/L,出水水质满足GB8978 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8.
李琼  王艳博 《科技资讯》2008,(32):113-113
通过试验研究了污水实现脱氮的效能和机理。试验结果表明,污水在滤池中的滤速为(1.5~2)m/h,气水比为3∶1、水温为20℃~26℃、进水COD负荷为(1.58~5.77)kg/(m^3·d)、NH3-N负荷为0.22~0.60kg/(m^3·d)、TN负荷为(0.28~0.63)kg/(m^3·d)的条件下可以取得良好的去除有机物和脱氮效果。  相似文献   

9.
倒置A2/O工艺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生产性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常州市清潭污水处理厂四期工程在A2/O工艺设计的基础上,采用停止内回流,加大污泥回流比的倒置A2/O工艺运行.两年多的运行实践表明:在MLSS为3.5~4.5g/L;SVI为80~140mL/g;污泥负荷为0.08~0.15kgBOD5/(kgMLSS.d);有机负荷为0.20~0.35kgCOD/(kgMLSS.d),泥龄11~20d条件下,污水CODCr、BOD5、SS、NH3-N和TP的去除率分别高达97.6%、94.4%、95.9%、98.0%和93.3%,出水水质符合GB18918-2002中一级排放标准的要求.认为该工艺对氨氮和总磷的冲击负荷抗受能力强,并提出了该工艺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针对常规生化工艺对富营养化高盐度水体处理效果不佳的现状,设计研发出一种新型A/O两段式曝气生物滤池工艺,通过筛选驯化耐盐高效菌和滤料改性等措施,并对相关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提高工艺对高盐度富营养化水体处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于盐度范围为5 000~20 000 mg/L的富营养化水体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当回流比100%、水力负荷4 m3/(m2·d)、曝气强度0.4 m3/h、温度15~35℃、pH=7~8的条件下,可实现对COD、NH3-N、TN、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0%、95%、80%、80%以上。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lmerobic baffled reactor,ABR)与曝气生物滤池(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BAF)的组合工艺处理大蒜切片废水的运行特点。结果表明:ABR的最佳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4h,有机负荷(COD)小于6ks/m^3·d为宜,COD的平均去除率可达87%;BAF的最佳HRT为16h,最佳气水比为10:1,进水有机负荷(COD)宜保持在1.1~1.4kg/m^3·d,COD的平均去除率为82.0%。ABR-BAF组合工艺COD总去除率保持在98.4%~98.7%之间,出水的COD质量浓度为79~94mg/L,出水水质满足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2.
厌氧-生物滴滤塔-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厌氧/生物滴滤塔/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新干县河头村生活污水,考察了组合工艺及其各处理单元对污染物去除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射流充氧生物滴滤塔对COD和氨氮的去除贡献率较大,人工湿地对TN和TP去除贡献率较大,厌氧池作为预处理单元,可以减轻后续单元的处理负荷,三者的组合可以使农村生活污水稳定、达标排放,组合工艺对COD、NH4+-N、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可达90.14%、91.43%、91.7%和94.58%.  相似文献   

13.
以沙枣多糖的回收率、浓缩效率、膜污染率和膜通量为指标,优化了无机陶瓷膜分离沙枣多糖的工艺参数及膜的清洗方案。在操作压力0.1 MPa,温度30℃,料液比1∶60的条件下分离沙枣多糖提取液,多糖的回收率、浓缩效率、膜污染率和膜通量分别为98.6%、28.4 L//m2·h、11.6%和46 8L//m2·h;采用不同化学清洗方法对陶瓷膜清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用0.5%的HNO3清洗效果最好,可使膜通量的恢复率达到92%。该研究表明利用陶瓷膜分离沙枣多糖是可行的,并且为膜分离多糖的研究提供一定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4.
总氮是城市污水处理的一项重要常规指标,在我国现有的城市污水处理工艺中,生化系统中影响脱氮效率的因素主要包括缺氧池容积负荷、混合液回流比、污泥龄和水温等。本研究通过中试试验发现,当缺氧池HRT大于3 hr(对应容积负荷0.24 kg TN·m-3·d-1)、混合液回流比大于150%、污泥龄不小于10d、水温高于20℃时,A2/O可以将平均值为30 mg/L的TN去除到10 mg/L以下,去除率接近70%,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恢复启动全程自养脱氮(CANON)工艺的方法,在原CANON工艺反应器上流式生物滤池中进行小试试验未对反应器内污泥进行任何处理的条件下,以自配的含NH4+.N和N02--N的培养基质为入水,采取经由厌氧氨氧化(ANAMMOX)反应的方式,对停止运行约1年的原CANON工艺进行恢复启动.调整水力停留时间(HRT)和培养基质中NH4+N、N02--N质量浓度,启动ANAMMOX反应;然后,调整培养基质中N02--N质量浓度和溶解氧(DO),成功启动了CANON反应器,整个过程共耗时67d.CANON工艺恢复启动完成后,当HRT为4.25h时去除效果较好,此时NH4+-N的容积负荷为160mg/(L·d),NH4+-N的去除率为90%左右,总氮(TN)去除率约为70%,TN去除量与N03--N生成量的比值介于1:0.13与1:0.32之间.  相似文献   

16.
利用活性污泥2D模型(ASM2D)构建厌氧-缺氧-好氧(AAO)多模式工艺的模型,通过灵敏度分析,对模型的动力学参数进行校正.通过改变工艺运行模式,排泥量、内回流比和外回流比,优化多模式AAO工艺.结果表明:该污水处理厂的最优工艺运行模式为改良式AAO模式;当控制排泥量为2 000 m3·d-1时,内回流比为100%,外回流比为50%,出水CODCr、氨氮和总氮质量浓度等指标均可达到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经过模拟和比较,曝气能耗比原来节省28.7%,内回流能耗相比原来节省37.3%.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饮用水生物滤池对NH4+-N去除和"氮亏损"现象的影响因素,测定生物滤池进出水中NH4+-N,NO2--N,NO3--N等指标.结果表明,陶粒生物滤池对NH4+-N的去除率从14.97%到60.99%,活性炭生物滤池对NH4+-N的去除率从16.59%到83.02%;陶粒和活性炭滤池对NH4+-N的去除率都随着流速的增加而降低;陶粒滤池内NH4+-N的去除率随着气水比和C∶N的增加而先增加后下降;NH4+-N的去除率在活性炭滤池内随C∶N的增加而降低,气∶水的增加而增加;气∶水对两种生物滤池中NH4+-N去除的影响最大.陶粒生物滤池氮亏损的量从0.10 mg/L到0.70 mg/L,活性炭生物滤池氮亏损量从0.11 mg/L到1.01 mg/L;氮亏损量随着流速增加而降低,随着气水比增加而增加,随着C∶N的增加而先下降后增加;气水比对陶粒和活性炭生物滤池的氮亏损量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paper, the Taguchi method with an L9(34) orthogonal array was used as experimental design to determine the optimum conditions for preparing ZnO nanoparticles via a mechanothermal route. ZnSO4·H2O and Na2CO3 were used as starting materials. The effects of milling time, Na2CO3/ZnSO4·H2O molar ratio, and ball-to-powder mass ratio (BPR) on the bandgap (Eg) of ZnO nanoparticle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anges of the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were 5–15 h for the milling time (t), 1.0–1.2 for the Na2CO3/ZnSO4·H2O molar ratio (M), and 10–30 for BPR. The milling time and BPR exhibited significant effects; an increase in milling time reduced the bandgap. The optimum conditions from this study were t3 = 15 h, M1 = 1, and BPR2 = 20. Only two significant factors (t3, 15 h; BPR2, 20) were used to estimate the performance at the optimum conditions. The calculated bandgap was 3.12 eV, in reasonable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btained under the optimized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