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通过剖面观测、岩石学特征对比和地球化学分析, 对塔里木盆地西北缘通古孜布隆剖面蓬莱坝组白云岩的白云石化流体来源和白云岩成因进行探讨。观测结果表明: 白云岩的主要类型有粉晶自形?半自形白云岩、细晶自形?半自形白云岩、中晶半自形?它形白云岩和粗晶半自形?它形白云岩; 粉?细晶白云岩主要分布于蓬莱坝组下段, 粉晶白云岩质地均一, 细晶白云岩普遍发育雾心亮边; 中?粗晶白云岩主要分布于蓬莱坝组上段, 并与砂屑灰岩高频次互层, 发育残余颗粒结构和少量晶间孔、残余粒间孔。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 各类白云岩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同期灰岩相似, 具有LREE富集、HREE亏损、Ce异常不明显、Eu负异常的特征, 碳、氧同位素值位于同期海相白云石范围内, 指示白云石化流体为同期正常或偏咸海水; 粉?细晶白云岩具有低Fe, Mn和高Sr, Ba的特征, 为近地表中等盐度海水渗透回流作用的产物, 多期次流体作用使细晶白云岩发生过度白云石化, 形成雾心亮边或环带; 中?粗晶白云岩在近地表浅埋藏阶段就被半局限台地环境下蒸发作用产生的偏咸海水交代, 高频海平面变化导致周期性的白云石化作用, 从而导致砂屑灰岩与残余颗粒白云岩周期性叠置, 阴极发光显微镜下可见次生加大边, 与粉?细晶白云岩相比, 具有Fe, Mn含量增高而Sr, Ba含量降低的特征, 表明在后期受埋藏作用的影响发生重结晶, 具有早期渗透回流形成、中期埋藏重结晶加强的成因特征。  相似文献   

2.
四川盆地北部飞仙关组白云岩发育,主要分布在台缘鲕滩和局限-蒸发台地环境,其岩性为鲕粒白云岩、具残余鲕粒结构粗粉晶-细晶白云岩、泥微晶白云岩和藻纹层白云岩、粗粉晶-细晶白云岩。通过应用同位素、包裹体、微量元素、阴极发光等先进测试方法对飞仙关组白云岩成因机理进行研究,泥微晶白云岩和藻纹层白云岩是与蒸发泵有关的准同生白云岩化产物;鲕粒白云岩和具残余结构鲕粒白云岩是混合水白云岩化产物,晚期叠加了埋藏白云岩化作用;粗粉晶-细晶白云岩为多期白云岩化作用形成,早期是回流渗透白云岩化为主,晚期叠加了埋藏白云岩化作用;同时分析得出各类白云岩形成途径。  相似文献   

3.
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南缘,本次研究在收集前人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岩心与薄片观察,对白云岩的岩石学、矿物学和沉积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马家沟组白云岩成因类型分为:蒸发微晶白云岩(准同生白云岩)多为泥晶—微晶白云岩、含膏微晶白云岩;混合水白云岩多为粉晶—细晶级结构,主要为大气淡水、海水及咸化水混合渗透成因的白云岩;埋藏白云岩多为粉晶白云岩、细晶白云岩,常可见到压溶缝合线构造等;热水白云岩为细—粗晶白云岩。最后总结了三种白云岩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4.
以岩石结构分析为基础,结合自云石有序度和Sr含量及Sr同位素等资料,对川东北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广泛发育的白云岩成因进行研究,从中识别出准同生白云岩和埋藏白云岩两种成因类型.其中具有储集意义的仅为多期次埋藏交代成因的成岩白云岩,包括鲕粒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两种主要结构类型.综合成岩埋藏白云岩的结构与有序度和Sr含量及Sr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可将埋藏白云化过程划分为早、中、晚三个成岩阶段.各阶段储层白云岩的岩石结构虽然有显著的差别,但微量元素Sr含量和Sr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具有明显的相似性与周源性,不仅显示了埋藏白云化流体为具备早三叠世海水Sr同位素组成特征的海源地层水而与大气淡水无关,同时反映了多期次的埋藏白云化作用是发生在继承性发展演化的过程中的和相对封闭的体系中,因此,对储层的发育和天然气的聚集成藏都非常有利.  相似文献   

5.
从白云石结构特征的描述与分类出发,结合地球化学数据,对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5亚段白云石结构特征进行分类对比研究,探索其结构演化过程,进而探讨白云石结构特征与成因的关系。依据白云石的存在形式,可将马五5亚段白云石分为基质白云石和胶结白云石2个大类;根据白云石晶体结构特征以及晶体间相互关系和有序度分析,将基质白云石分为4类:泥晶、直面、自形白云石(Ⅰ类),泥晶-细粉晶、直面、自形、漂浮状白云石(Ⅱ类),细粉晶-粗粉晶、直面、自形-半自形白云石(Ⅲ类),粗粉晶-细晶、直面-曲面、半自形-他形白云石(Ⅳ类);胶结白云石可分为2类:细粉晶、直面、自形-半自形白云石胶结物(Ⅴ类),粉晶-细晶、曲面、鞍形白云石胶结物(Ⅵ类)。马五5亚段白云石的存在形式,属准同生渗透回流与埋藏白云岩化双重作用机制,据此将白云石结构演化分为准同生阶段和埋藏阶段。鄂尔多斯盆地马五5亚段最有利储层为细粉晶-粗粉晶、直面、自形-半自形白云石(Ⅲ类)为主的白云岩储层。  相似文献   

6.
以鄂尔多斯盆地下奥陶统马家沟组白云岩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类型白云岩的岩石矿物学属性、地球化学特征、孔隙结构特征、发育层位及分布规律进行对比研究,并结合成因,将白云岩分为3类:(1)泥粉晶白云岩,以岩盐矿物溶蚀型孔隙为主,在含膏云坪相带呈带状分布,横向分布稳定,形成于准同生白云岩化作用;(2)粉-细晶白云岩,以白云石晶间孔为主,主要发育于蒸发岩层系的短期海侵沉积期,受控于浅埋藏期渗透回流白云岩化作用;(3)中-粗晶白云岩,以残余原始粒间孔及格架孔为主,主要发育于台地边缘礁滩及古隆起周边高能颗粒滩相带,并经历了埋藏白云岩化作用.奥陶系白云岩分布具有“层控性”和“相控性”,形成了现今白云岩储层多层叠合发育的特点,为奥陶系多套含气组合的发育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7.
探讨羌塘盆地南部古油气藏中侏罗统布曲组白云岩的成因机制。通过对布曲组岩心观察、岩石学研究及微区C、O、Sr同位素分析,确定布曲组白云岩包括保留先驱灰岩原始组构白云岩、晶粒白云岩和白云石充填物。其中保留先驱灰岩原始组构的白云岩Sr同位素值与同期海水相似,C-O同位素值较同期灰岩偏正,属于准同生阶段高位体系域晚期局限环境中蒸发的咸化海水,高度过饱和的白云石化流体快速通过有利于原始组构的保存。晶粒白云石中分别由细晶自形白云石和细晶半自形白云石构成的白云岩Sr同位素值与同期海水相似,C-O同位素值较同期灰岩偏正,较保留先驱灰岩原始组构白云岩负偏,为浅埋藏阶段、高位体系域晚期局限环境中因蒸发咸化的海水回流或下渗扩散交代先驱灰岩而来,过度白云石化是形成细晶半自形白云石的主要原因。由中-粗晶他形白云石构成的白云岩形成于中-深埋藏阶段,Sr同位素值与同期海水相似;但O同位素值较前几种白云岩负偏,可能为早期白云石重结晶的结果;部分样品C同位素值与灰岩相似,可能为不彻底交代灰岩的结果;较高的成岩温度是晶体发生曲面化的主要原因。细-中晶自形-半自形白云石充填形成于浅埋藏阶段末期到中-深埋藏阶段初期,是化学沉淀或结晶作用的产物。鞍形白云石充填物Sr同位素值普遍高于同期海水,C同位素分布范围较宽,O同位素值比中-粗晶他形白云岩偏负,可能与早白垩世末期的剪切背景造成大气淡水下渗及64~78 Ma B.P.的构造热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8.
 歧口凹陷沙一下亚段白云岩发育在整体湖扩背景下,通过对研究区白云岩镜下鉴定,扫描电镜分析,发现研究区主要发育泥晶白云岩、微晶白云岩、砂质白云岩、灰质白云岩、泥质白云岩5种。结合阴极发光特征、氧同位素、稀土元素实验,揭示了研究区白云岩化作用的2种成因环境:准同生期的回流渗透白云岩化作用、成岩期的埋藏白云岩化作用。通常准同生期的回流渗透白云岩经过深部热液流体的改造,进而发生埋藏白云岩化作用,多见于裂缝发育区。研究区不同地区发育的不同成因的白云岩,对这些白云岩形成类型和形成环境的研究,以及对下一步预测白云岩储层具有重要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9.
歧口凹陷沙一下亚段白云岩发育在整体湖扩背景下,通过对研究区白云岩镜下鉴定,扫描电镜分析,发现研究区主要发育泥晶白云岩、微晶白云岩、砂质白云岩、灰质白云岩、泥质白云岩5种。结合阴极发光特征、氧同位素、稀土元素实验,揭示了研究区白云岩化作用的2种成因环境:准同生期的回流渗透白云岩化作用、成岩期的埋藏白云岩化作用。通常准同生期的回流渗透白云岩经过深部热液流体的改造,进而发生埋藏白云岩化作用,多见于裂缝发育区。研究区不同地区发育的不同成因的白云岩,对这些白云岩形成类型和形成环境的研究,以及对下一步预测白云岩储层具有重要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大量钻井岩芯观察、测井分析、薄片、扫描电镜鉴定、物性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马五_5亚段白云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认为马五5亚段储集岩类型以泥粉晶白云岩和粉晶白云岩为主;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晶间(溶)孔和溶蚀孔洞;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发育云坪、灰质洼地、云质洼地、云灰-灰云洼地微相,微相控制白云岩的分布,分布面积最广、白云岩厚度最大、物性最好的是靖边西云坪白云岩带。白云化作用决定优质储层的形成,准同生期白云化作用形成少量白云石晶间微孔、准同生期后白云化作用形成白云石晶间孔、埋藏期白云化作用形成白云石晶间孔和溶蚀孔;白云化亚相决定有效储层的分布,边缘—过渡亚相是最有利的白云化亚相;表生岩溶和埋藏溶蚀作用提供大部分储集空间,但渗流粉砂、方解石、石英等充填作用破坏储集空间。  相似文献   

11.
在岩石学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痕量元素、稀土元素、碳氧同位素以及锶同位素的研究,探讨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第四段(简称"马四段")白云岩的成因.结果表明:马四段白云岩主要由泥微晶白云岩、粉—细晶白云岩、(残余)砂砾屑白云岩及斑状白云岩组成.不同类型白云岩的稀土 配分模式均与泥晶灰岩相似,且Sr同位素值及碳氧同位值...  相似文献   

12.
探讨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膏盐岩的形成与分布及其对成烃和成储的影响。在岩心、薄片、测井和钻井等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雷口坡组膏盐岩的岩石学特征、岩性组合特征和测井特征等开展研究发现,雷口坡组膏盐岩层系发育云岩+膏盐岩、膏岩+云岩、灰岩+膏盐岩、膏盐岩+灰岩4种组合类型,以及潮上塞卜哈、潮上小型蒸发盐盆、潟湖和蒸发盐盆4种成因模式。雷一段-雷二段面状展布的膏盐岩以塞卜哈成因为主,龙岗地区雷一段发育环带状展布的小型蒸发盐盆;雷三段发育以川中为中心、呈水滴式展布的潟湖成因膏盐岩;雷四段在川西南-川西地区发育牛眼式展布的蒸发盐盆成因膏盐岩。川西地区雷四段膏盐岩层系中发育有品质较好的烃源岩和以膏溶孔、洞为主要储集空间的岩溶储层,具备优越的油气地质条件,是下一步勘探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13.
 盐系地层所指示的古沉积环境更有利于优质烃源岩的发育.通过对551 块纵向连续碳酸盐岩样品进行热解测试,利用降解率法对有机碳恢复处理,得到可供烃源岩评价的热解数据,结合单井岩相特征综合分析显示:镇钾1 井马家沟组烃源岩整体有机地化指标偏低,部分为中-好级别烃源岩,主要分布于马五段相.马家沟组有机质丰度指标总有机碳(TOC)平均值为0.18%,各组中马二段TOC 平均值最高,为0.28%;TOC 最大值出现在马五段,为1.04%.镇钾1 井有机质类型多数为III型干酪根,但仍发育有一定量的I型和II1型干酪根,分布在马五段和马四段.整体上,马家沟组烃源岩已高过成熟,进入生气为主的演化阶段.泻湖相最有利于发育烃源岩,开阔台地相次之;黑灰色泥晶灰岩-(膏质)准同生灰色云岩-烟灰色岩盐的蒸发旋回中常见相对高的TOC 值.研究表明,烃源岩有机参数纵向变化特征显示马五段最有利于发育烃源岩,是天然气、石盐、钾盐等多种资源蕴藏的有利层位.  相似文献   

14.
长庆气田储层的高频层序地层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鄂尔多斯盆地长庆气田的主力储层为下奥陶统上马家沟组的马五段,属蒸发边缘海相沉积,由鲕云岩、颗粒云岩、藻云岩、泥层岩、含膏云岩和膏云岩等组成,其中高泥质的泥云岩和云泥岩以至含云泥岩,代表了洪泛沉积,在区内分布广泛而稳定,是建立高频层序的标志层。为此,将自然伽玛测井曲线进行频谱工出其主频系列,经转换得到泥质含量的周期系列,从而得出马五1的高频沉积层序符合米兰科维奇周期的结邓储层马五1的高频沉积旋回是由  相似文献   

15.
针对川西北地区栖霞组白云岩储层成因及分布的多样性,开展栖霞组优质白云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通过野外剖面、岩芯及薄片观察分析,结合成像测井解释,总结栖霞组储层岩石学及储集空间特征,并对栖霞组白云岩储层展布规律进行分析,最后对栖霞组优质白云岩储层发育主控因素进行讨论。认为:(1)在石炭纪末隆起部位,栖霞组颗粒残影构造中-粗晶白云岩、砂糖状白云岩这些反映颗粒滩相沉积厚度明显较大,充分说明了二叠纪前古地貌控制了栖霞组颗粒滩相展布。(2)川西北地区栖霞组为相控白云岩储层,主要储集岩性为半自形-自形中-粗晶白云岩、它形-半自形细-中晶白云岩,颗粒残影构造明显,晶间孔隙发育,白云石化交代亮晶颗粒灰岩的过程,继承和调节原始颗粒灰岩粒间孔隙。(3)川西北地区栖霞组在深埋条件经历多期次热液活动,中-粗晶白云岩晶间溶孔及白云石晶面溶蚀孔洞发育。滩相白云岩叠加埋藏热液作用及构造破裂改造,优质白云岩储层大面积分布。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下奥陶统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分布广,但有机质丰度较低,且成熟度高。通过对马家沟组碳酸盐岩中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及成熟度在三维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指出盆地中部马五段、马三段蒸发台地相碳酸盐岩为较好的烃源岩,盆地内其余地区和层位的碳酸盐岩为较差的烃源岩。烃源岩的分布受碳酸盐岩沉积相和盆地基底构造所控制。  相似文献   

17.
四川盆地西部栖霞组热液白云岩中的自生非碳酸盐矿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液环境是碳酸盐重要的成岩环境之一,MVT铅锌矿床和某些白云岩储层都与之有关。通过薄片观察、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在四川盆地西部中二叠统栖霞组白云岩地层中发现了一些自生非碳酸盐矿物和焦沥青,包括伊利石、萤石、氟磷灰石、石英、重晶石和黄铁矿等,它们赋存于具不同结构的白云石的晶间/晶内孔隙和溶解孔隙中,尤其是非平直晶面鞍形白云石的溶解孔隙中。赋存自生矿物的白云石主晶的包裹体均一化温度主要分布在80~180℃之间,最高可达240℃以上。白云石溶解空间中萤石、氟磷灰石(也包括方解石)等以Ca作为阳离子自生矿物的存在,反映热液白云石沉淀后温度降低造成的流体性质的改变和白云石的溶解,热液蚀变作用还造成了伊利石的形成和黏土矿物的强迫热演化,白云石晶间焦沥青的存在则代表了有机质因热蚀变而发生的强迫成熟和过成熟。川西栖霞组碳酸盐岩的热液蚀变作用发生在距今259Ma左右(中二叠世末)的东吴运动期间,与峨眉山玄武岩有关的热事件伴生。该期间古热流达60~80mW/m2,甚至更高,持续时间约6Ma,此时栖霞组白云岩地层的埋藏深度<500m,因而热液蚀变过程与地热增温无关。白云岩地层中各种自生矿物和非正常有机质热演化形成的焦沥青的存在为川西栖霞组碳酸盐岩所经历的热液环境成岩作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应用沉积学理论,通过岩心观察、室内薄片研究及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等测试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北部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4-1段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认为该区对储层发育有利的建设性成岩作用类型有白云石化作用、溶蚀作用、去膏化作用;破坏性作用有重结晶作用、压实压溶作用、去白云石化作用.喀斯特作用形成最重要的孔隙网络系统,经埋藏期溶蚀作用改造构成良好储层.根据成岩作用特征以及区域构造演化,总结出成岩演化序次,并将本区分成3个成岩相4个成岩亚相.油气勘探有利区为去膏化泥微晶白云岩相区,去膏化-去白云石化含灰(灰质)白云岩相区次之,微晶白云岩相区和喀斯特微粉晶白云岩亚相区则不利于孔隙发育.  相似文献   

19.
通过沉积相剖面、岩石结构和多项地球化学指标、油气源岩性质对比及流体非均质性与运移路径分析等新技术方法,运用流体-岩石相互作用和流体成藏动力学新理论,研究了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和长兴组白云岩成因和成藏特征,确定此2个层位的优质生物礁相和鲕滩相白云岩储层成因主要与成岩期的埋藏白云岩化作用有关,都属于同源流体和同一流体输导体系控制的多期次、多阶段埋藏白云岩化与连续的重结晶作用产物,论证了飞仙关组和长兴组与埋藏白云岩化作用及多期次油气运移、充注和成藏过程也受同一流体输导体系和同一油气源控制。依据埋藏白云岩化过程的成岩系统划分与成藏过程在时空上的耦合匹配关系,提出以通源断裂/裂隙带为核心的,由断裂/裂隙带、不整合面和优质礁、滩相白云岩储层构成的复合输导体系为主控因素的统一"成岩-成藏系统"概念。  相似文献   

20.
在综述四川盆地东北部飞仙关组白云岩成因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研究区内主要由泥—微晶白云石和细—中晶白云石组成的岩石进行岩石学特征、有序度特征、阴极发光特征、同位素特征的研究,并对成岩流体温度、古盐度分析,认为:主要由泥—微晶白云石组成的岩石,如泥—微晶白云岩、藻纹层白云岩等,这类岩石的白云石化作用为准同生白云石化作用;而主要由细—中晶白云石组成的岩石,如晶粒白云岩、鲕粒白云岩、残余鲕粒白云岩等,这类岩石的白云石化作用是由埋藏白云石化作用引起。通过对锶同位素的聚集分布规律分析后认为,该埋藏白云石化作用发生在一个封闭体系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